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建议专题四解析几何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30
数学高三解析几何知识点高三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解析几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在高中阶段有很大的分量,而且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高三解析几何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直线与平面1. 直线的表达式直线的一般方程为 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
此外,直线还可以通过点斜式、截距式等形式进行表达。
(举例)点斜式方程为 y - y₁ = k(x - x₁),其中(x₁, y₁)为直线上的一点,k为直线的斜率。
2. 平面的表达式平面的一般方程为 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D 为常数。
同样地,平面还可以通过法向量式、点法式等形式进行表达。
(举例)法向量式方程为 A₁x + B₁y + C₁z = D₁,其中(A₁, B₁, C₁)为平面的法向量。
二、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即直线上满足平面方程的点。
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可以相交、平行或者重合。
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是否垂直来进行判定。
三、曲线的方程1.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为 (x - a)² + (y - b)² = r²,其中(a, b)为圆心的坐标,r为半径。
2. 椭圆的方程椭圆的方程为 (x - a)² / m² + (y - b)² / n² = 1,其中(a, b)为椭圆的中心坐标,m, n为椭圆在x轴和y轴上的半轴长度。
3. 抛物线的方程抛物线的方程为 y = ax² + bx + c,其中a, b, c为常数。
4. 双曲线的方程双曲线的方程为 (x - a)² / m² - (y - b)² / n² = 1,其中(a, b)为双曲线的中心坐标,m, n为双曲线在x轴和y轴上的半轴长度。
高考命题趋势纵观每年高考全国卷和有关省市自主命题卷,关于解析几何的命题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1 •高考题型:解析几何的试题一般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都会出现。
2•难易程度:考查解析几何的选择题、填空题为基础题或中档题,解答题一般会综合考查, 以中等偏难试题为主。
3•高考热点:解析几何的热点仍然是圆锥曲线的性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轨 迹问题,仍然以考査方程思想及用韦达定理处理弦长和弦中点为重点。
坐标法使平面向量 与平面解析几何自然地联系并有机结合起来。
相关交汇试题应运而生,涉及圆锥曲线参数 的取值范围问题也是命题亮点复习备考方略1. 加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关问题的基本技能 和基本方法。
2. 由于直线与圆锥曲线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选择、填空题灵活多变,思维能力要求 较高,解答题背景新颖、综合性强,代数推理能力要求高,因此有必要对直线与圆锥曲线 的重点内容、高考的热点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3.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再通过纵向深入,横向联系,进一步掌握解决直线与圆锥曲 线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解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点在直线上、直线外两种位置关系,点在直线外时, 经常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点在圆外、圆上、圆外三种;直线 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三点,经常用圆心到直线之间的距离与圆 的半径比较来确定位置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 内含五种,一般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之间的距离,再与两圆的半径之和或差比较。
【命题规律】本节内容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难度不大,属容易题1. 若圆” + / —2①一 4g = 0的圆心到直线x-y-^-a = 0的距离为乎,则a 的值为()2. 若直线y = x + b 与曲线y = 3-yj4x-x 2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A.[l-2V2,l + 2>/2]B.[ 1-72,3]考点一:点、直线. 第一讲: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A. 一2或2B.号或書C. 2 或0D. 一2或0C.卜1,1 + 2血] DJ1-2V2 ,3]3.圆Ox: 和圆ft: A/-4.F =0的位置关系是( (A) 相离 (B)相交 (C)外切 考点二:直线、圆的方程问题【内容解读】直线方程的解析式有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五种形式, 各有特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不同的解析式来方便求解。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复习建议仙居中学赵娅芳《立体几何》一、2009年浙江(文科)考题分析紧张又期待的2009年新高考已过去,为迎接不久到来的2010年高考,我们又得时刻准备着,整装待发……大家都十分关注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非常疑惑高三复习教什么?怎么教?我想:2009年的浙江省高考试题为我们所有高三数学老师的复习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2009年的浙江文科数学试题仍保持“1+1+1”的题型,即一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组成,分值23分,占全卷的15.3%.从考查内容来看: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立体几何的主干知识,还是今年新高考考查的重点.如浙江文(4)、文(19)第(Ⅰ)题;求角的问题主要考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应该是重点考查对象),如浙江文(19)第(Ⅱ)题;值得我们眼睛一亮和重视的是填空题第12题对新增内容——三视图的考查.从考查要求看:试题均可用常规常法和通性通法来解决,淡化特殊技巧,但是考生要完整准确地解答,则需要有扎实的双基和良好的数学素养.方法能力上: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又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几点复习建议1. 重视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并结合对2009年高考题的认真分析,深化对新课程高考题的认识.《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它规定了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各方面的要求,而且对考查不同的知识提出了明确的层次要求.因此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既不超纲,又能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切实提高复习的效率.(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哪些是掌握.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如2009年《考试说明》(文科)对求角的的问题指出: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及二面角的概念,理解并会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因此复习时就没有必要在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及二面角的问题上进行过于复杂的探讨,应重点放在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问题上.今年文科第19题的第(Ⅱ)题就考了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问题。
解析几何二轮复习认识与建议一。
试题特点1、近年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情况统计2013年高考各地的17套(每套试题含文理各1份,)试卷中,出现解析几何的选择题有37道,填空题有26道,解答题31道;全国共37份高考试卷,选择题37道,说明每道试卷都有平面解析几何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也不少,因此,平面2、主要特点特点一:分值比重大.解析几何在每份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大,新课标卷2010——2013连续4年都是出现2道选填题,1道解答题,分值为22分,题量稳定。
解析是必考题型。
特点二:考小题,重在于基础.有关解析几何的小题,其考查的重点在于基础知识:其中,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等内容的试题都突出了对解析几何基础知识的考查,如求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等基础知识.特点三:考大题,注重综合考查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大题中,一般是考查圆锥曲线的大题,重点考查抛物线、双曲线、椭圆的相关内容,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关系,圆锥曲线之间的关系,也经常与向量、不等式等知识相结合,难度属中等偏难,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情况.纵观2010——2013年新课标卷,关于解析几何的命题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1.高考内容:解析几何的试题把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二次函数)的方程都要考查到,选填题考察基本的定义、图形、方程、性质,而解答题中都有求曲线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并且渐有向多直线多曲线的方面转移。
2.难易程度:考查解析几何的选择题、填空题为基础题或中档题,解答题一般会综合考查,以中等偏难试题为主。
3.高考热点:解析几何的热点仍然是圆锥曲线的性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轨迹问题,仍然以考查方程思想及用韦达定理处理弦长和弦中点为重点。
坐标法使平面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自然地联系并有机结合起来。
相关交汇试题应运而生,涉及圆锥曲线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也是命题亮点三。
复习方略1。
解析几何的任务(1)根据曲线的几何条件,把它的代数形式表示出来;(2)通过曲线的方程来讨论它的几何性质.二轮复习任务(1).加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熟悉解决单条直线与单个圆锥曲线有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建议(通用9篇)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建议篇1一、抓《考试说明》与信息研究第二轮复习中,不可能再面面俱到。
要在复习中做到既有针对性又避免做无用功,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复习效率,就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吃透精神实质,抓住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同时还应关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对试题的评价报告,捕捉高考信息,吸收新课程的新思想、新理念,从而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使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挖掘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
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
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回归课本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抓纲悟本,引导学生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对典型问题进行引申,推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客观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选择、填空题都是客观试题,它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形数皆备、解法多样形、题量大,分值高,实现对“三基”的考查。
每次小题训练应不断强化自己选择题的解法,如特值法、数形结合等,另外,在解答一道选择题时,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只有这样,才会在高考时充分利用题目自身提供的信息,化常规为特殊,避免小题大作,真正做到准确和快速。
通过训练,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在45分钟以内完成十道选择题和五道填空题,并且失误控制在两题之内。
四、重视第二轮专题复习,提高解题能力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指导思想是全面、系统、灵活。
在抓好单元知识、夯实“三基”的基础上,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则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是数学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阶段。
