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
- 格式:doc
- 大小:1007.50 KB
- 文档页数:10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作者简介: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但她是以她的小说《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那儿度过童年。
她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
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
从前,春天,繁花象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道路两旁有无数小鸟飞来飞去;而现在,花儿为什么不再开,鸟儿为什么不再来,本该像从前一样美丽的春天为什么如此寂静?蕾切尔·卡森将带我们寻找发生这一切的原因。
她尽可能搜集一切资料,阅读了数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总共花去五六年时间,在自己生活遇到极大痛苦,并且自己身体已经病重的时候,仍然继续自己的工作,靠着请打的毅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写成了《寂静的春天》。
它的出现就像旷野中的一声呐喊,在全国引起极大的震荡,因为作品中的观点是人们前所未闻的,更因侵犯了某些产业集团的切身利益,这让很多人感到恼火,使作者受到的严厉攻击。
但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
初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素淡的封面,给人一种淡淡的哀凉。
《寂静的春天》以一则明天的寓言开始。
寓言里如桃花源般虚构的城镇,在人类定居之后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各种动物和孩子不断地死亡,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蕾切尔〃卡逊通过大量充分的科学论证,表明这种由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
它们污染了水源、土壤,破坏了从植物、浮游生物到鱼类、鸟类、兽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卡逊说:“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寂静的春天》知识点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著作,主要讲述了人类对
环境,尤其是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以及这种污染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在书中,卡森指出人类对环境的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
同时,卡森指出化学药品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化学药品多数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用于与自然环境斗争的物质。
此外,卡森还提到了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物质会随着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进入生物体内,最终停留在人体内。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不久,卡森因身患癌症去世,但她所提出的环境保护理念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
这本书被认为是西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开山之作,在此之前,美国报纸报刊上几乎找不到类似“环保”的字眼。
几年后,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书的内容,并成立专门调查组清查。
有人认为,“一个女作者对后世的影响可能会超越无数政客”。
以上仅为简要介绍,《寂静的春天》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可以自行阅读以了解其更多知识点。
《寂静的春天》阅读笔记《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她要求人们了解真相并针对现状做出行动,因为关注环境不仅是工业界和政府的事情,也是民众的分内之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寂静的春天》阅读笔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寂静的春天》阅读笔记1在《寂静的春天》我走进了自然,也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在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我们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却从未感恩过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生活。
《寂静的春天》中第一章写明天的预言,当时我就被这个预言给震惊了。
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地方,该是一件怎样的可怕事情啊!是什么使我们的美好世界变的那样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书中这句话给我的震撼非常大,原来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用双手造成的!我们该如何的摆脱这样的景象,我们要为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当汽车尾气刺激我们的肺,当紫外线伤及我们的皮肤,当森林与绿地被沙漠覆盖,当象征古代文明的雕塑被酸雨腐蚀,我们唯一的母亲,我们生命的唯一家园,已经被我们人类破坏殆尽。
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陷入沉思中……如今我们都意识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开始感恩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一切,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自然为我们的自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我们的自然了,比如,我们建起了水力、风力发电站,开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提倡节能减排,开始绿化、美化我们的自然了。
《寂静的春天》阅读笔记2《寂静的春天》是美国作家卡逊的代表作,她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春天,一个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重点概括《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的一部科普著作,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经典。
卡森在书中以寓言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自然生态被破坏的可怕景象,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
