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生活之音》精品课件[2020年最新]
- 格式:pdf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24
花城版高一音乐与生活—生活之音教案《生活之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活之音》是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必修课第一单元第3节的教学内容,在这单元里选择的音乐内容体现了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使学生能感悟:“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教学理念】本单元教学中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起“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音乐鉴赏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参差不齐,所以学生独立鉴赏的能力较低,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这非常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讲解。
如何能把学生的无限“音乐潜能”挖掘出来呢?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他们在生活中的音乐,这样既能通过搜集获得更多的信息,又让学生在课堂中都参与进来。
在这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积极讨论,真正去了解生活中的音乐,真正领悟到音乐来源于生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接触一些伴随人类生活的各种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
同时感悟到: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及特点2、能从作品中受到启发,积极参与即兴创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音乐音响感知中获得愉悦与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
2、乐意在适当的时候向同学推荐介绍自己搜集的与生活现象有关的音乐作品。
【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人生处处充满音乐,并从音乐中获得感悟与启发。
2、难点:即兴创作【教学方法】聆听音乐,师生互动对话式教学,启发式,探究法。
【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桶、脸盆、水、盒子、笔、皮筋木棒【教学过程】一、导入看一组图片引出生活中常常听到的声音和创作歌曲,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初步了解音乐来源于生活。
《生活之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生活之音》是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高一年级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的一节课。
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比较容易理解。
但如何让学生在容易接受的内容中有所收获,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学习和音乐感知能力。
尤其初中小学的多年学习让他们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进入高中阶段后,我们应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理性认识音乐的能力。
因此,从本节课起,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渗透分析音乐作品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音乐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叫卖调”、“标题音乐”的概念;探究声音变成音乐需要具备的音乐要素;学会通过分析音乐要素(节奏、速度、音高、和声等)把握作品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之初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音乐的思维方式解决音乐问题;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会在“参与”中听懂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关注民间音乐;同时感悟“音乐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音乐无处不在。
”;在合作的基础上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在音乐创作中感受音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探究音乐要素。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音乐思维方式、运用专业术语分析音乐作品;创编简单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课题——《生活之音》[设计意图]:经过反复磨课,最终确定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把更多时间放在教学体验中,提升课堂效率二、新课讲授(一)初步体验——叫卖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现曾经听到过得各种叫卖声。
尤其让学生再现卖包子的吆喝声。
学生展示教师示范叫卖调——《卖包子》。
对比唱和吆喝哪个效果好?为什么?生:唱更好。
更吸引人师:这就是叫卖调。
民歌中小调题材中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
最初是商贩兜售商品、招揽顾客的一种技能。
特点:拖腔、有一定的节奏感、音调高、音量大。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精品教案全套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第三章《音乐表现要素》和第四章《音乐风格与流派》。
具体内容包括: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等音乐基本要素介绍,以及古典、浪漫、现代等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使学生解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特点,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风格与流派区分,以及音乐基本要素在作品中体现。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风格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基本要素。
2. 音响设备展示(10分钟)使用音响设备播放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现场感受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等音乐基本要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基本要素,让学生解音乐作品结构。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音乐作品风格与流派,并分享心得。
5.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音乐风格与流派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各种音乐风格。
6. 作品鉴赏(10分钟)播放不同风格音乐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音乐鉴赏——音乐表现要素与风格流派2. 内容:(1)音乐基本要素:音高、音长、音色、音强(2)音乐风格与流派:古典、浪漫、现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音乐基本要素及其在作品中体现。
(2)请举例说明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特点。
2. 答案:(1)音乐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长、音色、音强。
在作品中,这些要素共同构成音乐形式、节奏、和声等,表现出音乐美感。
(2)古典音乐:以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为代表,注重音乐结构严谨、和谐。
《音乐与生活-生活之音》-花城版高中音乐教案教学过程课前意境:播放轻音乐一、组织课堂检查出勤情况二、聆听与鉴赏1、听几首音乐参照课本23面的四副图来对号入座,《时钟》《打字机》《盖邮戳》《打蚊子》2、请学生谈谈联想到的场景,简单描述一下三、《钟》1、欣赏一遍2、作品简介原曲为帕格尼尼(Paganini)的小提琴协奏曲,当时李斯特首次听到此曲后被深深吸引,随即改编为钢琴作品,旋律优美动听,但需要演奏者极高超的钢琴技巧,以当时的钢琴发展来看,其艰深程度被视为「不可能弹奏」。
短短4分钟的音乐中,不断出现「轮奏」(左右手交替弹奏)﹑「快速双8度」及「极大音程跳动的断奏」等部份。
当中最难的段落在以单手快速跳跃4个8度弹奏模仿钟声的一段。
(注:一般人的指距约为一个8度)3、李斯特简介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
十六岁定居巴黎。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等。
,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李斯特生于甸牙利的莱依丁库。
父亲在一个公爵专家当管家,他爱好音乐,还会弹钢琴。
李斯特从小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习钢琴,九岁时就举行了演奏会,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李斯特的父亲看到儿子在音乐上的才能,决心让他前往音乐家的摇篮-----维也纳深造,于是他们举家迁往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