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巩固,是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强化知识系统的记忆;完善,是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综合,是减少单一知识的训练,增强知识的交汇点,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是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年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解析几何(4课时)一、考试内容回顾2009年高考,各地试题中解析几何内容在全卷的平均分值为26.9分,占17.9%;近几年以来,解析几何内容在全卷的平均分值为29.3分,占19.5%.因此,占全卷近1/5的分值的解析几何内容,值得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考试题中对解析几何内容的考查几乎囊括了该部分的所有内容,对直线、线性规划、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内容都有涉及.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题(2个选择题, 1个填空题, 1个解答题),共计30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约为20个左右。
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突出重点,全面考查。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中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知识的重组与链接,使知识形成网络,着重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求解有时还要用到平面几何知识和向量的方法............,这一点值得强化二、高考大纲要求(一)直线和圆的方程1.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二)圆锥曲线方程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三、复习目标1.能正确导出由一点和斜率确定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出发推导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地选择恰当的方程形式写出直线的方程,熟练地进行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利用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与直线有关的问题了.2.能正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知道线性规划的意义,知道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并用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线性规划方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会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r >0),明确方程中各字母的几何意义,能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掌握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知道该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并正确地进行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的互化,能根据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5.正确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能根据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它们的标准方程;记住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各种标准方程;能根据条件,求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双曲线的渐近线)等,从而能迅速、正确地画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掌握a 、b 、c 、p 、e 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几何意义;利用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确定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解决简单问题;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并掌握它的应用;掌握直线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四、基础知识再现(一)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11x x k y y -=-;2. 截距式:b kx y +=;3.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4. 截距式:1=+bya x ;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1l ,2l 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重合(有无数个公共点).在这三种位置关系中,我们重点研究平行与相交.设直线1l :y =1k x +1b ,直线2l :y =2k x +2b ,则1l ∥2l 的充要条件是1k =2k ,且1b =2b ;1l ⊥2l 的充要条件是1k 2k =-1.(三)线性规划问题1.线性规划问题涉及如下概念:⑴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如果由x 、y 的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来表示,称为线性约束条件.⑵都有一个目标要求,就是要求依赖于x 、y 的某个函数(称为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特殊地,若此函数是x 、y 的一次解析式,就称为线性目标函数.⑶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⑷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叫做可行解. ⑸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⑹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2.线性规划问题有以下基本定理:⑴ 一个线性规划问题,若有可行解,则可行域一定是一个凸多边形. ⑵ 凸多边形的顶点个数是有限的.⑶ 对于不是求最优整数解的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一定在凸多边形的顶点中找到. 3.线性规划问题一般用图解法. (四)圆的有关问题 1.圆的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r >0),称为圆的标准方程,其圆心坐标为(a ,b ),半径为r.特别地,当圆心在原点(0,0),半径为r 时,圆的方程为222r y x =+. 2.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F E D 422-+>0)称为圆的一般方程,其圆心坐标为(2D -,2E -),半径为F E D r 42122-+=.当F E D 422-+=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2D -,2E -); 当F E D 422-+<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四)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椭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中,平面内动点与两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和大于|1F 2F |这个条件不可忽视.若这个距离之和小于|1F 2F |,则这样的点不存在;若距离之和等于|1F 2F |,则动点的轨迹是线段1F 2F .2.椭圆的标准方程:12222=+b y a x (a >b >0),12222=+bx a y (a >b >0).3.椭圆的标准方程判别方法:判别焦点在哪个轴只要看分母的大小:如果2x 项的分母大于2y 项的分母,则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反之,焦点在y 轴上.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⑴ 正确判断焦点的位置;⑵ 设出标准方程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五)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椭圆的几何性质:设椭圆方程为12222=+by a x (a >b >0).⑴ 范围: -a ≤x ≤a ,-b ≤x ≤b ,所以椭圆位于直线x=a ±和y=b ±所围成的矩形里. ⑵ 对称性:分别关于x 轴、y 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⑶ 顶点:有四个1A (-a ,0)、2A (a ,0)1B (0,-b )、2B (0,b ).线段1A 2A 、1B 2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 和2b ,a 和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所以椭圆和它的对称轴有四个交点,称为椭圆的顶点.⑷ 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ace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它的值表示椭圆的扁平程度.0<e <1.e 越接近于1时,椭圆越扁;反之,e 越接近于0时,椭圆就越接近于圆. 2.椭圆的第二定义⑴ 定义:平面内动点M 与一个顶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ac e =(e <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椭圆.⑵ 准线:根据椭圆的对称性,12222=+b y a x (a >b >0)的准线有两条,它们的方程为c a x 2±=.对于椭圆12222=+b x a y (a >b >0)的准线方程,只要把x 换成y 就可以了,即ca y 2±=.(六)椭圆的参数方程椭圆12222=+b y a x (a >b >0)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a y b θθ=⎧⎨=⎩(θ为参数).说明 ⑴ 这里参数θ叫做椭圆的离心角.椭圆上点P 的离心角θ与直线OP 的倾斜角α不同:θαtan tan ab=; ⑵ 椭圆的参数方程可以由方程12222=+by a x 与三角恒等式1sin cos 22=+θθ相比较而得到,所以椭圆的参数方程的实质是三角代换. (七)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小于|1F 2F |)的动点M 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在这个定义中,要注意条件2a <|1F 2F |,这一条件可以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加以理解.若2a=|1F 2F |,则动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若2a >|1F 2F |,则无轨迹.若1MF <2MF 时,动点M 的轨迹仅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又若1MF >2MF 时,轨迹为双曲线的另一支.而双曲线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故在定义中应为“差的绝对值”.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2222=-b y a x 和12222=-bx a y (a >0,b >0).这里222a c b -=,其中|1F 2F |=2c.要注意这里的a 、b 、c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椭圆中的异同.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判别方法是:如果2x 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x 轴上;如果2y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y 轴上.对于双曲线,a 不一定大于b ,因此不能像椭圆那样,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焦点在哪一条坐标轴上.4.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应注意两个问题:⑴ 正确判断焦点的位置;⑵ 设出标准方程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八)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双曲线12222=-by a x 的实轴长为2a ,虚轴长为2b ,离心率a ce =>1,离心率e 越大,双曲线的开口越大.2. 双曲线12222=-by a x 的渐近线方程为x a by ±=或表示为02222=-b y a x .若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x nmy ±=,即0=±ny mx ,那么双曲线的方程具有以下形式: k y n x m =-2222,其中k 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3.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焦点)与到定直线(准线)距离的比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离心率)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对于双曲线12222=-b y a x ,它的焦点坐标是(-c ,0)和(c ,0),与它们对应的准线方程分别是c a x 2-=和ca x 2=.在双曲线中,a 、b 、c 、e 四个元素间有ac e =与222b a c +=的关系,与椭圆一样确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只要两个独立的条件. (九)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
