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河北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5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表达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以下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以下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答复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确实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011心理试题及答案导言:心理试题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用于评估个体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2011年心理试题的内容和答案,帮助读者了解心理测试的形式和评估依据。
第一部分:认知能力测试1. 题目:以下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是多少?2, 5, 10, 17, 26, ...答案:37。
解析:该序列是根据以下规律形成的:首项为2,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递增1,即2与5的差为3,5与10的差为5,10与17的差为7,以此类推。
因此,下一个数字为26加上当前差8,得到37。
2. 题目:下列单词中,哪个与其他词不属于同一类别?a) 苹果b) 橙子c) 香蕉d) 狗答案:d) 狗。
解析:该题考察词汇分类能力,苹果、橙子和香蕉都是水果,而狗是一个动物,不属于水果这一类别。
第二部分:情绪状态测试1. 题目:以下哪种描述最能准确地描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a) 快乐b) 愤怒c) 焦虑d) 平静答案:a) 快乐。
解析:情绪状态是主观体验,本题目的答案是根据个体自我评价来确定的。
根据试题中的描述,如果你认为自己现在感到快乐,选择a)快乐作为答案。
第三部分:心理健康状况测试1. 题目:以下哪项行为最能反映出你的自信程度?a) 表达自己的观点b) 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c) 接受他人的批评并进行改进d) 需要他人的认可才能感到满足答案:a) 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析:自信程度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信心程度。
在选择题目的答案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自信来分享自己的想法,因此可以选择a)作为答案。
结论:以上是2011年心理试题的内容和答案。
通过这些试题可以测量个体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
了解这些试题的形式和答案有助于我们对心理测试的理解和应用。
在进行心理测试时,要遵循正确的答题规则和评估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答: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答: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答: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答: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答: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答: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答: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答: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答: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答: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具体差异?答: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题及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版一、名词解释1.液态智力: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
大部分是先天的和依赖于大脑神经解剖结构。
2.群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3.反馈:有机体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把来自运动器官的效应信息,再经过感受器传送到大脑神经中枢,获得有关动作的正确性、精确度或适合性的信息过程。
4.功能固着:是指解决问题时,个人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了问题的解决。
5.感觉记忆: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保持时间小于一秒。
6、心理发展:指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7、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8、(奥苏伯尔)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
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
9、正强化:一种行为反应发生之时或之后,呈现一个愉快刺激。
//负强化:一种行为反应发生之时或之后,消除一个不愉快刺激。
10、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和调节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力量。
11、自我提高内驱力(来源于诱因):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121题01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启动功能激活功能巩固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02果茨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三个重要观念,它们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先行组织者学习的最佳期限教学与发展同步03教育真正促进心理发展要具备的条件有()教师的积极性内容正当性要求适合性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学生的积极参与04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有()建构科学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品德教育工作进行高等教育研究培训学生职业技能05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就业困惑危机心理恋爱与性的问题学习心理06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满意度低学习的价值和目的指向自我学习投入实用功利学习自主性不足学习方法突击应付07教师形成职业角色所需要的条件是()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虚心学习,时刻反省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育实践08斯腾伯格认为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教师来讲,应该具备的特征有()丰富而组织化的知识,并能运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问题有很强洞察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丰富的教学经验09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是()情绪衰竭人际关系冷漠去个性化兴趣下降个人成就感降低10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认同角色,热爱工作人际关系和谐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具有教育独创性体验、控制和表达情绪1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焦虑角色冲突社交恐怖职业倦怠人际适应不良12大学学习的特点包括()自主性专业性丰富性多样性探索性13学习引起的变化包括()学习疲劳后效率降低观念思维的变化内隐行为的变化外显行为的变化身高体重的增加14按照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有()鸭子凫水狮子滚绣球老鼠跑迷津母鸡下蛋吃酸梅流唾液15人和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人类学习的特点有()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除了以满足生理需要为学习动力,更主要的是满足心理和社会需要除了适应环境,还包括改造环境除了学习直接经验,还要学习社会历史经验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16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意志内驱力需要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17建构主义设计观的四大要素是()知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18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分别是()准备律经验律练习律巩固律效果律1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影响学习的三大因素,它们是()个体强化学习者情景反馈20建构性的学习具有的特征是()主动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性诊断性和反思性2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具有的特征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不需要别人帮助的自主学习2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包括()强调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将一切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的形成关注强化的作用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重视认知和情感23桑代克提出的情境与反应的联结定律有()联想律准备律练习律强化律效果律24斯金纳将反应区分为()应答反应操作反应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25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有()观察者认知特点榜样的特性动机情境强化26附属内驱力的产生依赖两个条件,它们是()学生认可的长者的评价强化物的特点长者评价获的派生地位个体的年龄个体的性格27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要求关注()注意品质意志品质学习动机态度、价值观、情感他人的评价28对学习迁移实质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有()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29学习迁移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它们是()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