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层管幕-箱涵顶进施工新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362.66 KB
- 文档页数:6
软土地层管幕-箱涵顶进施工新技术
葛金科;李向阳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上海市中环线北虹路下立交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管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也是世界上在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断面尺寸最大的管幕法工程.结合工程实际,该文提出了创新的管幕结合箱涵顶进的施工工法——RBJ工法(roof-box jacking method).文章详细介绍了该工程钢管幕顶进高精度姿态控制,网格工具头设计,箱涵推进的顶力控制,箱涵推进中地表变形控制及箱涵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葛金科;李向阳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65;同济大学,上海
市,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5.6
【相关文献】
1.软土地层管幕-箱涵顶进施工新技术 [J], 葛金科;李向阳
2.软土地层管幕-箱涵顶进施工新技术 [J], 葛金科;李向阳
3.软土地层中管幕加箱涵顶进施工关键技术 [J], 华国强
4.管幕-箱涵法隧道穿越软土地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J], 刘金龙
5.软土地层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竖向姿态的理论与实测分析 [J], 杨忠勇;廖少明;刘孟波;赵国强;徐伟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软土地层管幕箱涵项进施工新技术分析【摘要】管幕加箱涵顶进法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在日后工程建设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施工方法,对提高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本文针对管幕加箱涵顶进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软土地层;管幕加箱涵顶进;施工技术道路施工中经常会用到管幕法,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成熟,应用变得更加广泛。
管幕主要由带锁口的钢管连接形成,工程的开挖、浇筑、支撑都在管幕的庇护下进行。
一、管幕加箱涵顶进的优势二、钢管幕施工技术(一)钢管幕顶进(二)预留间隙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箱涵和管幕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这主要是为了确保箱涵在推进过程中能够具有适当的空间。
间隙的大小要适中,如果过大则会对地面的沉降产生影响,过小箱涵则无法顺利顶进。
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间隙内的本土厚度无法保持不变,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接触到的泥浆必须要具有足够的压力确保对工程能够起到支撑作用,施工中,机头顶进的姿态只能对有效的距离产生影响,预留间隙值由钢管幕顶进精准度决定。
(三)锁扣管幕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就是锁扣,锁口的咬合将钢管连接成为管幕。
在箱涵顶进时,锁扣将与钢管共同受力。
锁扣必须具有适当的空间和足够的强度。
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需要在锁扣内加入适当的防水材料,构成密闭止水管幕。
聚胺脂浆液和水泥浆都是常用的防水材料,聚胺脂浆液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对局部渗漏点进行第二次灌浆,而水泥浆的特点是在凝结后强度高,但比较脆,实际工程中对防水材料的选用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管幕内箱涵顶推施工技术在管幕中顶推箱涵的过程中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对地面沉降的控制和对环境影响的要求提高了。
我国在箱涵顶进施工技术上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施工经验。
例如在上海市中环线在北虹路至虹许路地道工程中就应用管幕内箱涵顶推技术,北虹路地道箱涵顶推利用箱涵暗埋段作后靠,省去了后靠土体的加固,从北工作井一侧逐级长距离顶推又简化了南工作井,从顶推技术来看,管幕的顶推有其特点和规律。
一、箱涵顶进准备工作(一)作业条件(1)现场具备“三通一平”,满足施工方案设计要求。
(2)完成线路加固工作和既有线路监测的测点布置。
(3)完成作业范围内地上构筑物、地下管线调查,并进行改移或保护。
(4)工程降水达到设计要求二、工艺流程与施工技术要点(一)工艺流程现场调查→工程降水→工作坑开挖→后背制作→滑板制作→铺设润滑隔离层→箱涵制作→顶进设备安装→既有线加固→箱涵试顶进→吃土顶进→监控量测→箱体就位→拆除加固设施→拆除后背及顶进设备→工作坑恢复。
(二)箱涵顶进前检查工作(1)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防水层及保护层完成。