解析几何二轮复习建议平面解析几何 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着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量一般为一道解答题和两道填空题.江苏高考对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由原来的理解降为了解,圆锥曲线突出了直线与椭圆(理科有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淡化了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始终是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必考一道解答题.直线与圆锥曲线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解题能力的考查层次要求较高,所研究的问题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定点(定值)、最值以及参数的取值范围等. 第一课时 直线与圆教学目标:在2013年的备考中,需要关注:(1)直线的基本概念,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础知识; (2)活用圆的两类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对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熟练掌握。
一、基础回顾:1、若直线(a 2+2a )x -y +1=0的倾斜角为钝角,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经过222410x y x y +--+=的圆心,且倾斜角为6π的直线方程为 .3、直线ax +2y +6=0与直线x +(a -1)y +(a 2-1)=0平行,则a =________.4、直线20x +-=与圆224x y +=相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长度等于 .5、已知圆:C ()()22212x y -++=,过原点的直线与圆C 相切,则所有切线的斜率之和为 .6、过点()0,6A 且与圆22:10100C x y x y +++=切于原点的圆的方程为 .二、典型问题基本题型一:直线的概念、方程及位置问题例1 过点P (3,2)作直线l ,交直线y =2x 于点Q ,交x 轴正半轴于点R ,当△QOR 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 解析: 方法一:设点Q 的坐标为(a,2a ),点R 的坐标为(x,0),其中x >0.a =3时,△QOR 的面积S =9; a ≠3时,因为P ,Q ,R 三点共线, 所以23-x =2a -2a -3,解得x =2aa -1(a >1),QOR 的面积S =12|OR |·2a =2a 2a -1=2[(a -1)+1a -1+2].a -1=1a -1(a >1),即a =2时,S 取得最小值8.此时点Q 的坐标为(2,4),将Q ,P 两点坐标代入直线方程两点式,并整理得2x +y -8=0.解法二:设l 的方程为x =3或y -2=k (x -3), 当l 的方程为x =3时,△QOR 的面积S =9; 当l 的方程为y -2=k (x -3)时,联立方程组⎩⎨⎧y =2x ,y -2=k x -3,解这个方程组,得点Q 的坐标为()3k -2k -2,6k -4k -2. 在方程y -2=k (x -3)中,令y =0,得点R 的坐标为()3k -2k,0, ∴△QOR 的面积S =12·3k -2k ·6k -4k -2=(3k -2)2k 2-2k,变形得(S -9)k 2+(12-2S )k -4=0,因为S ≠9,所以判别式Δ≥0,即(12-2S )2+16(S -9)≥0,化简,得2S -8S ≥0,当且仅当k =-2时,S 取得最小值8,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2=-2(x -3),即2x +y -8=0.综上,当△QOR 的面积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8=0.说明:直线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内容,该考点属于高考必考内容,且要求较高,均属理解、掌握的内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一般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求直线的方程要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知识,采用数形结合法、待定系数法、轨迹法等方法;平行与垂直是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位置关系,高考一般考查平行或垂直的应用.基本策略:(1) 求直线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在使用待定系数法时,要注意方程的选择,用点斜式、斜截式解题时,要注意检验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可以设直线l :x =ky +m ,不能平行于x 轴的直线,防止丢解.另外,解题时认真画图,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找到解题思路.(2) 求最值的问题,可先适当选取自变量,其次建立目标函数,再次是求最值,最后讨论何时取得最值. 基本题型二:圆的方程及圆的性质问题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C 由圆弧C 1和圆弧C 2相接而成,两相接点M ,N 均在直线x =5上.圆弧C 1的圆心是坐标原点O ,半径为r 1=13;圆弧C 2过点A(29,0).(1) 求圆弧C 2所在圆的方程;(2) 曲线C 上是否存在点P ,满足PA =30PO ?若存在,指出有几个这样的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 由题意知,圆弧C 1所在圆的方程为x 2+y 2=169.当x =5时,y =±12,所以点M (5,12),N (5,-12). 由对称性知,圆弧C 2所在圆的方程的圆心在x 轴上.设圆弧C 2所在圆的方程为(x -a )2+y 2=r 22,将M (5,12),A (29,0) 代入,得⎩⎨⎧ 5-a 2+144=r 22,29-a 2=r 22,解得 ⎩⎨⎧a =14,r 2=15. 故圆弧C 2所在圆的方程为(x -14)2+y 2=225,即x 2+y 2-28x -29=0.(2) ①如果点P 在圆弧C 1上,设P (x 0,y 0)(-13≤x 0≤5),则x 20+y 20=169. 由P A =30PO ,得(x 0-29)2+y 20=30(x 20+y 20),即x 20+y 20+2x 0-29=0,所以169+2x 0-29=0,解得x 0=-70,与-13≤x 0≤5矛盾; ②如果点P 在圆弧C 2上,设P (x 0,y 0)(5≤x 0≤29),则(x 0-14)2+y 20=225,由P A =30PO ,得(x 0-29)2+y 20=30(x 20+y 20),解得x 0=0,与5≤x 0≤29矛盾.综上所述,曲线C 上不存在点P ,使P A =30PO .说明:对于圆的方程,高考要求能根据所给的条件选取恰当的方程形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并结合圆的几何性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该部分在高考中常以填空题的形式直接考查,或是在解答题的综合考查. 基本策略:求圆的方程有两类方法:(1)几何法:通过研究圆的几何性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求得圆的基本量(圆心、半径),进而得到圆的方程.(2)代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其一般步骤是:①根据题意选择方程的形式——标准形式或一般形式(本例题中涉及圆心及切线,故设标准形式较简单);②利用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③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基本题型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如图所示,已知以点A (-1,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l 1:x +2y +7=0相切,过点B (-2,0)的动直线l 与圆A 相交于M ,N 两点,Q 是MN 的中点,直线l 与l 1相交于点P . (1)求圆A 的方程;(2)当MN =219时,求直线l 的方程;(3)BQ →·B P →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其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 (1)设圆A 的半径为R .∵圆A 与直线l 1:x +2y +7=0相切,∴R =|-1+4+7|5=2 5. ∴圆A 的方程为(x +1)2+(y -2)2=20. (2)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易知x =-2符合题意; 当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2), 即kx -y +2k =0.连结AQ ,则AQ ⊥MN .∵MN =219,∴AQ =20-19=1.由AQ =|k -2|k 2+1=1,得k =34.∴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6=0.∴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2或3x -4y +6=0.(3)∵AQ ⊥BP ,∴AQ →·BP →=0.∴BQ →·BP →=(BA →+AQ →)·BP →=BA →·BP →+AQ →·BP →=BA →·BP →.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得P ()-2,-52.则BP →=()0,-52,又BA →=(1,2),∴BQ →·BP →=BBA →·BP →=-5.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2).由⎩⎨⎧ y =k (x +2),x +2y +7=0解得P ()-4k -71+2k ,-5k 1+2k .,∴BP →=()-51+2k ,-5k 1+2k .∴BQ →·BP →=BA →·BP →=-51+2k -10k1+2k=-5.综上所述,BQ →·BP →是定值,且BQ →·BP →=-5.说明:弦长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对于这部分知识,高考常有创新,如与向量知识结合等.层次要求较高,从近年来的命题趋势看,命题形式以填空题为主,在复习时,要熟练掌握由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从而准确地解答问题.基本策略:(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常用几何法,即利用圆的半径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及半弦长l2,构成直角三角形关系来处理.(2)要注意分类讨论,即对直线l 分为斜率存在和斜率不存在两种情况分别研究,以防漏解或推理不严谨. 基本题型四: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问题例4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y x =,圆1C 的圆心为(3,0),且经过点()4,1A .(1)求圆1C 的方程;(2)若圆2C 与圆1C 关于直线对称,点B 、D 分别为圆12C C 、上任意一点,求||BD 的最小值;(3)已知直线上一点M 在第一象限,两质点P Q 、同时从原点出发,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点Q以每秒OM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数学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且难度较大的部分,对于广大高三学生来说,备考解析几何题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
在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制定合适策略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广大高三学生有所帮助。
一、理清解析几何基本概念在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之前,首先要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
解析几何是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需要对点、直线、平面、坐标系等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或互联网资源来进行学习和总结,建立起扎实的基础。
二、掌握解析几何常用定理和公式在备考数学解析几何时,了解和记忆一些常用的定理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直线的方程、两点间距离公式、两条直线的关系等。
可以利用复习资料和习题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对这些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三、多做解析几何题并总结题型特点高三复习阶段,多做解析几何的相关题目是必不可少的。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可以将解析几何题型分成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两部分,分别进行钻研。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掌握解析几何的解题技巧。
四、注重解析几何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解析几何与代数、函数、三角等数学知识有密切关联,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解析几何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做综合性的题目或者跨章节的大题来加强解析几何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题的能力。
五、注意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的培养解析几何是一门需要思维灵活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
例如,利用图形的对称性、利用坐标系进行变换等。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解析几何解题技巧的书籍或者教材,培养自己的解题思维。