原型启发30为便于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可以使用的教学策略有()合理编排组织教学内容教授学习方法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学习与练习相结合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31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独特性差异性不均衡性32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表现有四大类,分别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动机自我实现及自我提高的动机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动机事业成就的动机追求卓越的动机33下列需要属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需要的是()生理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4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属于不可控性维度的因素是()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体状况35学生最终将成败归因为何种因素,受到许多变量的影响,它们是()个人的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式自我知觉36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分别是()直接强化正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负强化37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它们是()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自我强化38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活动前的准备状态决定活动的选择及坚持影响面对困难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影响活动时的情绪39韦纳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纳为三个维度,它们是()可测量的归因和不可测的归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变化的和不变的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40期待是班杜拉理论的重要概念,他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原因期待过程期待成功期待4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认知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4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安全需要43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关注的三大策略是()激发学习兴趣及时强化增强教学吸引力组织竞赛进行归因训练4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从注意()了解需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及时强化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组织竞赛45增强教学的吸引力需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师生互动46归因训练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了解学生归因倾向分析他人成败原因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成功学生进行成败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归因模式47下列表征方式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的有()表象命题命题网络产生式产生是系统48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包括三种水平,分别是()符号概念命题话题主题49陈述性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其表征方式为()感知表象概念命题推理50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窍门程序策略技术经验51下列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的是()定理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认知策略知识元认知知识通识性知识52下列表征方式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的有()概念命题命题网络产生式产生是系统5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因此知识具有()主观性外在性客观性内在性综合性54按照知识描述的内容,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显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隐性知识本体性知识55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显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隐性知识本体性知识56为了避免学生把一类事物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质特征的错误概括,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时常常使用()变式定式正例反例举例57影响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度对学习材料的再现率尽可能地运用多重编码58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有效的监控生成性原则59在复习中要防止遗忘,需要注意复习的()时间要尽量多动机要尽量强烈时机要得当方法要合理次数要适宜60人类对知识进行的主观表征包括()概念动作命题模型表象01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认识成分的有()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推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02提高知识的理解成效的方法有()明确概括的目的方向性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03知识的理解常常涉及的加工方式有()分析比较概括联想直觉04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两个认识环节来实现的记忆巩固直观概括抽象05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直观形式恰当运用正例和反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变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比较06从知识掌握的实质上看,对知识的掌握起关键作用的条件是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先前的相关知识储备智力水平情绪状态对学习内容的组织07知识的概括涉及的知识信息加工活动包括()分折综合比较抽象概括08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的模式有()隐性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外在化隐性知识组合化隐性知识内隐化隐性知识自动化09在教育心理学中,知识转化的含义包括()知识向生产的转化社会知识向个体知识的转化一种知识向另一种知识的转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应用知识进行实践10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认为知识转化的基本模式包括()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内部升华外部升华11张庆林等人认为,策略性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需要经历()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定式化12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包括()促使学生准确感知知识的意义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获得的命题网络系统性促使学生获得的命题网络结构化促使学生获得的产生式系统层次清晰13反映运动技能水平的指标有()动作的准确性动作时间的精确性动作的空间性动作的阶段性动作的流畅性14从技能的定义上看,技能的典型特征是()与知识经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系统复杂的动作系统完善化的经验系统15按照加涅的智慧技能形成观点,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元认知学习思维方式的学习16智慧技能的主要特征有()观念性内潜性精确性流畅性简缩性17为了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成效,教师应注意()提高学习者的期望提高学习者的动机提高练习的难度水平将动作示范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起来将练习与反馈结合起来18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动作的形成过程要经历的阶段包括()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19我国学者冯忠良认为,智慧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外化阶段原型内化阶段原型熟练阶段20下列有关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中,属于复述策略的有()写摘要画网络关系图适当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分散学习21下列有关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有()利用记忆术提问生成性学习适当过度学习集中学习2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要求教学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连续性继承性可理解性可操作性新颖性23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需要注意()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的结合熟练掌握符号代表的含义提供练习和实践机会在变式情境中练习熟悉命题之间的关系24在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策略教学,需要做到()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策略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利用辨识分析进行认知策略教学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25下列有关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有()利用记忆术提问列提纲列系统结构图集中复习26常用的启发式策略包括()生成——检验策略逆向搜索爬山法类比迁移手段——目的分析27从类型上看,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