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
- 格式:docx
- 大小:27.27 KB
- 文档页数:6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简介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蕾切尔·卡逊简介蕾切尔·卡逊出生于1907年的5月27日,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中。
1929年的时候,蕾切尔·卡逊从宾夕尼亚女子学院毕业,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动物学硕士学位。
之后,蕾切尔·卡逊一边在伍德豪海洋生物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先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任教。
1932年的时候,蕾切尔·卡逊的父亲去世了,她的经济条件不再允许她攻读博士学位,她要回家赡养自己的母亲,便在渔业管理局做兼职和为电台专有频道广播撰写科技文章。
1936年的时候,蕾切尔·卡逊在严格的考试筛选之后,以水生生物学家的身份成为渔业管理局受聘的第二位女性。
一年之后,蕾切尔·卡逊的姐姐去世,为了抚养自己的两个外甥女,她出版了第一部著作《海风的下面》——一部描写海洋生物的著作。
蕾切尔·卡逊的一天便是在科研工作和环保问题的写作中度过的,她的《海风的下面》便是涉及了一些环保问题,但是当时的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不是非常地重视,所以蕾切尔·卡逊便开始直接撰文探讨环保问题。
1948年,蕾切尔·卡逊撰写了一部关于海洋自然科学发展的专著——《我们周围的海洋》,1955年出版《海洋的边缘》,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
正是这本《寂静的春天》,促使了环境保护事业在美国和全世界迅速发展。
蕾切尔·卡逊的作品虽然蕾切尔·卡逊是一位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但是在她的一生当中,撰写了很多文章。
人物阅读素材:她,用文字拯救自然——雷切尔·卡森她,用文字拯救自然储信艳如果翻阅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美国报刊,“环保”一词鲜少出现。
那时,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征服自然”的阶段。
这一切,因为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女作家雷切尔·卡森而改变。
她所写就的传世之作《寂静的春天》,为人类环保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灯,直接导致了农药滴滴涕(DDT)的全面禁用。
半个世纪以来,瘦弱而表情坚定的雷切尔·卡森,一直被看作环保的标志性人物,她所努力捍卫的理念,时至今日仍有人提出质疑。
传世之作颠覆对DDT的最初理解忍受癌症折磨完成写作“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
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
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颤抖得厉害,飞不起来了。
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森林和沼地”。
1962年,一本名叫《寂静的春天》的书籍在美国出版。
书中描写的那个没有飞鸟、蜂鸣、蝴蝶的静悄悄的小镇,一下子攫住了读者的心。
这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女作家雷切尔·卡森人生中的最后一本书。
她忍受着癌症的折磨,与时间赛跑,最终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
卡森将“寂静春天”的罪魁祸首直指农药滴滴涕(DDT)。
她怀疑,DDT进入食物链,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儿接近灭绝。
“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她在书中这样描述,“它们不应该被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在此之前,人们认为DDT是人类的救星,能够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杀灭蚊虫,治疗疟疾。
在二战期间,美军会直接向士兵身上喷洒DDT,防治疟疾。
卡森的书颠覆了这一共识。
环保律师罗伯特·肯尼迪作为美国“婴儿潮”的一代人,对于大肆喷洒农药的场面记忆犹新。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内容简介:《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你若有心去翻阅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
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
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而后全面禁止了DDT 的生产和使用。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那时的人们很本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只知道要提高生产力,以供应增长的人口,于是在1939年,农药DDT也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发明了,起初,人们觉得这是个伟大的发明,DDT不仅能杀灭农田的害虫,也能杀灭传播“斑疹伤寒”的跳蚤,在1957年的战DDT后也被用与大面积的灭蚊。
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引用
Rachel Carson是一位美国生物学家和科普作家,她的代表作是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这本书揭示了农业化学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寂静的春天》的引用。
1. “我们的星球上有一种力量,它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命运。
这种力量是化学物质。
”
2.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繁荣是以破坏我们环境的代价为代价的。
”
3. “我们必须明白,没有什么比自然更强大,没有什么比自然更值得我们保护。
”
4. “我们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试图征服它。
”
5. “我们必须停止使用那些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而寻找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替代品。
”
6. “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
”
7. “我们必须为未来的世代留下一个更美好、更健康的星球。
”
总之,《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具有历史意义的书籍,它不仅揭示了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而且呼吁我们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星球和未来的世代。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600字(通用8篇)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600字篇1《寂静的春天》是一本于1962年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环保主义者蕾切尔·卡森所写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这本书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该书以寓言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看似安静祥和的春天,却充满了死寂的景象。
这种看似矛盾的描述,实际上是对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批判。
卡森在书中揭示了滴滴涕和其他化学杀虫剂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并呼吁人们重视环境问题。
书中,卡森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声音和景象,以及对比其与现代社会的对比,突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她指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
在书中,卡森还提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如何看待自然、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这些问题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滴滴涕和其他化学杀虫剂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也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
这种威胁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更是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自然,并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示,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
总的来说,《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很好的书,它提醒我们关注环境问题,并激发我们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
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600字篇2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寂静的春天》。
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书名。
我想象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莺舞蝶飞的,但是为什么作者笔下的春天是寂静的?这个问题带着我走进了这本书中。
这本书讲述的是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难以弥补的危害。
就像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所说的.一样:“本书如同一道闪电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东西。
皮尔发财梦的破灭什么是资本?资本常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而这些生产资料一定是资本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5章《现代殖民地理论》中,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转述了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英国经济学家描述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这就是不幸的皮尔的故事。
皮尔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英国资本家。