六、做好错题和习题的整理与总结在备考过程中,及时整理和总结做错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将做错的题目整理成错题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指导系列四解析几何绪言: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其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等.因此,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近几年解析几何内容考查的题型归纳与分析如下:题,常与函数、不等式交汇命题①考查以直线、圆、圆锥曲线为载体,或难题②考查某解析式成立的参数是否存在.建议对以上几类问题进行整理,讲关键处、讲重点、讲难点、讲思想、讲规律、讲方法,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与策略:1.重视圆锥曲线的定义,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解题;2.掌握基本量计算:如弦长,中点弦问题,梳理定点、定值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有关面积的处理思路;3.圆锥曲线问题的计算,首先是耐心演算,其次是算法、算理、算式的分析、渗透与强化,提高运算的准确性;4.读题、审题,加强数学阅读理解的指导,加强数学表达的规范训练.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缺乏科学规范的作图意识,识图、用图能力待提高科学规范地画出图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作图的过程也是问题条件的理解与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例1】(2016全国I 卷理20)设圆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I )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评析:由于作图潦草、没有使用尺规作图、不够精确,导致难以发现关键的几何特征信息.识图、用图能力差,没有从图形中发现AC AD =,以及BE DE =.究其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作图环节缺失,教师多用手工绘制草图、缺乏对图形中几何特征与数量关系的细致量化分析.建议教师注意使用尺规规范作图,示范指导,并要求学生当堂作图练习.所给的练习,不给图形,要求学生通过审题自己作图,结合图形从整体角度理解题意寻找解题思路.定义是数学问题研究的起点.圆锥曲线的定义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对我们的问题的理解与思考有深刻的意义.【例2】(2016全国I 卷理20)设圆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I )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解答:圆的方程可化为()22116x y ++=的圆心为()1,0A -,半径为4;动点C ,D 落在圆上,满足4AC AD ==;(点在圆上,根据圆的定义有4AC AD ==)等腰三角形ACD ∆中,//BE AC BE DE ⇒=; 4AE ED AE BE ∴+=+=;由题设得(1,0)A -,(1,0)B ,||2AB =,由椭圆定义可得点E 的轨迹方程为:22143x y +=(0y ≠).(4AE EB +=根据定义知点E 的轨迹是椭圆)去探究目标“证明AE EB+为定值”的证明思路,未能结合定义预判可能的轨迹类型,从而没能联系已有的几何条件寻找突破口.究其原因在于研究求轨迹方程这类问题时,没有养成优先站在“观察发现动点运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几何关系”的角度探究问题的意识;没有养成“定义”的应用意识,未能从圆锥曲线的定义审视动点满足的不变的几何关系,选择简便的方法实现几何条件代数化.建议复习教学中凡涉及轨迹问题,均需先回顾梳理各种方法,结合问题背景比较、优化方法;强调要在大问题(圆锥曲线的定义与几何图形中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下研究几何性质;加强逻辑严密的课堂推演与条理清晰试题剖析.(三)缺乏对几何条件代数化(坐标化)方法策略的深入研究解析几何就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那么,对题目所给的几何条件如何代数化(坐标化)很值得研究,我们追求的是既要准确转化,又要简便、减少运算量的转化.【例3】(唐山2017)已知O为坐标原点,F是双曲线()2222:10,0x ya ba bΓ-=>>的左焦点,,A B分别为Γ的左、右顶点,P为Γ上一点,且PF x⊥轴,过点A的直线l与线段PF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E,直线BM与y轴交于点N,若2O E O N=,则Γ的离心率为()A.3B.2C.32D.43解答:从试题中的关键条件2OE ON=出发,因为三点均在y轴上,从坐标关系角度加以理解,从而引入关联参数实现几何条件代数化:设点()()0,0,2N t E t-,:1x ya t+=,3c a=-,答案:A评析:本题显然是从2016年全国Ⅲ卷理11演变过来的.题中的几何条件(2OE ON =,M PF ∈)的转化与使用是关键.无从下手、找不到该几何条件与探究目标的联系或结合点是主要原因.究其原因是未能认真分析几何图形,思考几何关系的形成过程(相关点E 、N 由何而来,如何求得)以及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几何条件(2OE ON =),未能从求离心率的角度认识问题中各个几何量间的联系.本题是动态的、需要一个参变量,可以设()0,N t ,也可以设(,)M c t -.大凡两直线上的交点或者动点问题,代数上多结合几何条件或设点或列方程,进而用方程思想求解问题,而求离心率,多是从几何图形中抽象相关性质并转化为,,a b c 有关的等量关系或是方程(组).建议必须依题构图,结合曲线的性质从题意与图形中抽象出关键的几何特征,并以简洁的代数形式加以呈现,从而转化为待求目标关系式进行变形演算.【原题】(2016年全国Ⅲ卷理11)已知O 为坐标原点,F 是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A ,B 分别为C 的左,右顶点.P 为C 上一点,且PF x ⊥轴.过点A 的直线l 与线段PF 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E .若直线BM 经过OE 的中点,则C 的离心率为A .13B .12C .23D .34解答:如图可得,在AO E ∆中:OE a=,(1) 在BM F ∆中:ON aMF a c=+,(2) 2OE ON = ,12MF ON a a c OE MF a c a -∴⋅=⋅=+,化简得13c a =.(四)缺乏对算法、算理、算式的分析,简化运算的意识待加强有效运算、简便运算是求解解析几何问题必须重视的环节,包括如何设元、如何设方程、如何整体代换、如何化简等.【例4】(2017全国Ⅰ卷理10)已知F 为抛物线C :2=4y x 的焦点,过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1l ,2l ,直线1l 与C 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C 交于D 、E 两点,则|AB |+|DE |的最小值为A .16B .14C .12D .10解一:设直线AB 的方程:1x ty =+,(这样设方程减少一次的平方运算) 并联立抛物线方程得: 2440y ty -+=,12124,4y y t y y ∴+==,221122()444AB x x t y y t =++=++=+,(弦过抛物线的焦点,选用公式减少运算)因为1l ,2l 通过焦点且互相垂直,则同理得2144CD t=+,(互相垂直,将t 换成1t -即可,不必重复运算)224||||8416AB DE t t ∴+=++≥.x解二:熟记二级结论,简化运算(过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22||sin pAB α=) 解答: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22||sin p AB α=,2222||cos sin ()2p pDE παα==-, 所以2211||||4()cos sin AB DE αα+=+21616sin 2α=≥ 评析:解题时将所求量|AB |+|DE |孤立的理解两条含参的动弦长之和,感到运算量大,没信心求解,只是瞎猜结果.究其原因在于没能先从计算求解方法上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两条含参的动弦长的区别与联系(方法公式相同,斜率互为负导数),从而不懂得用等价代换的思想简化运算.建议不能只是谈思路方法,应通过课堂师生共同演算的体验,增加实践经验,进行算法算理的指导.在涉及求有关过一点的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的交点坐标或弦长问题时,往往只需计算其中的一类交点坐标或弦长,另一类只需等价代换结果中的参数即可.【例5】(2015全国Ⅱ卷理20)已知椭圆222:9(0)C x y m m +=>,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Ⅰ)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略)(Ⅱ)若l 过点(,)3mN m ,延长线段OM 与C 交于点P ,四边形OAPB 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此时l 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解答:(Ⅱ)如图,设直线OP 斜率存在且小于0,设直线OP :()<0y kx k =,OP 中点00(,)M x y ,x联立方程组2229x y m y k x ⎧+=⎨=⎩,得()2229k x m +=,()22209k x m x +=⇒=,0y =M 或者(M若点M ,(,)3m Nm,因为MNAB k k =,所以3ABk =AB k ⇒=m 消去,减少一个参数)又由(1)得9AB OP k k ⋅=-,则有9k =-229k ⇒--+(2923k k ⇒+=+()()229433k k k ⇒+=+>-,(看出方程两边可以同除以2890k k ⇒++=,4k =-AB 4k ∴=当点(M3AB k =(2923k k ⇒+=-+()3k <-,4k =-AB 4k ∴=综上AB 4k ∴=评析:此题是含参的椭圆中某性质转化得到的一般性结论,由于参数多,计算量相对较大,必须结合圆锥曲线的定义并合理利用几何特征设参,分析算式结构合理消参、降次,才能准确求得最终答案.获取直线l 的斜率的等量关系需通过平行四边形成立的几何条件获得,如一组平行且对边相等(两条弦长及所对应的斜率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两中点横坐标相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设直线与椭圆联立的方程,选择后者稍显简洁.如果根据(Ⅰ)得到两直线的斜率积9AB OP k k ⋅=-可设得两对角线的斜率分别为9k k-,,也可以通过解两个二次方程组得到中点横坐标的有关k 的关系式,但是式子复杂、运算繁琐较难化简.联想题中的关联参数m ,容易得到l 的斜率为定值是一般性的结论,在运算求解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参数m 能被消去;若采取先求得OP 中点00(,)M x y 的坐标,再由四点,,,M N A B 共线转化为斜率相等9MN AB k k k==-,避免再次联立求弦AB 中点坐标的繁杂运算.(五)缺乏参数的选择与解题过程中的优化意识我们往往需要设元引参,但选择什么作为参数对问题的解决影响较大,【例6】(2017厦门高二理11)抛物线2:2C y px =(0)p >与椭圆2222:1x y E a b+= (0)a b >>有相同焦点F ,两条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A .若直线OA 的斜率为2,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BC1 D解答:因为直线OA 的斜率为2,设点(),2A t t ,代入抛物线2:4C y cx =中,求得点(),2A c c ,依此作图,发现O AF ∆是Rt ∆,在椭圆中通径一半22b AF c a==,消元得到有关离心率的方程222210ac b e e =⇒+-=,1e ∴=.x评析:求得点(),2A c c 并发现O AF ∆是Rt ∆是关键。
重难点04 解析几何【命题趋势】解析几何一直是高考数学中的计算量代名词,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是2+1+1模式.即两道选择,一道填空,一道解答题.高考中选择部分,一道圆锥曲线相关的简单概念以及简单性质,另外一道是圆锥曲线的性质会与直线、圆等结合考查一道综合题目,一般难度诶中等.填空题目也是综合题目,难度中等.大题部分一般是以椭圆抛物线性质为主,加之直线与圆的相关性子相结合,常见题型为定值、定点、对应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面积问题等.双曲线一般不出现在解答题中,一般出现在小题中.即复习解答题时也应是以椭圆、抛物线为主.本专题主要通过对高考中解析几何的知识点的统计,整理了高考中常见的解析几何的题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掌握高考中解析几何出题的脉略,从而能够对于高考中这一重难点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认知,对于解析几何的题目的做法能够有一定的理解与应用.【满分技巧】定值问题:采用逆推方法,先计算出结果.即一般会求直线过定点,或者是其他曲线过定点.对于此类题目一般采用特殊点求出两组直线,或者是曲线然后求出两组直线或者是曲线的交点即是所要求的的定点.算出结果以后,再去写出一般情况下的步骤.定值问题:一般也是采用利用结果写过程的形式.先求结果一般会也是采用满足条件的特殊点进行带入求值(最好是原点或是(1,0)此类的点).所得答案即是要求的定值.然后再利用答案,写出一般情况下的过程即可.注:过程中比较复杂的解答过程可以不求,因为已经知道答案,直接往答案上凑即可.关于取值范围问题:一般也是采用利用结果写过程的形式.对于答案的求解,一般利用边界点进行求解,答案即是在边界点范围内.知道答案以后再写出一般情况下的步骤比较好写.一般情况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计算可以不算.方法点睛:求解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方法如下:a c(1)定义法:通过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得、的值,根据离心率的定义求解离心率e的值;a c e(2)齐次式法:由已知条件得出关于、的齐次方程,然后转化为关于的方程求解;(3)特殊值法:通过取特殊位置或特殊值,求得离心率.【考查题型】选择,填空,解答题【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2020·贵州贵阳一中高三月考(文))已知圆C :(x +3)2+(y +4)2=4上一动点B ,则点B 到直线l :3x +4y +5=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A .6B .4C .2D.【答案】C【分析】因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Cl 4d ==所以最小值为,422-=故选:C .2.