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人的基本需要=702923
- 格式:pdf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4
一、内容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成五个层次,并用“金字塔”形状来加以描述,形成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维持人生命与生存的需要,包括空气、水分、食物、排泄、休息、睡眠等。
生理需要位于“金字塔”形需要层次的最底部,是需要首先给予满足的需要。
2.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安全的需要便愈发强烈。
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
前者指个体需要处于一种生理上的安全状态,以防身体上的伤害或生活受到威胁。
如行动不便者以拐杖助行,视力欠佳者配戴眼镜以矫正视力等。
后者指个体需要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觉,避免恐惧、害怕、焦虑等的发生。
如人们更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下生活,希望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祈求万事如意等。
3.爱与归属的需要是第三层次的需要,它包括给予和得到两个方面,即个体需要去爱和接纳别人,同时也需要被别人爱,被集体接纳,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自尊的需要处于需要的第四层次。
自尊有双重含义,即自尊和受他人尊敬。
自尊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被他人尊敬是得到他人的认同与重视。
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己在工作及生活上的愿望,并能从中得到满足。
它是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是当所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均获得满足后,方可达到的境界。
二、一般规律1.这些需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
2.一般情况下,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它得到满足之后,人才得以生存,然后才考虑其他的需要。
3.有些需要需立即和持续予以满足(如空气),而有些需要可以暂缓(如食物、睡眠),但它们最终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4.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出现,并逐渐明显。
5.各层次需要间可相互影响,如有些高层次需求并非生存所必需,但它可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
6.随着需要层次的向上移动,各种需要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它是受个人愿望、社会文化影响,受个人心身发展所决定的。
7.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
人的基本需要名词解释护理学前言人的基本需要是指人类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的不同而变化。
护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和健康问题的学科,关注并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学科。
本文通过对人的基本需要的名词解释,探讨护理学在满足这些基本需要中的作用。
一、物质需求1.饮食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指的是摄入各类食物和水分来满足人体能量和营养的需求。
合理的饮食能维持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护理学在饮食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制定饮食计划、提供营养教育和观察饮食效果等。
2.睡眠睡眠是人类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助于身体恢复、记忆巩固和身心健康。
护理学在睡眠护理方面的工作包括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的识别和干预、调整环境因素以促进睡眠等。
3.基本居住环境基本居住环境包括安全、干净、卫生的住所,能够提供足够的私密性和舒适度。
护理学在居住环境方面的工作主要涉及提供环境评估、预防居住环境相关疾病等。
4.清洁和保健清洁和保健指的是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需求。
护理学在清洁和保健方面的工作包括指导个体如何正确洗漱、浴室和厕所的清洁、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二、生理需求1.呼吸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生理过程,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护理学在呼吸方面的工作包括进行呼吸状况的评估、辅助呼吸和氧疗等。
2.循环循环系统是人体内循环血液、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系统,以维持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
护理学在循环方面的工作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进行静脉注射和输液等。
3.排泄排泄是指人体排除废物和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尿液、排便和出汗等。
护理学在排泄方面的工作包括监测排泄情况、管理尿液或粪便引流等。
4.运动和活动人体需要通过运动和活动来维护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促进循环和代谢,提高身体素质。
护理学在运动和活动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进行身体活动评估和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等。
护理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护理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文章简介: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和技能。
本文将对护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护理学的定义、护理的核心价值观、护理过程、基本的护理技术和常见的护理问题。
一、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需求和护理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人的整体健康,以及如何促进、维持和恢复健康。
二、护理的核心价值观1.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护士应尊重每个患者的人权和尊严,不论其病情、社会地位或任何其他因素。
2. 照顾患者的整体需求: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交和精神需求,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3. 追求卓越:护士应持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
4. 促进合作关系:护士应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全面的护理目标。
三、护理过程护理过程是护理学的核心方法,包括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规划、执行和评估。
