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测量力的大小-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20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8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弹簧测力计,作者整理分享了8篇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篇一《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弹力弹簧测力计》,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
从弹力应用的广泛性和关于力的初步知识的完整性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了解弹力”的内容。
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但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不去分析它的三要素,我的突破方法是充分利用手中的器材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
教学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我的突破方法是每人手上都有弹簧测力计,并去使用它,同时给出一些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资料放在屏幕上给学生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
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
在本节课中,我不仅力求达到“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技能目标,而且努力体现“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科学原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我课前让学生做足了准备工作,同学们自己带了实验器材,例如:橡皮筋,弹簧,钢板尺,海棉,橡皮泥等。
我也为大家准备了弹簧测力计。
让学生们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去按一按,压一压,感受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为了突出难点,我安排了“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能在实验中亲自探索其使用方法。
总体来看,本节课效果较为明显,学生对于弹力的理解比较透彻,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也掌握的很好。
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探究实验中,如果可以再设计一些实验,例如:可让学生体验如何匀速拉动物体,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将会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充实。
我还可以在学生测量一根头发的拉力是多少时,简单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健康头发的弹力大概是多少。
案例设计ANLI SHEJI一、研究的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活动作为小学科学课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科学探究常被僵化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评价交流。
教师习惯于给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并按照科学探究的流程,要求学生进行预先设计好的实验。
笔者认为,科学探究活动在这种机械的模式下,空有形式,缺乏实效,使得学生的耐心和兴趣逐渐消退。
教师如果忽视了各个阶段之间的内部联系,那么探究性学习就会成为形式化的标签。
小学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即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以获得丰富的经验。
以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器材,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领悟科学的本质。
新修订的小学科学教科书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表现为“四个环节”的呈现方式。
学生可以针对特定情境下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形成对某一科学概念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二、“四个环节”科学学习的设计内涵基于学习周期的策略,最新修订的小学科学教科书以“四个环节”的呈现方式,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使师生不必再去识别探究过程,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活动的意义以及注重它们的联系上来。
每一课一般都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基本环节构成。
聚焦阶段:此阶段为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在这个阶段,教师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定向。
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转化,变成“是怎么样”“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可操作的问题,建立明确的起始目标引领,为下一步的探究找到突破口。
探索阶段:此阶段为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二个基本环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摆弄、摸索教师精心提供的仪器和材料进行实验,在对现实材料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也许会获得与前概念不一致的全新经验。
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试着说说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认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上面标出的单位是什么,(“N”表示以“牛顿”为单位,“gf”表示以克力为单位)这两种单位的关系是什么,(1牛≈100克的力)认识刻度板上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刻度板上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教科书提示了测量物体重力大小要注意的三点。
第一点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
弹簧测力计指针没有指0,老师调整即可,要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
第二点与读温度计的要求是一样的。
第三点让学生明白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测量值会损坏测力计。
这要在实际测量力的大小时,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
测量重力大小的活动,要强调三点: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数和实测数二者相差多少;给学生提要求,要尽量估计准确一些。
测量过程中问一问,学生多测量一些物体后是不是估计得准确一些了。
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要告诉学生,在测力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
第三部分:制作橡皮筋测力计这项内容是作为拓展安排的,插图清楚表明了制作单股橡皮筋测力计和双股橡皮筋测力计的方法,课内课外都可以制作。
提出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以下方用来测量较小的力。
当用弹簧测力计测较小的力困难时,这样的橡皮筋测力计可以派上大用场。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B.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2.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3.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A.在010s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C.在015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D.在010s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s时间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2s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C.0-4s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相等D.0-4s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5m/s5.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A.刻度尺B.天平C.量筒D.弹簧测力计6.小明一次50m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通过第2个10m所用的时间为4.00s B.前20m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0m/sB.青岛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C.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8.