(2020·河南开封市·高三一模(文))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与椭圆221(0)x y m m -=>的离心率互为倒数,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2213x y m m +=A .B .C .D.y =y x =y x =y =【答案】B【分析】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21(0)x y m m -=>e =在椭圆中,由于,则,所以焦点在轴上2213x y m m +=0m >30m m >>y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2213x y m m +=e =解得:1=2m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2212x y -=y x =±故选:B3.(2020·四川成都市·高三一模(文))已知平行于轴的一条直线与双曲线x 相交于,两点,,(为坐标原()222210,0x y a b a b -=>>P Q 4PQ a=π3PQO ∠=O点),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BC D【答案】D【分析】如图,由题可知,是等边三角形,POQ △,,4PQ a =()2,P a ∴将点P 代入双曲线可得,可得,22224121a a a b -=224b a =离心率.∴c e a ===故选:D.4.(2020·河南周口市·高三月考(文))已知直线:与圆:l 340x y m -+=C 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226430x y x y +-+-=m A .B .C .D .()3,37[]37,3-[]3,4[]4,4-【答案】B 【分析】因为圆的标准方程为,C ()()223216x y -++=所以,半径,()3,2C -4r =所以点到直线C :340l x y m -+=根据题意可知,解得.1745m+≤373m -≤≤故选:B5.(2020·全国福建省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高三三模(文))已知直线:210l kx y k --+=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与圆交于C 、D22122:1(0)x y C a b a b +=>>222:(2)(1)1C x y -+-=两点.若存在,使得,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2,1]k ∈--AC DB =1CA .B .C .D .10,2⎛⎤ ⎥⎝⎦1,12⎡⎫⎪⎢⎣⎭⎛ ⎝⎫⎪⎪⎭【答案】C【分析】直线,即为,可得直线恒过定点,:210l kx y k --+=(2)10k x y -+-=(2,1)圆的圆心为,半径为1,且,为直径的端点,222:(2)(1)1C x y -+-=(2,1)C D 由,可得的中点为,AC DB =AB (2,1)设,,,,1(A x 1)y 2(B x 2)y 则,,2211221x y a b +=2222221x y a b +=两式相减可得,1212121222()()()()0x x x x y y y y a b +-+-+=由.,124x x +=122y y +=可得,由,即有,2122122y y b k x x a -==--21k -- (2)2112b a……则椭圆的离心率.(0c e a ==故选:C6.(2020·全国高三其他模拟(文))已知,为的两个顶点,点()1,0A ()3,0B ABC :C在抛物线上,且到焦点的距离为13,则的面积为( )24x y =ABC :A .12B .13C .14D .15【答案】A【分析】解:因为点在抛物线上,设,C 24x y =()00,C x y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24x y =1y =-根据抛物线的性质,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由,得,0113y +=012y =所以.()01131121222ABC S AB y =⨯⋅=⨯-⨯=△故选:A7.(2020·四川成都市·高三一模(文))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过的直线24x y =F F l 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若,则( ).A B 70,2P ⎛-⎫ ⎪⎝⎭PB AB ⊥AF =A .B .C .D .322523【答案】D【分析】由题意可知,,设,,()0,1F 211,4x A x ⎛⎫ ⎪⎝⎭222,4x B x ⎛⎫ ⎪⎝⎭则,,2227,42x PB x ⎛⎫=+ ⎪⎝⎭ 222,14x BF x ⎛⎫=-- ⎪⎝⎭ 因为,且,,三点共线,则由可得,PB AB ⊥A B F 0AB PB ⋅= 0BF PB ⋅=所以,即,222222710424x x x ⎛⎫⎛⎫-++-= ⎪⎪⎝⎭⎝⎭422226560x x+-=解得或(舍),所以.222x =2228x =-2x =设直线的方程为,与抛物线方程联立,AB 1y kx =+得,消去得,则,所以.214y kx x y =+⎧⎨=⎩y 2440x kx --=124x x =-1x =±则.21124x y ==所以.12213y F pA =+==+故选:D.8.(2020·四川高三一模(文))已知直线与双曲线:y kx =C ()222210,0x y a b a b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为双曲线的左焦点,且满足,(A B F C 3AF BF=OA b=为坐标原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O C AB C .2D【答案】B【分析】设是右焦点,则,,即,F 'BF AF '=3AF BF=3AF AF '=又,∴,,而,∴22AF AF AF a''-==AF a'=3AF a=,OA b OF c'==,OA AF '⊥由得,AOF AOF π'∠+∠=cos cos 0AOFAOF '∠+∠=∴,整理得.222902b c a b bc c +-+===ce a 故选:B .9.(2020·河南新乡市·高三一模(文))已知双曲线的左、()2222:10,0x y C a b a b -=>>右焦点分别为、,过原点的右支于点,若1F 2F O C A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223F AF π∠=AB 1C D【答案】D 【分析】推导出,可计算出,利用余弦定理求得112F OA F AF :::1F A =2AF =,进而可得出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即可得解.1212F F e AF AF =-【详解】题可知,,,123F OA π∠=121AF O F AF ∠=∠ 112F OA F AF ∠=∠112F OA F AF ∴:△△,所以,可得.11112F O F AF A F F =1F A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12F AF :22212121222cos3F F AF AF AF AF π=+-⋅即,解得.2220AF c +=2AF=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212F F e AF AF ===-故选:D.【点睛】10.(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文))已知圆,则在轴和轴上22:(2)2C x y ++=x y 的截距相等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有几条( )C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答案】C【分析】若直线不过原点,其斜率为,设其方程为,1-y x m =-+则,解得或,d 0m =4-当时,直线过原点;0m =若过原点,把代入,()0,0()2200242++=>即原点在圆外,所以过原点有2条切线,综上,一共有3条,故选:C .二、解答题11.(2020·四川成都市·高三一模(文))已知椭圆的离心率()2222:10x y C a b a b +=>>,且直线与圆相切.1x ya b +=222x y +=(1)求椭圆的方程;C(2)设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为线段的中点,为坐标原l C A B M AB O 点,射线与椭圆相交于点,且,求的面积.OM C P OP OM=ABO :【答案】(1);(2.22163x y +=【分析】(1,∴(为半焦距).c a=c∵直线与圆.1x ya b +=222x y +==又∵,∴,.222c b a +=26a =23b =∴椭圆的方程为.C 22163x y +=(2)(ⅰ)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l 设直线的方程为.l (x nn =<<∵,∴.OP OM==225n =∴.ABOS ==△(ⅱ)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0l y kx m m =+≠,.()11,A x y ()22,B x y 由,消去,得.22163y kx mx y =+⎧⎪⎨+=⎪⎩y ()222214260k x kmx m +++-=∴,即.()()()2222221682138630k m k m k m ∆=-+-=-+>22630k m -+>∴,.122421kmx x k +=-+21222621m x x k -=+∴线段的中点.AB 222,2121kmm M k k ⎛⎫- ⎪++⎝⎭当时,∵,∴.0k =OP OM==215m =∴.ABOS =△当时,射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0k ≠OM 12y x k =-由,消去,得,.2212163y x k x y ⎧=-⎪⎪⎨⎪+=⎪⎩y 2221221P k x k =+22321Py k =+∴M POMy OPy ===∴.经检验满足成立.22521m k =+0∆>设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O ld d =∴212ABOS x =-===△综上,.ABO :12.(2020·云南高三其他模拟(文))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2222:1(0)x y C a b a b +=>>别为,离心率为,椭圆上的点到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12,F F 12C 31,2M ⎛⎫ ⎪⎝⎭12,F F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C(2)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满足()2,1P l C A B 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PA PB PM ⋅= l 【答案】(1);(2)存在直线满足条件,其方程为.22143x y +=l 12y x =【分析】解:(1)由题意得,所以.2221224c a a a b c ⎧=⎪⎪=⎨⎪=+⎪⎩21a c b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C 22143x y +=(2)若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则直线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l l (2)1y k x =-+代入椭圆的方程得.C 222(34)8(21)161680k x k k x k k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B ()11,x y ()22,x y 所以.所以,222[8(21)]4(34)(16168)32(63)0k k k k k k ∆=---+--=+>12k >-且,.1228(21)34k k x x k -+=+21221616834k k x x k --=+因为,即,2PA PB PM ⋅= 12125(2)(2)(1)(1)4x x y y --+--=所以.2212(2)(2)(1)54x x k PM --+==即.[]2121252()4(1)4x x x x k -+++=所以,222222161688(21)44524(1)3434344k k k k k k k k k ⎡⎤---+-⋅++==⎢⎥+++⎣⎦解得.12k =±又因为,所以.12k >-12k =所以存在直线满足条件,其方程为.l 12y x =13.(2020·广西北海市·高三一模(文))已知抛物线的准线为2:2(0)C x py p =>,焦点为F .1y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设过焦点F 的直线l 与抛物线C 交于A ,B 两点,且抛物线在A ,B 两点处的切线分别交x 轴于P ,Q 两点,求的最小值.||||AP BQ ⋅【答案】(1);(2)2.24x y =【分析】(1)因为抛物线的准线为,12py =-=-解得,2p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24x y =(2)由已知可判断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斜率为k ,由(1)得,则直线l 的方程为.(0,1)F 1y kx =+设,,211,4x A x ⎛⎫ ⎪⎝⎭222,4x B x ⎛⎫ ⎪⎝⎭由消去y ,得,214y kx x y =+⎧⎨=⎩2440x kx --=所以,.124x x k +=124x x =-因为抛物线C 也是函数的图象,且,214y x =12y x '=所以直线PA 的方程为.()2111142x y x x x -=-令,解得,所以,0y =112x x =11,02P x ⎛⎫ ⎪⎝⎭从而||AP =同理得||BQ =所以,||||AP BQ ⋅==,=,==当时,取得最小值2.0k =||||AP BQ ⋅14.(2020·广东东莞市·高三其他模拟(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定点xOy,,动点满足.()2,2A -()0,2B P PAPB=(1)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P C (2)轨迹上有两点,,它们关于直线:对称,且满足C E F l 40kx y +-=,求的面积.4OE OF ⋅=OEF ∆【答案】(1)动点的轨迹是圆,其方程为(2)P ()()22228x y -+-=【分析】(1)设动点的坐标为,则.P (),xyPAPB==整理得,故动点的轨迹是圆,且方程为.()()22228x y -+-=P ()()22228x y -+-=(2)由(1)知动点的轨迹是圆心为,半径的圆,圆上两点,关P ()2,2C R =E F 于直线对称,由垂径定理可得圆心在直线:上,代入并求得l ()2,2l 40kx y +-=1k =,故直线的方程为.l 40x y +-=易知垂直于直线,且.OC l OC R=设的中点为,则EF M ()()OE OF OM ME OM MF⋅=+⋅+()()OM ME OM ME=+⋅- ,又,.224OM ME =-= 22222OM OC CM R CM =+=+ 222ME R CM =-∴,,∴,.224CM = CM =ME==2FE ME == 易知,故到的距离等于,∴OC FE :O FE CM 12OEF S ∆=⨯=15.