(2)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底下500mm以下,并宜避开雨期施工,雨期施工必须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
(3)后背施工、线路加固;顶进设备及施工机具。
(4)顶进设备液压系统安装及预顶试验。
(5)工作坑内与顶进无关人员、材料、物品及设施撤出现场。
(三)箱涵顶进启动(1)启动时,现场必须有主管施工技术人员专人统一指挥。
(2)液压千斤顶顶紧(0.1倍结构自重)后,应暂停加压,检查顶进设备、后背和各部位,无异常时可分级加压试顶。
(3)当顶力达到0.8倍结构自重箱涵未启动时,应立即停止顶进,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重新加压顶进。
(4)箱涵启动后,应立即检查后背、工作坑周围土体稳定情况,无异常后方可继续顶进。
(四)顶进挖土(1)可采取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
每次开挖进尺0.4~0.8m。
挖土作业应三班连续,不得间断。
(2)两侧应欠挖50mm,钢刃脚切土顶进。
(3)列车通过时严禁继续挖土,人员应撤离。
(五)顶进作业(1)每次顶进应检查液压系统、顶柱安装和后背变化情况等。
(2)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循环交替进行。
(3)桥涵身每前进一顶程,应观测轴线和高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六)监控与检查(1)每天定时观测箱涵底板上设置观测标钉的高程。
对中边墙应测定竖向弯曲。
(2)定期观测箱涵裂缝及开展情况。
几种管幕箱涵顶进工法简介1、PRM工法——管幕工法 (Pipe Roofing Method)管幕法(pipe roofing method)施工时首先要在设计位置顶进带有横向锁口的钢管形成钢管幕,它与管棚法(forepoling method)相似,可以将管棚法视为管幕法的技术原型(基础)。
管棚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浅埋暗挖施工工法,自上个世纪70年代首先在欧洲兴起并逐渐有较大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成功的工程实例不断涌现,如北京地铁大断面浅埋暗挖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管棚法在岩石隧道的洞口施工、穿越软弱破碎带、处理塌方,以及市政工程穿越铁路、高速公路、道路立交等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工期短、造价低、对环境影响小等显著优点。
此外,还有些情况是利用管棚法代替了顶管、盾构等暗挖工法建造软土隧道,这类工程实例也日益增多。
如北京通惠河南岸污水干线工程穿越京包线铁路高填土路基段,采用长度达40m的长管棚建造了污水管道;杭州市西区水厂输水压力管道在穿越杭徽公路时也采用该工法,管棚长度达24m。
2、ESA工法——结构涵体无限自走推进工法( Endless Self Advance Method)俗称“毛毛虫工法”,这是一种引自日本的施工方式,每天的进度仅有0.5m至1m。
该工法系将箱涵预先灌注完成,再利用千斤顶在监控设备之精密控制下,依靠箱涵自身的反力将其一个个缓缓地向前推动。
该工法需先开挖土体再顶进箱涵,因此需要加固管幕内土体,同时箱涵顶进时需要开挖导坑,铺设轨道,还需要较大的工作井来预制箱涵,相对造价较高,但不需要反力后背及反力架,箱涵分节推进,推进力较小,可靠性高。
3、FJ工法——Front Jacking(前顶)FJ工法通过钢绞线把两侧箱涵连接在一起,通过后面的串芯油缸或者中继间千斤顶交替牵引两侧的箱涵,或者设置反力壁安装钢绞线,箱涵一侧牵引推进。
该工法的主要特点是先挖土后推进,因此,前方土体必须加固以保持工作面的稳定,同时,箱涵推进时需要开挖导坑,布设轨道;还需要很大的场地来制作箱涵;但无需反力后背及反力架;箱涵分节推进,总的推进力较小,减少千斤顶和钢绞线的数量,可靠性较高。
软土地基区箱涵施工的关键技术在某些特殊的施工地区,比方沿海为填海造陆形成的陆地,由于地基固结时间较短,地基承载力较差,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箱涵往往会出现一些病害,给运营期间的公路养护和维修带来了较大的麻烦,花费了大量的维修费用。
箱涵施工的主要问题箱涵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处理一般采用换填法加固,但是由于该地区为吹填造陆,土体以粉质土和淤泥质土为主,当箱涵基坑开挖时,如果挖出的土体堆放在距离基坑较近的地方,由于土体压力的影响,当基坑完成以后,基坑中心容易出现局部隆起现象,堆土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地基的隆起量,为了保证箱涵的施工,需要对地基隆起的部位进行挖除,但是当箱涵施工完毕以后,箱涵顶部的土体回填以后,局部超挖的地方就容易出现过大的沉降变形。
沉降缝间距较大桥涵设计标准规定,每隔4m~6m应设置一道沉降缝,设计院设计时取上限,每隔6m设置了一道沉降缝,当箱涵施工完成后的一个月,发现箱体出现了裂缝,裂缝宽度约为2mm,裂缝间距约为4.5m。
底板网状裂缝某箱涵底板施工完成后的第三天发现,底板出现大量网状裂缝,裂缝深度为1mm~2mm,裂缝无规那么。
通过研究发现,该箱涵的底板厚度达1m,在底板浇筑时,由于振捣设备较少,采用竖向一次浇筑完成的施工方法,浇筑完成后再进行集中振捣。
由于混凝土一次浇筑厚度过大,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不能将下部混凝土振捣密实,且气泡不能及时上浮的混凝土的外表。
由于每次振捣棒的插入位置间距大于振捣棒的作用半径,混凝土出现了漏振现象,当混凝土凝聚硬化后就会出现网状裂缝。
台背脱空现象箱涵台背脱空现象比拟普遍,导致出现该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箱涵的台背处施工空间狭小,不利于大型机械的施工。