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9.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 .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10.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 ,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 ,丙物体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 ,通过比较可知( )A .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 .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11.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v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2v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221v v v - B .钢轨的长度为1221v v t v v - C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121v v v - D .钢轨的长度为(v 2-v 1)t12.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A .来来往往的行人B .迎面而来的车辆C .他所骑的电动车D .街道两边的房屋二、填空题13.小华同学暑假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行,乘坐的列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
关于⼒的物理实验 ⼒是物理学习中的重点,那么关于⼒的物理知识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关于⼒的物理实验,⼀起来看看吧。
关于⼒的物理实验:⽤弹簧测⼒计测量⼒ 实验⽬的: 了解弹簧测⼒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弹簧测⼒计测量⼒的⼤⼩。
实验原理: 弹簧测⼒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越⼤,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利⽤弹簧的伸长量就可以量度⼒的⼤⼩。
⽤弹簧测⼒计测量⼒的⼤⼩的原理是根据⼒的作⽤是相互的。
实验器材: 弹簧测⼒计2个,铁架台、钩码若⼲,头发。
实验步骤: 1.观察弹簧测⼒计的量程是 N,分度值是 N,检查指针 (选填“是”或“否”)指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该调到零刻度处。
2.将弹簧测⼒计挂在铁架台上,竖直向下拉弹簧测⼒计的挂钩,使指针分别指到1N、3N、5N处,感受1N、3N、5N的⼒的⼤⼩。
注意:拉⼒⼤⼩不能超过弹簧测⼒计的量程。
3.将钩码挂在弹簧测⼒计的挂钩上,分别测出1个、2个钩码对弹簧测⼒计的拉⼒。
正确读出测⼒计的⽰数并记录:F1=,F1= 。
4.把⼀根头发拴在弹簧测⼒计上⽤⼒拉头发(⽤⼒均匀),读出头发拉断时拉⼒⼤⼩F3= 。
5.⽤弹簧测⼒计沿⽔平⽅向拖动桌⾯上的⽂具袋,测量⽂具袋对弹簧测⼒计的拉⼒F4= 。
6.将两个弹簧测⼒计放在⽔平桌⾯上,互相勾挂在⼀起,两⼿分别向左右拉两个拉环,使拉⼒⽅向与弹簧测⼒计轴线近似在同⼀直线上,并使弹簧测⼒计的指针静⽌在某⼀位置。
读出和记录两个测⼒计的⽰数F5= ,F6= 。
操作提⽰: 弹簧测⼒计是测量⼒的仪器,在使⽤时应按以下步骤测量: 1.测量前: (1)认清弹簧测⼒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时测量的⼒不能超过弹簧测⼒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计。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该调到零刻度处。
(3)使⽤前,最好⽤⼿轻轻地拉挂钩⼏次,防⽌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时: (4)测量时,被测的⼒要施加在秤钩上,要使弹簧测⼒计的受⼒⽅向和弹簧的轴线⽅向⼀致。
测量力大小的常用工具是什么在科学与工程领域,测量力大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准确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大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体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人们广泛使用各种测力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测力工具。
弹簧秤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它主要由一个可伸缩的弹簧和一个指示器组成。
当外力作用于弹簧秤时,弹簧会发生伸缩,并通过指示器显示所受的力大小。
弹簧秤通常用于测量较小的力,例如在实验室中测量微小物体的重量。
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力大小的传感器。
它通常采用应变计原理工作,其中一个或多个应变计安装在一个结构上。
当外力作用于结构上时,应变计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从而测量出所受的力大小。
称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用于测量各种物体的重量或压力。
压力计压力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压力大小的工具。
它基于杨氏模量或弹性材料的变形原理来工作。
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
其中一种常见的压力计是水银压力计,它通过测量液体高度来间接测量压力大小。
压力计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医疗和环境监测等。
扭簧扭簧也是测量力大小的常用工具之一。
它由一根可以扭转的弹簧和一个刻度盘组成。
当外力施加在扭簧上时,弹簧会扭转,通过刻度盘可以读取所受力的大小。
扭簧通常用于测量扭转力,例如在机械轴上的扭矩测量。
拉力计拉力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拉力大小的工具。
它通常由一个拉力传感器和一个显示器组成。
拉力计的传感器可以根据被测物体上所受拉力的大小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被传递给显示器以显示所测拉力的数值。
拉力计广泛应用于材料测试、质量控制和建筑等领域。
以上列举的只是测力大小的一些常用工具,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不同的工具在不同的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测力工具需要考虑被测力的大小范围、精度要求以及实际应用环境等因素。
总之,测量力大小在科学与工程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弹簧秤、称重传感器、压力计、扭簧和拉力计等是常用的测力工具,它们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力的相互作用。
4.弹簧测力计【教材简析】《弹簧测力计》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
教科书从拔河比赛入手,引领学生体会拔河比赛时双方之间力的大小的较量,由此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测量力的大小。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环节,力是有大小的,要想知道力有多大,需要用到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本课的问题聚焦在认识弹簧测力计上。
第二部分“探索”环节,包含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初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包括感受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第二个活动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
第三部分“研讨”环节,主要包括两个关键的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简单原理;第二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弹力的概念,把对橡皮筋和弹簧被拉伸产生的弹力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
第四部分“拓展”环节,用橡皮筋制作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制作活动加深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测力计的刻度和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在前面三课学习并了解拉力、反冲力、弹力对物体的作用之后,本课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明白测量力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弹簧测力计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学生对弹簧并不陌生,也见过用弹簧秤称量物体的重量,但对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却比较陌生,容易与托盘天平混淆,有部分同学会选择托盘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