(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xOy 的长轴长为6,且经过点,为左顶点,为下顶点,椭22221(0)x y a b a b +=>>3(2Q A B 圆上的点在第一象限,交轴于点,交轴于点.P PA y C PB x D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求线段的长20OB OC +=PA (3)试问: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ABCD 【答案】(1);(2;(3)是定值,6.22194x y +=【分析】(1)解:由题意得,解得.26a =3a =把点的坐标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Q 22221x y a b +=229314ab +=由于,解得3a =2b =所以所求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94x y +=(2)解:因为,则得,即,20OB OC += 1(0,1)2OC OB =-=(0,1)C 又因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3,0)A -AP 1(3)3y x =+由解得(舍去)或,即得221(3)3194y x x y ⎧=+⎪⎪⎨⎪+=⎪⎩30x y =-⎧⎨=⎩27152415x y ⎧=⎪⎪⎨⎪=⎪⎩2724,1515P ⎛⎫ ⎪⎝⎭所以||AP ==即线段AP (3)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可设直线.PB 2:23PB y kx k ⎛⎫=-> ⎪⎝⎭令,得,0y =2,0D k ⎛⎫⎪⎝⎭由得,解得(舍去)或222194y kx x y =-⎧⎪⎨+=⎪⎩()2249360k x kx +-=0x =23649kx k =+所以,即2218849k y k -=+22236188,4949k k P k k ⎛⎫- ⎪++⎝⎭于是直线的方程为,即AP 22218849(3)36314k k y x k k -+=⨯+++2(32)(3)3(32)k y x k -=++令,得,即,0x =2(32)32k y k -=+2(32)0,32k C k -⎛⎫ ⎪+⎝⎭所以四边形的面积等于ABDC 1||||2AD BC ⨯⨯122(32)13212326232232k k k k k k k -+⎛⎫⎛⎫=+⋅+=⋅⋅= ⎪ ⎪++⎝⎭⎝⎭即四边形的面积为定值.ABDC 16.(2020·江西南昌市·南昌二中高三其他模拟(文))已知抛物线的()220y px p =->焦点为,轴上方的点在抛物线上,且,直线与抛物线交于,F x ()2,M m -52MF =l A 两点(点,与不重合),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B A B M MA MB 1k 2k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Ⅱ)当时,求证:直线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122k k +=-l 【答案】(Ⅰ);22y x =-(Ⅱ)见解析.(Ⅰ)由抛物线的定义可以,5(2)22p MF =--=,抛物线的方程为.1p ∴=22y x =-(Ⅱ)由(Ⅰ)可知,点的坐标为M (2,2)-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此时重合,舍去. l ,A B 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l l y kx b=+设,将直线与抛物线联立得:()()1122,,,A x y B x y l 2222(22)02y kx bk x kb x b y x=+⎧+++=⎨=-⎩212122222,kb b x x x x k k --+==①又,12121222222y y k k x x --+=+=-++即,()()()()()()1221122222222kx b x kx b x x x +-+++-+=-++,()()()()12121212121222248248kx x k x x b x x x x b x x x x ++++-++-=--+-,()1212(2+2)(2+2)40k x x k b x x b ++++=将①代入得,222(1)0b b k b ---+=即(1)(22)0b b k +--=得或1b =-22b k =+当时,直线为,此时直线恒过;1b =-l 1y kx =-(0,1)-当时,直线为,此时直线恒过(舍去)22b k =+l 22(2)2y kx k k x =++=++(2,2)-所以直线恒过定点.l (0,1)-。
解析几何二轮复习建议引入坐标系,使点与坐标,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的坐标方法对于数学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几何图形),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由曲线(几何图形)求方程;第二是利用方程讨论曲线(几何图形)的性质。
由曲线求方程,要解决如何将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转化为曲线上点的坐标所适合的方程;在解析几何里,所讨论的曲线的性质通常包括:曲线的范围,曲线的对称性,曲线的截距,以及不同曲线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例如过定点,过定线,最值等一些不变(量)性。
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是数学中一个很大的课题,问题的大小、深浅差别很大。
坐标法是借助坐标系,以代数中数与式、方程的知识为基础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
因此,要有一定的代数知识基础,特别是代数式变形和解方程组的能力要求较高。
以下解析几何二轮复习建议,仅供参考。
基本题型一:求基本量1.直线的几何量主要是斜率、倾斜角、截距;圆的几何量主要是圆心、半径。
这些量主要通过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线性规划、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进行综合,作为题中的一个点出现.2.圆锥曲线的几何量主要包括轴、轴长、顶点、焦距、焦点、准线、渐近线、离心率。
在已知方程求有关量时,首先是把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找准a ,b ,c ,p 的值,二是记准相应量的计算公式.在已知图形中求有关量时,要明确各个量的几何意义和图形中的特征求方程或不等式求几何量.例1.直线l :3x -y +m =0与圆C :x 2+y 2-2x -2=0相切,则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_____. 解:因为⊙C 方程可化为(x -1)2+y 2=(3)2,所以圆心C (1,0),半径r =3,因为直线l 与圆C 相切,直线C 到l 的距离等于r ,即∣3⋅1-1⋅0+m ∣2=3,解得m =-33或3.当m =3时,直线l 方程为3x -y +3=0,在x 轴上的截距为-1; 当m =-33,直线l 方程为3x -y +-33=0,在x 轴上的截距为3.例2.(2008天津)设椭圆x 2m 2+y 2m 2-1=1(m >1)上一点P 到其左焦点的距离为3,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则P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解:根据椭圆定义得2a =1+3,a =2,即m =2,b =m 2-1=3,c =1,e =c a =12,根据第二定义得P 到右准线距离为2.例3.(2007安徽)如图,F 1和F 2分别是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两个焦点,A 和B是以O 为圆心,以|OF 1|为半径的圆与该双曲线左支的两个交点,且△F 2AB 是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解法一:不妨设OF 2=1,因为OF 1=OF 2=OA , 所以△AF 1F 2为直角三角形.所以AF 1=1.所以2a =AF 2-AF 1=3-1,又2c =2,所以e =ca=3+解法二:连接OA ,由△ABF 2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 点的坐标为(-12c ,32c ). 因为A 在双曲线上,所以(-12c )2a 2-(32c )2b 2=1,即14e 2-34e 2e 2-1=1,去分母整理得e 4-8e 2+4=0,解得e 2=4±23,e =3±1.因为e >1,所以e =3+1.例4.(2008四川)已知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点A 在C 上且AK =2AF ,则△AFK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解:如图,过A 作AH ⊥l ,垂足为H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F =AH ,又AK =2AF ,所以AK =2AH ,因为∠AHK =90︒,所以∠AKH =45︒,所以KH =AH =y A .所以AF =y A .即AF ⊥x 轴. 所以AF =FK =4,S △AFK =8.例5.(2010四川)椭圆12222=+by a x )0(>>b a 的右焦点F ,其右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A ,在椭圆上存在点P 满足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 ,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由题意,椭圆上存在点P ,使得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 ,即F 点到P 点与A 点的距离相等,FA PF =。
高三数学二轮精品专题卷:解析几何(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考试范围:解析几何(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07ta n=+y x π的倾斜角是( )A .7π-B .7π C .75π D .76π2.直线01:1=+-y x l 关于直线2:=x l 对称的直线2l 方程为( ) A .012=--y xB .072=-+y xC .042=--y xD .05=-+y x3.“2-=a ”是直线()021:1=-++y x a l 与直线()0122:2=+++y a ax l 互相垂直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直线=+++b a by ax 与圆222=+y x 的位置关系为( )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相交或相切5.已知点P 在圆074422=+--+y x y x 上,点Q 在直线上kx y =上,若PQ 的最小值为122-,则k = ( ) A .1B .1-C .0D .26.若椭圆122=+my x 的离心率⎪⎪⎭⎫⎝⎛∈22,33e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2,21B .()2,1C .()2,132,21 ⎪⎭⎫⎝⎛ D .⎪⎭⎫⎝⎛2,21 7.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03=-y 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332 B .3 C .2或332 D .332或3 8.M 是抛物线x y 42=上一点,且在x 轴上方,F 是抛物线的焦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始边,FM 为终边构成的最小的角为60°,则=FM( ) A .2B .3C .4D .69.设抛物线x y 82=的准线经过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离心率为21的椭圆的一个顶点,则此椭圆的方程为( )A .1161222=+y x 或1121622=+y xB .1644822=+y x 或1486422=+y xC .1121622=+y x 或1431622=+x y D .13422=+y x 或1431622=+x y10.已知定点()0,21-F 、()0,22F ,动点N 1(O 为坐标原点),F 21=,()R MF ∈=λλ2,1=⋅PN M F ,则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以点()2,1-为圆心且与直线1-=x y 相切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 12.圆064422=++-+y x y x 上到直线05=--y x 的距离等于22的点有 个. 13.若点P 在直线03:1=++my x l 上,过点P 的直线2l 与曲线()165:22=+-y x C 只有一个公共点M ,且PM 的最小值为4,则=m .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12222=+b y a x (a >b >0)的离心率为22,以O 为圆心,a 为半径作圆M ,再过⎪⎪⎭⎫⎝⎛0,2c a P 作圆M 的两条切线P A 、PB ,则APB ∠= . 15.已知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及虚轴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中,有一个内角的范围是⎪⎭⎫⎝⎛2,3ππ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题满分12分)已知圆O 的方程为1622=+y x . (1)求过点()8,4-M 的圆O 的切线方程;(2)过点()0,3N 作直线与圆O 交于A 、B 两点,求OAB △的最大面积以及此时直线AB 的斜率.17.(本题满分12分)将抛物线y x 222-=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抛物线过椭圆12222=+by ax (a>b >0)的上顶点和左右焦点.(1)求椭圆方程;[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若点()0,m P 满足如下条件:过点P 且倾斜角为π65的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C 、D 两点,使右焦点F 在以CD 线段为直径的圆外,试求m 的取值范围.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双曲线,12222=-b y a x (a >0,b >0)左右两焦点为1F 、2F ,P 是右支上一点,212F F PF ⊥,1PF OH ⊥于H ,1OF OH λ=,⎥⎦⎤⎢⎣⎡∈21,91λ.(1)当31=λ时,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求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3)当e 取最大值时,过1F ,2F ,P 的y 轴的线段长为8,求该圆的方程.[来源: ]19.(本题满分1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定点()0,p C 作直线m 与抛物线px y 22=(p >0)相交于A 、B 两点.(1)设()0,p N -,求⋅的最小值;(2)是否存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使得l 被以AC 为直径的圆截得的弦长恒为定值?若存在,求出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本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等于21,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y x 382=的焦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2)()3,2P 、()3,2-Q 是椭圆上两点,A 、B 是椭圆位于直线PQ 两侧的两动点,①若直线AB 的斜率为21,求四边形APBQ 面积的最大值;②当A 、B 运动时,满足BPQ APQ ∠=∠,试问直线AB 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21.