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 格式:doc
- 大小:387.00 KB
- 文档页数:8
教学笔记第2课时比例尺(2)教学内容教科书P52例2,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中第5、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2.在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回忆比例尺的概念,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你能说说比例尺的意义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比例尺。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实际距离师:生活中比例尺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课题:比例尺(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点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开课简单明了。
二、自主探究,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1.阅读与理解师: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52例2,并观察示意图。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求出北京地铁2号线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学情预设】知道北京地铁2号线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长度。
2.探究解题方法。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吧!【学情预设】预设1:77×30000=2310000(cm)=23.1 (km)。
预设2:77÷300001=2310000(cm)=23.1 (km)。
预设3:30000cm=300m ,77×300=23.1 (km)。
预设4:解:设北京地铁2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 cm 。
130000773000023100002310000cm 23.1km==⨯=77x x x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吗?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由比例尺1∶3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30000倍,所以用77×30000就可以求出实际长度。
利用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解决“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际情境,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解决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观了雏鹰少年足球队赛前训练的情况,他们今天就要出发去济南参加比赛了,大家想一起去吗?怎么去呢?学生回答,适时引导。
师:教练决定坐汽车去济南,我们首先来看看济南的位置?(课件先出示教材情境图:见图1)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红点问题)预设1: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多少千米?图1 预设2:雏鹰少年足球队大约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设计意图】延续上一个信息窗的情境“雏鹰少年组球队赛前训练”,到本节课创设“出征比赛”的情境,通过发现并提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合作探索(一)独立思考,讨论策略师:怎样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要点)预设1:要求所需时间,应利用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预设2:需要先求出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预设3:要求出实际距离,首先要量出图上距离。
(二)小组合作,尝试解决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想出了办法,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请学生小组合作,在组内解决问题。
(三)组间交流,建立模型师: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方法:预设1: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的知识点一、比例尺的定义。
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例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也就是100米)。
2. 比例尺的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也可以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二、比例尺的分类。
1. 数值比例尺。
- 数值比例尺是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1:500,(1)/(500),这种比例尺的前项或分子通常为1。
- 数值比例尺的特点是直观地表示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例如,比例尺1:5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2. 线段比例尺。
- 线段比例尺是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例如,在一幅地图上有这样的线段比例尺:0 50 100 150千米,它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 线段比例尺的优点是可以直接从图上量出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比较直观。
三、比例尺的应用。
1.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根据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来计算。
例如,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量得学校到图书馆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那么实际距离 = 5÷(1)/(2000)=5×2000 = 10000厘米 = 100米。
2. 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根据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来计算。
例如,实际距离为300米,比例尺为1:10000,先将300米换算成30000厘米,图上距离 = 30000×(1)/(10000)= 3厘米。
3. 比例尺在图形放大与缩小中的应用。
- 在将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的时候,比例尺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把一个三角形按2:1放大,就是把三角形的每条边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里的2:1就是放大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六年级一、比例尺应用题解题技巧。
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例如,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10米)。
2. 明确数量关系。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 解题步骤。
- 第一步,认真审题,确定已知条件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还是比例尺。
- 第二步,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 第三步,注意单位换算,保证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一致。
二、例题及解析。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
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析:已知比例尺1:6000000,图上距离15厘米。
根据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可得实际距离为15÷(1)/(6000000)=15×6000000 = 90000000厘米。
因为1千米=100000厘米,所以90000000厘米=90000000÷100000 = 900千米。
2. 一个精密零件的长是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应画多长?- 解析:已知实际距离5毫米,比例尺8:1。
根据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可得图上距离为5×(8)/(1)=40毫米。
3.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已知比例尺1:500000,图上距离4厘米。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比例尺,即4÷(1)/(500000)=4×500000 = 2000000厘米。
2000000厘米=2000000÷100000 = 20千米。
4. 学校操场长80米,宽60米,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解析:先将实际长度的单位米换算成厘米,80米= 8000厘米,60米=6000厘米。
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三种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三种超棒方法呀!
第一种,那就是直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啦!就比如啊,你有张地图,图上两地之间是 5 厘米,比例尺是 1:10000,那实际距离不就是
5÷(1/10000)=50000 厘米,也就是 500 米嘛!
