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撼动上帝的权威——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路得记》
- 格式:pdf
- 大小:196.51 KB
- 文档页数:2
2008年8月第21卷 第4期阴山学刊YI NSHAN ACADE MIC JOURNA LAug.2008V o1.21 N o.4《路得记》的女性主义解读Ξ邓宏艺(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 要:《路得记》以一个普通妇女为言说主体,并辅以众多女性的声音,无疑是对男性话语独白状态的大胆颠覆。
它尤其通过路得勇敢面对厄运、积极追求生活幸福的描述,表现了她可贵的自我意识与主体精神。
但同时,它也通过对家庭延续主题的强调和波阿斯形象的刻画反映出男权阴影的存在。
因此,《路得记》仍未逃脱父权意识形态叙事文本的窠臼。
关键词:《路得记》;女性主义;路得;男权中图分类号:I106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08)04-0065-04 《路得记》是《圣经》中非常独特的一篇。
区区不过数千言,但它像其他《圣经》文本一样,内蕴着深厚的意涵,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
作为除《以斯帖记》外唯一的一个以女性为书名和主人公的文本,《路得记》的女性主义色彩十分浓重。
因此,由此视角进行重新解读,将不失为进入该作丰富的意义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女性倾向一般认为,《圣经》是一部典型的男性文本。
不仅它的叙事主体尽悉男性,而且其叙事对象也无一例外地非男性莫属。
不管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还是普渡众生的耶稣;不管是功绩炫赫的国王,还是忧国忧民的先知,体现的都是男性中心的父权意识形态。
男性往往是《圣经》各类文本的主角,而女性则始终处于配角的位置,要么反衬男性的雄健高大,要么充当男性欲望的对象,被剥夺了言说和展示自身的机会与权力,从而沦为男权话语中“沉默的他者”。
加之《圣经》在人类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它实际上成了父权意识形态的一个隐蔽而牢固的同谋。
但《路得记》却一反常态,把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置于聚光灯下,使她充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从而讲述了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her story),营构了一个女性生活的世界。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2024年11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为小说选择一个视角可能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但是,许多作者,甚至那些已有作品出版的作家,面对视角问题也经常一头雾水,一知半解。
掌握好视角是所有小说作者必备的技能,因为它跟冲突与悬念关系密切,是小说成功最需要的东西。
可供你选择的视角有两种: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
在第一人称的下面还有两个选项:现在时和过去时。
在第三人称的下面也有两个选项: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和无限的第三人称视角。
你或许会想:“怎么把第二人称给落下了呢?”是的,有的小说家确实用过第二人称视角。
我的建议是你不要跟风这样做。
假如你真的非要这样做,那么请记住这条建议:你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然后以第二人称视角开始创作。
这似乎是你拓展自己文学风格的好办法。
你知道这会减少你的作品出版的机会,而且大多数读者会发现这部小说是令人难以卒读的。
但是,你还是决心要把它统统弄明白,然后再用它创作,看看效果如何。
你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
全知型视角又是怎么回事?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知道一切,所以全知型视角有时候也被称为“准上帝视角”。
叙事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洞悉任何人物的心灵深处,或者叙事者可以腾空而起,然后像摄像机一样描述事态。
这种全知的口吻可以评论世间百态,比如他可以发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样的感慨;或者,作者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超然物外。
既然这个视野源于“上帝之眼”,作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主观看法强加于人物,其主观程度可高可低。
如今,全知型叙事已经很少见了,可是对于某些风格的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史诗性小说来说,这个视角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它允许作者向读者灌输大篇幅的背景信息。
但是,如果你不知节制地运用这个视角,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变得拖沓冗长。
对于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来说,作者未必非得使用全知型视角。
信心之旅——《路得记》神学主题思想欣赏
鄢忠秀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07(0)26
【摘要】《路得记》通过记载摩押女子路得(代表外邦人)的信心历程,即信心的试验、信心的劳苦、信心的应许及信心的赏赐,展示了一个鲜明的神学主题思想:神的至高主权及神的恩典并不局限于国界、性别、种族。
当人的信心所产生的行动配合神的救赎计划与奇妙作为时,则能成就对人最为有益的事,使自己和别人都蒙祝福。
【总页数】3页(P192-193)
【关键词】信心;神的主权;救赎;蒙福
【作者】鄢忠秀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7
【相关文献】
1.南方李锦记走品牌路怀诚信心--"无限极"荣获中国保健品十大最具公信力品牌[J], 邹尧
2.《路得记》家谱的文学特征与神学意义 [J], 莫铮宜;张益君
3.《路得记》家谱的文学特征与神学意义 [J], 莫铮宜; 张益君
4.无声的交流,无尽的爱——记我与学生的“信心之旅” [J], 邸馨瑶
5.全国发明展的奇妙之旅——记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 [J], 张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世间之路》苗敕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73061摘要:出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奈保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奈保尔后期的代表作《世间之路》是一部典型的混杂叙事作品。