(本题满分1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向量()2,-=y x a ,()()R k y kx b ∈+=2,,若=.(1)求动点()y x M ,的轨迹T 的方程,并说明该方程表示的曲线的形状;(2)当34=k 时,已知()1,01-F 、()1,02F ,点P 是轨迹T 在第一象限的一点,1=,若点Q 是轨迹T 上不同于点P 的另一点,问是否存在以PQ 为直径的圆G 过点2F ,若存在,求出圆G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2012届专题卷数学专题十答案与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直线的一般方程形式、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以及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来源: ] 【思路点拨】抓住直线方程y=kx+b 中斜率为k ,α为倾斜角,其中[)πα,0∈,当2πα≠时αtan =k .【答案】D 【解析】7tanπx y -=,斜率76tan7tan 7tanππππ=⎪⎭⎫ ⎝⎛-=-=k .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直线的对称和直线方程的求解以及直线上点的确定.【思路点拨】求出直线1l 与x 轴、与l 的交点坐标,再确定对称点的坐标,最后由两点式得到2l 的直线方程.【答案】D 【解析】画出图形,容易求得直线1l 与x 轴的交点()0,1-A ,它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0,5B ,又1l 与l 的交点()3,2P ,从而对称直线2l 经过B 、P 两点,于是由两点式求得2l 的方程为05=-+y x .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充要条件:0212121=+⇔⊥B B A A l l .【思路点拨】判断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位置关系时,抓住两点,一是1l ∥2l 时,212121C C B B A A ≠=,为了避免讨论系数为零的情况,转化为积式1221B A B A =且1221C A C A ≠;二是21l l ⊥,即斜率的乘积为1-,如果一条直线的斜率为零,则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也就是02121=+B B A A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关键是看哪个推出哪个.【答案】A 【解析】1023221-=⇔=++⇔⊥a a a l l 或2-=a ,故选答案A . 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基本不等式.【思路点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决定,当d >r 时,相离;当d =r 时相切;当d <r 时相交. 【答案】D 【解析】圆心()0,0到直线0=+++b a by ax 的距离22b a b a d ++=,半径2=r .由于()221222222≤++=++=b a ab ba b a d ,所以r d ≤,从而直线与圆相交或相切. 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思路点拨】圆上的点到直线上的点,这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可以转化为直线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最小值来解决,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加上半径,最小值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半径;当直线与圆相交时,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加上半径,最小值等于0.【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直线与圆相离,074422=+--+y x y x 即()()12222=-+-y x ,圆心()2,2到直线kx y =的距离1222+-=k k d ,∴12211222-=-+-=-k k r d ,解得1-=k .6.【命题立意】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椭圆中的基本量及其关系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思路点拨】可建立m 关于e 的函数,从而可根据e 的范围求得m 的范围. 【答案】C 【解析】化椭圆的方程为标准方程1122=+my x ,当m 1<1,即m >1时,椭圆焦点在x 轴上,此时12=a ,m b 12=,m c 112-=,m e 112-=∴,211em -=∴,又⎪⎪⎭⎫ ⎝⎛∈22,33e ,∴23<m <2,又m >1,∴1<m <2.当m 1>1,即m <1时,椭圆焦点在y 轴上,此时m a 12=,12=b ,112-=m c ,∴m ac e -==1222,即21e m -=,又⎪⎪⎭⎫⎝⎛∈22,33e ,∴21<m <32.综上,m 的范围范围是()2,132,21 ⎪⎭⎫⎝⎛.选择C . 7.【命题立意】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离心率的概念.【思路点拨】根据渐近线方程可以得到双曲线系方程,再分两种情况讨论焦点位置,从而求得离心率.【答案】C 【解析】由于一条渐近线方程为03=-y x ,所以可设双曲线方程为λ=-223y x .当焦点在x 轴上时,方程为1322=-λλy x (λ>0),此时32λ=a ,λ=2b ,于是34222λ=+=b a c ,所以离心率2==a c e ;当焦点在y 轴上时,方程为1322=---λx y (λ<0),此时λ-=2a ,32λ-=b ,于是34222λ-=+=b a c ,所以离心率332==a c e .故选择C . 8.【命题立意】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思路点拨】画出图形,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找出点M 的横坐标与|FM |的关系即可求得.【答案】C 【解析】画出图形,知()0,1F ,设FM =a 2,由点M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N ,则FN =a ,于是点M 的横坐标a x +=10.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则M 向准线作垂线,有FM =10+x ,即112++=a a ,所以2=a ,从而FM =4. 9.【命题立意】考查椭圆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基本量的关系以及分类讨论问题.【思路点拨】由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得准线方程,从而求得椭圆一个顶点的坐标,这个值是a 还是b ,就必须分两种情况讨论. 【答案】D 【解析】由抛物线x y 82=,得到准线方程为2-=x ,又21=a c,即c a 2=.当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时,2=a ,1=c ,3222=-=c a b ,此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3422=+y x ;当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时,2=b ,332=c ,334=a ,此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431622=+x y .故选择D . 10.【命题立意】考查对向量含义的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和双曲线定义. 【思路点拨】画出图形,将向量问题转化为实数中线段关系问题,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线段的差是常数,符合双曲线的定义.【答案】B1=说明点N 在圆122=+y x 上,NM M F 21=说明N 是线段M F 1的中点,2MF MP λ=(x ∈R )说明P 在2MF 上,01=⋅PN M F 说明PN 是线段M F 1的垂直平分线,于是有PM PF =1,221MF ON =,从而有ON MF PF PM PF PF 22221==-=-=2<21F F =4,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1F 、2F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从而选择B . 11.【命题立意】考查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相切问题.【思路点拨】圆心已知,故只需求得其半径即可,而半径为圆心(-1,2)到直线的距离,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可求其半径,从而可求得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82122=-++y x 【解析】圆的半径()221112122=-+---=r ,所以圆的方程为()()()2222221=-++y x ,即()()82122=-++y x .12.【命题立意】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思路点拨】先化圆的方程为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来与半径比较. 【答案】3【解析】圆的方程为()()22222=++-y x ,圆心()2,2-到直线05=--y x 的距离222522=-+=d ,圆的半径2=r ,所以圆上到直线的距离等于22的点有3个. 13.【命题立意】考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的切线长定理和直线与圆相切问题.【思路点拨】画出图形,PM 是切线,切线长最小,即|PC |最小,也就是C 到1l 的距离. 【答案】1±【解析】画出图形,由题意l 2与圆C 只一个交点,说明l 2是圆C 的切线,由于162222-=-=PC CM PC PM ,所以要|PM|最小,只需|PC |最小,即点C 到l 1的距离22181305mm+=+++,所以|PM|的最小值为4161822=-⎪⎪⎭⎫⎝⎛+m ,解得1±=m .14.【命题立意】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离心率的概念和圆的切线问题. 【思路点拨】画出图形,由椭圆的离心率为22得到a c =22,再利用圆的切线的性质得到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角度.【答案】2π【解析】如图,连结OA ,则OA ⊥P A ,22sin 2===∠a cca a APO ,所以4π=∠APO ,从而2π=∠APB . 15.【命题立意】考查双曲线中由a 、b 、c 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几何意义及离心率与a 、b 、c 的关系.[来源: ]【思路点拨】可根据四边形的特征,以“有一个内角小于60°”为桥梁确定离心率的范围. 【答案】⎪⎪⎭⎫⎝⎛2,26【解析】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2222=-b y a x =1(a >0,b >0),如图所示,由于在双曲线c >b ,所以只能是211B F B ∠<90°,故由题意可知60°<211B F B ∠<90°, ∴在11B OF Rt ∆中,30°<11B OF ∠<45°,∴33<c b <22,∴31<22c a c -<21, 即31<1-21e<21,∴23<e 2<2,∴26<e <2. 16.【命题立意】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弦长问题. 【思路点拨】(1)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一般设斜率,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来求出斜率,但一定要注意斜率存在与否;(2)将弦长AB 看成底边,则三角形的高就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解析】(1)圆心为()0,0O ,半径4=r ,当切线的斜率存在时,设过点()8,4-M 的切线方程为()48+=-x k y ,即084=++-k y kx (1分).则41|84|2=++k k ,解得43-=k ,(3分),于是切线方程为02043=-+y x (5分).当斜率不存在时,4-=x 也符合题意.故过点()11,5-M 的圆O 的切线方程为02043=-+y x 或4-=x .(6分) (2)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时,73=∆ABC S ,(7分),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3-=x k y ,即03=--k y kx ,圆心()0,0O 到直线AB 的距离132+=k k d ,(9分)线段AB 的长度2162d AB -=,所以()()821616162122222=-+≤-=-==∆d d d d d d d AB S ABC ,(11分)当且仅当82=d 时取等号,此时81922=+k k ,解得22±=k ,所以OAB △的最大面积为8,此时直线AB 的斜率为22±.(12分)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存在性问题. 【思路点拨】(1)可根据抛物线平移后与坐标轴的交点求得b 、c 的值,从而可得a 的值,故可求椭圆方程;(2)可利用向量法解决.【解析】(1)抛物线y x 222-=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其解析式为()2222--=y x ,其与x 、y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0,2±、()2,0,∴2=b ,2=c ,(2分)∴62=a ,故椭圆的方程为12622=+y x .(4分)(2)由题意可得直线l 的方程为()m x y --=33,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得,062222=-+-m mx x ,(6分)又()68422--=m m △>0,∴32-<m <32.(7分)设C 、D 分别为()11,y x ,()22,y x ,则m x x =+21,26221-=m x x ,∴()()()33313333221212121m x x m x x m x m x y y ++-=⎥⎥⎦⎤⎢⎢⎣⎡--⋅⎥⎥⎦⎤⎢⎢⎣⎡--=,∵()11,2y x FC -=,()22,2y x FD -=,∴()()()()33243363422221212121-=++++-=+--=⋅m m m x x m x x y y x x FD FC ,(10分)∵点F 在圆的外部,∴FD FC ⋅>0,即()332-m m >0,解得m <0或m >3,又∵32-<m <32,∴32-<m <0或3<m<32.(12分)18.