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砂型铸造件常见缺陷特征形成原因及防止补救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79.13 KB
- 文档页数:14
铝合金重力铸造常见的缺陷和防止办法一、缩孔:这种缺陷常发生在铸件的肥厚部分,或者厚薄交接处。
有时铸件表面发白,实际上就是缩松。
产生的原因:1、结晶过程中铸件补缩不够;2、引入合金液的位置不对;3、金属型各部位的温度不恰当,不符合顺序凝固的原则;4、涂料不当或涂料脱落;5、浇注温度过高;6、浇注速度太快;7、铸件冷却太慢;8、铸件毛边太大。
防止办法:1、在铸件厚大部位设置冒口,冒口的大小、高度要适宜,达到最后凝固,提高冒口的补缩作用;2、沿铸件四周均匀分布内浇道,或从冒口根部开设补充浇道进行补充浇注;3、调整金属型各部分的温度规范,便于铸件顺序凝固;4、按铸件工作部分和浇冒口部位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涂料成分及涂料厚度,脱料要均匀补上;5、适当降低浇注温度;6、减慢浇注速度;7、在容易产生缩松的部位,嵌上铜冷铁或通气塞,以加速冷却。
二、冷隔:这种缺陷一般产生在较大的水平表面的薄壁铸件上,以及合金最后汇流处。
铸件出型后经过震砂,进行外观检查即可发现。
产生的原因:1、模具温度过低;2、铝液温度过低;3、模具排气不良;4、浇注系统设计不良,内浇口数量少、截面过小;5、浇注速度太慢或浇注中断;6、铸件设计壁厚太薄或缺少适当的圆角。
防止办法:1、适当提高模具温度;2、适当提高铝液浇注温度;3、气体不易排出的部位上设置通气槽或排气塞,保持排气良好;4、适当增加内浇口数量和内浇口的截面;5、适当提高浇注速度,避免铝液浇注中断;6、按铸件设计工艺性要求设计合理的最小壁厚和铸造圆角。
三、气孔:气孔往往产生在铸件的上部且经常发生在铸件凸出部分的表面。
铸件内部隐蔽的气孔,必须通过X光透视,以及在铸件进行加工时发现。
产生的原因:1、浇注速度太快,卷入空气;2、模具排气气不良;3、铝液流动过快;4、熔化温度过高;5、合金除气不良;6、浇注温度过高;7、砂芯不干、排气不良或发气量太大。
防止办法:1、平稳地浇注金属液;2、于金属型气体不易排除的部位增设排气槽或排气塞,并经常清理;3、浇注时浇包尽量靠近浇口杯;4、严格控制铝液温度防止超温;5、铝液正确地进行除气;6、泥芯应烘干,排气孔应畅通,泥芯返潮后应补烘,特大的泥芯中间应挖空;7、金属型涂料后应等涂料干燥后才能浇注。
铝合⾦压铸件表⾯铸造缺陷11类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表⾯铸造缺陷1.1拉伤(1)特征:①沿开模⽅向铸件表⾯呈线条状的拉伤痕迹,有⼀定深度,严重时为整⾯拉伤;②⾦属液与模具表⾯粘黏,导致铸件表⾯缺料。
(2)产⽣原因:①模具型腔表⾯有损伤;②出模⽅向⽆斜度或斜度过⼩;③顶出不平衡;④模具松动:⑤浇铸温度过⾼或过低,模具温度过⾼导致合⾦液粘附;⑥脱模剂使⽤效果不好:⑦铝合⾦成分含铁量低于O.8%;⽬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
(3)处理⽅法:①修理模具表⾯损伤;②修正斜度,提⾼模具表⾯光洁度;③调整顶杆,使顶出⼒平衡;④紧固模具;⑤控制合理的浇铸温度和模具温度180-250 ;⑥更换脱模剂:⑦调整铝合⾦含铁量; @调整冷却时间;⑨修改内浇⼝,改变铝液⽅向。
1.2⽓泡(1 )特征:铸件表⾯有⽶粒⼤⼩的隆起表⽪下形成的空洞.(2)产⽣原因①合⾦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卷⽓,压射速度过⾼;②模具排⽓不良;③熔液未除⽓,熔炼温度过⾼;④模温过⾼,⾦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不够,⽽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体膨胀起来;⑤脱模剂太多;⑥内浇⼝开设不良,充填⽅向交接。
(3)处理⽅法①改⼩压室直径,提⾼⾦属液充满度;②延长压射时间,降低第⼀阶段压射速度,改变低速与⾼速压射切换点;③降低模温,保持热平衡;④增设排⽓槽、溢流槽,充分排⽓,及时清除排⽓槽_上的油污、废料;⑤调整熔炼⼯艺,进⾏除⽓处理;⑥留模时间适当延长:⑦减少脱模剂⽤量。
1.3裂纹(1)特征:①铸件表⾯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长,在外⼒作⽤下有发展趋势;②冷裂隙开裂处⾦属没被氧化;③热裂-开裂处⾦属已被氧化。
(2)产⽣原因:①合⾦中铁含量过⾼或硅含量过⾼;②何孚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降低了合⾦的塑性;③铝硅铜合⾦含锌量过⾼或含铜量过低;④模具,特别是模腔整体温度太低;⑤铸件壁厚、薄存有剧烈变化之处收缩受阻,尖⾓位形成应⼒;⑥留模时间过长,应⼒⼤;⑦顶出时受⼒不均匀。
铝合金压铸产品铸造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感谢网友yewanlogn 提供资料1 表面铸造缺陷1.1 拉伤(1) 特征:①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线条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重时为整面拉伤;②金属液与模具表面粘和,导致铸件表面缺料。
