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0.25 MB
- 文档页数:96
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和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式:回忆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观看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附件破坏、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形。
结果:12例患者2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6例,3个椎体4例。
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成不均匀强化。
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神经损害。
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关键词]脊柱;结核;磁共振成像脊柱结核是脊柱外科常见病,由于X片和CT对脊柱结核诊断较困难,MRI检查是脊柱结核初期诊断最准确手腕之一。
本文回忆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
1 材料和方式一样资料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23岁~58岁,平均年龄岁。
病程2个月~3 a。
所有病例有胸背部和(或)腰背部疼痛,7 例有下肢病症,8例有驼背,2例有结核中毒病症低热、盗汗和消瘦。
检查方式利用飞利浦公司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
脊柱相控阵线圈,采纳SE序列及FSE/T2/SPIR。
矢状位T1WI(TR/TE 500 ms/13 ms~600 ms/13 ms),T2WI(TR/TE2 250 ms/120 ms~3 200 ms/120 ms)。
层厚4 mm,层距mm,FOV为320 mm。
轴位T2WI(TR/TE 2 250 ms/110 ms~3 500 ms/110 ms),FOV 220 mm。
必要时加做冠状位成像。
9例患者行Gd DTPA增强T1WI。
2 结果病变部位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4 例,腰骶椎2例。
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6例,3个椎体受累4例。
椎体及附件改变椎体破坏以与椎间盘相邻处为主,离椎间盘较远的部位MRI显示正常,其中前中部破坏为主者8例,椎体全数破坏4例,2例患者椎弓根受累。
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本组23例,男性21例,女性2例。
年龄19~74岁。
19~35岁20例占全部病例的76%。
36~50岁2例,74岁1例,平均年龄32岁。
发病部位依次为胸椎9例,腰椎12例,颈椎和腰骶段各1例。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以及消瘦,纳差,低热盗汗,血沉加快等。
18例有肺结核,1例合并截瘫,1例窦道形成。
本组23例均经我院GeprospeedAI 全身CT机扫描。
扫描采用层厚5mm,层距5mm,部分病例进行2mm 薄层扫描。
全部为平扫,未行增强扫描。
23例全部拍摄常见X线平片。
2、结果2.1发病特点2.1.1部位:劲段1例,胸段9例,腰椎12例,腰骶段1例。
23例其累及38个椎体。
2.1.2侵及范围单个椎体5例,两个椎体27例,多个椎体3例。
2.2 CT表现2.2.1 CT定位像表现与常规X线表现相同。
即表现为(1)脊柱畸形,椎体僵脊柱侧弯或后突。
(2)单个或多个椎体变形,椎体变扁或呈楔形,椎体残缺或椎体融合。
(3)椎间隙,模糊,消失。
(4)相邻椎体间形成骨桥。
2.2.2椎体骨质破坏表现为多种多样,可为斑点状,不规则片状,蜂窝状,囊状或类圆形等骨破坏之低密度影。
于椎体边缘部则为不规则骨缺损。
病变严重者多种破坏共存。
椎体正常形态消失,表现为一些散在的骨碎片。
病程较长者往往骨破坏与硬化及钙化相互交错,表现为在骨破坏的低密度区边缘及周围形成模糊或清楚之不规则骨硬化之高密度影。
椎体病变往往累及相邻,两个或多个椎体。
椎体骨破坏多在前部,故一旦压缩则形成局部后突成角。
2.2.3骨质硬化和死骨形成骨质硬化表现为破坏区边缘硬化或呈斑片状,斑点状致密影。
死骨形成则表现为破坏区内斑点状,沙砾状及不规则片状高密度影。
不规则片状死骨多见于碎裂状骨质破坏,斑点状及沙砾状死骨多见于穿凿状骨质破坏。
2.2.4椎间盘破坏主要表现为椎间盘变形,破碎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点片状死骨或高密度钙化影。
由于椎间盘破入椎管,形成椎管狭窄。
脊柱结核诊断金标准
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脊柱结核的诊断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
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包括背痛、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
并不具有特异性,但是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影像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等。
其中,MRI是最为
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脊柱结构的细节和病变的范围。
在MRI上,脊柱结核的特征表现包括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脊柱
后凸畸形等。
3. 细菌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细菌学检查包括痰液、脓液、组织等标本的培养和涂片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直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但是其阳性率较低,仅
有30%左右。
4. 免疫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结核感染情况,但是其阳性率也较低。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MRI是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疑似脊柱结核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