迂回策略28培养学生一般问题解决能力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29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力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30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接受性31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形式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教材的新旧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学生的能力水平3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在获得阶段包含的过程有()注意保持复现反馈动机3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在操作阶段包含的过程有()注意保持复现反馈动机34下列概念中与观察学习的内涵不同的有()小组学习接受学习社会学习替代学习发现学习35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定向操作获得内化熟练36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的客观因素有()观察者的感觉能力活动的特色活动的价值活动的复杂性活动的感染力37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的主观因素有()观察者的感觉能力观察者的知觉定势被观察对象的权威性活动的特色活动的价值38在观察学习中,复现过程的完整及顺利程度,取决于()观察者的主观预期对观察对象行为的理解程度对观察对象行为记忆的深刻性观察者的动作技能水平观察者获得的反馈39班杜拉提出的三种强化概念包括()积极强化消极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40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利己主义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41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后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利己主义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原则阶段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42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利己主义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4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经历的阶段包括()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普遍道德阶段4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突变性特点阶段特点顺序性稳定性情景性4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为儿童的或者说是一个人的道德成熟主要表现在()良心的形成尊重准则道德习惯的养成有社会公正感有利他意识46皮亚杰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将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良心形成阶段47下列描述属于儿童品德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他律道德特征的有()服从规则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是非单方面尊重权威看待行为有全对或全错的绝对化倾向不赞成严惩48按照我国较流行的观点,构成品德的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意识道德行为49社会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进行的,有效的榜样具有的特点有()榜样示范的行为具有可行性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愈相似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榜样的行为要能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50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的形成需经历的阶段包括()社会规范的认知阶段社会规范的遵从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社会规范的意向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51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的研究,遵从行为的特点有()盲目性被动性系统性工具性情境性52从认同的发生过程来看,与遵从相比,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情景性稳定性被动性53社会规范内化后,品德行为具有高度的()文化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稳定性54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现实策略有()德育生活化是当前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在评价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注重知情结合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55学生道德认识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依赖于()道德风气好坏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奖励的多少56有效教学基本特征包括()明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楚明了高效利用时间57教学设计遵循的程序大致包括()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58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的四项原则,包括()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学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材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的难度和逻辑顺序确保学习任务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确保学生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59接受学习的教学过程包含的环节主要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呈现先行组织者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优化认知结构60按照奥苏泊尔的观点,接受学习的特点包括()被动的有意义的主动的探究性的创造性的61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评价面向发展尊重个体差异评价综合化评价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成功和和成才生命里,没有一帆风顺,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暗礁等着你,既然注定要撞上,那就努力寻找岸的方向。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A。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B。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C。
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D。
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A。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
高校学习心理研究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A。
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B。
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D。
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
这是强调遵循:(B )A.客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A. 理论联系实际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
这种研究方法是( C )A。
观察法 B.个案法 C。
调查法 D.测量法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一、名词解释1、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2、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3、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4、道德: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对自己发生的动作或行为,采取的决定,逻辑推断、生活体验等的组织、调节与控制,使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
6、人际交往: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7、学校人际交往:学校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彼此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亲近或疏远的关系。
8、健康:健康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适应和道德上都臻守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9、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10、“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于1957年提出来的。
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
二、简答题1、问题解决包括哪些要素?答:有关的知识经验;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2、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答:一、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三、塑造大学生创造人格四、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1)
来源:2010-12-01 【群学网:考试培训专家】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2011年高等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1)一、选择题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
2011年高等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1)
一、选择题
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
