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姚洁洁;陆奉驹;余鸽;周净【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影像》【年(卷),期】2006(015)004【摘要】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普通彩超仪3.5MHz凸阵探头引导下行PTCD术.结果 13例患者共行14次PTCD,其中1例左叶置管后滑出改行右前支穿刺置管,1例因肝内胆管内径小于4mm,穿刺失败后选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手术成功率92.8%(13/14),术后观察黄疸明显消退.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它具有灵活、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300-301,封三)【作者】姚洁洁;陆奉驹;余鸽;周净【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超声波室;200040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超声波室;200040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超声波室;200040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超声波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高常峰2.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50例临床治疗体会 [J], 李培玉;刘赟;魏伟3.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临床价值分析 [J], 李成;郑红;梅华;何永林;周鹏;高雪梅4.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J], 吴绍锋;李柳生;黄智勇;罗文高;魏达友5.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临床研究 [J], 张筠;曹军英;里子彧;刘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魏炜;艾红;阮骊韬;赵巧玲;杨锦茹;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包括胆管癌23例,胰头癌9例,化脓性胆管炎伴胆管结石4例,壶腹部肿瘤3例.结果行右肝管穿刺24例,左肝管穿刺10例,同时行左右肝管穿刺5例.所有患者均一针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对于肝功能的恢复及后续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Objective To observe'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 (PTCD) for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Methods PTCD was perform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in 39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including 23 with cholangiocarctnoma, 9 with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4 with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complicated with bile duct calculi, and 3 with ampullary sulcus tumor. Results PTCD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through right hepatic duct in 24 patients, through left hepatic duct in 10 and through both ducts in 5 patients. Among all patients, the successful rate for one session was 100%. The serum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direct bilirubin, alkaline phosphat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y-glutamyl transferas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ll the patients after PTCD (all P<0. 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PTCD has advantages such as accuratepositioning, simple operation, minimal invasion,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so on,and can reduce the level of bilirubin in short term, thus having certain clinical value for the recovery of liver function and subsequent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2(009)011【总页数】4页(P782-785)【关键词】超声引导;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作者】魏炜;艾红;阮骊韬;赵巧玲;杨锦茹;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575胆道梗阻可造成血中结合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显著升高及肝肠循环障碍,导致体内内毒素堆积,严重者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甚至肝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1]。
龙源期刊网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亮王健巩箫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4期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85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其中
胆管Ca 37例、胆总管结石23例、胆囊Ca 6例、胰头Ca 15例、壶腹周围Ca 4例。
结果 85
例患者中83例成功穿刺引流,穿刺成功率为97.65%(83/85),其中经肝左叶胆管置管66例,经肝右叶胆管置管19例,2例穿刺失败,是因肝内胆管内径较细,穿刺针与预置胆管之
间角度过大而无法成功置入。
术后3~6 d 83例患者黄疸均减退,症状减轻,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内径均较术前降低,术后并发症除有2例胆管感染外,其余均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操作简便、直观,风险小、疗效高等优点,可
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是作为梗阻性黄疸术前减压准备及恶性梗阻黄疸姑息治疗的首先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效果分析
谢敏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2(020)007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阻塞性黄疸患者30例,采用PTBD治疗,就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25例,占83.3%;二次成功5例,占16.7%.胆管平均穿刺直径为(6.3±1.7) mm;术后平均胆汁引流量为(405.5±98.6)mL,平均带管时间为(18.7±12.3)d.患者肝功能在1周内明显好转,黄疸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胆系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治疗中上腹部不适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阻塞性黄疸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治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黄疸症状显著减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总页数】2页(P35,37)
