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总论及CT表现[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52
肠扭转的X线平片、CT诊断附26例报告肠扭转的X线平片、CT诊断(附26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方法利用影像学表现对26例肠梗阻病人的X线平片、CT 所见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肠腔、肠壁、肠系膜、肠系膜血管、腹腔的改变与肠扭转的关系。
结果26例病人从出现症状到医院诊治时间为1小时到1月不等,将26例病例分为急性肠扭转、慢性肠扭转,其中急性肠扭转21例,慢性肠扭转5例,小肠扭转16例,结肠扭转10例。
结论X线平片及CT扫描对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肠扭转小肠结肠X线平片肠扭转在急腹症中是比较常见的,可以分为小肠扭转和结肠扭转,根据时间可以分为急性肠扭转、慢性肠扭转,急性肠扭转,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很快,慢性肠扭转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往往合并肠道的器质性病变。
笔者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经手术证实的26例肠扭转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X线平片、CT检查对肠扭转诊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为52岁,病程为1小时~1个月。
临床症状26例均有程度不一的腹痛、腹胀,急性者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慢性者腹痛反复发作,部分中间有好转过程,以腹胀明显。
其中有4例呕出现早,3例后期出现呕吐。
早期肠鸣音亢进,随着腹腔积液的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
其中急性21例,慢性5例。
方法人均先进行腹部立位片检查,采用飞利浦双板DR,后进行CT检查,使用美国GEHispeedNX/i型双排螺旋CT机,层厚10mm,其中,单纯平扫12例,增强扫描14例,增强扫描采用1-2ml/kg体重欧乃派克团注,每秒2.5~2.8ml,进行全腹部扫描。
结果本组26例,小肠扭转16例,结肠扭转10例。
腹部平片显示表现有咖啡豆征、假肿瘤征、香蕉征、花瓣征、同心圆征、“8”字征、S型共11例,空、回肠换位4例。
肠扭转的影像学表现肠扭转是指一段肠袢沿其肠系膜纵轴扭转超过180度,可为顺时针方向亦可为逆时针方向,使扭转两端的肠管发生完全的或部分的闭塞,从而产生闭袢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受压。
肠扭转是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扭转的肠管迅速发生坏死穿孔和腹膜炎,是肠梗阻中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的一类,如未能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10%~33%)。
一、肠扭转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1、原发性肠扭转病因不清,并无解剖上的异常,可能与饱餐后,肠腔内有较多的尚未消化的内容物,当有体位改变明显的运动时,小肠因有重量下垂而不能随之同步旋转而造成。
2、继发性肠扭转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获得的解剖改变,出现一固定点形成肠袢扭转的轴心。
但是肠扭转的产生常常是下列三个因素同时存在:1)解剖因素扭转肠袢的肠系膜过长,又因先天发育或粘连收缩使肠系膜根部附着在腹膜后处过于狭窄。
故好发部位多为小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活动度大的盲肠。
手术后粘连,梅克尔憩室、乙状结肠冗长,先天性中结肠旋转不全,游离盲肠等,都是发生肠扭转的解剖因素。
2)物理因素在上述的解剖因素基础上肠管重量容量增加和肠管蠕动增强,如饱餐后,特别有较多不易消化的食物涌入肠腔内;或是肠腔有较多的蛔虫团;肠腔有较大的肿瘤,在乙状结肠内村急着大量干涸的粪便等,都是造成肠扭转的潜在因素。
3)动力因素强烈的蠕动或体位的突然改变,使肠袢产生了不同步的运动,使已有轴心固定位置,且有一定重量的肠袢发生扭转。