(2) 产生原因:①模具型腔表面有损伤;②出模方向无斜度或斜度过小;③顶出不平衡;④模具松动:⑤浇铸温度过高或过低,模具温度过高导致合金液粘附;⑥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⑦铝合金成分含铁量低于O. 8%;⑧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
(3)处理方法:①修理模具表面损伤;②修正斜度,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③调整顶杆,使顶出力平衡;④紧固模具;⑤控制合理的浇铸温度和模具温度 1 80-250。
;⑥更换脱模剂:⑦调整铝合金含铁量;⑧调整冷却时间;⑨修改内浇口,改变铝液方向。
‘1 .2 气泡(1)特征:铸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表皮下形成的空洞.(2)产生原因①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卷气,压射速度过高;②模具排气不良;③ 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④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体膨胀起来;⑤脱模剂太多;⑥内浇口开设不良,充填方向交接。
(3)处理方法①改小压室直径,提高金属液充满度;②延长压射时间,降低第一阶段压射速度,改变低速与高速压射切换点;③降低模温,保持热平衡;④增设排气槽、溢流槽,充分排气,及时清除排气槽上的油污、废料;⑤调整熔炼工艺,进行除气处理;⑥留模时间适当延长:⑦减少脱模剂用量。
1. 3 裂纹特征:①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② 冷裂隙开裂处金属没被氧化;③热裂一开裂处金属已被氧化。
产生原因:①合金中铁含量过高或硅含量过高;②合釜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塑性;③铝硅铜合金含锌量过高或含铜量过低;④模具,特别是模腔整体温度太低;⑤铸件壁厚、薄存有剧烈变化之处收缩受阻,尖角位形成应力;⑥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⑦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形成原因:(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
内浇口截面太小。
(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
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
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
提高浇铸速度。
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
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
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
(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
(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
(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
(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合金成份。
(2)使充填充分,合理布置溢流槽。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4)增大充型压力。
4、凹陷:特征:在平滑表面上出现的凹陷部分。
形成原因:(1)铸件结构不合理,在局部厚实部位产生热节。
(2)合金收缩率大。
(3)浇口截面积太小。
(4)模温太高。
防止方法:(1)改进铸件结构,壁厚尽量均匀,多用过渡性连接,厚实部位可用镶件消除热节。
铝合金压铸产品铸造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1 表面铸造缺陷1.1 拉伤(1)特征:①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线条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重时为整面拉伤;②金属液与模具表面粘和,导致铸件表面缺料。
(2)产生原因:①模具型腔表面有损伤;②出模方向无斜度或斜度过小;③顶出不平衡;④模具松动:⑤浇铸温度过高或过低,模具温度过高导致合金液粘附;⑥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⑦铝合金成分含铁量低于O.8%;⑧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