另一方面,台背回填时一次堆土高度过大,远远大于小型施工机械的作用范围。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土体的压实度不能保证,造成台背处容易出现脱空现象。
解决方案不均匀沉降问题为了减小不均匀沉降,在箱涵基坑开挖之前,先进行真空预压排水,待土体的含水量减少到适宜范围内时,再进行开挖。
浅谈软土地基大体积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箱涵顶进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软土地基大体积箱涵施工技术,介绍了箱涵顶进施工技术,软土地基的加强处理以及软土地基大体积箱涵顶进施工技术,本文为大体积箱涵在软土地基中顶进施工提供了肯定的参考根据。
关键词】箱涵;顶进施工;软土地基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假如新施工的公路需要在原来的公路,铁路的路基下面立交通过的时候,需要对原来的线路进行加固的措施,这样可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行。
箱涵顶进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箱涵顶进施工中,机具设备包括:由动力器具、操作器具、执行器具,和帮助机构组成的液压系统;由顶铁、顶柱、安排横梁等组成的传力系统。
箱涵顶进施工中的传力设备依据顶进的方法,孔的跨的数量的不同而不同。
箱体后背建成后,进行安装顶进设备的工作,同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测试。
在进行顶进施工之前,首先要由相关的技术人员检查顶进前的预备工作是否完成。
比方,箱身的设计的强度是否到达,线路是否加固等,经过检查合格以后,要使箱身和底板进行分别。
全部的检查工作合格以后,进行正式的顶进施工。
开启高压油泵,使得千斤顶由于受到液压力推动从而产生顶力,由此推动箱身前进。
箱身前进一镐后,要准时把千斤顶的活塞回位,确保下次开镐。
这样进行交替的循环,直至箱身到达所需要的位置。
为了保证顶进的质量,在顶进过程中,必需要留意操纵两孔箱形桥在一个平面上。
箱体到达要求位置后需要马上对线路进行三角区回填。
施工过程中需要留意以下问题:〔1〕在箱体顶进的时候,要不断的应对各观测点的改变。
假如有问题的时候,马上停止,解决后再进行施工。
〔2〕顶进过程中,挖好的工作面要准时填埋,不能较长时间的暴露。
〔3〕顶进中要对路基进行监护。
〔4〕挖土机械要进行监护,在线路下方施工时,应幸免直接碰撞。
〔5〕顶进施工时,每当油泵油压升高5~10Mp的时候,就需要停泵观看。
假如有问题应准时处理。
〔6〕顶进施工之前,需要先对各XX顶镐油泵出油量进行调试,从而保证各XX顶镐能够正常同时工作。
【铁路软土地基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箱涵顶进施工技术【摘要】顶进施工方法的特点是在保证铁路交通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用设备将铁路外预制的钢筋混凝上箱涵顶入铁路路基内,形成与铁路的立交桥。
本文以杭州铁路枢纽扩建Ⅱ标工程打铁港中桥项目下穿宣杭北环线铁路箱涵顶进施工为例,介绍在软土地基上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箱涵顶进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大体积箱涵;软土地基;顶进;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打铁港中桥位于宣杭北环线中心里程K213+851.12,与线路斜交45°,功能为过水排洪,建成后孔跨结构为(4+8+4)m 三孔分离式框架桥,打铁港河为杭州余杭临平城区主要配水河道,既有桥为1孔8米框架,不能满足过水要求,本次施工主要为既有框架桥接长(星桥站站改需要)及在其两侧各顶进1孔4米框架,施工完成后结构沿铁路方向总长28.37m;桥下可以提供的过水断面净宽为16.0m(包括中间隔墙厚度后为18.8m)。
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风险及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顶进4m框架桥两侧各设置3m长的L形挡墙,与主体框架连为一体,一同顶进就位,最大顶进长度48m,穿越既有线路3股道。
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
高压旋喷桩采用直径60cm单管,桩间距1.2m,长15m,桩顶设褥垫层。
复合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50kPa。
1.2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工程范围内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1)人工填筑土。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海积层(Q4al+m),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粉土,褐灰色,中密,饱和,σ=100KPa。
②淤泥质黏土,流塑,σ=60KPa。
③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σ=180KPa。
2.施工方法2.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工作坑设在既有线路左侧;场内临时便道从汤家村特大桥施工便道接入,沿施工便道边设30×30cm排水沟,顶进工作坑四周设30×30cm排水明沟,表面用砂浆粉刷;并在后靠背处设集水井,用水泵排入河道,集水井定期清挖淤泥。
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管幕法是利用顶管机建造大断面地下空间的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暗挖技术。
