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动脉粥样性硬化名词解释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指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外观像小米粥样的斑块,使动脉变窄变硬,阻碍血流的情况。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器官缺血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当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调整血脂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当患者使用以上药物治疗之后病情没有得到改善时,还可以及时使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身体保持健康。
另外,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
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大量吸烟,还有糖尿病、肥胖和遗传因素等。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
2.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
3.吸烟吸烟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且与每日吸烟数量成正比。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两倍。
5.肥胖中心性肥胖者、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易患本病。
6.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年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近亲发病率明显增高。
7.其他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增高、从事脑力劳动、进食高热量食物等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名词解释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疾病,指的是血管壁上的血管膜发生变质和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血液输送受阻,最终导致器官组织缺氧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由于血管内部发生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所导致的。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发生在任何类型的动脉中,包括心脏、肾脏、肺部、脑部和颈部等器官。
它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和肥胖等不健康生活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心脏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重建手术和支架植入等。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和遵循医生的建议。
病理学动脉粥样硬化名词解释嘿,咱今儿就来说说病理学上的动脉粥样硬化!这可不是个小玩意儿啊!动脉粥样硬化,简单来说,就好比是你家里水管用久了,里面长了水垢,水流就不顺畅了。
你想想看,血管就像是身体里的道路,要是这条路变得坑坑洼洼、狭窄了,那可不得出问题嘛!(就像你开车走在一条满是大坑的路上,能好受吗?)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血管壁上形成了一些像粥一样的东西。
这可不是什么好粥哦!这些斑块慢慢堆积起来,让血管变得越来越窄。
这不就跟河道被泥沙堵住了一样嘛!(你能想象河水没办法畅快流淌的样子吧?)这时候,血液就不能很好地流到身体各个部位啦。
它怎么来的呢?哎呀呀,这原因可多啦!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这些都可能是罪魁祸首呢!(就好像是一群捣蛋鬼在血管里捣乱!)你要是血压老是高高的,血脂也不正常,还天天抽烟,那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就容易找上你啦。
那动脉粥样硬化有啥危害呢?嘿,这危害可大了去了!它可能会导致心绞痛,就像有人在你心脏上使劲捏了一把似的,疼得要命!(你感受过那种突然的揪心的疼吗?)还可能引发中风,一下子让你半身不遂,那多可怕呀!
咱可得重视起来啊!平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该忌口的忌口,该运动的运动。
别等到真出问题了才后悔莫及呀!我觉得吧,对
于动脉粥样硬化,咱真得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要早早预防,把它扼杀在摇篮里!不然等它真闹起来,那可就麻烦大啦!。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derosi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尚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称为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sclerosis-thrombosis)。
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巨噬细胞游移、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常见的动脉硬化类型还有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derosis)和动脉中层硬化(Monckeberg arteriosclerosis)。
前者是小型动脉弥漫性增生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患者。
后者多累及中型动脉.常见于四肢动脉.尤其是下肢动脉.在管壁中层有广泛钙沉积.除非合并粥样硬化.多不产生明显症状.其临床意义不大。
鉴于动脉粥样硬化虽仅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类型.但因临床上多见且意义重大.因此习惯上简称之“动脉硬化”多指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和发病情况]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研究表明.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
主要的危险因素如下。
(一)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曾发现他们的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
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二)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1)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通过炎症、脂质代谢异常、血管细胞生长异常等影响冠状动脉形成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是一种高致死率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
为了探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下,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人类信号网络基因表达谱模块
人类信号网络是整合了人类信号通路数据库 BioCarta约含1100 个基因的人类信号网络、约含 500个基因的基于文献挖掘的信号网络,并且从Cancer Cell Map数据库中提取互作的基因来拓展人类信号网络,获得了包含了1634个结点和 5089个互作关系的整合的人类信号网络.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基因,每条边表示这两个基因之间存在抑制/激活和物理互作的信号转导关系。
而基因表达谱数据是从 CEO下载的 GPL4133 平台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全血细胞表达谱GSE20686包含151个正常样本以及242个疾病样本。
1.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与机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出现紊乱密切相关。
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管腔发生阻塞主要有斑块生长伴随血管外向型的重塑不充分,导致血管狭窄。
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斑块急性破裂,沉淀形成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
