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动脉粥样性硬化名词解释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指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外观像小米粥样的斑块,使动脉变窄变硬,阻碍血流的情况。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器官缺血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当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调整血脂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当患者使用以上药物治疗之后病情没有得到改善时,还可以及时使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身体保持健康。
另外,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
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大量吸烟,还有糖尿病、肥胖和遗传因素等。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
2.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
3.吸烟吸烟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且与每日吸烟数量成正比。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两倍。
5.肥胖中心性肥胖者、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易患本病。
6.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年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近亲发病率明显增高。
7.其他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增高、从事脑力劳动、进食高热量食物等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名词解释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疾病,指的是血管壁上的血管膜发生变质和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血液输送受阻,最终导致器官组织缺氧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由于血管内部发生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所导致的。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发生在任何类型的动脉中,包括心脏、肾脏、肺部、脑部和颈部等器官。
它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和肥胖等不健康生活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心脏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重建手术和支架植入等。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和遵循医生的建议。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1. 动脉粥样硬化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大中型动脉的内膜层,由于血管内皮受损和脂质沉积,导致动脉壁逐渐增厚、变硬和失去弹性。
该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引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2.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和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根据受累动脉的部位分型根据受累动脉的不同部位,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冠状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和钙化,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它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2.1.2 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颈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和钙化,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它是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斑块脱落或形成血栓时,可阻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中风。
2.1.3 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肾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和钙化,导致肾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它会引起肾功能减退、高血压等肾脏疾病,并可能导致梗死性肾衰竭。
2.2 根据斑块特征分型根据斑块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2.1 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的特征是斑块较小、边缘光滑、纤维帽良好,不易破裂或溃疡。
稳定性斑块通常不会引起急性血栓形成,但长期存在可导致动脉狭窄。
2.2.2 不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的特征是斑块较大、边缘不规则、纤维帽薄弱,易于破裂或溃疡。
不稳定性斑块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后可阻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后果。
2.2.3 斑块溶解斑块溶解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使斑块内的血栓溶解。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恢复动脉的通畅,预防或减轻心肌梗死、中风等并发症。
2.3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3.1 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已经存在斑块形成和动脉管腔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名词解释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也是一种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它可以使动脉变硬、变窄,影响血液在动脉中正常流动,出现心血管病变,最终引起脑血管病、心肌梗死和腹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成为不可逆转的严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病。
它指的是动脉内壁上膜形成松弛而松散、不稳定的粉状物,像淀粉一样,使动脉变硬、变窄,影响血液在动脉中正常流动,引起血液的供应紊乱和动脉痉挛。
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有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病变、心肌梗死、腹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缺血性病变、心绞痛和心前区不适等。
缺血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脚冰冷、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区突然剧烈疼痛,一般出现在运动后或饭后,伴有胸闷、胸骨区紧张等症状,心前区不适表现为心慌、心悸不安、心悸等,可伴有吞咽困难、憋气、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包括心电图、血压检查、超声心动图、血管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以及微小分子物质原发性或受损性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主要为保养性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压,保持适当的体重,严格限制饱和脂肪酸及饮食,减少烟酒摄入,加强锻炼,补充维生素和植物性抗氧化物,合理使用药物治疗等。
另外,还可以考虑血管重塑术,血管内膜剥离术,动脉粥样硬化瘤切除术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没有救治,只能通过保养性治疗调节,在调节中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如果症状不明显,通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如碳酸氢钠)、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和血压等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痛苦。
另外,应注重预防,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要少油腻、多吃蔬菜水果,按时吃药,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戒烟戒酒等都是健康的必备条件。
总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每个人的义务,只有通过调节和保养性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疾病发生。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derosi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尚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称为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sclerosis-thrombosis)。
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巨噬细胞游移、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常见的动脉硬化类型还有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derosis)和动脉中层硬化(Monckeberg arteriosclerosis)。
前者是小型动脉弥漫性增生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患者。
后者多累及中型动脉.常见于四肢动脉.尤其是下肢动脉.在管壁中层有广泛钙沉积.除非合并粥样硬化.多不产生明显症状.其临床意义不大。
鉴于动脉粥样硬化虽仅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类型.但因临床上多见且意义重大.因此习惯上简称之“动脉硬化”多指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和发病情况]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研究表明.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
主要的危险因素如下。
(一)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曾发现他们的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
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二)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AS)
一、血管的病理变化——累及全身大中动脉。
1.脂纹
2.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
4.继发病变
肉眼镜下
脂纹早期。
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和分支的
开口处
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源性和肌源性)
纤维斑块灰黄色斑块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并有玻璃样变。
深层——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粥样斑块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
黄色斑块
1)表层:瓷白色的纤维帽
2)深层:粥糜样物质+胆固醇结晶
3)底部和边缘: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继发改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
血栓形成、
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梗死!