以下是对《寂静的春天》的重点概括。
一、背景介绍《寂静的春天》首次在美国《读者文摘》上连载抱歉,我之前的回答被意外截断了。
以下是《寂静的春天》的重点概括的继续部分。
二、重点概括1. 化学农药的滥用及其危害卡森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化学农药的滥用现象,包括DDT等杀虫剂的广泛使用。
她指出,这些化学物质不仅直接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可能导致生物链的断裂,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2. 自然生态的破坏与环境恶化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自然生态遭受严重破坏,鸟类、鱼类、昆虫等生物大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这些生物的消失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进而使得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3. 人类健康的危害卡森指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如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此外,这些化学物质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4. 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卡森在书中强调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她认为,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恢复生态平衡。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
5. 科学家的责任与公众意识卡森作为一名科学家,深知科学研究的责任和使命。
她指出,科学研究应该为人类的福祉服务,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
同时,公众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6. 应对措施与政策建议卡森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生物防治方法、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等。
她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环保责任,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寂静的春天》朗诵词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周围环境相处的很和谐。
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吠鸣,鹿群静悄悄穿过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野外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There was a strange stillness,the birds for example,where had they gone,many people spoke of them,puzzled and disturbed,the feeding station in the backyards were deserted,the few birds seen anywhere were moribund. They trembled violently and could not fly. It was a spring without voices,only silence lay over the fields and woods and marsh.曾经一度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路两旁,现在却仿佛是火灾浩劫后残余的焦枯的植物,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只有一片寂静,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因为所有的鱼已经死亡,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The most alarming of all man’s assaults upon the environment is the contamination of air earth. Rivers and sea with dangerous and even lethal materials. This pollution is for the most part irrecoverable. The chain of evil it initiates not only in the world than must support life,but in living tissues is for the most part irreversible.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条岔路,一条“人迹罕至”的岔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自己的地球。
作者简介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那儿度过童年。
她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
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
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
第1章书篇的开张,作者描写了一座宁静的乡村在农民移居这里之后发生可怕地变化,到处蔓延着死亡的气息。
第2章讲述了人类对自然地改造的步伐胜过了自然自我修复的步伐,致使地球的生命和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指出人们使用杀虫剂已经造成了一些问题,为下文开了个头。
第三到六章分别从杀虫剂原理、水循环圈,土壤系统、植被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原理的介绍。
第三章讲随着人们频繁大量使用杀虫剂,昆虫会产生抗药性,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加强杀虫剂药效,如此反复,昆虫并没有因此被消灭,反而使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积蓄在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里危害未来形态的遗传物质。
从上所述,作者得出结论:大量的化学物质的控制方法并不能在控制病虫上取得胜利,反而带来了更大威胁。
作者还提出了她的其他见解:混合种植比单一的农作物耕种更能限制昆虫的繁殖;植物进口会带来昆虫入侵,人们并不不是通过盲目的喷洒杀虫剂来消灭这些入侵的昆虫,因应该采取其他更理智的方法,了解关于动物繁殖和其周围环境的基本知识,使之建立稳定的平衡。
接着作者进一步指出杀虫剂的危害:药物的残留会食物链广泛的积累在动植物和人类的体内,并且停留在体内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接着举例说明杀虫剂中主要成分——砷的危害(致癌、慢性中毒)接着分别讲解了DDT,七氯,狄氏剂等几种杀虫剂,卡逊追溯了这些药剂是何时被发明被使用的,此前人们以为它们是安全,卡逊则举出了一些案例,说明对人体的危害,(微小的摄入量就会阻止心肌里的酶活动,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和瓦解,)并且随着食物链层层积累,危害性大大增加。