【命题立意】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渐近线和离心率计算公式.【思路点拨】(1)求渐近线方程的目标就是求ab ,可根据条件建立a 、b 的数量关系来求得;(2)可建立e关于λ的函数,从而可根据λ的范围求得e 的范围;(3)可根据离心率确定a 、b 的数量关系,再结合图形确定圆的圆心与半径.【解析】由于()0,2c F ,所以⎪⎪⎭⎫ ⎝⎛±a b c P 2,,于是a b PF 22=,a ab a PF PF 22221+=+=,(1分)由相似三角形知,112PF OF PF OH =,即121PF PF OF OH =,即ab a a b 222+=λ,(2分)∴2222b b a =+λλ,()λλ-=1222b a ,λλ-=1222a b . (1)当31=λ时,122=ab ,∴b a =.(3分)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x y ±=.(4分)(2)()[]121112111211211222---=--=---+=-+=+==λλλλλλab ac e ,在⎥⎦⎤⎢⎣⎡21,91上为单调递增函数.(5分) ∴当21=λ时,2e 取得最大值3(6分);当91=λ时,2e 取得最小值45.(7分)∴3452≤≤e ,∴325≤≤e .(8分)(3)当3=e 时,3=ac,∴a c 3=,∴222a b =.(9分)∵212F F PF ⊥,∴1PF 是圆的直径,圆心是1PF 的中点,∴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就是直径,∴81=PF .(10分)又a aa a ab a PF 4222221=+=+=,∴84=a ,2=a ,32=c ,22=b .(11分)∴4222===a ab PF ,圆心()2,0C ,半径为4,故圆的方程为()16222=-+y x .(12分)19.【命题立意】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思路点拨】设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来解决;存在性问题一般是假设存在,利用垂径定理推导求解来解决.【解析】(1)依题意,可设()11,y x A 、()22,y x B ,直线AB 的方程为p my x +=, 由0222222=--⇒⎪⎩⎪⎨⎧=+=p pmy y px y pmy x ,(2分)得⎪⎩⎪⎨⎧-=⋅=+2212122p y y pm y y ,(3分)∴NB NA ⋅=()()2211,,y p x y p x ++()()2121y y p x p x +++=()()212122y y p my p my +++=()()221212421p y y pm y y m ++++=22222p m p +=(6分)当0=m 时,NB NA ⋅取得最小值22p .(7分)(2)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 存在,其方程为a x =,AC 的中点为O ',l 与以AC 为直径的圆相交于P 、Q ,PQ 的中点为H ,则PQ H O ⊥',O '的坐标为⎪⎭⎫⎝⎛+2,211y p x .()2212121212121p x y p x AC P O +=+-==' (9分),()()()a p a x p a p x a p x H O P O PH-+⎪⎭⎫ ⎝⎛-=---+='-'=∴1212212222124141,2PQ =()22PH =()⎥⎦⎤⎢⎣⎡-+⎪⎭⎫ ⎝⎛-a p a x p a 1214(11分),令021=-p a 得p a 21=.此时p PQ =为定值.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 存在,其方程为p x 21=.(13分)20.【命题立意】考查椭圆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思路点拨】(1)利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出焦点坐标,从而得到椭圆中的b ,再由离心率建立方程,可求得椭圆的标准方程;(2)抓住直线PQ ⊥x 轴,BPQ APQ ∠=∠即直线P A 、PB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联系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来解决. 【解析】(1)设C 方程为12222=+by ax (a >b >0),则32=b .由21=a c ,222b c a +=,得a =4∴椭圆C 的方程为1121622=+y x .(4分)(2)①设()11,y x A ,()22,y x B ,直线AB 的方程为t x y +=21,代入1121622=+y x ,得01222=-++t tx x ,由∆>0,解得4-<t <4.(6分)由韦达定理得t x x -=+21,12221-=t x x . 四边形APBQ 的面积2213483621t x x S -=-⨯⨯=,∴当0=t 时312max=S .(8分)②当BP Q AP Q ∠=∠,则P A 、PB 的斜率之和为0,设直线P A 的斜率为k ,则PB 的斜率为k -,P A 的直线方程为()23-=-x k y ,由()⎪⎩⎪⎨⎧=+-=-)2(11216)1(2322y x x k y .将(1)代入(2)整理得()()()04823423843222=--+-++k kx k x k ,有()21433282kk k x +-=+.(10分)同理PB 的直线方程为)2(3--=-x k y ,可得()()22243328433282k k k kk k x ++=+---=+,∴2221431216kk x x +-=+,2214348kk x x +-=-.(12分)从而AB k =2121x x y y --=()()21213232x x x k x k ---++-=()21214x x k x x k --+=21,所以AB 的斜率为定值21.(13分) 21.【命题立意】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向量垂直问题. 【思路点拨】(1)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来求出轨迹方程,但一定要注意对参数的讨论;(2)利用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确定点P 的位置,以PQ 为直径的圆G 过点2F ,即022=⋅QF PF ,利用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来解决.【解析】(1)∵b a ⊥,∴()()02,2,=+⋅-=⋅y kx y x b a ,得0422=-+y kx ,即422=+y kx .(1分) 当0=k 时,方程表示两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2分)当1=k 时,方程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3分)当0<k <1时,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4分)当k >1时,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5分)当k <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6分)(2)由(1)知,轨迹T 是椭圆13422=+x y ,则1F 、2F 为椭圆的两焦点.解法一:由椭圆定义得421=+PF PF ,联立121=-PF PF 解得251=PF ,232=PF ,又221=F F ,有2212221F F PF PF +=,∴212F F PF ⊥,∴P 的纵坐标为1,把1=y 代入13422=+x y 得23=x 或23-=x (舍去),∴⎪⎭⎫ ⎝⎛1,23P .(9分)设存在满足条件的圆,则22QF PF ⊥,设()t s Q ,,则⎪⎭⎫⎝⎛-=0,232PF ,()t s QF --=1,2,∴022=⋅QF PF ,即()01023=-⨯+t s ,∴0=s .又13422=+s t ,∴2±=t ,∴()2,0Q 或()2,0-Q .(12分)所以圆G 的方程:1613234322=⎪⎭⎫ ⎝⎛-+⎪⎭⎫ ⎝⎛-y x 或1645214322=⎪⎭⎫ ⎝⎛++⎪⎭⎫ ⎝⎛-y x .(13分)。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之《解析几何》解题思路与方法:高考试题中的解析几何的分布特点是除在客观题中有1~2个题目外,就是在解答题中有一个压轴题.也就是解析几何没有中档题.且解析几何压轴题所考查的内容是求轨迹问题、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关于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1)在解答有关圆锥曲线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圆锥曲线焦点的位置,对于抛物线还应同时注意开口方向,这是减少或避免错误的一个关键。
(2)在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或两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利用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判断.但对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不能使用判别式,为避免繁琐运算并准确判断特殊情况,此时要注意用好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画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通过图形求解. 当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涉及弦长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法”设而不求计算弦长(即应用弦长公式);涉及弦长的中点问题,常用“差分法”设而不求,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同时还应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寻找量与量间的关系灵活转化,往往就能事半功倍。
(3)求圆锥曲线方程通常使用待定系数法,若能据条件发现符合圆锥曲线定义时,则用定义求圆锥曲线方程非常简捷.在处理与圆锥曲线的焦点、准线有关问题,也可反用圆锥曲线定义简化运算或证明过程。
一般求已知曲线类型的曲线方程问题,可采用“先定形,后定式,再定量”的步骤。
定形——指的是二次曲线的焦点位置与对称轴的位置。
定式——根据“形”设方程的形式,注意曲线系方程的应用,如当椭圆的焦点不确定在哪个坐标轴上时,可设方程为mx2+ny2=1(m>0,n>0)。
定量——由题设中的条件找到“式”中特定系数的等量关系,通过解方程得到量的大小。
(4)在解与焦点三角形(椭圆、双曲线上任一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有关的命题时,一般需使用正余弦定理、和分比定理及圆锥曲线定义。
⾼考数学解析⼏何复习建议 解析⼏何是⾼考数学重点也是公认的难点,考⽣该如何进⾏复习呢?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考数学解析⼏何复习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数学解析⼏何复习建议 (1)基础知识很重要。
对于基础知识,不仅⼀个知识点都要熟稔于⼼,还要有能⼒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的知识框架,才能更从容的应对考试。
(2)概念掌握要牢靠。
明确直线及其⽅程部分的基本的概念,直线的斜率、倾斜⾓以及斜率和倾斜⾓之间的关系。
熟记圆的标准⽅程和⼀般⽅程分别代表的含义。
对于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考⽣要分别从其两个定义出发,明⽩焦点的来源、准线⽅程以及相关的焦距、顶点、突破离⼼率、通径的概念。
每种圆锥曲线存在焦点在X轴和Y轴上的情况,要分别进⾏掌握。
(3)解题思路。
考⽣应在⼆轮复习过程中学会解决不同问题的⽅法,并进⾏分门别类的及时总结,勤加复习,做到熟稔于⼼。
对于向量⽅法,最长⽤的地⽅就解决与斜率有关的问题;对于“设⽽不求”的⽅法,最常⽤到的地⽅就是两种不同的平⾯⼏何图形相交的情况下求弦长的问题;设点法,最长⽤到的地⽅就是两种曲线相切以及求最值得问题等。
⾼考数学解析⼏何公式 两点距离、定⽐分点直线⽅程 |AB|=| | |P1P2|= y-y1=k(x-x1) y=kx+b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夹⾓和距离 或k1=k2,且b1≠b2 l1与l2重合 或k1=k2且b1=b2 l1与l2相交 或k1≠k2 l2⊥l2 或k1k2=-1 l1到l2的⾓ l1与l2的夹⾓ 点到直线的距离 圆椭圆 标准⽅程(x-a)2+(y-b)2=r2 圆⼼为(a,b),半径为R ⼀般⽅程x2+y2+Dx+Ey+F=0 其中圆⼼为( ), 半径r (1)⽤圆⼼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判断或⽤判别式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两圆的位置关系⽤圆⼼距d与半径和与差判断椭圆 焦点F1(-c,0),F2(c,0) (b2=a2-c2) ⾼考数学学习⽅法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的。
高三第二轮综合复习 解析几何综合题圆锥曲线知识梳理与解题方法 1.定义法(1)椭圆的定义(2)双曲线定义(3)抛物线定义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首先.设直线方程:讨论斜率是否存在,斜率存在时常用一下直线: (1)斜截式 (2)点斜式 (3)横截距式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得一元二次方程,要写出:∆及韦达定理21x x +与21x x ⋅ 然后坐标运算(设而不解)3.注意参数方程: (1)直线的参数方程(2)椭圆参数方程(3)双曲线的参数方程(2017年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1:1364x y C +=和222:19y C x +=. P 为1C 上的动点,Q 为2C 上的动点,w 是OP OQ ⋅的最大值. 记{(,)|P Q P Ω=在1C 上,Q 在2C 上,且}OP OQ w ⋅=,则Ω中元素个数为( ) A. 2个 B. 4个 C. 8个 D. 无穷个4.求轨迹方程(1)直接法:设动点坐标),(y x (2)定义法(3)代入法:设动点坐标),(y x ,已知曲线上的点),(00y x ,用代入法消去已知点的坐标,得到0=),(y x f (4)参数法:难点是消参数5.向量知识在解析几何中的运用。
坐标法6.综合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弦长与面积问题;距离问题;定点定之问题;参数范围与最值问题;向量与曲线的坐标运算;探究型问题(是否存在)1.(1)抛物线x y C 42=:上的一点P 到点),(243A 与到准线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2)抛物线x y C 42=:上一点Q 到点),(14B 与到焦点F 的距离之和最小,则Q 的坐标为2. F 是椭圆13422=+y x 的右焦点,),(11A 为椭圆内的一定点,P 为椭圆上的一动点,则||||PF PA + 的范围是3.已知双曲线1322=-y x ,F 是右焦点,M 是右支上的一个动点,点),(13A ,则||||MF MA +的最小值是4.在ABC ∆中,),(),,(0505C B -且A B C sin sin sin 53=-,求点A 的轨迹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