A.态度
B.情感
C.情绪
D.认知
3.(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
B.兴趣
C.意志
D.认知
4.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
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 )。
A.意志过程
B.行动过程
C.认知过程
D.情绪过程
6.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教育学填空题与选择题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本身独有的基本特点。
从宏观来看,教育是指(整个社会的,国家的教育活动);从微观来看,教育则是指(单项的教育实践活动)。
3、教育是教育者的教育受教育者学开成的双边活动。
一方面,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他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
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媒体。
5、(《学记》)是我国教育这门学科的萌芽。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第一部教育学的著作(《大教学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的教育学说,成为后世传统教育学的根基。
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现代教育理论的诞生。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8、教育按其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
9、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教育)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教育)两大方面。
10、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11、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基础教育,其特征是:(全民性),(基础性),(未来性)。
1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的遗传和环境)两个层次。
其中(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年轻一代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5、小学教育根本任务是(使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等和谐地发展,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1.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需要注意(ABC )提供练习和实践机会在变式情境中练习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的结合熟练掌握符号代表的含义熟悉命题之间的关系52.按照奥苏泊尔的观点,接受学习的特点包括(ABD)有意义的被动的探究性的主动的创造性的3.按照加涅的智慧技能形成观点,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ACD )认知策略的学习元认知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思维方式的学习44.按照我国较流行的观点,构成品德的心理成分包括(BCDE )道德意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5.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的研究,遵从行为的特点有(BCDE)系统性工具性盲目性被动性情境性6.按照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有(AD )狮子滚绣球鸭子凫水母鸡下蛋老鼠跑迷津吃酸梅流唾液57.按照知识描述的内容,可将知识分为(AC )程序性知识隐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显性知识本体性知识4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BCE )意志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需要内驱力附属内驱力59.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在操作阶段包含的过程有(AE)复现反馈注意保持动机10.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在获得阶段包含的过程有(CD)复现反馈注意保持动机11.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AD)获得探究练习操作熟练12.班杜拉提出的三种强化概念包括(ABE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积极强化消极强化自我强化413.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的四项原则,包括(ABCD)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材料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学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确保学习任务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的难度和逻辑顺序确保学生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14.常用的启发式策略包括(ABCDE)类比迁移爬山法逆向搜索生成——检验策略手段——目的分析15.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包括三种水平,分别是(ABD )概念符号表象命题主题416.陈述性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其表征方式包括(BCD )表象符号命题概念推理417.程序教学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自由学习原则18.从技能的定义上看,技能的典型特征是(ABCD )接近自动化的动作系统复杂的动作系统与知识经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完善化的经验系统419.从类型上看,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AB )启发式策略算法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迂回策略520.从认同的发生过程来看,与遵从相比,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BCD)情景性稳定性自觉性主动性被动性21.从知识掌握的实质上看,对知识的掌握起关键作用的条件是学习者的(ABDE)先前的相关知识储备主动积极性情绪状态智力水平对学习内容的组织22.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有(ABCDE)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直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变式恰当运用正例和反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比较23.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包括(ABCDE)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准确感知知识的意义促使学生获得的命题网络结构化促使学生获得的命题网络系统性促使学生获得的产生式系统层次清晰2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ABDE )恋爱与性的问题危机心理就业困惑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心理问题425.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表现有四大类,分别是(ABCD)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动机事业成就的动机报答性和附属性动机自我实现及自我提高的动机追求享乐的动机 5 26.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ABCDE )学习自主性不足学习投入实用功利学习的价值和目的指向自我对课程内容满意度低学习方法上突击应付考试427.大学学习的特点包括(ABCD )专业性自主性多样性丰富性探索性528.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BDE )巩固功能指向功能启智功能激活功能强化功能 529.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现实策略有(ABCDE)注重知情结合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促进德育生活化,提高德育效果在评价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530.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现实策略有(ABCDE)注重知情结合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促进德育生活化,提高德育效果在评价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31.对学习迁移实质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有(ABCDE )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认知结构说432.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ABCD )尊重个体差异评价面向发展评价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评价综合化注重学生的成功和和成才33.反映运动技能水平的指标有(CDE )动作的空间性动作的阶段性动作的准确性动作时间的精确性动作的流畅性34.附属内驱力的产生依赖两个条件,它们是(AC)长者评价获的派生地位个体的年龄学生认可的长者的评价强化物的特点个体的性格35.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ABCDE )具有教育独创性能够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认同角色,热爱工作能够恰当地体验、控制和表达情绪536.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ACE)职业倦怠社交恐怖角色冲突职业焦虑人际适应不良37.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ABCE)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差异性独特性不均衡性438.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后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AE)普遍伦理原则阶段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利己主义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439.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CD )“好孩子”定向阶段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利己主义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440.