《寂静的春天》主要内容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蕾切尔·卡逊 (Rachel Carson) 于 1962 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书中描绘了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呼吁人们关注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
主要内容:
书中主要讲述了卡逊在加利福尼亚州考察农药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的经历。
她实地观察了农药的使用对当地水生生物、鸟类和昆虫的影响,并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统计数字,证明了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同时,她还探讨了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
在书中,卡逊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这种破坏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威胁。
她指出,人类活动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她呼吁人们要重视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拓展:
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环保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本有影响力的环保著作,也是一部开创性的环境科学文献。
它激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促进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卡逊在书中描绘的农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水生生物的灭绝、鸟类和昆虫的减少等,已成为现实。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环境,防止环境遭到破坏。
今天,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寂静的春天》也成为了环保
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寂静的春天作者简介:蕾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作家,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1963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80年被追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其代表作《寂静的春天》曾在全世界范围內引起轰动,并直接导致DDT杀虫剂的禁用,开启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全书既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满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被公认为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
创作背景:庭院里听不到鸟呜,花丛中没有了蜜蜂,小溪里也看不到鱼儿,这样“寂静的春天”是多么可怕啊!1958年1月,供职于美国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的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收到朋友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她家后院喂养的野鸟都死了,可能与前一年飞机在那个地区喷洒过农药有关。
这引起了卡森的高度关注,她开始搜集杀虫剂危害环境的证据,研读了数以千计的各类论著,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结构剖析:明天的寓言:美丽村庄的突变。
春天变得寂静无声化学药物的滥用: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
大自然平衡格局被破坏人们的思索:另外的路。
有效的生物控制。
达到和谐,形成平衡。
思想意义及价值取向:1.《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开启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它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这本书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将环境保护问题摆到了各国政府面前。
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2.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它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杀虫剂不加选择地杀死了“坏的”和“好的”昆虫,毒素停留在土壤和水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
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森是谁有权利作出决定,认为一个无昆虫的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尽管这样一个世界由于飞鸟耷拉的翅膀而变得黯然无光?这个决定是一个被暂时委以权利的独裁主义者的决定:他是在对于千百万人的忽略中做出这一决定的,对这千百万人来说,大自然的美丽和秩序仍然还具有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深刻的和必不可少的。
在我们的世界上,致癌的化学因素已经通过两种途径建立了自己的掩体放线:第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人们追求更好的、更轻松的生活方式;第二,因为制造和贩卖这样的化学物质已经变成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方式中一个可接受的部分。
我们现在正使化学物质充满我们的环境,这些化学物质有能力直接打击染色体,并以精确的方式影响染色体,造成上述情况。
为了得到一个不生芽的土豆或一个没有蚊子的院落,难道我们付出这样的代价不是过高了么?你若有心去翻阅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
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
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而后全面禁止了DDT的生产和使用。
多少算够艾伦·西恩·杜宁简言之,商业在一个行将就木的星球上将不会有什么进展。
这些启示说明,一些工人将失去工作的事实不是一个反对降低的理由,就如同武器工业工人的失业不是一个反对和平的理由一样。
《多少算够》一书,通过解释需求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艾伦·西恩·杜宁论证说,消费者社会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由于它自己和它的星球的未来可居住性的原因,所有的父母都想给他们的孩子一个较好的生活,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认识到这样一种生活不可能由更多的小汽车、更多的空调、更多的预先包装好的冷冻食品以及更多的购物街组成。