1.心脏——心肌梗死(凝固性坏死)
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50%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2/3)。
肉眼:新鲜——不规则型;陈旧——灰白色瘢痕组织。
镜下——凝固性坏死。
2.肾脏——肾梗死
肉眼:新鲜——三角形,灰白色。
严重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即表现为肾脏形成多数大的瘢痕凹陷,多个瘢痕使肾脏缩小。
镜下:贫血性梗死。
3.脑——常累及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s环。
(1)脑萎缩。
(2)脑软化:颞叶、内囊、豆状核和丘脑。
实质是脑梗死。
(3)脑出血:小动脉瘤,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可引起。
三、病理临床联系
1.主动脉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脑动脉粥样硬化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一、血管——累及全身细小动脉,最常累及肾入球小动脉。
表现为细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细动脉内皮下均匀红染的蛋白性物质沉积——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下降和硬度增加。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注意跟AS对比。
1.心脏——肥大。
左心室肥大,初为向心性肥大,代偿失调后发生离心性肥大——先向心,后离心(合久必分TANG)。
2.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表现为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颗粒状。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1)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其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
2)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其所属肾小管也扩张。
3.脑——脑出血、微动脉瘤、脑软化。
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基底节和内囊(与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有关)——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
血管供血减少——脑软化。
【马上小结】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
对心、肾、脑的影响TANG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心肌梗死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
肾肾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脑脑梗死(软化)、脑萎缩、小动脉瘤、脑出血脑软化、微动脉瘤、脑出血
三、病理临床联系
见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具体内容。
风湿性心脏病
一、基本病理变化——小结TANG
病理变化病程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黏液变性,纤维素样变性l个月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特征性的【风湿性肉芽肿(Aschoff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性坏死灶,周
围为风湿细胞或Aschoff细胞和多核的Aschoff巨细胞
2~3个月
纤维化期或愈合期出现纤维细胞,Aschoff小体变为梭形小瘢痕2~3个月
【补充TANG】关于Aschoff小体
多位于心肌间质的小血管旁;
细胞体积大,核大,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
二、心脏的病理变化
1.风湿性心内膜炎——赘生物
最常累及心房内膜和心瓣膜,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严重病例可有Aschoff小体形成。
心瓣膜关闭缘可见单行排列的赘生物(其本质是白色血栓=纤维素+血小板)。
2.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风湿性肉芽肿。
3.风湿性心外膜炎——浆液性纤维素性炎,可形成绒毛心和缩窄性心包炎。
绒毛心
心瓣膜病——病理不是重点,了解。
一、病因
大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而引起。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粥样硬化和梅毒性主动脉炎,也可引起主动脉瓣膜病。
二、心瓣膜病的主要类型和病理变化
1.二尖瓣狭窄——“梨形心”——瓣膜口形似鱼口状。
2.二尖瓣关闭不全——“球形心”
3.主动脉瓣狭窄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三、心瓣膜病对机体的影响
——详见专业综合之心血管系统。
1.二尖瓣狭窄(最常见)——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的改变——左心衰竭——肺淤血、肺水肿。
2.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
3.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左心室肥大——左心衰竭。
【实战演习】
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
A.颗粒性固缩肾
B.肾脏淤血
C.肾动脉动脉瘤形成
D.肾的多发性大瘢痕凹陷
E.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A
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
A.小脑齿状核
B.大脑皮质
C.脑桥
D.基底节
E.延髓【答案】D
男性,69岁,高血压病脑出血死亡患者,心脏重550g,左心室壁厚1.6 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扩张,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心脏脂肪变性
B.心脏肥大(代偿期)
C.心脏肥大(失代偿期)
D.肥厚性心肌病
E.心肌脂肪组织浸润【答案】B
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
A.左心室肥大
B.视网膜出血
C.脑软化灶
D.脑出血
E.颗粒性固缩肾【答案】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为
A.左旋支
B.左前降支
C.右冠状动脉
D.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E.左冠状动脉主干【答案】B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多为 A.左心室侧壁
B.左心室后壁
C.右心室前壁
D.左心室前壁
E.室间隔后1/3【答案】D
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
A.大脑基底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豆纹动脉
D.内囊动脉
E.大脑前动脉答案】C
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是
A.动脉壁水肿
B.动脉壁纤维化
C.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D.动脉壁脂质沉着
E.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答案】C
动脉粥样硬化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为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答案】E
下列哪项是风湿病中最具诊断意义的病变
A.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
B.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
C.心肌局灶性变性、坏死
D.Aschoff小体形成
E.心外膜纤维素渗出【答案】D
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时,首先发生代偿性肥大和扩张的是
A.右心室
B.左心室
C.左心房
D.左房、左室同时发生
E.右房、右室同时发生【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