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提醒幸福
- 格式:ppt
- 大小:582.50 KB
- 文档页数:19
提醒幸福作文600字提醒幸福作文600字7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提醒幸福作文600字7篇,欢迎大家分享。
提醒幸福作文600字篇1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毕淑敏的一篇散文,它名叫《提醒幸福》,刚刚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心中便有了一个疑惑,难道幸福也需要被人提醒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成功的经历与失败的经历,失败时我们会提醒自己,不要气馁,还有很多机会,只要努力了就行了;可在成功时,我们心中除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外跟多的却是提醒自己不要松懈的声音,也就是这个声音让我们原本的好心情有晴转阴了。
我的生活中也是这样,今年暑假里的一天,我如平常一样走进古筝老师祝老师家里学琴,刚刚踏进家门,朱老师就一脸神秘的望着我,让我感到十分不安,深怕我做错了什么,心里的小兔子咚咚的乱跳。
我带着询问的眼神望着朱老师,她朝我笑了笑说:“于文清,一个好消息,因为你表现优异,就在今年暑假,你得到了去新加坡演出的机会了!”我听了高兴极了心中的兔子跳的更欢了把我也带的跳了起来,高呼道:“太好了,成功了!,那么多心血没白费啊!”可是这样的的好心情还没持续到五分钟另一个念头就把我的好心情赶到九霄云外去了我耳边响起了一个可怕的声音:“于文清呀,你可只是拿到了机会呀,如果你不好好把握,认真练习,到时,不仅丢你的脸,还丢朱老师的脸,中国的脸啊。
我本来的好心情就因为这声音而减了大半灰溜溜的做回琴前,做今天的课前准备。
在这种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先提醒自己我成功了,我很幸福,为什么要在今晚明月当空时想的明天的风暴,而忽略了皎洁月色;为什么要在花儿盛开时却想起了它的枯萎,而忘却了他的魅力;为什么要在成功时却想起了下次的失败,而忽略了喜悦,忽略了幸福,不要在幸福的金马车已驶出去很多路时,才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哦,原来我已经见过幸福了。
《提醒幸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3)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模仿、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幸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简介: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阐述了幸福的内涵和价值,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时刻关注幸福。
2.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幸福瞬间。
2.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全班交流: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分析与讨论:(1)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幸福。
四、作业设计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幸福的作文。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摘抄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写作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思维活跃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提醒幸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幸福的感知和理解,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幸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课文,学会生字词,并能够理解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理解和感悟。
(2)写一篇关于“幸福”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对幸福的理解。
二、《提醒幸福》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幸福的感知和理解,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提醒幸福》教案〔通用8篇〕《提醒幸福》教案〔通用8篇〕《提醒幸福》教案篇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独特的幸福观。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训练概括要点的才能。
3.品味本文清丽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让学生领悟幸福“无处不在”,树立安康乐观上进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教学方法:读议结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常说“生在福中不知福”,是说我们对身边的幸福置假设罔闻、熟视无睹,更谈不上享受幸福、珍惜幸福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说理性散文《提醒幸福》,相信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会对幸福有许多新的理解和感悟。
二、字词疏通: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未能解决的生难字词,举全班之力共同解决,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老师予以点拨。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学生迅速阅读课文一遍,考虑:课文写了有关幸福的哪些内容?2、全班交流以上考虑题: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整理板书。
假设学生答复有困难,老师提醒四个【关键词】:^p :呼吁、含义、征兆、享受,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相对应的段落,老师板书。
〔文章思路:一、呼吁〔1—9〕;二、含义〔10—18〕;三、征兆〔19—24〕;四、享受〔25—34〕。
〕3、讨论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是逻辑顺序,并提醒学生在日常说话和写作中,要注意“顺序”,构造层次清楚。
四、深化文本,理解幸福:1、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2、全班交流。
要求:参与交流的同学,先把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3、老师参与交流,并水到渠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21段:“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____难买的幸福啊。
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生齐读后讨论:这段话有什么特点?〔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的特点。
初中语文《提醒幸福》说课
一、说教材
《提醒幸福》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文章。
针对生活中人们过多关注风险,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勇敢地提出勿忘幸福,提醒人们什么是幸福,告诉人们如何寻找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启示人们进而去创造幸福。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课文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旨
2、品味并积累优美语言。
3、体会幸福生活中的幸福,学会“提醒幸福”,从而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二说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把教法定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师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去探究,发现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与教师,与学生,与作品,与生活对话来完成,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
四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是这样安排的,以幸福为话题,让学
生讨论来引出这篇课文。
让学生不经过教师的传递直接去阅读课文,达到对这篇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然后围绕文章的主题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寻找文中幸福的定义,让学生品位作者的幸福观,进而形成自己的幸福观,让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表达生活的技巧。
五链接生活
找一些生活中典型的话题让学生讨论,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直接交流中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
六 [板书设计]
一.提醒灾祸——忘记幸福
二.认识幸福——学会感受
三.享受幸福——珍惜幸福。
《提醒幸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幸福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感恩。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个人幸福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提醒幸福》是一篇旨在引导人们认识幸福、珍惜幸福、传递幸福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生活中的点滴幸福,提醒人们要学会感受幸福,不要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
(2)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互相借鉴和学习。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提炼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5. 实践与应用:(2)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传递幸福。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幸福观念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幸福,增强对幸福观念的理解。
3. 案例分析:精选一些与幸福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醒幸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幸福的影子,那么,你们知道幸福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提醒幸福》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诠释幸福的。
2.自主学习(1)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幸福的故事?(2)作者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3)课文中有哪些对比手法?它们分别突出了什么主题?3.课堂讨论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1)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幸福的故事?生1: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母亲提醒她要珍惜幸福的故事。
生2:还有作者在成长过程中,老师提醒她要把握幸福的故事。
(2)作者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生3:作者认为幸福是一种平凡、简单的生活,是一种内心的满足。
生4:幸福还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
(3)课文中有哪些对比手法?它们分别突出了什么主题?生5:课文中有贫富的对比,突出了幸福与物质无关的主题。
生6:还有成长过程中的对比,突出了幸福与年龄无关的主题。
4.教师讲解师:很好,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
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1)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小时候的幸福故事,第二部分写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幸福故事,第三部分写作者对幸福的理解。
(2)语言特色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幸福的内涵。
5.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对幸福有什么新的认识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生7:我觉得幸福就是和家人在一起,享受亲情的温暖。
生8: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
师:同学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会珍惜和感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