其原理是以单根钢管顶进为基础,各钢管间依靠锁口相连,并在锁口处注入止水剂,形成密封的止水帏幕。
采用管幕法时,由于开挖土体或者推进箱涵是在管幕的保护下进行的,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地面沉降和增加施工时开挖面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管幕具有隔离地下水的作用,故施工时无需降低地下水位。
本文详细讨论了有关软土地区管幕法箱涵顶进施工技术以及箱涵推进施工技术。
一、管幕顶进施工技术(一)顶管进出洞技术措施1、土体加固当在软弱土地区进行施工时,由于管幕段所处的土层基本为流塑状的土,含水量大,强度低,为保证管幕钢管进出洞时洞口的稳定性及防水要求,避免软弱土体及地下水涌入工作井内,造成地表沉降,同时为增加始发井后靠土体的稳定性,需要采取土体加固的措施。
土体加固要求为:(1)土体加固、改良后的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需大于1.2MPa。
但也不能太高,以免造成顶管顶进时顶力太大,影响顶进精度。
(2)加固范围按3米考虑。
加固过程中,应对地表进行跟踪监测,地表隆起应控制在20毫米以内。
2、顶管出洞技术措施(1)出洞施工在出洞施工之前,需要通过开观察孔等手段,确认加固后的土体的止水性达到设计要求,防止由于加固效果不良,导致洞口泥水涌入。
若土层加固未达到设计要求,则需要进行二次加固处理,直到确认安全后,才可进行顶管的出洞施工。
为防止掘进机出洞时发生磕头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后座主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出洞时加密对掘进机偏差的测量,一旦发现有下磕的趋势,立即用后座千斤顶进行纠偏。
(2)洞口止水装置在软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地区,地下水也是管幕施工的一大影响因素。
对于高地下水位地区,为避免推进过程中的涌水及涌砂现象,应尽可能选用具有水密性的推进机头,或在推进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止水灌浆。
为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润滑泥浆流入工作井内,需要设置有效的洞口止水构造。
浅谈软土地区大体积箱涵顶进施工控制要点发布时间:2022-06-10T03:47:18.91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2月第4期作者:余少锋[导读] 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的特点是在保证既有线正常、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利用液压设备将预制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至预定位置,形成下穿式铁路立交桥余少锋41048219930613****摘要: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的特点是在保证既有线正常、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利用液压设备将预制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至预定位置,形成下穿式铁路立交桥。
本文以新长线步湖路道口(变更扩大规模)主体工程箱涵顶进施工技术为例,介绍了工程特点及施工整体思路,阐述了箱涵顶进工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箱涵;软土地基;顶进施工;控制要点;1 工程概况新长线K243+937步湖路道口平改立(变更扩大规模)主体工程,主线下穿新长铁路,为框架结构,箱涵主体外侧为U型槽。
步湖路下穿新长铁路处已建成1-9m框架结构及北侧1-4m管线涵。
新建下穿铁路框架为三孔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宽度为13m+13m+9m(净跨)。
2 工程地质新长线K243+937步湖路道口,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①层素填土:灰褐色,稍密,稍湿,主要由黏性土和粉土组成。
②层粉质稀土:灰黄色,可软-塑,土质不均句,底部粉粒含量较高。
[fa0]=80Kpa。
③层粉土夹粉砂:灰色,稍密,湿,土质不均匀,夹粉砂薄层。
[fa0]=120Kpa。
该层为箱身基底持力层。
④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土质不均句,夹粉土薄层。
[fa0]=80Kpa。
⑤层粉土:灰色,稍密,湿,土质较均句,含少量黏粒,摇震反应迅速。
[fa0]=150Kpa。
⑥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土质不均匀,局部夹粉土薄层。
[fa0]=100Kpa。
⑦层粉质黏土夹粉土:灰色,流塑-软塑,土质不均,夹大量粉土薄层。
压缩性中等-高,工程性能差。
探讨软土地基箱涵顶进施工技术顶进施工方法的特点是在保证铁路交通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用设备将铁路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箱涵顶入铁路路基内,形成与铁路立交地道桥。
本文以苏州高新区通浒路东延铁路下穿箱涵顶进工程为例,介绍了箱涵在软土地基中顶进的施工技术。
标签:箱涵;软土地基;顶进;施工技术一、工程概况苏州高新区通浒路东延下穿京沪铁路,与京沪铁路的交叉点铁路里程为K1365+011。
下穿京沪铁路框架立交采用四孔分离式框架:1—12.0m框架+1—9.0m框架+1—9.0m框架+1—12.0m框架。
顶进法施工。
顶进框架长约22m,框架采用C40钢筋混凝土。