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AB)“好孩子”定向阶段、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利己主义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41.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属于不可控性维度的因素是(ABDE)运气好坏任务难易努力程度能力高低身体状况542.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将知识分为(BD )程序性知识隐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显性知识本体性知识44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包括(ABD )将一切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的形成强调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关注强化的作用重视认知和情感4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影响学习的三大因素,它们是(ACD )强化个体情景学习者反馈645.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动作的形成过程要经历的阶段包括(ABCDE)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内部言语阶段46.建构性的学习具有的特征是(ABCDE )反思性主动性目标性累积性诊断性47.建构主义设计观的四大要素是(ACDE )情境知识会话协作意义建构54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ABCD)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强化49.教师形成职业角色所需要的条件是(ACE )树立学习榜样虚心学习,时刻反省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增强教师职业自信积极参与教育实践450.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是(BDE )个人职业成就感降低职业行为去个性化职业兴趣下降职业情绪衰竭组织存在感缺失551.教学设计遵循的程序大致包括(ABCDE )制定教学策略进行任务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学评价 552.教育真正促进心理发展要具备的条件有(ACDE )内容正当性教师的积极性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教育要求的适合性学生的积极参与453.接受学习的教学过程包含的环节主要有(CDE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呈现先行组织者优化认知结构5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后习俗水平包括(BC)阶段遵守法规社会法制普遍伦理寻求认可相对功利55.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前习俗水平包括(DE)阶段社会法制寻求认可遵守法规惩罚服从相对功利56.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习俗水平包括(CD)阶段相对功利普遍伦理寻求认可遵守法规社会法制57.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要求关注(ABD)学习动机态度、价值观、情感学习材料的性质情境因素他人的评价58.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要求关注(ABE )学习动机态度、价值观、情感学习材料的性质情境因素他人的评价4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ABC )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6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CDE )归属与爱的需要认知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61.培养学生一般问题解决能力应注意(ABCE)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定向意识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66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权威阶段基本特征包括(ABCD)道德绝对主义根据客观后果判断行为好坏抵罪式惩罚相信内在公正回报式惩罚63.皮亚杰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将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ABCD )公正道德阶段合作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良心形成阶段6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经历的阶段包括(ABCDE)前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普遍伦理阶段65.皮亚杰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主要表现在(DE)接受道德原则性道德自律性尊重准则具有社会公正感66.品德的结构主要包括(ABCE)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道德行为67.品德形成和内化经过的三个阶段依次是(ADE)依从醒悟转变认同信奉68.期待是班杜拉理论的重要概念,他把期待分为(CD )过程期待原因期待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成功期待56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具有的特征是(ABCD)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有意义的心理过程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不需要别人帮助的自主学习70.人和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人类学习的特点有(ABCD )主要是满足人的心理和社会需要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直接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学习是借助符号进行的 571.人类对知识进行的主观表征包括(BDE )理解概念模型命题符号57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AD )顺序性稳定性突变性特点阶段特点情景性7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为儿童的或者说是一个人的道德成熟主要表现在(AC )有社会公正感道德习惯的养成尊重准则良心的形成有利他意识74.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分别是(BDE )经验律准备律巩固律练习律效果律 575.社会规范内化后,品德行为具有高度的(ABDE)主动性坚定性文化性自觉性稳定性76.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的形成需经历的阶段包括(ADE)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社会规范的意向阶段社会规范的认知阶段社会规范的遵从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77.社会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进行的,有效的榜样具有的特点有(ABCDE)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的相似性榜样的示范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榜样示范的行为具有可行性榜样的行为要能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78.斯金纳将反应区分为(CD)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应应答反应操作反应非条件反应79.斯腾伯格认为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教师来讲,应该具备的特征有(ABD )有很强洞察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问题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丰富而组织化的知识,并能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480.提高知识理解成效的方法有(ABCDE)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明确概括的目的方向性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81.韦纳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纳为三个维度,它们是(BCE )变化的和不变的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可测量的归因和不可测的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582.为便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可以使用的教学策略有(ACDE )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学习与练习相结合合理编排组织教学内容教授学习方法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483.为了避免学生把一类事物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质特征的错误概括,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时常常使用(BC)定式变式反例正例特例84.为了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成效,教师应注意(ACDE )将动作示范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起来提高练习的难度水平提高学习者的动机提高学习者的期望将练习与反馈结合起来 485.维果斯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三个重要观念,它们是(ABC)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学习的最佳期限先行组织者教学与发展同步86.我国学者冯忠良认为,智慧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ABC )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内化阶段原型外化阶段原型熟练阶段587.下列表征方式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的有(AD )命题表象产生式命题网络产生是系统688.下列表征方式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的是(CE)命题概念产生式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89.下列概念中与观察学习的内涵不同的有(CDE)社会学习替代学习小组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90.下列描述属于儿童品德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他律道德特征的有(ABCDE)看待行为有全对或全错的绝对化倾向单方面尊重权威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是非服从规则不赞成严惩91.下列需要属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需要的是(ABE )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尊重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92.