细胞信号转导在细胞代谢途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不同的信号分子之间发生交叉调控构成了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任何环节出现紊乱,导致细胞信号应答减弱、丧失或反应过度。
因此,通过分析模块表征的机体功能的变化,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表达谱数据,挖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显著差异模块,来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机制和作用。
2.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2.1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显著差异模块.为了分析显著差异模块在疾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功能和作用,在 DAVID中对挖掘到的显著差异模块进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和功能注释,显著差异模块注释到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磷代谢过程、磷酸代谢过程、磷酸化、细胞表面受体链接信号转导、蛋白质激酶活性等 GO功能类,以及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MAPK signaling pathway、Wnt singnaling pathway、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Apoptosis、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以及醛固酮 - 调节的钠再吸收等KEGG通路。
如图1:
图1显著差异模块部分富集分析结果
2.2各模块的作用机制。
如1图所示,多个显著差异模块共享相同的GO 功能类和 KEGG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M1、M4、M6、M7细胞膜表面受体主要接收的是不能进入细胞的如趋化因子以及位于临近细胞表面分子的信号如黏附分子等水溶性化学信号。
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有几种趋化因子,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激活巨噬细胞表面 CCR2 受体,级联激活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巨噬细胞在趋化作用下发生移行,聚集到冠状动脉血管内膜,使血管内膜纤维化,同时巨噬细胞释放溶酶体酶,产生IL-1、IL-6 等促炎因子并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而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M1、M2、M4、M6较高的磷酸水平可直接导致人类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更倾向于钙化,导致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M4、M5经典 Wnt 信号通路能在不改变粘附分子表达水平的情况下增强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的粘附作用,这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也密切相关。
每个模块存在多个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 GO功能类和KEGG通路转化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通过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和组织修复来防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血管内膜过度积累和斑块破裂,但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由于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合成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和病理性血管重塑而作为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而存在。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 -5(ADAMTS-5)已经
证明有促进炎症和细胞迁移的作用并和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M1中的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FGF-2)能有效的抑制ADAMTS-5 的表达因而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ACVRL1的表达程度被证明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相关,并且Ⅰ型受体而存在,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而M6显著富集于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GO 功能类受体通路、外源性损伤、磷酸代谢等功能已经被证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显著相关。
通过查询OMIM、CAD以及DO数据库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已知致病基因,已知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基因 IL1R1存在于显著差异模块 M6中。
模块M6中包含TLR1、TLR2、TLR3、TLR4、TLR4、TLR5、TLR6、TLR7、TLR8、TLR9、TLR10,这 10个 toll-like 受体家族成员,并且M6内基因共有 19个定位在Toll-like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
另外,M6模块内的基因 CD14 是一种单核细胞分化抗原,主要位于单核巨噬细胞膜表面,可通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与 LPS 特异性结合,通过 toll-like受体如 TLR4 向通路下游级联传递活化信号,启动巨噬细胞系统导致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 IL-1 的合成和释放,参与炎症与血栓形成,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2.3验证。
为验证表达谱GSE20686挖掘到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有效性,使用全血细胞表达谱GSE20129进行区分人种的显著差异模块挖掘,共得到 9个显著差异模块。
使用DAVID中对表达谱
GSE20129挖掘到9个显著差异模块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
发现5种不同的MAPK信号转导通路。
其中ERK1/2限号转导通路主要在炎症与细胞凋亡等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发现这四个模块内的基因主要定位于JNK/p38 MAP Kinaser通路,许多基因都受到此通路的调节。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促炎细胞因子是有害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增强了白细胞的募集和激活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基因的失活和药理抑制已知致病基因IL1R1,使IL1R1无法与 IL1结合从而无法级联激活 JNK/p38 MAP Kinase信号转导通路已显示出减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表达谱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挖掘方法,能够识别与疾病密切相关的模块,并且与差异表达基因方法相比,能挖掘到更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潜在致病基因。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显著差异模块的挖掘能够更加准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能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Marco Reis,Stefan Liebner. Wnt signaling in the vasculature[J]. 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 . 2013 (9)
[2]钟娟,青姚,卢丽梅,曾晓虹,常丽萍,吴曙粤. 人迎寸口脉诊
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