立交桥位于软土地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
二、顶进前准备工作1、在顶进施工前需进行地下管线勘察,应将工作坑周边及箱涵顶进区域内的的电线、通信电缆线和其他地下管线做进一步的核实与探究,需要迁移的要迁移,无法迁移的管线要做好保护措施,确保在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不被破坏。
2、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技术工作。
施工图纸审查,编写审核报告;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组织技术人员对铁路局的相关文件与要求进行学习。
3、施工前的过渡。
需要将铁路有关的通讯、光缆、电缆、电气化杆等一些重要设施,提前与铁路局的管理单位联系,制定过渡方案。
三、铁路线路加固通浒路拓孔顶进框架长约22米,需要穿越铁路既有线路3股道,线路在施工期间采用D24型便梁防护措施,以保证铁路的正常通行。
线路加固方案为:架设D24型便梁,横向开挖条型槽。
在条型槽下施工高压旋喷桩基础,在其上浇筑钢筋混凝土条型便梁基础,条型便梁基础长18.10米,宽3.6米,高2.7米。
架设D24型便梁于顶进部位上方,便可顶进作业。
便梁使用期间,需加强便梁横向、纵向位移和支墩沉降监测,做好记录;需配有专业巡查班,及时拧紧各种螺栓,调整、更换失效配件;需加强便梁面及两端责任区内线路的检查养护,补足道碴,特别要加强线桥结合部的线路养护消灭吊空板,消灭Ⅱ级超限,防止晃车。
软土地层超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穿越工法的关键技术研究郑杰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65摘要:上海市中环线北虹路地道工程采用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断面的土压平衡式箱涵掘进机,这也是一种完全创新的工法。
以该工程为依托,对超大箱涵的设备选型、地面变形控制、正面稳定性、箱涵顶进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并通过实测对该工法的施工控制效果及对中环道路的变形影响进行了分析,为该类装备及工法的推广应用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软土地层;超大断面管幕箱涵;设备选型;姿态控制;变形影响中图分类号:U449.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001(2019)05-0936-04DOI:10.14144/ki.jzsg.2019.05.062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Jacking Crossing Method for Super-Large Section Pipe-Roof Box Culvert in Soft Soil StratumZHENG JieShanghai Urban Construct!on Municipal Engineering(Group)Co.,Ltd.,Shanghai200065,ChinaAbstract:The Beihong Road Tunnel Project of Shanghai Middle Ring Line adopts the earth pressure balanced box culvert tunneling machine with the largest section in the world so far,which is also a completely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method.Based on the project,the related key tech n o l ogies of super-large box culvert are comprehe n sively an a lyzed and summarized,including equipment selection,ground deformation control,frontal stability,jacking attitude control of super-large box culvert,and so on.The con s tructi o n control eft e ct and the deformatio n influe n ee on Middle Ring Line of this construction method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actual measurement.It accumulat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equipm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Keywords:soft soil stratum;super-large pipe-roof box culvert;equipment selection;attitude control;deformation effect管幕箱涵法通过顶管机依次顶进单根顶管,形成具有封闭性的管幕空间,进而实现在密闭空间中的地下开挖施工,由于该工法所需工作井占地面积小,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扰动轻微等优势,成为断头路节点工程的首选。