他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发现新荷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物产富饶,所以他预测着到那里投资,一定为他带来丰厚的利润。
于是他把价值5万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斯旺河去。
并同时带去了工人阶级的3 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企图在那里赚取剩余价值。
可是,英国工人一到物产富饶、极易谋生的澳大利亚,就纷纷离开,结果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
看来,即使拥有货币、生活资料、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但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丢失了雇佣工人这个补充物,货币、机器以及其他生产资料也就仅仅是一般的生产资料而已,它们不能成为资本。
马克思于是幽默而讽刺地说,“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原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黑人就是黑人。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脱离了这种关系,它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案例点评资本常以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和辅助资料等生产资料的形式及劳动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一定是资本吗?本案例通过分析一个英国资本家携带生产资料和工人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投资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即不能简单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同于资本。
资本不是物,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的、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精品10篇)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篇1《寂静的春天》是一本于1962年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环保主义者蕾切尔·卡森所写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看似平静的春天,却因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而变得不再充满生机。
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真实的数据,卡森揭示了现代社会对环境的危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运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震撼。
卡森通过描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平衡被打破,许多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书中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如美国东海岸地区的鸟类数量下降、英国的蜜蜂种群数量减少等。
这些事实让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让我反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应该更加关注环保问题。
在书中,卡森提出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如推广有机农业、减少污染等。
这些建议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然而,要实现这些建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同时,我也意识到个人在环保方面可以做出贡献。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产品、减少浪费、分类回收等。
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实际上可以积累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总之,《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它让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环保方面可以做出贡献。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就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篇2《寂静的春天》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那时的人们很本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只知道要提高生产力,以供应增长的人口,于是在年,农药DDT也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发明了,起初,人们觉得这是个伟大的《寂静的春天》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寂静的春天》,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
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中国政府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废处理办公室,共同研究处理位于官厅水库畔,属于河北省的沙城农药厂污染官厅水库问题,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DDT。
1973年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由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在2008年“两会”后,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
并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各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并设立环保举报热线12369和网上12369中心,接受群众举报环境污染事件。
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职责是执行各级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励开发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以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环保,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我们要尽我们自己的所能,保护环境。
一、土壤遭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
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
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
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
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
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费将增加50%-70%。
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
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积的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在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
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
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
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
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等。
七、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
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
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集中存在于鱼肉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
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1%以上。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包括,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
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
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
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
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
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
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
3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环境,就会间接或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
作为政府来说,既要着眼于宏观的保护,又要从微观入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环境保护”这一术语被广泛的采用。
如前苏联将“自然保护”这一传统用语逐渐改为“环境保护”;中国在1956年提出了“综合利用”工业废物方针,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三废”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概念,到20世纪70年代改用“环境保护”这一比较科学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重视环保还比较晚,现在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还有差距,能够称得上环保政府的并不多见。
所以谈环保市民还为时过早。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其内容主要有:(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
中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液、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
中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