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幸福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谈谈怎样营造一个快乐幸福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要让学生感觉快乐幸福,改变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环节有如乐曲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倡导和谐、民主、轻松愉快、幸福的学习氛围,发挥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兴趣,引其入境。
如在《蓝色的树叶》一课的导入环节时,我设下悬念: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树叶的颜色,有谁看过蓝色的树叶?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主人翁却有蓝色的欲望。
这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心理。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朗读中出现的问题,相机指导,真正做到师生双边活动的实效性。
讨论分段时,让学生把自己预习分段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分段的依据,看谁说得有道理,然后在全班交流。
这里要指出,由于文章体裁、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每篇文章段落的划分不能定死,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有独到的见解,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们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过程也“变苦为乐”,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过程。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构建农村中学语文幸福课堂探析【摘要】在农村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生源质量较差,相关的图书资料比较缺乏,语文课堂让人担忧。
一些学生对语文学科认识不到位,认为高中语文没什么学的,对这门课的学习容易满足或厌烦,学习不积极,对老师的教学表现冷漠或迟钝。
教学是相互的,学生的不给力,打消了语文老师上课的积极性,效能感低下,创新意识不强,这样的教学师生都倍感无趣。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了在农村中学构建中学语文幸福课堂,并对幸福课堂的含义、意义、怎样构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幸福课堂所谓幸福,在心理学研究中把幸福定义为:“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是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1]因为幸福常与好的、愉悦的、惬意的联系在一起,于是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一直都没断过,幸福是人人都在追求的东西。
把幸福融进课堂,让老师和学生都从中体验到幸福,享受到幸福,让学校生活成为学生人生中美好的一段记忆。
教育除了给予教师和学生知识和能力外,更能使他们获得内心的快乐和精神的成长,这是教育的内涵,也是教育幸福的主旨” [2]。
一、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幸福缺失的现状语文学科是学生接触最早的科目,在长期的偏重老师的分析而轻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考试结果而轻学习过程中,学生被老师枯燥的分析和大量的书面练习淹没,学习中缺少自我感悟和真实情境的听说实践。
课堂上缺少人文关怀,没有精神上的愉悦。
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于是学生也变得功利性很强,学习上毫无幸福可言。
具体表现在:学生由于对语文这门课程太熟悉了,接触太久了,没了新鲜感,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学生觉得中学语文没什么学的,只要能认识几千汉字,稍微有点理解能力的,即使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语文成绩也差不到哪儿去。
结果是老师在课上唱独角戏,学生不积极,老师也觉得上这样的课没劲。
构建农村中学语文幸福课堂探析随着农村教育不断发展,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幸福感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构建农村中学语文幸福课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本文将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为农村中学语文幸福课堂的构建提供参考。
一、教材建设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农村中学语文幸福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材的选取应与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符,注重反映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以此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认同感。
其次,教材的编写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思维启发和情感教育,以此达到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塑造相结合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于构建农村中学语文幸福课堂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注重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最后,教师应注重语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增强悦纳、理解、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三、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对于构建农村中学语文幸福课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评价应注重发现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其次,评价应注重考核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表现,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评价应注重反馈过程,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帮助,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成就感。
构建农村中学语文幸福课堂的关键在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协同,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构建幸福的语文课堂作者:王秋珍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5期一.引子:幸福不幸福,师生都有话说“你在课堂上幸福吗?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了一次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调查对象:老师和学生。
调查方式:笔头回答、电话回答、当面回答、邮件反馈、QQ留言等。
人数:老师280人学生520人这次调查,学生都是初中的,老师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有乡下、城市。
调查数据显示,很果断地表示自己是幸福的老师有32人,占11.4%,学生有26人,占5%。
数据是单调的,想法具体如何,且让我摘录一二。
学生的话——金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课堂最不幸福,它只是把知识点硬生生地灌入记忆。
应学生:1/3的课是幸福的。
课堂上老师的幽默和表扬会让我有幸福感。
有时会觉得很无趣。
但有什么办法?马学生:语文课最幸福。
因为经常有欢声笑语。
我感觉自己特别认真,又特别放松。
邵学生:说真话,一点不幸福。
当老师讲得困乏无趣,我就会昏昏欲睡。
老师提问,我从来不敢举手。
我学习不好,听课很累。
吴学生:50%幸福。
课堂上的气氛往往死气沉沉,老师上课与我们少了互动。
往往老师讲得唾沫横飞,我们听得似懂非懂。
再加上繁重的作业,课堂上偶尔会困得很想睡觉。
尽管自己很努力地打起精神,可有时还是会睡着。
老师的话——方老师:应该是快乐并痛着。
有细细碎碎的幸福,更有不为人知的辛酸。
张老师:有时幸福,有时不幸福。
如果问题引导得好,学生积极发言,和学生分享知识,分享快乐,我就有幸福感。
胡老师: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幸福的,其实很难说。
老师的工作很特殊,太操心,容易生气,气坏身体。
楼老师:说实在话,我觉得不幸福。
现在老师的压力太大,学生形形色色,很难教育。
家长望子成龙特别心切。
真是太辛苦啊。
二.是谁关上了幸福的魔盒相传,“幸福”是潘多拉魔盒里唯一美好的东西。
但潘多拉在幸福快到盒口时,把盒子关上了。
