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人体的呼吸 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2节人体的呼吸一、学习目标1.描述呼吸系统的器官组成和各器官的结构特点;说明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描述人体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3.描述人体呼吸的全过程;说明呼吸的实质。
4.举例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重难点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气体交换的原理。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_______组成。
答案:肺2.呼吸道包括_______、_______、喉、_______和_______,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答案:鼻咽气管支气管知识点二:呼吸道的结构和作用1.呼吸道有_______作支架,整个内表面都覆盖着_______,鼻腔黏膜内有丰富的_______。
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_______,而且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_______,把_______、湿润、_______的空气送入肺。
答案:软骨黏膜毛细血管顺畅通过处理温暖清洁2.气管的壁上有纤毛,纤毛向咽喉的方向不停地_______,把外来的_______、_______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_______排出体外。
答案:摆动尘粒细菌咳嗽知识点三:呼吸系统的保护长期吸入不清洁或有毒的气体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如引起_______、气管炎、_______、哮喘、肺气肿、_______等呼吸系统疾病。
答案:咽炎肺炎矽肺(二)合作探究根据你学到的知识,总结体育锻炼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答案:呼吸的动力在于呼吸肌的舒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呼吸肌变得强壮有力,且胸廓骨骼的生长发育要比一般人好;体育锻炼还能增大肺活量和肺通气量,一般人的肺活量只有3500毫升左右,而经常锻炼的人由于呼吸肌的增强可比正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同时,经常锻炼肺血流量增加,血氧饱和度升高,提高了机体对氧的利用率;另外,体育锻炼还能增加呼吸深度,减少呼吸次数。
一般人的呼吸浅而快,安静时每分钟大约12~18次,而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呼吸深而慢,可减到每分钟8~10次。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教案
怎样?
(3)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小结:
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阅读信息库中呼吸运动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第2节人体的呼吸
一、感受呼吸
二、呼吸运动
课内主要练习1.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依次是()
A口腔、气管、支气管 B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C口腔、喉 D口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2.右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
,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分解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释放能量 D消耗二氧化碳3.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增加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D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4.呼吸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最终到达( )
A肺 B血液 C组织细胞 D心脏
课后练习《同步练习》
教学
反思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教案。
第二节人体的呼吸(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进一步理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分析人体如何完成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②初步掌握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了解加强体育运动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三、教学难点: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一)、前课复习1、说说呼吸系统的构成,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2、肺是气体交换场所的原因是什么?3、说说呼吸运动时胸廓大小的变化及其原因,呼吸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二)气体交换1、分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含量①演示实验②人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呼出气体16.其它气体2、讨论①在实验中,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试管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了什么现象?呼气时用夹子夹紧A试管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又出现了什么现象?回答要点:实验中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试管橡皮管,能验证吸入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出现的现象是吸入的空气从A试管进入,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呼气时用夹子夹紧A试管橡皮管,能验证呼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出现的现象是呼出的空气从B试管排出,并使B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分析实验结果,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含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要点:人体呼出的空气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变多,而氧气含量变少。
变化的原因是:人体通过呼吸吸收了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同时向呼出的空气中排出了人体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3、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①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能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浓度相等为止。
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肺泡――――――→血液←――――――二氧化碳原因: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内氧气浓度血液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原因:血液中氧气浓度大于组织细胞内氧气浓度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三)、运动对呼吸的影响1、测定肺活量2、讨论①各小组的平均肺活量有差异吗?如果有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要点:各小组的平均肺活量有差异。
人体的呼吸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信息量较大,概念较多,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概念范畴。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基本处于零散的前科学概念状态,对此,教材中采用的是精炼的文字叙述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其中“呼吸运动”这部分内容有点抽象,教材采取让学生回顾体验呼吸时胸廓起伏的经验、胸廓容积大小与气体进出关系的模拟实验、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逐步化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最后通过课文的归纳小结促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程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说出肺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3)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图片、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模型制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提升在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懂得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导致气体进出的抽象性。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动画等资料;气球、矿泉水瓶、玻璃管、皮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婴儿第一声啼哭表明要呼吸空气。
)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那么,我们睡觉后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睡觉也要进行呼吸。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人体的呼吸)呼吸有多重要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感受一下,看你憋气能憋多久,一分钟内,闭嘴屏住呼吸,比一比看谁憋气时间久。
