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分期
- 格式:docx
- 大小:15.34 KB
- 文档页数:1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和发病情况】2【发病机制】3【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4【诊断和鉴别诊断】8【预后】8【防治】9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尚有斑块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称为粥样硬化一血栓形成,atherosclerosis-thrombosis)。
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巨噬细胞游移、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外脂质积聚的特点。
由于在动脉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常见的动脉硬化类型还有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和动脉中层硬化(Monckeberg arteriosclerosis)。
前者是小型动脉弥漫性增生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患者。
后者多累及中型动脉,常见于四肢动脉,尤其是下肢动脉,在管壁中层有广泛钙沉积,除非合并粥样硬化,多不产生明显症状,其临床意义不大。
鉴于动脉粥样硬化虽仅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类型,但因临床上多见且意义重大,因此习惯上简称之“动脉硬化”多指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和发病情况】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对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
主要的危险因素为:(一)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曾发现他们的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提示这时病变已开始。
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toast分型诊断标准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toast分型是根据血管镜下观察和病变分布的特点进行分类的,主要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冠心病的危险性:
1. 根据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toast分型诊断标准,分型分为六类:type Ⅰ、type Ⅱa、type Ⅱb、type Ⅲ、type Ⅳ和type Ⅴ。
2. Type Ⅰ为正常型,指冠状动脉内膜光滑,未见明显病变。
3. Type Ⅱa为中度非狭窄型,特征为冠状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块(斑块面积小于1mm²),但未引起血管明显狭窄。
4. Type Ⅱb为中度狭窄型,指冠状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块(斑块面积小于1mm²),并且引起血管狭窄。
5. Type Ⅲ为重度非狭窄型,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块(斑块面积大于1mm²),但未引起血管明显狭窄。
6. Type Ⅳ为重度狭窄型,指冠状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块(斑块面积大于1mm²),并且引起血管明显狭窄。
7. Type Ⅴ为钙化型,特征为冠状动脉内膜上有明显的钙化,可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
8. 根据大动脉粥样硬化toast分型的结果,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心脏粥样硬化分级诊断标准
心脏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是一种血管疾病,其分级和诊断通常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般性的心脏粥样硬化分级诊断标准的简要说明。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一般性的表述,具体的标准和评估方式可能根据医学实践和研究的进展而有所不同。
1.非临床阶段(Non-Clinical Stage):
•0级:冠状动脉内无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
2.临床阶段(Clinical Stage):
•I级:轻度粥样硬化,动脉壁有轻微的斑块。
•II级:中度粥样硬化,动脉壁上有中等程度的斑块,可能导致轻度狭窄。
•III级:重度粥样硬化,动脉壁上有明显的斑块和狭窄,可能影响血流。
•IV级:严重粥样硬化,动脉壁上有大量斑块,导致明显的狭窄,可能引起心绞痛和其他心血管事件。
3.并发症阶段(Complication Stage):
•指存在与心脏粥样硬化相关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具体的分级和诊断可能还涉及到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学评估,包括狭窄程度、血栓形成等方面的定量分析。
这方面的具体信息和标准通常由心脏病学、介入心脏病学或心脏外科等专业领域的医学协会或
组织发布。
如果你需要详细的、最新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1. 动脉粥样硬化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大中型动脉的内膜层,由于血管内皮受损和脂质沉积,导致动脉壁逐渐增厚、变硬和失去弹性。
该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引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2.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和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根据受累动脉的部位分型根据受累动脉的不同部位,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冠状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和钙化,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它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2.1.2 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颈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和钙化,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它是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斑块脱落或形成血栓时,可阻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中风。
2.1.3 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肾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和钙化,导致肾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它会引起肾功能减退、高血压等肾脏疾病,并可能导致梗死性肾衰竭。
2.2 根据斑块特征分型根据斑块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2.1 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的特征是斑块较小、边缘光滑、纤维帽良好,不易破裂或溃疡。
稳定性斑块通常不会引起急性血栓形成,但长期存在可导致动脉狭窄。
2.2.2 不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的特征是斑块较大、边缘不规则、纤维帽薄弱,易于破裂或溃疡。
不稳定性斑块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后可阻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后果。
2.2.3 斑块溶解斑块溶解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使斑块内的血栓溶解。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恢复动脉的通畅,预防或减轻心肌梗死、中风等并发症。
2.3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3.1 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已经存在斑块形成和动脉管腔狭窄。
动脉硬化一共几期
文章目录一、动脉硬化一共几期1. 动脉硬化一共分几期2. 动脉硬化有什么症状3. 动脉硬化如何确诊二、动脉硬化吃什么好三、动脉硬化的食疗方
动脉硬化一共几期
1、动脉硬化一共分几期1.1、无症状期或隐匿期
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1.2、缺血期
症状由于血管狭窄器官缺血而产生。
1.3、坏死期
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或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症状。
1.4、硬化期
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硬化(纤维化)和萎缩而引起症状不少病人不经过坏死期而进入硬化期而在硬化期的病人也可重新发生缺血期的表现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类别: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枝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