如果交给我们的孩子一个这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为了满足个人的食物、教育、充实的工作、居所和良好的健康状况的需要,他们的选择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这将是多么的美好!这种情况只要我们消费者社会中的那些人转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发生。
一些微弱的迹象表明这样一种转变是可能的,80年代的炫耀性消费已经让位于一个对消费有较低期望的时代。
另外,这也反映了许多国家所陷入的衰退,各地的民意测验显示的现状远远不尽人意,现在是走出消费误区、走向艾伦所说的持久文化运动的时候了。
持久文化就是一个量入为出的社会;提取地球资源的利息而不是本金的社会;在友谊、家庭和有意义的工作之网中寻求充实的社会。
正如艾伦在本书最后一章所指出的那样,联系人类和自然王国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消费者的手中。
书中各种取自西方90年代初的数据和事例,恰恰成为了20年后今日中国的最准确的参照。
从八十年代的苦日子到人人憧憬的美好未来,化工院仍绞尽脑汁为新研制的化学除草剂而巧立名目。
这些都曾是苦年代里人人都憧憬的美好未来;可当大多数人都终于火灾了他们的美好未来之中烦人时候,才蓦然发现似乎什么都有的日子里唯独少了苦年代中纯净的空气、洁净的水和清贫但充满希望大的生活。
兜里的钞票越多的时候,人类却变得空前的贫穷。
小的是美好的 E.F.舒马赫我们真正要求于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终究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我们需要这种方法与设备:价格低廉,基本上人人可以享有;适合于小规模应用;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
从这三个特点中产生非暴力以及一种保证持久性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如果需要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来与污染作斗争,而污染本身看来又是高速增长的结果,那还有什么希望来突破这种奇特的循环呢?不容怀疑,整个人类现在处在极大的危险之中,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缺少科学技术知识,而是因为我们总是缺乏智慧,破坏性地运用这些知识。
更多的教育只有在培养更多智慧的情况下,才能有助于我们。
反之,现代经济学家认为,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与意图,生产要素——土地、劳力与资本——则作为手段。
总之,佛教经济学是想通过最佳消费方式是人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而现代经济等是想通过最佳生产方式来尽量扩大消费。
沙乡年鉴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观……,而不是朝向土地意识的。
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
在缺乏相应增长的洞察力的情况下,交通运输的发展正是我们面临着休闲过程中的实质性崩溃。
发展休闲,并不是一种把道路修到美丽的乡下的工作,而是要把感知能力修建到尚不美丽的人类思想中的工作。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
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
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全部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涵义。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大概,这也是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我们的自大和完美的社会,现在就像一个忧郁病患者,它是那样为其自身的经济健康而困扰着,结果反而失去了保护其健康的能力。
整个世界是那样贪婪地希望有更多的浴盆,以至于失去了去建造这些浴盆,或者甚至应关掉水龙头所必需的稳定性。
如果没有疾病和害虫,在这些树中可能就没有吃的,这样,在冬天,就没有黑头山雀来为我们的树林增添欢乐。
许多其它种类的野生动物也靠树的疾病生活。
我的黑啄木鸟雕凿着活的松树,从它得病的树中心抽出肥大的蛴螬。
鹰兄天妹致西雅图的一封信The earth does not belong to us,we belong to the earth.大地不属于我们,我们属于大地。
It will be the end of living,and the beginning of survival.这将会是生命的终结,生存的开始。
What befalls the earth befalls all the sons and daughters.所有降临到大地上的都会降临到所有的儿女身上。
This we know,all things are connected like the blood that units us.we did not weave the web of life.we are merely a stand in it.whatever we do to theweb,we do ourselves.我们知道这点,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关联的,就像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的血液。
我们并没有编织生命的网络,我们只是生命之网中的一根绳一条线。
无论我们对生命之网做什么,都是对我们自己做什么。
卡尔.马克思:他们想限于生产有用的东西,但是他们忘了生产太多有用的东西会造成太多无用的人。
甘地: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壑。
在这个意义上,自然和人是不可分的,人既是自然的观众,又是其中的演员。
但二者的地位却不是等同的,人没有了,生命的大剧仍然会继续下去(只不过不为人知罢了)。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这篇课文是当地酋长西雅图写给白人的一封信。
让他们好好善待这片土地。
这后为了纪念他就将这片土地取名为西雅图。
西雅图酋长(Chief Seattle,1786年 - 1866年6月7日)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
是美国华盛顿州境内的印第安人部落的领袖,信奉天主教,乐于与白人移民共处并同西雅图的创立者之一戴维·斯温森·梅纳德建立了私人友谊。
根据梅纳德的建议,西雅图即得名于西雅图酋长。
西雅图著有《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
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西雅图的印第安领地被白人强制收购后,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印第安酋长,将这片土地以他的名字命名,也就是现在美国西雅图市。
西雅图酋长在被迫离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块土地时,曾对驱赶他到“保留地”的白人说道:“我走。
但我在走之前,我对华盛顿的大首领有一个请求,我请求你们能像我们一样地,善待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西雅图酋长深知,人类如何对待环境和其中的生命,最终都将变成人类自己的命运。
他是为整个人类而请求。
可是在自然法则被执行之前,西雅图酋长的话无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