下列选项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ABCDE)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个体的智力与动机有关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93.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ABCD)方法窍门技术策略经验494.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认识成分的有(BCD)道德情感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观念道德意志95.下列有关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中,属于复述策略的有(ABDE )集中学习适当过度学习画网络关系图写摘要分散学习596.下列有关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有(BCD )适当过度学习生成性学习提问利用记忆术集中学习597.下列有关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有(AB )列提纲列系统结构图利用记忆术提问集中复习598.下列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的是(ACD )技能性知识定理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认知策略知识通识性知识499.学生道德认识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依赖于(ABD )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风气好坏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奖励的多少5100.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高校教师(ABCD )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进行高等教育研究建构科学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本体性知识4101.学习引起的变化包括(ABCD )观念的变化思维能力的提升外显行为的变化内隐行为的变化身体形态的变化510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ABC)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103.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认为知识转化的基本模式包括(ABCD )外部明示潜移默化内部升华汇总组合外部升华4104.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的模式有(ABCD)隐性知识外在化隐性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内隐化隐性知识组合化隐性知识自动化105.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的客观因素有(ABDE)活动的价值活动的复杂性观察者的感觉能力活动的特色活动的感染力106.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的主观因素有(CD)被观察对象的权威性、活动的特色、观察者的感觉能力、观察者的知觉定势、活动的价值107.影响学习迁移的客观因素有(CDE)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学习材料的性质教师的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108.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ABCD )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原型启发4109.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观因素有(ABC)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学习者的心理定势学习材料的性质教师的指导110.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包括(ABCE)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形式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教材的新旧学生的能力水平111.影响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包括(ABDE)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材料的数量与性质对学习材料的迁移率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度尽可能地运用多重编码1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ABCD )情绪唤起言语说服替代经验直接经验运气好坏5113.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讲授清楚明了科学地组织教学充分的教学准备明确的教学目标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114.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中,把强化分为三种,分别是(ABD)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正强化直接强化负强化115.在复习中要防止遗忘,需要注意复习的(ABCDE)时间分配合理内容安排合理方法要合理时机要得当次数要适宜116.在观察学习中,复现过程的完整及顺利程度,取决于(ABD)对观察对象行为记忆的深刻性、观察者的动作技能水平、观察者的主观预期对观察、对象行为的理解程度、观察者获得的反馈117.在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策略教学,需要做到(ACDE)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利用辨识分析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策略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118.在教育心理学中,知识转化的含义包括(CDE)社会知识向个体知识的转化知识向生产的转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一种知识向另一种知识的转化应用知识进行实践119.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要求教学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ABCD )可操作性可理解性继承性连续性新颖性5120.张庆林等人认为,策略性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需要经历(ABCD)条件化概念化自动化结构化定式化121.知识的概括涉及的知识信息加工活动包括(ABCDE)综合分折抽象比较概括122.知识的理解常常涉及的加工方式有(ABCDE)比较分析联想概括直觉123.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CD)两个认识环节来实现的再现保持概括直观识记124.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因此知识具有(AC )客观性自然性主观性外在性生成性 4125.智慧技能的主要特征有(CDE)精确性流畅性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126.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ABCE)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影响面对困难的态度决定活动的选择及坚持活动后的情绪状态影响活动时的情绪5。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习题:填空题1.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P2)2.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P4)3.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P5)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人是:马斯洛。
(P5)5.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为: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P17)6.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桑代克,他提出了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P32)7.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P33)8.当代美国认知说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提倡者。
(P36-38)9.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
(P41)10.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P41)11.奥苏伯尔在《学校学习》中提出的动机类型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分别是: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P54)12.动机期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托尔曼和勒温。
(P59)13.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P61)14.维纳将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划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P62,表3-2看一下)15.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等五个基本环节。
(P70)16.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对比率。
(P73)17.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和回忆(再认或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过程。
(P78)18.根据记忆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时间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系统。
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特点P8:①在教育任务上: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技术。
②在培养对象上:一般是18岁以上青少年,他们的身心已趋于成熟。
③在社会职能上: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
④在地位作用上: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⑤在培养方式上:培养学生学、研结合。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P13:⑴客观性原则⑵系统性原则(①整体性②层次性③动态性④组织适应性)⑶实践性原则⑷道德性原则⑸发展性原则。