师:我们一分钟都不能离开呼吸,那大家对呼吸了解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呼吸吧!二、呼吸系统的组成1.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教师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图片,设疑: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气体交换,那么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学生对照教材插图以及文字资料,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名称和在人体中的大体位置。
苏科版生物七上第二节《人体的呼吸》word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感知、观看、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看、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提高科学素养,在学习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人体呼吸作用的原理。
四、教学预备:教学课件、肺的模型、呼吸运动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获得能量,从而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可见呼吸作用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新课。
新授(一)、提出问题1、情形体验:运算:学生自测1min内的呼吸次数,运算每天气体进出躯体的次数。
2、提出问题:氧气是如何到达人体内部的?在躯体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二)、解决问题1、人体的呼吸系统(1)观看: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肺的模型、人体胸腔示意图。
(2)阅读信息库中关于呼吸道的文字。
(3)讨论交流:①人体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说明理由。
②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哪些器官组成?你认为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清洁、温顺、潮湿的缘故是什么?2、人体的呼吸运动(1)情形体验:①感受呼吸运动中胸廓的变化以及进出躯体的气体的变化。
学生一只手放在胸部下侧,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缓慢吸气和呼气,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鼻孔前面的气体有何变化,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学生进行测量胸围差的活动(2)讨论交流:①胸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②在吸气和呼气时,你感到胸廓的起伏了吗?是什么力量使得胸廓运动的?(3) 作出假设:教师做屈肘、伸肘动作,引导学生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缘故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4) 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缘故”:学生观看课本“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观看呼吸运动的媒体动画,演示呼吸运动模型。
(5) 讨论交流:①呼吸运动时要紧由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②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和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胸廓容积发生了什么变化?③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是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6) 连续探究“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学生做模拟实验,用模型模拟膈的运动。
苏科版生物七上第二节《人体的呼吸》word教案一苏州市平江中学刘平平一教学目标1 通过体验和自学,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 分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3 在体验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了解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完成呼吸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二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体验憋气】:闭上嘴,用手捏紧鼻子,随着时刻的推移,有何感受?坚持不住时,把手松开。
松开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体验呼吸】:深吸气深呼气提问:依照体验,你觉得气体进出你的躯体要通过哪些器官?Ⅱ人体的呼吸系统①自学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自学过程中,把认为重要的及有疑问的地点用笔做好标记②观看幻灯片,一起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③学生自学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自由提问;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部分疑问④教师联系生活补充设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⑤简单介绍肺及胸廓的有关知识(关于肺具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放在第二课时研究)Ⅲ呼吸运动1【体验】:手按在胸部两侧肋骨处,深吸气,再深呼气,感受到肋骨如何样运动?观看幻灯片提问:肋骨向上向外运动的同时,膈肌位置下降,胸廓的容积发生什么变化?肋骨向下向内运动的同时,膈肌位置上升,胸廓的容积又发生什么变化?胸廓容积大小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2【针筒实验】:推拉针筒的活塞,针筒的气体有何变化?↓得出结论:针筒容积增大导致吸气针筒容积减小导致出气↓(why)活塞拉到3ml刻度线处,用一手指堵住针筒口,另一只手向里推活塞,有什么现象?↓结论:气体是有压力的针筒容积减小时气体压力增大,大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压出↓活塞拉到3ml刻度线处,用一只手堵住针筒口,另一只手向外拉活塞,有什么现象?↓结论:针筒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减小,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3【探究实验】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模型,用手向上顶橡皮膜,再放松,观看气球的变化,摸索:气体什么缘故会进出气球?(提示:气球是有弹性的)小组内实验并讨论,完成老师发下去的表格得出结论:钟罩体积减小→气球随之缩小→气体被压出气球钟罩体积增大→气球随之扩张→气体被吸入气球★摸索:假如把气球想象成肺,那么模型中其他的结构分别表示人体的什么结构?依照钟罩实验的结论,完成人体呼吸运动的表格总结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4知识拓展:冬天,盖的被子太厚重会阻碍我们的呼吸,什么缘故?战争年代,一位战士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破了胸腔,尽管没有伤到肺和心脏等重要器官,但依旧专门快失去了生命,什么缘故?三板书设计人体的呼吸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增大→气体被吸入肺:吸气胸廓容积减小→肺随之缩小→气体被压出肺:呼气。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概述呼吸运动的原理,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命观念。
2.自制教具模拟人体呼吸的发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3.运用平板电脑、无线网络、3Dbody软件,借助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及授课助手同屏直播等功能,形象、直观展示呼吸全过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思维等能力。
4.关注自身呼吸系统的健康,认同加强体育运动对人体呼吸的重要作用,锻炼身体能够增强体质。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中,学生理解呼吸运动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以及引起呼吸运动的原理等这些抽象的知识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优化整合各呼吸器官功能方面的信息资源,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资源共享。
教师同屏展示胸腔内的3D环境,介绍肋骨、肋间肌、膈等,明确呼吸作为一项运动需要有骨骼和肌肉的支持。
现场通过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演示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传递肋骨、膈的运动与胸腔容积变化的关系。
对于胸腔容积变化与呼气、吸气之间的关系学生难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辅以教师合理引导,加之统归梳理的结尾设计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呼吸健康,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的复杂性;呼吸运动导致气体进出肺的抽象性。
解决策略: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及图片资料,学生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处理功能、视频播放、拖拽等功能整合资源,不断地进行知识渗透,使知识、技能、方法得到广泛迁移,在多种联系和不断渗透中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在学生感受自身呼吸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希沃授课助手同屏功能,运用3Dbody软件向学生直观展示肺的胸腔环境,充分利用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由学生同屏展示模拟人体器官结构,演示人体呼吸运动发生的具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