第二种呢,用比例关系来解决!就好像你做个数学题,知道图上距离和比例尺的比例,那实际距离不也就水到渠成能算出来啦!打个比方,地图上量得是 3 厘米,比例尺是 1:5000,那不就是设实际距离为 x 厘米,
3:x=1:5000,x 不就等于 15000 厘米,即 150 米嘛!
第三种,嘿嘿,那就是利用等量代换的思想哦!这就好比你玩拼图,换到对的位置就恍然大悟啦!好比有个图形,通过一些已知条件推出图上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那实际距离不就能轻松找到啦!比如说,已知一些相关信息推出图上距离是 4 厘米,比例尺是 1:8000,那实际距离自然就是
4÷(1/8000)=32000 厘米,也就是 320 米呀!
哇塞,这三种方法是不是超赞的呀!大家可一定要学会哦,这样以后遇到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就再也不怕啦!。
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是小学数学必学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1应用题1、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2、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3、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04080120160千米,甲乙两城在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5、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6、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7.2厘米。
一辆汽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行8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7、一种精密零件,画在图上是12厘米,而实际的长度是3毫米。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8、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6厘米。
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于上午8时整从甲地开出,走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时是什么时间?9、在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4厘米。
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多少厘米?10、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
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答案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7.5*3000000=22500000cm=225Km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长=120*100*(1/4000)=3cm图上宽=8*100*(1/4000)=2cm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cm/5mm=4/0.5=8:14、先求出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40*1000*100)=1:4000000地图上相距18厘米的两城间的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18/(1:4000000)=72000000cm=720Km丙丁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660*1000*100*(1:4000000)=16.5cm以下几题的公式省略,只写计算过程和结果5、实际长=6*2000=12000cm=120m实际宽=4*2000=8000=80m实际面积=实际长*实际宽=120*80=9600m26、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7.2*2500000=18000000cm=180Km 时间=180/80=2.25h7、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2cm/3mm=12/(0.3)=40:18、甲乙两地实际距离=3.6*2000000=7200000cm=72km时间=72/30=2.4h=2小时24分钟,到达乙地时间是10时24分,即上午10:249、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4*12000000=48000000=480km,在1:8000000的图上的'图上距离是48000000/8000000=6cm10、实际长=3*500=1500cm=15m实际宽=2*500=1000cm=10m(1)图上面积=3*2=6cm2实际面积=15*10=150m2(2)图上面积/实际面积=6cm2/150m2=6cm2/(150*10000cm2)=1/250000=(1/500)2发现图上面积/实际面积=比例尺的平方。
小学数学根据比例尺和圆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知识梳理:量出下图中学校到汽车站、少年宫、电影院的图上距离,并标在图上,再根据线段比例尺算出它们的实际距离。
(1)学校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为:。
(2)学校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为:。
(3)学校到电影院的实际距离为:。
测量结果如下图: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米,转化为数值比例尺为1︰50000.(1)方法一:3.5×500=1750(米)方法二:解:设学校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3.5︰x=1︰50000x=⨯3.550000x=175000175000厘米=1750米答:学校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为1750米。
(2)方法一:2.5×500=1250(米)方法二:解:设学校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为m厘米。
2.5︰m=1︰50000m=⨯2.550000125000m =125000厘米=1250米答:学校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为1250米。
(3)方法一:2×500=1000(米)方法二:解:设学校到电影院的实际距离为n 厘米。
2︰n =1︰50000250000n =⨯100000n =100000厘米=1000米答:学校到电影院的实际距离为1000米。
故答案为:1750米,1250米,1000米。
1.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用数字形式表示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
如1︰1000就是数值比例尺。
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和实际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作线段比例尺,如就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50米。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1厘米︰50米=1厘米︰5000厘米=1︰5000.2.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有两种解法:(1)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直接用乘法求出实际距离。
(2)利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列出比例求实际距离。
注意: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时,所设的未知量(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与已知量(图上距离)的单位名称一致。
⽐例尺的⽤法及表⽰⽅法 ⽐例尺是表⽰图上⼀条线段的长度与地⾯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其使⽤⽅法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例尺的⽤法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例尺的使⽤⽅法 ⽅法1.根据地图上的⽐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计算⽐例尺。
根据地图的⽤途,所表⽰地区范围的⼤⼩、图幅的⼤⼩和表⽰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的⽐例尺有⼤有⼩。
地图⽐例尺中的分⼦通常为1,分母越⼤,⽐例尺就越⼩。
通常⽐例尺⼤于⼗万分之⼀的地图称为⼤⽐例尺地图;⽐例尺介于⼗万分之⼀⾄⼀百万分之⼀之间的地图,称为中⽐例尺地图;⽐例尺⼩于百万分之⼀的地图,称为⼩⽐例尺地图。
在同样图幅上,⽐例尺越⼤,地图所表⽰的范围越⼩,图内表⽰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例尺越⼩,地图上所表⽰的范围越⼤,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此可简记为“⼤⼩详、⼩⼤略”⽅便应⽤)地理课本和中学⽣使⽤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缩⼩⽐例尺地图。
⽅法2.⽤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例尺,公式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例尺,例如:图上2厘⽶表⽰实际300千⽶,可以这样求⽐例尺——2cm:300km=2cm:30000000cm=1:15000000,这样就求出来了。
⽐例尺的表⽰⽅法 ⽤公式表⽰为:⽐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例尺通常有三种表⽰⽅法。
(1)数字式,⽤数字的⽐例式或分数式表⽰⽐例尺的⼤⼩。
例如地图上1厘⽶代表实地距离500千⽶,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字式,在地图上⽤⽂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如:图上1厘⽶相当于地⾯距离500⽶,或五万分之⼀。
三种表⽰⽅法可以互换。
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定的⽐缩⼩(或扩⼤),再画在图纸上。
《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7、58、59页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距离。