在文体方面,该作品融合了自传、历史研究、小说等多种文体。
在叙事方面,奈保尔则打破了时空限制。
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奈保尔解构了帝国叙事主导的历史。
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奈保尔通过重写罗利的殖民探险、拉美早期革命者米兰达的革命,重构他眼中的历史。
关键词:解构重构《世间之路》1.引言1.1奈保尔与《世间之路》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奈保尔因其“具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受世俗侵蚀的探索”(阮学勤2004:133)而受到赞誉,也因其对前殖民地的严肃批评而饱受争议,甚至被贴上“东方主义”、“新殖民主义”的标签。
奈保尔出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裔家庭,他的作品大多关注前殖民地的人和社会。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多种族文化和英国殖民教育都对奈保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些因素使得奈保尔一方面批评宗主国对殖民地经济、文化的破坏和摧残,另一方面又把前殖民地社会的问题都归咎于殖民地文化、体制、政府的落后。
奈保尔这一矛盾的态度使得他成为学术界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
奈保尔1994年的作品《世间之路》是其在获得诺贝尔奖前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他创作后期的代表作。
《世间之路》是一部实验性很强的小说。
在文体方面,它融合了自传、历史研究、小说、回忆录等多种文体形式。
其中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都被冠以“未写过的故事”的副标题。
其他章节则是奈保尔对于自己经历的回忆以及对于在前殖民地所看到的人和事的思索。
在叙事方面,奈保尔“打破了时空限制,在过去和现实之间随意穿梭、在多个地理空间之间自由转换”(杨中举2009:270)。
《世间之路》所涉及的地方包括西非、加勒比地区诸岛国、南美、英国等地,时间上则横跨16世纪到20世纪,可以算是一本包罗前殖民地万象的著作。
240王戈晖:新历史主义视角下霍桑《红字》中海斯特的自我型塑过程新历史主义视角下霍桑《红字》中海斯特的自我型塑过程王戈晖(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66200)新历史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新历史主义学家认为主体的“自我型塑”是一个为占据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力”所规训的生产型过程。
格林布拉特是新历史主义的代表性批评家,他提出了“颠覆”“抑制”和“自我型塑”概念。
“自我型塑”是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出发,通过对《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的自我型塑与协和过程进行分析。
一、女主人公海斯特的“自我型塑”格林布拉特认为,“自我型塑”在与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他异因素的颠覆、抑制的矛盾冲突中逐步实现。
在塑形过程中,自我在被压抑、化解中凸显出自我与权力结构、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的内在联系。
“自我”通常是历史合力的结果,然而,这些合力也存在着怀有敌意的力量。
新历史主义的“自我型塑”和“协和”在《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身上体现出来。
对于海斯特来说,她的外部世界充满了“威胁性的他者”——前夫奇灵沃斯、老牧师约翰、小镇上的人们,相比之下海斯特是处于劣势地位的。
海斯特是一名受众人唾弃的“通奸妇女”,在这种身份下,她“颠覆”不了宗教的权威,但是宗教对她产生了“抑制”,让她别无选择地接受这种惩罚。
海斯特与时代背景下清教徒笃信上帝和禁欲主义的主流社会意识截然不同,但与此同时,她鲜明的人格形象也由此塑造而生。
她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悔恨,反而更加向往幸福。
海斯特不理会旁人的指指点点,反倒还愿意帮助他们。
久而久之,她胸前的A字不再是罪人的代表,而是那个美好的名词—— “天使”(Angel)。
海斯特最终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奉献的新的形象。
在与当初受到周围人们的耻笑的背景下,海斯顿巧妙地颠覆了她的对立面——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清教教义所具有的优势,以她坚韧不拔、无私宽容的精神完美胜出,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五个获历史提名的女人——引介美国基督徒女作家瑞乌丝的作品《A Lineage ofGrace》作者:亦文[信仰之门/]《马太福音》第一章中长长的家谱,一定吓跑了不少初次接触圣经的慕道朋友;而家谱中那些以色列人名,也使一些不熟悉旧约的基督徒敬而远之。
神子耶稣的家谱,便是神造就的历史。
只有当一个人认识神在历史中的介入、以及在不同人的人生中的作为后,才会觉得那一连串―谁生谁‖的异国名字越读越有意味。
笔者喜欢读耶稣家谱,尤其喜欢那五位被提名的女性,以及她们那改写历史、本不该被写进历史、却又被拣选进入历史的奇特人生。
和中国人一样,女人一般是进不了犹太家谱的,嫁入亚伯拉罕家的女人也不例外,错落在男人世界中的那五个女子名字犹如雄浑的进行曲中的委婉插曲,格外地引人注目。
即便要在族谱中添上几个女性祖先的名字,从人的角度,一定会挑选堪为―淑女典范‖的撒拉、利百加或拉结;而耶稣的家谱中获得―提名‖资格的女子,竟然都是些本该―子为母隐‖的人物。
幸好,圣经中不仅留下了她们的名字,也留下了她们的故事;只是惜墨如金的圣经作者只提供了她们人生的框架,而那些有血有肉的故事,仍需要解经名家为我们复原。
我等来的不是一位神学家,而是一位小说家——一位西人师母介绍我看弗朗星-瑞乌斯(Francine Rivers) 的系列小说A Lineage of Grace,直译为《一个充满恩典的世系》。
这是一套以耶稣家谱中的五位女性为题材的历史小说。
我很少看英文小说,因为不会欣赏;到市立图书馆的网站上一查,才发现这套小说居然非常抢手,只找到一本,也许刚归还书库,暂时没有人借,所以赶紧带回家细读。
开卷不久,很快就被这本不俗的通俗小说吸引,阅读的兴致和速度也许只有当年读金庸小说的兴头可以比拟。
以后,就利用每年在新西兰的时间,将另外四本书陆续看完。
并逐渐了解到,瑞乌斯是一位美国畅销书女作家,在1976年到1985年不长的写作生涯中,多次获奖;1986年,瑞乌斯重生得救,并开始尝试与圣经有关的文艺创作,极受读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