如今,又是谁关上了课堂幸福的魔盒?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待遇和工资偏低,一些教师感觉当老师没劲头;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校线性思维管理的要求下,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核、名目繁多的“规范”,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以及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构建幸福课堂,追求幸福教育作者:罗丽华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7期摘要: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愉悦身心,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幸福乐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幸福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呢?认为应从以下四点做起。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三把剑;幸福教育一、寻求幸福魔方,追求幸福教育幸福到底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作为清贫教师,守护一方天地,寻求幸福魔方,必先要“宝剑锋从磨砺出”,磨好自己教育人生的三把剑:第一剑:一把深扎教育沃土的利剑还记得2011年南京之行,一场现代与经典的美满契合,一场名师与草根的无声对话,我羡慕大师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风采,感叹大师们臻于化境的教学艺术。
但想想,名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高度,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在大地上。
而课堂,就是教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绽放的花朵才会历久弥香。
第二剑:一把阅读经典铸成的宝剑我们经常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的知识包罗万象,才能授之以渔。
要阅读教材,这样才可高屋建瓴;要读点历史,因为“读史使人明智”;要阅读经典,经典可以帮助我们分清黑白领悟真谛;要阅读杂书,采百家之长,建自家房梁;要阅读同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阅读社会,社会是一部大书,要读懂须留心静心。
第三剑:一把用文字描绘的利剑在小语界,诸多成名成家的大师们,无一不是文字高手、反思健将。
他们笔耕不辍,慎独养身,从教材的理解与设计是否有深度、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是否合理、课堂细节的把握与挖掘在这节课存在哪些遗憾等一系列的追问与思考,都是他们的教育人生走向巅峰的必经途径。
浅谈幸福语文课堂的实践策略乌申斯基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须置疑的。
”[1] 无疑,教育与幸福是与幸福密切关联的,教育以促进幸福为目的,“一种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
[2] 语文教育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重价值,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
因此,语文教师应以幸福的价值理念关照现实的课堂教学,使师生在亲密无间的交流与碰撞之中,共享语文教育的幸福真谛。
语文教学不是板着面孔的冷冰冰说教,而是可以变成娓娓动人的迷人故事,促使师生之间亲切无比,共享共创、欣欣向荣。
它是创造,是个性,是灵性的跳动。
要努力构建富有特色的幸福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体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科学语文来源与生活世界。
因此,语文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这样有助于缩短学生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加深理解学习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生活毕竞是一件大事,儿童的生活就他的时代和生活的范围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下于成人的生活”。
[3] 杜威充分肯定了儿童生活在人生中的价值。
儿童幸福离不开快乐的学习。
因为学习占去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他们获得他人尊重,体验成功,产生自尊的主要领域。
热爱学习,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欢乐,是学生幸福的前提。
因此,幸福课堂在各教学单元乃至每一节课的教学上,追求以下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
教学目标明确恰当,要求每单元乃至每课时所拟订的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把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教学内容要科学适量。
教学内容科学适量要求教师的讲授必须揭示知识的本质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必须抓住如何指导学生学这个关键,突破重点难点,要使学生在求知欲和成功的欢乐的不断激励下,使其多方面的兴趣、才能得到展示与发挥,较好地把握知识,发展个性。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有幸福感的小学语文课堂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陆海霞现阶段,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导向。
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也应跟随时代的发展,致力于核心素养的融入,以此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学生构建愉悦、幸福的课堂。
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核心素养的渗透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一、聚焦语言构建与运用,构建幸福课堂在历史的长河中,语言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遗产。
汉语言所蕴含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结构非常复杂,不同的词句、不同的顺序呈现出来的意思都有着较大的不同,甚至会出现相反的解释。
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首先就应聚焦语言构建及运用,应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亲身感知汉字的魅力、价值等,大大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幸福感,将学科价值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例如,在讲解《荷花》一课的过程中,作者在文章中语言运用得十分生动、形象,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荷花的动态美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走入文章当中,带领学生深刻地品味作者在文章中的用词、用句等,使得学生深感语言的精妙所在,为后续的应用打下基础。
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选一处景物,采用刚才学习到的描写方法,写出一段话,并在后续的课堂中朗读出来,让学生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实现语言的构建及运用等,促使其的核心素养得到大大提升。
另外,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也可以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可以引入一些能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趣味活动,大大地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活跃性等,促使幸福课堂的构建。
比如,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入一些形式丰富的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故事会等,使得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的构建及运用,大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等,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强化,力求将语文学科的内涵、价值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盈幸福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闪烁着生命的活力,流淌着生命的激流。
徜徉于语文课堂,应该是享受着幸福的滋养,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的孩子根本就感受不到幸福的气息,繁琐的讲解与枯燥的练习让孩子们精疲力竭。
失去了对课堂的向往,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的语文就学不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引领孩子在语言文字中幸福地行走,欣赏这一路的风景,语文课堂应该充盈着幸福。
一、幸福课堂是快乐无比的课堂夸美纽斯曾经说过:“课堂应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如果要让孩子回答什么叫幸福,他们肯定回答快乐就是幸福。
是的,在孩子们的眼中,快乐和幸福是一个意思。
所以创设幸福的课堂首先是要让孩子们感到快乐。
孩子们天生就有一种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的有趣的事物,在课堂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知识的趣味性,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快乐的心理。