通过这个过程,护士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
1. 评估:护士通过询问患者、观察病情和进行必要的检查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2. 诊断:护士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和风险因素。
3. 规划:护士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和计划,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4. 执行:护士根据护理计划,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5. 评估:护士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并对护理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基本的护理技术1. 洗手和穿戴护士服:护士在进行护理前应进行洗手,并穿戴干净的护士服,以防止交叉感染。
2. 测量生命体征:护士可以通过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3. 注射与静脉输液:护士需要具备正确的注射技巧,以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输液的安全性。
4. 换药与伤口护理: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换药和伤口护理技巧,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预防感染。
护理专业专升本入学考复习大纲《护理学基础教程》第一章绪论1.掌握护理学的概念2.掌握现代护理的性质、范围和任务3.了解早期护理4.熟悉南丁格尔贡献5.掌握护理专业的特点6.掌握护士的角色与功能7.了解护理专业人员应具有的条件8.了解护士的基本素质第二章护理理论的基本概念1.掌握护理理论的框架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2.了解护理人员服务准则3.熟悉Nightingale 等理论家对护理主要概念的定义4.掌握护理模式的工作方式与特点第三章人的生长与发展1.掌握生长与发展的概念、基本原则2.熟悉生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3.了解生长与发展的理论4.掌握生长与发展的特点及其护理第四章人的基本需要1.掌握基本需要的定义、特性2.了解人的需要满足的影响因素3.掌握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规律4.了解Kalish,尤拉,沃尔什的需要层次理论5.熟悉韩德森的需要层次理论6.熟悉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第五章环境1.掌握环境的含义与范围2.熟悉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掌握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及其调控4.了解影响患者安全有哪些因素5.掌握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6.了解患者的入院护理和出院护理内容第六章健康与疾病1.掌握健康、疾病的基本概念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3.熟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4.掌握病人的角色行为及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5.了解疾病对病人及家属的影响6.掌握三级预防的内容7.了解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8.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9.了解健康教育的程序第七章沟通1.掌握沟通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2.了解影响沟通的因素3.掌握护患关系的定义及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条件4.掌握语言沟通的定义、特点5.熟悉护患语言沟通的基本类型及方式6.掌握语言沟通的层次7.掌握非语言沟通的定义、特点8.熟悉非语言沟通的形式9.掌握沟通的技巧10.了解会谈的步骤第八章护理程序1.掌握护理程序概念及理论基础2.熟悉护理程序基本步骤3.了解收集资料的来源和方法4.掌握护理诊断定义和组成5.熟悉护理诊断类型和陈述方式6.熟悉合作性问题概念7.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差别8.熟悉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10.掌握预期结果陈述方式和要求11.制定护理措施的要求12.熟悉护理程序的评价步骤第九章应激与适应1.掌握应激、应激源的概念及其特点2.熟悉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3.掌握适应的定义及常见类型4.了解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5.掌握应激的防卫方式6.了解影响应对和适应的因素7.掌握焦虑的概念及对焦虑病人的护理8.熟悉体像改变的四个阶段及其护理9.熟悉文化休克的概念、分期及护理第十章生命体征的测定1.掌握生命体征的定义2.熟悉体温的定义、体温的产生及调节3.掌握正常体温的温度范围及生理变化4.了解体温过高的定义、原因5.了解发热的分度及临床过程6.掌握发热的型态、常见疾病7.掌握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8.了解体温过低的定义、常见原因及护理9.熟悉脉搏的定义、正常范围及生理变化9.熟悉异常脉搏的观察10.掌握脉搏的测定方法12.了解呼吸的定义及生理性变化13.掌握异常呼吸的观察14.了解血压的定义15.掌握正常血压的范围及生理变化16.掌握高血压的定义17.掌握血压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第十一章舒适、休息与睡眠1.掌握生理节奏的定义2.了解生理节奏与护理3.掌握舒适的定义4.熟悉舒适的要求5.了解引起病人不舒适的原因、表现及护理6.掌握疼痛的定义7.熟悉疼痛的特征及分类8.熟悉影响疼痛的因素9.熟悉疼痛程度的评估10.掌握疼痛的护理措施11.熟悉休息的定义及其方式12.了解休息的意义13.掌握促进病人休息的条件14.了解睡眠的概念15.熟悉睡眠的周期及其分期16.熟悉休息与睡眠的影响因素17.熟悉睡眠常见的护理问题18.掌握促进患者睡眠的护理措施第十二章满足活动的需要1.了解活动对机体的重要性2.熟悉不活动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病人活动的评估内容4.掌握肌力程度的分级5.掌握人体日常活动能力的分度6.掌握人体力学的概念7.掌握重力原理及其特点8.掌握杠杆的形式并举例9.掌握压力作用对人体的影响10.熟悉摩擦力的含义及其三种形式的作用11.掌握平衡与稳定的关系12.掌握常见的节力原则13.掌握全范围关节活动的含义及分类14.掌握等长运动、等张运动的含义及进行肌肉锻炼时的注意要点15.了解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第十三章病人的清洁卫生1.熟悉皮肤的观察和护理2.掌握压疮的发生原因、好发部位及预防3.掌握压疮的分期及各期的护理4.了解口腔护理的意义5.熟悉口腔护理常用漱口溶液及其作用6.熟悉口腔卫生指导的内容及注意事项7.了解眼、耳、鼻、头发、会阴部、指(趾)甲的护理内容8.熟悉晨晚间护理的内容第十四章生物安全的需要1.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定义2.熟悉各类物理消毒灭菌方法3.掌握压力蒸汽灭菌法4.掌握化学消毒剂评价标准及使用原则5.熟悉各类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6.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7 .熟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8.了解隔离原则9.熟悉隔离种类及措施10.了解各类隔离技术11.熟悉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12.