3.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8:①观察法②访谈法③问卷法④测量法⑤实验法⑥个案研究法4.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28:⑴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①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②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③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
⑵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①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②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③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⑶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①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②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⑷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品德的概念及其结构,掌握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德。
)⑸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①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②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③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二章/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1.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①体格发育趋向稳定②性机能日趋成熟③身体机能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一、名词解释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
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
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一、选择题1. 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的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起直观形象。
这种直观的形式称为()。
A. 言语直观B. 模象直观C. 实物直观D. 想象直观[^1^]答案:A2. 测验的()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
A. 效度B. 信度C. 难度D. 区分度[^1^]答案:B3. 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的()。
A. 自我认识B. 自我调节C. 自我体验D. 自我控制[^2^]答案:C4. 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正抑制D. 负抑制[^2^]答案:B5.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阿特金森B. 弗洛伊德C. 维果茨基D. 苏格拉底[^2^]答案:C6. 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A. 选择性B. 显著性C. 投射性D. 两极性[^3^]答案:C7. 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直观方式是()。
A. 实物直观B. 模象直观C. 言语直观D. 操作直观[^3^]答案:A8. 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是()。
A. 认知内驱力B. 自我提高内驱力C. 附属内驱力D. 胜任内驱力[^3^]答案:C9.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学生的心理特征B. 教师的教学行为C. 学生的学习过程D. 课程的设计原则[^4^]答案:C10.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哪种心理效应对学生的影响()。
A. 期望效应B. 自我实现预言C. 安慰剂效应D. 条件反射[^5^]答案:B二、填空题11.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业成就主要受到_____和_____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答案: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12. 根据班杜拉的动机理论,动机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个体心理过程(). D。
注意过程2.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C. 冯特3.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 )B. 1879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意识结构5.强调应该把人的心理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流派是()D.格式塔心理学6.以下哪位心理学家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B。
奈塞尔7.主张研究人的价值、潜能、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是()。
C。
人本主义心理学8.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流派是()C。
人本主义心理学9.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的心理学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心理学10.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流派是().B. 精神分析心理学11.研究人及机器的关系,目的在于达成人机合一理想状态的学科是()。
B。
工程心理学12.回答心理及行为“是什么”的心理学研究任务是()。
A。
描述13.心理学研究中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属于()。
C。
预测14.回答某种心理及行为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这一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是()。
B。
解释15.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 ).D. 控制16.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是1924年出版的,作者是()。
A. 廖世承17.高等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内容是()。
A。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18.下面哪一个指标指的是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和属性?B。
效度19.一个测验的可靠性程度称为().B. 信度20.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了的问题量表施测于某一个体或群体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
C. 测验法21.通过控制条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实验法22.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方面是().D. 思维发展23.个体逐渐掌握社会规则、适应社会角色要求并做出恰当的社会行为的过程属于( ).B. 社会性发展24.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内容都属于( )。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 高等教育的特点。 1) 在教育任务上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在培养对象上 一般是18岁以上的青少年,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 3) 在社会职能上 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 4) 在地位作用上 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5) 在培养方式上 高等教育需要在传授前人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此外,理论联系实际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应遵循的原则。 2 高等教育心里学研究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三方面: a 来源 学生心理活动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来源于客观现实。 b 发展过程 学生心理是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c 结果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在实际中,作用于客观现实。 贯彻客观性原则: a 收集资料如实详尽; b 资料处理、结果分析要依据客观尺度; c 作结论应在允许范围内; d 科学客观的检验。 2) 系统性原则 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人的心里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综合考虑。主要体现在: a 整体性 b 层次性 a) 心理的社会实践结构(心理的起源与发展); b) 个性心理结构; c) 心理活动结构; d) 心理的物质结构(脑的结构)。 c 动态性 d 组织适应性 3) 实践性原则 高教三种研究类型:a 基础的科学研究;b 外推的基础研究;c 应用水平的研究。 4) 发展型原则 也可称为创新型原则。继承,综合创新。 3 简述一种高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中,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进行考察,从而收集资料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2) 访谈法 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研究目的,通过与研究对象就一些事先拟订好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3) 问卷法 是将统一、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对象,请求其如实回答,进而收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 4) 测量法 是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测定。 