二、病理生理改变肠扭转是一种闭袢性肠梗阻,是绞窄性肠梗阻的一种。
肠扭转的方向不同,小肠、盲肠、横结肠常为顺时针方向扭转,乙状结肠常为逆时针方向扭转。
肠扭转180度即可造成肠梗阻,严重的可扭转540度~720度,扭转程度愈大,肠梗阻和肠绞窄程度愈重,也更易发生肠坏死。
肠扭转严重发生肠管血运障碍,一方面系膜扭转造成系膜血管扭转不畅,另一方面是肠袢膨胀,压力增高,影响肠壁血循环,先影响毛细血管,然后是静脉,最后是动脉,引起肠腔内和腹腔内出血,肠壁血管发生栓塞、坏死和穿孔。
肠扭转综合征,肠扭转综合征的症状,肠扭转综合征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肠扭转综合征(volvulus syndrome)系指末端回肠与乙状结肠互相缠绕、扭结而产生的一组肠梗阻症候群。
它可致肠道循环受阻以及肠腔的部分或完全性闭合以产生闭襻性肠梗阻。
本征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45岁以上的人最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盲肠扭转和横结肠扭转则极少见。
疾病病因一、病因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解剖变异有一定关系。
即末端回肠与乙状结肠均具有过长的系膜,其一端以牢固地固定在后腹膜上,这就造成了一段肠管易于旋转活动的条件,由于翻身和肠腔大量积物的重力作用,可使一肠管缠绕于另一肠管,造成互相扭结,且愈扭愈紧,不能自行复位,严重者可出现绞窄性肠梗阻。
Cohn等人认为,一个肠扭转的形成必须具备二个要素:①腹腔内有自身移动的过长的结肠节段;②必须有肠节段固定点相互接近闭合作为可能发生肠扭转的主焦点。
亦有人认为,长期便秘和排便习惯不良可作为乙状结肠扭转的诱因。
肠扭转后可导致肠腔压力增高,持续的肠腔内高压可损伤肠道血液循环,此可形成绞窄性肠坏死。
有人报道5例本征患者,在手术中发现4例有肠段坏死,1例肠段呈棕黑色。
当扭转绞窄的结肠被大量气体过度充盈膨胀时,则可出现穿孔。
一旦绞窄性梗阻发生,除了体液和血浆丧失外,来自于绞窄肠袢的毒性物质,可危及生命。
肠梗阻后,还可产生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症状体征一、症状凡急性肠梗阻患者均应考虑有本征的可能性,X线检查可证实诊断。
但需和肠套叠、机械性肠梗阻、粪便嵌塞、肿瘤等进行鉴别。
本征具有一般肠扭转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发展迅速。
患者中下腹有阵发性剧烈绞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
中期以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肠内容物。
如出现绞窄时,则上述症状加剧,甚或坏死穿孔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和体液电解质紊乱的症状与体征。
用药治疗一、西医由于肠扭转有复发倾向,且易造成绞窄和坏死,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和严重的代谢紊乱而死亡。
肠扭转ct诊断标准
哎呀,这肠扭转的CT诊断标准,哎呀妈呀,说起来还真是挺复杂的。
咱们得聊聊啊,这就像咱们去饭馆吃饭,看着菜单上那些菜名,一个个都挺诱人,可真要进肚子里,味道怎么样,那就得看个人了。
首先啊,咱们得看这个肠扭转的形态。
哎呀,就像咱们看这电线杆子,长得直直的,扭了,那就不一样了。
CT片子上,肠子得是“C”形,或者是“S”形的,这就像这电线杆子扭转了一样,明显的,是不是?
其次,这扭转的长度。
哎呀,这就像咱们量衣服,得量个尺寸。
这个扭转长度啊,一般来说,得大于5厘米,这就像这衣服尺码,得合适,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再来,这扭转的角度。
哎呀,这就像咱们看这钟表指针,转到一定的角度,才能指到几点。
这扭转角度啊,一般也得大于180度,这就像这钟表指针,转了个圈,才指向正确的时间。
最后啊,这扭转的肠系膜血管。
哎呀,这就像咱们看这花儿,得有根有叶,有花有果。
这血管啊,要是被扭转的肠子压住了,或者是被扭转的肠子给卡住了,那就不行了。
哎呀,这CT诊断标准,哎呀妈呀,就是这些了。
就像咱们这生活中的事儿,哎呀,得一步步来,得一件件办。
这诊断标准啊,就是这第一步,看准了,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哎呀,这就像咱们走这人生路,哎呀,得一步步走,一步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