了解医院内感染的形成13 .掌握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第十五章空气的需要1.了解正常呼吸生理与评估2.掌握促进病人排痰的护理3.掌握吸痰术4.掌握缺氧的分类、缺氧程度的判断及安全用氧的规则5.熟悉常用的给氧方法6.掌握给氧的疗效评价7.掌握给氧的副作用及防治第十六章营养的需要1.熟悉饮食与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意义2.掌握医院各类饮食要求3.熟悉营养的评估方法4.了解患者的基本膳食5.掌握临床常用的治疗膳食的适用范围及特殊要求6.熟悉试验膳食的适用对象及膳食方法7.了解营养支持的途径8.熟悉管饲饮食和鼻饲术第十七章排泄的需要1.熟悉人体排泄废物的途径2.熟悉恶心、呕吐的定义、种类及原因3.熟悉呕吐的观察及护理4.熟悉洗胃法及其注意事项5.了解影响排便的因素及粪便的评估6.熟悉维持正常排便的护理措施7.掌握排便异常(便秘、粪便嵌塞、腹泻、肠胀气)的定义、原因及护理措施8.掌握灌肠法的定义、分类9.掌握各种灌肠法的常用溶液及操作方法10.熟悉排尿的影响因素、排尿活动的评估12.熟悉维持正常排尿的护理措施13.掌握尿潴留的定义、原因及护理15.掌握尿失禁的定义、分类、原因及护理16.掌握导尿术及其护理第十八章给药1.掌握给药原则2.了解给药的护理评估3.熟悉各种给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4.掌握注射原则5.了解各类注射给药准备6.掌握各类注射给药方法7.熟悉雾化吸入给药8.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11.了解链毒素、普鲁卡因、碘过敏、头孢菌素试验12.熟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第十九章体液平衡的需要1.掌握输液及输血的目的2.熟悉周围静脉输液法3.了解深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术4.熟悉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5.掌握输液故障的处理6.掌握输液微粒的概念、危害及防治措施7.熟悉血液制品的种类8.熟悉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9.掌握输血方法10.熟悉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11.了解自体输血第二十章标本的采集1.了解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2.熟悉各种标本的采集法第二十一章心肺复苏1.掌握心肺复苏的定义2.掌握心肺停止的诊断3.熟悉基础生命支持期、进一步生命支持期、延长生命支持期4..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第二十二章临终关怀1.了解死亡的定义2.掌握死亡的标准3.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4.掌握临终关怀的含义及临终关怀组织的工作重点5.了解临终关怀的兴起及发展6.熟悉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护理7.掌握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护理措施8.了解尸体料理的方法9.熟悉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10.了解影响丧亲者调适的因素13.熟悉丧亲者的护理第二十三章护理记录1.熟悉护理记录的意义2.了解护理记录单的要求3.了解医嘱种类4.了解护理记录单的排列顺序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40%2、填空题15%3、名词解释15%4、简答题20%5、问答题10%。
一、名词解释1.需要2.基本需要二、填空题1.人的基本需要大致可归纳为五类,即生理性需要、性需要、情绪性需要、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
2.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的需要、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
4.卡利什将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加以修改和补充,在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间增加了的需要。
三、判断题1.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会影响个体对需要的认识和满足。
2.人们满足各层次需要的活动基本相同。
3.较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不会重叠或颠倒。
4.对于住院病人,可忽略其对活动、性、探索、好奇等刺激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方式有很大个体差异性。
四、选择题【A型题】1.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满足后,则应满足()A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刺激的需要D.爱与归属感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2.按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原则排列护理计划的优先次序,正确的是()A.活动肢体、避免伤害、降温、亲友探视、娱乐活动B.尊重、活动肢体、营养、感官刺激、亲友探视C.营养、活动肢体、避免伤害、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D.补液、感观刺激、发挥潜能、尊重、亲友探视E.吸氧、保护隐私、降温、营养、亲友探视3.某病人因面部烧伤留有瘢痕,不愿见人,此时护士应考虑到其()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爱与归属感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4.某体操运动员因不慎骨折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但因住院不能参加比赛,情绪低落,此时护士应考虑到其()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爱与归属感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B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生理的需要B.求知的需要C.刺激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1.人类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要是()2.在各层次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3.卡利什在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层次,即()【X型题】1.下列有关人类基本需要各层次之间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A.各层次的基本需要重叠出现B.人们满足各层次基本需要的活动基本相同C.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可延缓给予满足D.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方式有很大个体差异性E.人的各层次基本需要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2.下列属于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的是()A.安全的需要B.刺激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E.求知的需要五、简答题1.列举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一、名词解释1.需要2.基本需要二、填空题1.人的基本需要大致可归纳为五类,即生理性需要、性需要、情绪性需要、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