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合问题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距离。
难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复习铺垫:(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什么是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留出时间学生思考时间)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2)说说下列比例尺的实际含义1:1500(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20千米=()厘米30米=()厘米2500000厘米=( )千米5000厘米=()米(4)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尺”?请举例说一说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义,前项和后项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举例可以看出,比例尺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用比例尺还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究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板书课题)2.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通过观察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教师出示问题: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1.出示探究要求:(1)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要求“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还需要什么条件?(3)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出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4)尝试用不同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分析题意,理清数量关系图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求时间还要知道哪些条件?生: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0千米;要求时间应先求出两地间的路程,用路程÷速度就是需要的时间。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列方程为:预设(1)(2)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4:X=1:8000000X=4×8000000X=32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 ÷100=3.2(小时)答:大约需要3.2小时到达青岛。
质疑: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什么要用厘米作单位?生:让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
(师强调比前项和后项要单位一致)师:还有不同解法吗?(方法二)生:4÷1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质疑:“4÷18000000”求出的是什么?你们是怎样想的?生:“4÷18000000”求出的是实际距离。
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相当于比值。
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说一说?(方法三)生: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质疑:说一说你们的依据?生:我们是这样想的:比例尺是“1︰8000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探究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
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
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家交流,发挥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灵感,将学生的学习、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说说你更喜欢哪种解法。
为什么?预设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它是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这种方法更好理解。
预设2:第三种解法。
比例尺“1︰8000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因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总结:根据你的理解能选择适合你的解法很好,那么在设未知数x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用的单位不同,注意应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再换算成千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比例尺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时,既能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的后项”来计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自主练习第1题师: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
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这道题怎样计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2、“自主练习”第2题(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让学生独立填写。
(3)小组交流,指名汇报解题思路。
(4)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师根据情况板书问题。
学生选择完成,共同订正。
3.自主练习第3题(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解题思路。
4.拓展练习:考考你:下图是用1:4000的比例尺画出的某建筑占地平面图。
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读题,师引导你知道了什么?求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要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3)指名汇报,说说想法,师作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组织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不仅得以巩固,而且得以运用。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解题思路,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使用说明1.教学设计:(1)新课程提出,要通过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解决本课所学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收集所需信息,然后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还会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我承接了前面足球队赛前训练的话题引入,出示信息窗,通过读图让学生认识山东省地图,了解17个城市的大体位置。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中信息提出并解决足球队需要的几小时到达青岛的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3)合作探索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把问题转化到了求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习邱实际距离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探究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同学想到了方程法,还有的同学根据关系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得4÷1,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说明道理,另一方8000000面又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比较反思,从而掌握求实际距离的基本方法。
(4)学生对于题目当中的数据,缺乏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单位不统一时,就直接做的大又有在,对于这一点应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使用建议书上呈现只有一种方法,并不是硬要求学生掌握只用一种方法,可能是为了以后的用比例解决问题。
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书上的方法就是好的。
我觉得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学会欣赏,以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同时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需破解的问题是不是把这一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来解决,突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除了常规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增加“经历解决实际距离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并结合已有知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