例如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上课伊始,我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苹果里的五角星吗?”孩子们都摇摇头。
我说:“那今天老师就来让大家见识见识苹果里的五角星。
”孩子们可激动了,纷纷瞪圆眼睛,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切法跟自己平时的切法有什么不同。
我神秘地举起切开的苹果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孩子们都欢呼起来。
孩子们发现苹果里确实有五角星,它是苹果核。
我故弄玄虚地问:“怎么老师这苹果里有五角星,你们原来吃的苹果里没五角星?”孩子们明白了老师是拦腰切苹果的,从鲜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接下来通过数学题:99+55+1让学生进行计算,大部分同学使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幸福课堂,就是老师的心中有学生,我们要明白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与他们心灵上沟通,情感上交流,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他们,让他们对课堂充满快乐地向往与追求。
构建语文幸福课堂
摘要:现在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指数,经常谈到ⅹⅹ城市幸福指数高,因此我突发奇想,我们的学生上课幸福吗?怎样才能建构语文的幸福课堂,让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美好人生?
关键词:语文幸福课堂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
”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享受快乐、让语文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人文魅力倾倒学生,智慧魅力熏陶学生,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幸福乐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幸福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新教育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但是用好模式可以让我们更快地达到理想高效的目标。
我认为理想的幸福课堂的模式是“学”(学生、学习)的模式。
一、教师是幸福课堂的主导者
学的模式,并非抛开老师,学生全然自学,而是通过教师主导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
他们
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
1、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弄清课文在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中占居的地位。
新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堂的确看重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但并不意味着要降低知识在教学中的地位。
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课堂主要环节。
我们的基本宗旨是: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参与;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多引导。
3、教师少“讲”,学生多“讲”。
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
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
4、教师少“问”,学生多“问”。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朱子语类》卷十一)教师的问要少而精,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要有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动力、回答的愿望。
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欢迎学生突发奇想。
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质疑。
5、教师少“包办”,学生多“练习”。
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但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不要每次都一样的类型。
演讲、朗诵、采访、课本剧、手抄报、辩论赛等可以根据需要花样翻新,不可过于单调无趣,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我们真正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目的、计划、资源、行动、反思、经验。
课程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在这一路行来,要让教师和学生看到一路的风景。
“兴趣是学习之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也是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的体现。
上一堂能展示教师能力的课,教师无疑是幸福的。
二、在教学环节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倡导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也是新教育环境下的幸福课堂,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是课堂人际关系与课堂结构形态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野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
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环节达到理想的效果。
1、用多样性情境激发学生求知。
“成功不成功,开头五分钟。
”成功的导入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要达成“情感、态度与世界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要达到强化主题化阅读教学的目的,激情导入、创设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
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2、用体验感受让学生心动。
语文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
感受和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与文本、同学、教师的多层次“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更要学生“读出自己”,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用合作探究让学生行动。
合作探究是当前新课堂学生学习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
通过合作探究,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用实践活动让课堂生动。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
我们要设计、创造、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合理而又充分的学生的实践活动,
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
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5、用课堂展示成为学生舞台。
展示方式有书面展示、口头展示、行为展示等多种形式。
书面展示,要求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口头展示要求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口阐述自己的观点;行为展示则是希望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质。
通过种种展示,能让学生的能力全方位成长。
6、用及时肯定赏识学生。
人天生就有求知欲、表现欲,有获得成功、得到肯定赏识的愿望,只要老师指导到位得法,评价激励及时恰当,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太难的事。
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每一位老师都要学会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一个让学生想学的课堂,一个让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都能得到老师的认可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心中的幸福课堂。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想只要教师处处以学生为重,尊重他们的感受,语文课堂将与学生的幸福越来越近,师生关系也
将越来越融洽。
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希望在语文教师孜孜
不倦的追求中,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辉煌灿烂的语文世界,帮助他们创造美妙无比的语文空间,使其“享受语文,因语文而快乐”,在语文课堂中幸福成长。
而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能够享受到幸福美好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