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加深学生对测量力的工具的认识。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但对力的单位“牛”的单位量感还比较弱,在估测和实测物体力的大小活动中要逐渐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力的大小“牛”的感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物理课的说课稿,主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力学板块中“测量力的大小”作为主题进行教学的,所使用的教材为《物理》(必修2)的第3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力的定义、力的单位以及力的测量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定义,掌握力的单位,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力的单位的换算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且能够用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对力进行测量。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于力的认知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单位转换讲解力的单位,包括牛顿、千克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转换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力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的测量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力大小的过程。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1.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一定的拉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在本课实验中,拉力大小是通过垫圈的个数来体现的。
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1.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4.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5.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1.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2.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组成的。
3.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4.科学技术上统一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4.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系。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第六课:滑动与滚动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2.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有关系。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力的方法;3.了解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创新和合作的能力;5.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四、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和种类◆定义:力是外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引起物体状态发生改变(包括形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的物理量。
◆种类:拉力、推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
2.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万能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仪器,可用于测量各类标准力。
① 形式和原理万能测力计的形式一般为拉力式和压力式两种。
拉力式的测力计包括两个主要零件:称重本体和显示装置。
一般称重本体为万能测力计,用于测量拉力,压力式为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力。
显示装置为刻度盘或数显。
② 测量方法使用万能测力计测力的具体方法:a.用正确的传感器。
b.如图将被测物体与传感器连接起来。
c.如图把万能测力计钩住被测物体上的挂绳。
d.如图用力拉,观察测量数值,松开,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力的大小的量纲为牛顿,它是由米、千克和秒三者复合而成。
力的单位称为牛(N),代表施加1N的力所产生的恒定加速度为1米/秒^2。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师生交流互动式教学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的实践探究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深化对力量规模的认知和理解,不断从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有趣的互动问答、图画、观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测力的大小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行实际的实验活动: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和记录实验数据。
3.理解分析让学生探究实验结果,总结出力的种类、力的量纲及单位等。
并带领学生讨论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和优化方案,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创新能力。
《测量》教案(精选14篇)《测量》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培育同学的试验操作力量。
(二)教具弹簧秤、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力产生的效果有哪些?2.在弹簧下挂一物体,物体对弹簧有一拉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说明这个力产生什么效果。
二、新课引入老师:请大家看课本图87和图88。
回答这两个图说明白什么?(同学回答)这两个图说明白力有大小。
老师:生活中我们发觉有的力很大,有的力很小。
起重机把大块的建筑材料吊起来,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特别大。
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用的力很小。
我们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三、力的单位老师: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当规定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这是为了纪念宏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学校阶段临时不能争论,我们只要对“牛顿”这个力的单位有初步的感性熟悉就够了。
多大的力是1牛顿?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
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牛顿。
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牛顿的力。
四、弹簧秤老师: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老师演示并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
弹簧秤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观看弹簧秤(l)弹簧秤上刻度数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同学观看、回答:弹簧秤上的刻度数值用牛顿作单位)(2)弹簧秤上最大刻度的数值是多少?(同学回答:最大刻度数值是5牛顿)老师:弹簧秤上最大刻度数值就是这个弹簧秤的量程。
弹簧秤受到的力最大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秤就会损坏。
我们今日所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就是5牛顿。
(3)弹簧秤的最小刻度是多少?(同学回答:0.2牛顿)老师:不同的弹簧秤的最小刻度不肯定相同,应当依据刻度数值和格的数目去计算。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4.4 测量力的大小教材说明《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前测课前我对学生们进行前测,问同学们认为力是否有大小,如果有怎么测量。
同学们都认为力是有大小的,但是一问如何测量大部分同学们回答的是称。
而实际上称测量的重量而不是力。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二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以及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2.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培养学生树立谨慎、细致观察和学习科学的态度。
4.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东西,谁知道这是什么?(弹簧)平时,大家玩过弹簧吗?现在请一个同学展示一下他怎么玩这个弹簧的?拉伸压缩弯曲等等【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根据弹簧受力大,伸的长的特点,发明了能够测量力的大小的测力计,引出课题。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过渡:我们聪明的人类就是根据弹簧的这种特性,制作了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4.同学们知道长度、温度都有自己的单位,那么力的单位是什么呢?仔细观察桌面上的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