5) 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6) 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 4 试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a 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b 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特点; c 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 2) 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a 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b 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 c 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 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 a 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b 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 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 5) 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a 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问题; b 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c 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保健和治疗手段。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 1 什么是个别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人与人之间个别差异的形成,主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种交互作用贯穿于人的一生。遗传是个别差异形成的生物前提。环境是人个别差异形成的外部原因;只有环境同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一定的关系时,才能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教育是人的心理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怎样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怎样因材施教? 1) 明确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既有利于大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类型与个性特征,选择相应学习策略、方式,又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心理的优势和缺陷,依据学生个性特征优化其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大学生学习的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 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有多方面表现,个体间差异较大。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 b 性别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兴趣、成就动机、智力(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差异对学习的影响)、情感与意志、性格等方面。 c 成就动机差异 在教学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起决定影响的是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 2)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a 气质差异与学习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实施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 a) 对胆汁质学生应摸清情况后抓住问题要害,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迅速解决; b) 对多血质学生应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 c) 对粘液质学生应深入细致的教育,与他们交知心朋友,解除他们内心的痛苦; d) 对抑郁质学生应细心谨慎,经常谈心,及时指出优点,指正错误时要态度温和。 b 性格差异与学习 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之间能够相互影响;良好的性格特征能促进学业的成功。教师应抓住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正确引导,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对性格开朗的学生可采用直接批评法;对接收能力强、反应敏锐的学生采取暗示批评法;对自卑学生采用对比批评法;对自尊心强的学生采取迂回批评法。 c 能力差异与学习 应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要针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做到知其所长、用其所长。 3 什么是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应该怎样调适? 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绪,往往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同等条件”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扭曲心态和行为。也就是,嫉妒的主体和对象之间在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经济状况、生活圈等方面有着高度一致性或相似性。大学里,嫉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性格缺陷、强烈的欲望感、自我评价过高。 调适嫉妒心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正确评价自己、转移注意、正确比较、提高修养、降低预期。 4 请对一个大学生的能力、性格、认知方式等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1) 参考 二 2 2) c 2) 参考 二 2 2) b 3) 参考 二 2 1) a 注意:为沉思型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注意纠正容易产生的认知偏差。 5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试? 1) 羞怯心理调试 a 增强自信心;b 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c 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d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2) 自卑心理调试 a 调整认知、改变比较方法;b 学会正确评价自己;c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d 积极与他人交往。 3) 参考 二 3 第三章 高等教育教师心理 1 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社会角色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1) 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需要具备博且专的知识素养。 2) 学习的指导者 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应以教师指导、评定、启发、帮助学生的学习为主,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 3) 教学的组织管理者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组织管理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控制和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和习惯。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责任和主权,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开放、进取的教学环境。 4) 榜样和价值导向者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通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慢慢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教师应更多地成为大学生价值的导向者,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事业心、科学的求实态度,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5) 家长代理人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常以家长代理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心目中。 6) 心理调节者 教师负担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任务,必须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调节技能。 7) 科学研究者 高校教师应密切注意最新的科学动态与研究成果,通过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学术水平,并及时地更新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2 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 角色认知阶段(初步),角色认同阶段(接受),角色信念阶段(升华)。 3 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教师能力,是指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需要的能动力量或实际本领,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总体,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 了解学生的能力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整体和个体两方面进行。掌握学生共性,有助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具有全局性;掌握学生个性,有助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具有针对性,能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做到真诚,其次要做到注重观察。 2) 教学能力 a 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和控制学习变量中能够表现出很好的技能,将会促进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高校教师需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基础,较多的实践经验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 b 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在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三方面。 c 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即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具体操作方式,是教师必备能力之一。 d 教学监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