(3)处理方法:①修理模具表面损伤;②修正斜度,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③调整顶杆,使顶出力平衡;④紧固模具;⑤控制合理的浇铸温度和模具温度1 80-250。
;⑥更换脱模剂:⑦调整铝合金含铁量;⑧调整冷却时间;⑨修改内浇口,改变铝液方向。
‘,1.2 气泡(1)特征:铸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表皮下形成的空洞.(2)产生原因①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卷气,压射速度过高;②模具排气不良;③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④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体膨胀起来;⑤脱模剂太多;⑥内浇口开设不良,充填方向交接。
(3)处理方法①改小压室直径,提高金属液充满度;②延长压射时间,降低第一阶段压射速度,改变低速与高速压射切换点;③降低模温,保持热平衡;④增设排气槽、溢流槽,充分排气,及时清除排气槽上的油污、废料;⑤调整熔炼工艺,进行除气处理;⑥留模时间适当延长:⑦减少脱模剂用量。
1.3 裂纹特征:①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②冷裂隙开裂处金属没被氧化;③热裂一开裂处金属已被氧化。
产生原因:①合金中铁含量过高或硅含量过高;②合釜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塑性;③铝硅铜合金含锌量过高或含铜量过低;④模具,特别是模腔整体温度太低;⑤铸件壁厚、薄存有剧烈变化之处收缩受阻,尖角位形成应力;⑥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⑦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3)处理方法:①正确控制合金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可在合金中加纯铝锭以降低合金中含镁量或铝合金中加铝硅中间合金以提高硅含量;②改变铸件结构,加角,改变出模斜度,减少壁厚差;③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均匀;④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提高模温,保持模具热平衡。
铝合金压铸产品铸造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一、表面铸造缺陷1. 拉伤a特征:①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线条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重时为整面拉伤;②金属液与模具表面粘和,导致铸件表面缺料。
b产生原因:①顶出不平衡;②模具型腔表面有损伤;③出模方向无斜度或斜度过小;④模具松动:⑤浇铸温度过高或过低,模具温度过高导致合金液粘附;⑥铝合金成分含铁量低于0.8%;⑦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⑧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
c处理方法:①修理模具表面损伤;②控制合理的浇铸温度和模具温度1 80-250;③调整顶杆,使顶出力平衡;④紧固模具;⑤更换脱模剂;⑥修正斜度,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⑦调整铝合金含铁量;⑧调整冷却时间;⑨修改内浇口,改变铝液方向。
2. 裂纹a特征:①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②冷裂隙开裂处金属没被氧化;③热裂一开裂处金属已被氧化。
b产生原因:①铸件壁厚、薄存有剧烈变化之处收缩受阻,尖角位形成应力;②合金中铁含量过高或硅含量过高;③铝硅铜合金含锌量过高或含铜量过低;④模具,特别是模腔整体温度太低;⑤合金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塑性;⑥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⑦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c处理方法:①正确控制合金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可在合金中加纯铝锭以降低合金中含镁量或铝合金中加铝硅中间合金以提高硅含量;②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提高模温,保持模具热平衡;③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均匀;④改变铸件结构,加角,改变出模斜度,减少壁厚差。