2.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的需要、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
4.卡利什将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加以修改和补充,在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间增加了的需要。
三、判断题1.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会影响个体对需要的认识和满足。
2.人们满足各层次需要的活动基本相同。
3.较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不会重叠或颠倒。
4.对于住院病人,可忽略其对活动、性、探索、好奇等刺激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方式有很大个体差异性。
四、选择题【A型题】1.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满足后,则应满足()A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刺激的需要D.爱与归属感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2.按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原则排列护理计划的优先次序,正确的是()A.活动肢体、避免伤害、降温、亲友探视、娱乐活动B.尊重、活动肢体、营养、感官刺激、亲友探视C.营养、活动肢体、避免伤害、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D.补液、感观刺激、发挥潜能、尊重、亲友探视E.吸氧、保护隐私、降温、营养、亲友探视3.某病人因面部烧伤留有瘢痕,不愿见人,此时护士应考虑到其()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爱与归属感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4.某体操运动员因不慎骨折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但因住院不能参加比赛,情绪低落,此时护士应考虑到其()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爱与归属感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B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生理的需要B.求知的需要C.刺激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1.人类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要是()2.在各层次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3.卡利什在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层次,即()【X型题】1.下列有关人类基本需要各层次之间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A.各层次的基本需要重叠出现B.人们满足各层次基本需要的活动基本相同C.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可延缓给予满足D.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方式有很大个体差异性E.人的各层次基本需要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2.下列属于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的是()A.安全的需要B.刺激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E.求知的需要五、简答题1.列举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人是统一的整体(二)人的基本需要(三)人的成长与发展(四)人的自我概念(一)人是统一的整体1.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2.人是一个开放系统。
3.护理服务对象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
(二)人的基本需要:生理性需要:指维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社会性需要:指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或集体互动的需要,如沟通交流、朋友交往等。
情感性需要:指人有表达自身所体验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需要。
知识性需要:指个体在认知、思想与理性方面的需要,如学习、探究事物真相、思考问题等。
精神性需要:指有关人在精神信仰、精神依托与精神支持方面的需要,如祈祷、宗教信仰、佩戴吉祥物等。
特征:共通、个体差异、相互联系和影响。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1.概念:成长: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常用的人体可测量性生长指标有身高、体重及年龄等。
发展:是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和技巧的演变过程。
发展包括情感、认知、心智、道德、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是一个人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标志。
成熟:狭义的成熟指人体生理上的改变过程,一般受个体遗传因素的影响。
广义的成熟指一个人在能力上的增进或老化过程,是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结果,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改变。
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某一生命阶段中是否完成相应的成长与发展任务的衡量指标。
2.内容:生理方面:指身体的发育和各部分功能的发展。
认知方面:指智能、知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感知、判断、推理、记忆、思考与想象能力的发展。
社会方面:指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方面的发展。
情感方面:个人的感觉和主观经验的发展,如喜、怒、哀、乐的内心体验与表现。
精神方面:个人对生命的意义、生存价值认识方面的发展。
道德方面:个体在信仰及是非观念方面的发展。
3.基本原则:(1)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
第三章人的基本需要作为社会生物体,人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根据其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差异而有各种各样的需要。
需要的满足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其满足程度与个体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够保持身心的平衡状态,维持健康;反之,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失衡状态,从而导致各种身心问题,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学习有关人类基本需要的概念及理论,可以帮助护士充分认识人类基本需要的特征及作用,及时预测并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维持和促进其健康。