【作者】谢敏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四川广元6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1
【相关文献】
1.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J], 李培玉;陈秀平;劳伟
2.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疗效分析 [J], 赵凯
3.超声引导下经肝胆管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效果分析 [J], 王新刚;盂铎
4.超声引导下经肝胆管引流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效果分析 [J], 王新刚;孟铎
5.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J], 姚洁洁;陆奉驹;余鸽;周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杨娜;夏要友;冯蕾;孙琰;张庶;林翠云;虞青;陈坤;刘卓【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149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其中胆管癌60例,胆管结石35例,胰头癌28例,手术后胆管狭窄8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6例,胆囊癌7例,壶腹周围癌3例,胰体癌2例.结果 146例穿刺成功(146/149,97.99%),其中经肝左叶肝内胆管置管104例,经肝右叶肝内胆管置管34例,肝左叶及肝右叶肝内胆管均置管8例.3例穿刺失败,均为胆管癌(3/149,2.01%),其中2例因肝内胆管内径纤细、穿刺路径过深而无法成功植入引流管;1例因穿刺胆管持续出血而被迫终止手术.穿刺术后随访1周~18个月,除3例患者出现引流管脱出、1例胆管感染外,其余病例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 (PTCD) in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Methods Totally 149 obstructive jaundice patients underwent PTCD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cluding 60 patients with biliary carcinoma,35 with biliary stones, 28 with pancreatic head cancer, 8 with biliary narrow after operation, 6 with acut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7 with gallbladder carcinoma, 3 with perampullary adenocarcinoma and 2 with pancreatic body cancer. Complication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PTCD were analysed.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PTCD was 97. 99% (146/149). Among 146 successful cases, 104 were carried out by pass through the biliary duct of the left lateral lobe, 34 through the right biliary duct, 8 through both rightand left biliary ducts. PTCD was failed in 3 patients with biliary carcinoma (3/149, 2. 01 %), including 2 with too narrow biliary duct to puncture, 1 terminating operation due to continuing bile duct hemorrhage. The drainage-tubes performed well during follow-up for one week to 18 months, except 3 with tubes shed and 1 with biliary duct infection.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PTCD under the guidance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s convenient,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jaundice.【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2(009)007【总页数】3页(P494-496)【关键词】黄疸,阻塞性;引流术;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作者】杨娜;夏要友;冯蕾;孙琰;张庶;林翠云;虞青;陈坤;刘卓【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R445.1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为外科常见病,多由各种恶性肿瘤、结石及炎症引起,若不及时诊治,可出现感染、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周平安;杨宗仁;段世玲;高洁;宋江虹【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引导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术后3~6日25例患者黄疸均减退.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超声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汁外渗1例,引流出少量血性胆汁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及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0(007)002【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引流术;黄疸,梗阻性;超声引导【作者】周平安;杨宗仁;段世玲;高洁;宋江虹【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第二超声诊断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第二超声诊断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第二超声诊断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第二超声诊断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第二超声诊断科,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41;R445.1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姑息性治疗方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减轻黄疸效果明显,可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亦可提高失去手术机会患者的生存质量。
超声可明确区分肝内重要结构,显示肝内胆管的走行,全程动态监控手术过程[1-2]。
以超声引导和监控PTCD术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可避免术中损伤门静脉等肝内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探讨超声引导下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内置管引流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李晓琴;徐敏;顾成章;周萍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5(007)006
【摘要】胰腺癌、壶腹癌及胆管癌的主要临床体征为梗阻性黄疸,对患者进行胆管内置管引流,已成为对此类疾病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内置管引流(PTBD)可以避免对肝内胆管穿刺的盲目性,选择性穿刺扩张胆管可减少胆汁瘘及出血等并发症。
1993年以来,我们实行PTBD,成功率较高,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772-772)