3. 气泡a特征:铸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表皮下形成的空洞.b产生原因:①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卷气,压射速度过高;②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③模具排气不良;④脱模剂太多;⑤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体膨胀起来;⑥内浇口开设不良,充填方向交接。
①改小压室直径,提高金属液充满度;②延长压射时间,降低第一阶段压射速度,改变低速与高速压射切换点;③增设排气槽、溢流槽,充分排气,及时清除排气槽上的油污、废料;④降低模温,保持热平衡;⑤调整熔炼工艺,进行除气处理;⑥留模时间适当延长;⑦减少脱模剂用量。
铝合金铸锭主要缺陷特征、形成原因及防止、补救方法1、化学成份不合格▲缺陷特征及发现方法最终分析结果主要合金元素或杂质含量超标●形成原因1、配料中宜烧损元素取值不合适或计算有误;2、中间合金不符合标准;3、清炉、洗炉不彻底残留有上炉的铝合金及杂质;4、不同合金料相混;5、加镁后停留时间过长,并且无覆盖剂保护、使合金液氧化烧损严重;6、没有彻底搅拌,成分不均匀,导致取样不能反应出真实情况;7、炉前分析不正确。
★防止办法及补救措施1、在配料中,易烧损元素取技术标准上限或经验烧损值的上限,并经过仔细校对,;2、选用符合标准的成分分析值准确的中间合金配料;3、转炉前彻底清炉、洗炉,清洗浇包及工具;4、检查和鉴定炉前分析仪表是否有故障,如有故障,应送有关计量部门或出产厂家或其他维修站修复鉴定;5、严禁加镁后停留时间超过十分钟,并用保护性覆盖剂;6、按分析化验取样技术要求规定取样,取样前要充分搅拌合金液;7、严禁使用混装的废料和不明成份的炉料。
2、气孔▲缺陷特征及发现方法铸锭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大或小的孔洞,形状比较规则;有分散的和比较集中的两类;在对铸锭作外观检查或机械加工后可发现。
●形成原因1、炉料带水气,使熔炉内水蒸气浓度增加;2、熔炉大、中修后未烘干或烘干不透;3、合金液没有覆盖保护或过热;4、熔炉、浇包工具等未烘干;5、浇注时合金液流动不连续平稳、产生涡流,卷入了气体;6、合金液精去气不充分;7、煤、煤气及油中的含水量超标。
★防止办法及补救措施1、严禁把带有水气的炉料装入炉中,装炉前要在400度左右温度下烘烤2H;2、严格按工艺对大修、中修后的炉子进行烘烤;3、熔化前按工艺要求对熔炉、浇注工具、熔剂等进行烘烧,然后才可使用;4、选用合适的精炼方法和效果好的精炼剂充分精炼合金液,精炼后加覆盖剂保护。
如果精炼后静置时间超过6H,则要进行二次精炼方可浇注或使用;5、控制浇注时液流连续均匀地浇注,未注完锭模不要中断;6、使用含水量符合要求的煤或煤气、油等燃料熔化合金液。
铝合金的铸造缺陷及其解决方案关键信息项:1、铝合金铸造缺陷的类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造成铸造缺陷的原因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决方案的具体措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施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预防铸造缺陷的策略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行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铝合金铸造缺陷的类型111 气孔气孔是铝合金铸造中常见的缺陷之一。
气孔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尺寸大小不一。
112 缩孔和缩松缩孔是由于铸件在凝固过程中,金属液补缩不足而形成的较大孔洞。
缩松则是分散的细小缩孔。
113 夹渣夹渣指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
114 裂纹裂纹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热裂纹在凝固末期高温下形成,冷裂纹则在较低温度下产生。
12 造成铸造缺陷的原因121 熔炼工艺不当熔炼过程中,如果温度控制不合理、熔炼时间过长或过短、搅拌不均匀等,都可能导致合金成分不均匀,气体和夹杂物含量增加。
122 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浇注系统的结构和尺寸如果设计不当,可能导致金属液的流动不畅,产生卷气、冲砂等问题,从而形成气孔、夹渣等缺陷。
123 模具问题模具的温度不均匀、模具的排气不畅、模具的表面粗糙度不合适等,都可能影响铸件的质量,导致缺陷的产生。
124 铸造工艺参数不合理包括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冷却速度等参数,如果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铸件的凝固过程,从而引发各种缺陷。
13 解决方案的具体措施131 优化熔炼工艺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采用合适的搅拌方式,确保合金成分均匀,减少气体和夹杂物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