第一节需要概述由于情绪、价值观、社会文化及身心发展程度的不同,每个人的需要可能不同,但有些需要是人所共有的,是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满足人的需要,护士应首先了解需要的概念、特征、种类,以及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一、需要的概念需要(need)一词,汉语词典定义为“个体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在英语中,“需要”一词可以理解为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需要作为一个概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默里(H.A.Murray)认为需要是个体行为所必需的动力性的源泉,它表明了在人的大脑区域内的一种将知觉、感觉、智力和动作等组织起来的一种力量。
护理理论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需要,例如护理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认为需要是“新鲜的空气、阳光、温暖、环境及个体的清洁、排泄以及各种防止疾病发生的需求”。
护理理论家奥兰多(LJ.Orlando)对需要的定义是:“个体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可消除或减轻其不安与痛苦,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舒适感”。
护理学家罗伊(Roy)认为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内在要求,它可激励个体产生一系列的行为反应,从而维持人的完整性”。
人是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
作为生物体,人为了其自身的生存及发展,必须依赖空气、食物、阳光、水等自然条件,否则无法生存;要延续种族还要有性、婚配及繁殖后代的需要。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健康环境护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是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这四个概念的核心是人。
人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整体的概念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二)人是一个开放系统(三)护理中人的范围护理的服务对象既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也包括从婴幼儿到老年人整个全人类。
二、人的基本需要(一)概念人的基本需要指个体为了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与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二)内容1.生理性需要指维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2.社会性需要指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或集体互动的需要,如沟通交流、朋友交往等。
3.情绪性需要指人有表达自身所体验的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的需要。
4.知识性需要指个体在认知、思想与理性方面的需要,如学习、探究事物真相、思考问题等。
5.精神性需要指有关人在精神信仰、精神依托与精神支持方面的需要,如祈祷、宗教信仰、佩戴吉祥物等。
(三)特性1.人类的基本需要大致相同。
2.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可因人而异。
3.各种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四)影响基本需要满足的因素1.生理因素;2.情绪因素;3.知识与智力因素;4.社会因素;5.环境因素;6.个人因素;7.文化因素。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概念1.成长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2.发展是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和技巧的演变过程。
3.成熟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某一生命阶段中是否完成相应的成长与发展任务的衡量指标。
(二)内容1.生理方面;2.认知方面;3.社会方面;4.情感方面;5.精神方面;6.道德方面。
(三)基本原则1.成长与发展是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的。
2.每个人都要经过相同的各个发展阶段。
3.每个人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是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速度通过各发展阶段的。
4.每个发展阶段各具有一定的特征,并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人一、人(一)人是统一的整体(二)人的基本需要(三)人的成长与发展(四)人的自我概念(一)人是统一的整体1.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2.人是一个开放系统。
3.护理服务对象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
(二)人的基本需要:生理性需要:指维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社会性需要:指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或集体互动的需要,如沟通交流、朋友交往等。
情感性需要:指人有表达自身所体验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需要。
知识性需要:指个体在认知、思想与理性方面的需要,如学习、探究事物真相、思考问题等。
精神性需要:指有关人在精神信仰、精神依托与精神支持方面的需要,如祈祷、宗教信仰、佩戴吉祥物等。
特征:共通、个体差异、相互联系和影响。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1.概念:成长: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常用的人体可测量性生长指标有身高、体重及年龄等。
发展:是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和技巧的演变过程。
发展包括情感、认知、心智、道德、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是一个人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标志。
成熟:狭义的成熟指人体生理上的改变过程,一般受个体遗传因素的影响。
广义的成熟指一个人在能力上的增进或老化过程,是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结果,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改变。
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某一生命阶段中是否完成相应的成长与发展任务的衡量指标。
2.内容:生理方面:指身体的发育和各部分功能的发展。
认知方面:指智能、知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感知、判断、推理、记忆、思考与想象能力的发展。
社会方面:指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方面的发展。
情感方面:个人的感觉和主观经验的发展,如喜、怒、哀、乐的内心体验与表现。
精神方面:个人对生命的意义、生存价值认识方面的发展。
道德方面:个体在信仰及是非观念方面的发展。
3.基本原则:(1)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
护理学基础知识
护理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其基础知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护理学的基础是对人体结构和功