【作者】李晓琴;徐敏;顾成章;周萍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31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31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31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3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7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高常峰
2.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形成腹腔积液治疗中
的应用 [J], 高志玲;徐菲;吴凡;何峥
3.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在梗阻性黄疸病人中的应用 [J], 陈琪;蔡忠红;张小进;田伏洲;汪涛;石力
4.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J], 吴绍锋;李柳生;黄智勇;罗文高;魏达友
5.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及胆管内置管引流在梗阻性黄疸中临床应用 [J], 解世亮;崔修峥;姚迪东;李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刘羽林峰李冠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对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的病情的治疗情况。
结果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疗显效64例,治疗有效38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9%,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结论对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患者;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79-02梗阻性黄疸指的是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害而且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的黏膜发黄。
治疗方法就是对患者的胆汁进行引流,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但如果不能及时的将胆汁引流出来,会使患者的肝功能出现衰竭的现象,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种治疗该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有57例患者为男性,有46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小的为46岁,年龄最大的有8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3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了皮肤发患者的现象,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要求患者选择左侧的卧位或者仰卧的位置,对患者进行超声探查,对胆道梗阻的位置进行观察,同时判断胆道梗阻出现的原因,认真观察胆管的扩张程度,还有左右两侧的胆管是否处于相通的状态,对胆管进行相应的对比,挑选其中管径较粗而且走径较直的胆管,将其当作穿刺靶。
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之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消毒,然后进行麻醉,采用是利多卡因这种药物,待患者的麻醉起效后,使用超声引导的技术,对患者的胆管中置入适当的引流管,与体外的引流管进行良好的连接,待引流管能够进行通畅的引流后,将其进行严格的固定。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4年9月~2005年10月,对我院1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胆管及胆总管行超声引导下PTCD,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8~78岁。
临床症状:面部、巩膜、皮肤黄染,腹痛6例,因腹部肿瘤来科检查10例。
超声检查显示:胆管内径8~13 mm。
梗阻部位位于肝总管2例,位于肝右叶肝内胆管4例,位于肝左叶4例,肝左右叶肝内胆管堵塞6例。
1.2仪器及方法:(1)SIEMENS-Adar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2.5~5.0 Hz,常规采用
3.5 Hz,配备穿刺引导装置(不锈钢穿刺架)。
(2)中心静脉导管(18G)。
常规术前行超声检查,最好行彩超检查,辨别门静脉系统、动脉系统与胆管系统的比邻关系,测量胆管的内径,常规避开大血管确定最佳部位及穿刺途径、选择穿刺的胆管支进针点及胆管刺入点)。
检查患者凝血及心、肺功能,对有出血倾向者,术前、术后用维生素K和立止血,病情较重者建立静脉通道。
术前半小时可给予肌肉注射镇静、止痛药。
1.3操作步骤:于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5~10 ml进针点局部麻醉。
进针点必要时可行尖刀切开皮肤(破皮0.5 cm以内),将穿刺针放入穿刺点皮肤小口内,调整探头,确认穿刺路径,患者平静呼吸,当胆管壁显示最清晰时,嘱患者屏住呼吸,探头固定不动,穿刺针沿引导线方向迅速进针达胆管内,此时应将穿刺针尖端的斜坡面调整到引流管的预定走行方向,拔出针芯,导入导丝,进入套管内的导丝和出套管的导丝(即进入胆管内的导丝)应保证足够长的距离(一般5~10 cm)以防止操作过程中导丝滑脱,拔出套管针,将中心静脉导管的软管延导丝套入胆管内一定距离(5~10 cm),然后拔出导丝,在引流软管出口端接上注射器似抽,观察是否有黏稠的液体流出(一般胆管内压力高时无需抽吸,即可见有液体自溢),确定引流出胆汁后,固定引流管,接引流袋。
术后包扎伤口,患者卧床休息,并注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情况。
术后随访:胆管内径、胆管内引流管的情况、引流的液体量、引流管是否通畅,随访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若出现引流管滑脱、堵塞,可视胆管的内径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再次行PTCD。
2结果
肝内外胆管的内径术前术后对比:引流1~3天5例胆管内径明显缩小,无
变化2例,12小时内缩小9例,1例胆总管内实性占位,2周后复查,引流处的胆管内新生实性占位,致使引流管压迫、堵塞。
临床上肝功能、黄疸指数明显下降,皮肤颜色变淡,皮肤搔痒得到控制。
1例患者出现肝包膜下出血,经过肌肉注射立止血肿未见明显扩大,余腹腔内未见明显游离性液性暗区。
3讨论
肝内、外原发性良恶性肿瘤引起肝内外胆管梗阻,患者可引起黄疸症状;对于有转移的患者、肝内弥漫性占位、胆管多发梗阻者,患者失去手术机会,为了改善黄疸及肝功能,必须建立有效的肝外引流通道,行PTCD较好,大部分患者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本文的PTCD方法采取了一些改进。
穿刺点的选择对引流的效果分析:肝左叶肝内胆管点:一般采用肝左外叶下段肝内胆管,成功避开门脉及肝动脉。
肝右叶肝内胆管点:我们采用肝右前叶胆管支,尽量避开血管。
除上述两种穿刺点,另外超声引导下还可以选择任意点进针,前提是进针点处肝内胆管足够宽,能够避开血管及进针处有足够的肝组织。
其次,引流管的改进,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这样价格便宜、安全,患者易接受;而且我们多采用尖端带多个侧孔的中心静脉导管,这样能够保证胆汁的引流,减少了因导管堵塞而引起的手术失败。
另外,引流管置放的时间延长,部分患者可长达2~3个月。
超声引导下PTCD操做过程短,没有放射线损害人体,这样既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免受了一种副损伤,而且又保证了操作者的身体安全,使得其身心更加有效地投入到手术当中。
当然超声引导下PTCD技术的应用,临床应用广泛,实际效果显著,然而也具有一般引导穿刺的一些弊端:出血、感染、针道种植转移等。
不过只要操作者技术娴熟,临床经验丰富以及采取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的密切监护,手术成功率相当的高,尤其能够切实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指标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
目前我们的超声仪器及探头上均配有穿刺架,进针的角度及方向得到有效的控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