饱和软土地层中管幕法隧道施工方案摘要:某市中环线虹许路一北虹路下立交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管幕法隧道施工,也是世界上在饱和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断面尺寸最大和最长的管幕法工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管幕结合箱涵顶进的施工工法;本文对该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而为国内相关乒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管幕法隧道大断面箱涵饱和软土1 引言管幕法作为穿越道路、铁路、结构物、机场等的非开挖技术,在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管幕钢管依靠锁口相连,并在锁门处注入止水剂或者砂浆,形成密封的止水管幕。
管幕有多种形状,如半圆型、圆型、门字型、口字型等。
然后存管幕的保护下,对管幕内上体加固处理后,边歼挖边支撑,也至管幕段开挖贯通,冉浇筑结构体;或者先在两侧工作井内现浇箱涵,然后边开挖土体边推进箱涵。
该工法由于管幕的作用.可以显著减少地面沉降。
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下立交工程是中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轴线基本呈南北走向,沿虹许路穿越虹桥路和西郊宾馆接入北虹路,为大断面长距离浅埋式地道工程。
由于该工程所处位置的虹桥路上交通繁忙,地下有许多管线。
西郊宾馆的环境又非常重要。
因此,经方案优化后采用管幕结合箱涵顶进的工法施工。
先顶进80根D970钢管,成口字形钢管幕,然后由南北两座工作井同时在钢管幕内相向推进箱涵,开挖面为网格结构,以稳定土体。
推进结束后在巾问回筑箱涵。
本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管幕法施工,该方案减少了大量工程投资,同时也降低了工程风险,缩短了工期。
图1 地质纵剖图2 工程概况2.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由图1可见,G3与G4孔之间为管幕段,管幕和箱涵位手③。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和④灰色淤泥质粘土层,为饱和软土。
含水量大、承载力低、渗透系数小。
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表l所示。
表1 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2.2 结构参数如图2所示,管幕段长度为126m,宽度为双向8车道。
在横断面上呈“口”字形布置80根φ970钢管。
软土地区箱涵顶进施工的关键技术探析摘要:顶进施工工艺因其具有质量高、整体性强、安全性好,且对原有线路行车的干扰较小等优点,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各地的道桥、涵洞等基础建设工程中。
本文在分析了软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对箱涵顶进施工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实软土地区箱涵顶进施工关键工艺的具体措施,并对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箱涵施工顶进软土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软土对箱涵顶进施工的影响由于顶进施工工艺具有质量高、整体性强、安全性好,且对原有线路行车干扰较小等优点,在新建桥涵穿越既有铁路,或将平交道口改为立交等工程中,常常会采用该方法进行施工。
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施工技术,顶入施工法适用于各种地基情况,并能较好地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渗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的道桥、涵洞工程中。
然而,软土普遍具有的透水性低、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弱等工程特性,对箱涵顶进施工也具有重要影响。
工程实践表明,一旦出现加固措施不力等施工问题,往往会导致建设工程出现箱体抬头、扎头或方向偏移等一系列的常见质量通病,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施工缺陷,给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均带来极大隐患。
有鉴于此,相关工作者必须严格依照工艺规程进行施工,并对较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关键质量控制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以提高工程质量,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
2 软土地区箱涵顶进施工的关键工艺措施2.1 顶进施工前的软土地基处理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必须在顶进施工前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其中较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2.1.1 振动、挤压法该方法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振动、碾压、夯实降低软土的孔隙比,通常用于浅层非饱和的粘性土、杂填土及碎石等条件下,外界夯击力的作用使土体密实固结,在地表浅层形成了一层质地坚硬且较为均匀的壳体,提高了地基的强度。
2.1.2 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包括堆载预压法、电渗排水法、及真空预压法等几种常见方法,通过各种设备和技术将软土中的水分排出以降低其孔隙比,从而使土体固结变形,抗剪能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