能的理解。
护士需要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
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提供有效的护理。
2. 人体疾病学:护理学涉及到人体的各种疾病,包括其原因、病理过程、症状和治疗方法。
护士需要了解各种疾病
的特点和护理需求,以便能够提供专业的疾病管理和护理。
3. 药理学:护士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和不
良反应,以便能够正确使用药物和监测患者的反应。
4. 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强调为患者提供安全、负责任和尊
重的护理。
护士需要了解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以便能够
在护理实践中做出合适的决策。
5. 护理技能:护理学包括各种技能,如测量生命体征、给药、换药、插管等。
护士需要掌握这些技能,并且能够安全、有效地执行。
6. 沟通和人际关系技巧:护理学强调与患者和其他卫生人
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士需要掌握
良好的沟通技巧,并且能够与不同背景和需求的人有效地
交流。
7. 护理研究和证据实践:护理学也包括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护士需要了解研究方法和证据实践的基本原则,以便能够
评估和应用最新的护理研究成果。
以上是护理学基础知识的一些方面,护士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来掌握这些知识,并且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和专业水平。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健康环境护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是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这四个概念的核心是人。
人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整体的概念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二)人是一个开放系统(三)护理中人的范围护理的服务对象既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也包括从婴幼儿到老年人整个全人类。
二、人的基本需要(一)概念人的基本需要指个体为了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与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二)内容1.生理性需要指维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2.社会性需要指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或集体互动的需要,如沟通交流、朋友交往等。
3.情绪性需要指人有表达自身所体验的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的需要。
4.知识性需要指个体在认知、思想与理性方面的需要,如学习、探究事物真相、思考问题等。
5.精神性需要指有关人在精神信仰、精神依托与精神支持方面的需要,如祈祷、宗教信仰、佩戴吉祥物等。
(三)特性1.人类的基本需要大致相同。
2.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可因人而异。
3.各种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四)影响基本需要满足的因素1.生理因素;2.情绪因素;3.知识与智力因素;4.社会因素;5.环境因素;6.个人因素;7.文化因素。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概念1.成长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2.发展是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和技巧的演变过程。
3.成熟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某一生命阶段中是否完成相应的成长与发展任务的衡量指标。
(二)内容1.生理方面;2.认知方面;3.社会方面;4.情感方面;5.精神方面;6.道德方面。
(三)基本原则1.成长与发展是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的。
2.每个人都要经过相同的各个发展阶段。
3.每个人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是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速度通过各发展阶段的。
4.每个发展阶段各具有一定的特征,并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
人的基本需要名词解释护理学人的基本需要是指人类在维持生存和实现个体发展过程中所必须满足的普遍需要。
这些基本需要是指食物、水、住所、衣物、医疗保健、教育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它们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在护理学中,人的基本需要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因为护理的核心目标就是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促进其身体、心理和社交的健康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人的基本需要的名词解释以及其在护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人的基本需要的名词解释1. 食物: 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所需,为了维持健康,人们需要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食物不仅提供能量,还影响人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功能。
2. 水: 水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人体约70%是由水组成。
水能滋润细胞、排除废物、调节体温和维持人体内的物质平衡,因此保持水分摄入对于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3. 住所: 住所是人们居住和休息的地方,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一个良好的住所可以保护人们免受天气和其他外界因素的侵害,同时也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4. 衣物: 衣物不仅是保护人们免受天气影响的工具,还体现了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合适的衣物可以保持体温的稳定,防止外界病原体的侵入,并提供人与社会的互动机会。
5. 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医疗保健,人们可以获得针对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服务,保持身体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6. 教育: 教育是开展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能力,并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社会角色做好准备。
7. 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社会交往来建立人际关系、分享资源和获得支持,从而满足自身的情感和认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