2、动脉硬化有什么症状2.1、头晕头疼
早期的动脉硬化,会让人感觉头晕头疼,并且多发在额头和后脑出现的钝疼。
在身体变动时出现头晕。
走路不稳,也可产生眩晕、眼球震颤、恶心等,并且伴有吞吐困难等现象。
2.2、记忆力减退
早期的动脉硬化,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劳动能力下降,工作学习都很吃。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病理变化,发展过程长久,经历了几个分期,其变化对血管有重大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四个分期:动脉内膜炎性分期、内膜增厚分期、脂质沉积分期和壁缝撕裂分期。
动脉内膜炎性分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初始阶段,血管内外膜开始发生变化,内膜细胞和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被释放到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变薄和柔软。
内膜细胞死亡,炎症细胞和过氧化物被释放,可以释放脂质和凝血因子,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
通过释放纤溶酶,细胞因子和其他可累积的物质,可以破坏血管壁,促进脂质沉积。
内膜增厚分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二阶段,血管内膜变厚,有了脂质沉积的基础,有许多细胞类型,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浸润,前者会发生重新分布,形成局部脂质沉积。
在这一阶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不明显,但却会产生功能障碍,影响血管弹性和内膜狭窄。
脂质沉积分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三阶段,血管内膜脂质开始沉积,使血管变粗、变硬,形成胆固醇斑,血管内膜增厚,血流速度减慢,内膜血管内皮会发生损伤。
这一阶段,有大量的胆固醇和脂质,细胞因子、过氧化物和血管紧张素的释放增加,导致血管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壁缝撕裂分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后一阶段,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外膜逐渐变厚,内环状肌缺失,由此引起血管形变,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此外,由于血管内壁细胞损伤严重,可以引发血管内的血栓性和组织性破坏,从而导致血管内壁和周围组织的撕裂破坏。
最后,可以形成局部的溃疡和渗出,使血管周围的组织受到影响,有时会导致终末症状。
以上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分期。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是慢性的,发展过程较为漫长,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采取有效治疗,在早期发现和诊断病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最终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文章目录*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级2. 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症状3. 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二、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何治疗*三、颈动脉粥样硬化吃什么好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级Ⅰ级:管腔狭窄面积在25%及以下。
Ⅱ级:管腔狭窄面积在26%-50%。
Ⅲ级:管腔狭窄面积在51%-75%。
Ⅳ级:管腔狭窄面积在76%-100%。
一般Ⅰ-Ⅱ级粥样硬化并不引起明显的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减少。
Ⅲ级以上的狭窄方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
病理解剖检查显示,心绞痛的病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达75%以上,也就是说,冠状动脉达Ⅳ级以上粥样硬化狭窄者,占绝大多数。
2、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症状 2.1、头晕头疼早期的动脉硬化,会让人感觉头晕头疼,并且多发在额头和后脑出现的钝疼。
在身体变动时出现头晕。
走路不稳,也可产生眩晕、眼球震颤、恶心等,并且伴有吞吐困难等现象。
2.2、记忆力减退早期的动脉硬化,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劳动能力下降,工作学习都很吃力,并且记忆力减退的表现非常快,遇事往事,但记忆力缺损表现不是很明显。
2.3、早期睡眠障碍早期动脉硬化变现失眠,难入睡,多梦,易惊醒,盗汗等表现。
并且情绪行为改变很大。
另外动脉硬化可因脑部组织受累不同发生病变,是病情多样化。
3、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当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时候,血管壁里面就会有一层类似粥一样的具有粘性的血液垃圾,因为它将血管壁和血液隔离开来,使得血管得不到滋养,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脆弱,僵硬,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容易引发脑出血。
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料,它就跟杯子一样,越脆的,就越容易破裂。
而动脉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动脉血管的直径是有限的,健康的血管血液流通很通畅,所以人体自然也会健健康康的。
但是,如果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直径就会变小,血液流通受限,为了能够让血液通过,只能增大压力来实现血液的流通,这个就是高血压了。
动脉粥样硬化分类文章目录*一、动脉粥样硬化分类1.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类2.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因3. 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二、动脉粥样硬化如何预防*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吃什么好动脉粥样硬化分类1、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类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类别: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枝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
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变化和主动脉瘤,须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以及纵隔肿瘤相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须与其他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心肌纤维化须与其他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病相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相鉴别;肾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压,须与其他原因的高血压相鉴别;肾动脉血栓形成须与肾结石相鉴别;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产生的症状,须与其他病因的动脉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
2、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因 2.1、高血压临床及尸检资料均表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
此可能由于高血压时,动脉壁承受特殊高的压力,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2.2、吸烟吸烟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原蛋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吸烟时烟雾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
2.3、肥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肥胖者也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近年研究认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2.4、高血脂症临床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
实验动物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2.5、糖尿病糖尿病者多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如再伴有高血压,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糖尿病者还常有血第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动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