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观察护理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观察护理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观

察护理

【关键词】全肺灌洗术;全身麻醉;观察护理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以肺泡腔内大量沉积磷脂蛋白样物质为特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1],表现为运动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病因未明,用药物治疗无效,目前公认肺泡灌洗术(BAL)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我院对4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先后实施6次全麻下全肺灌洗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例,男3例,女1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6岁, 4例均有粉尘接触史。临床表现:4例均出现反复咳嗽(以干咳为主)、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加重伴口唇、甲床发绀,肺功能检查示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重度弥漫性障碍1例,限制性通气中度功能障碍3例。经胸部X线摄片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及BAL液PAS染色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

2.治疗方法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囊充气,予灌洗肺的对侧肺行通气,确定两侧肺分隔满意后,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清除灌洗侧肺内的氮气;将无菌生理盐水(37℃)以每分钟300~400 ml的速度快速灌入肺内,保留5 min后。根据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情况可重复进行灌洗,直至流出液清澈为止。

3.结果 4例PAP患者接受全肺泡灌洗治疗6次。其中肺泡灌洗2次的2例、肺泡灌洗1次2例。术后患者均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唇甲无发绀。复查胸片、CT、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肺弥散功能轻度障碍,提示全肺灌洗术效果显著。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 BAL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操作,患者及家属对此治疗方法不了解,缺乏BAL的相关知识,担心肺内灌洗时会对肺造成新的损害,加重呼吸功能进一步损害,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影响病人的食欲、睡眠和休息,使健康状况下降,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因此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说明进行BAL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绍大概的检查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保证BAL顺利进行。

(2)术前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及有效的排痰方式。告诉患者以上锻炼均利于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和肺部分泌物的排出,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术前禁食、禁饮4~6 h,备好灌洗液、急救药品、止血药等,随时应急。常规行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肺功能、胸部 CT等检查,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过敏史。

2.术中护理

(1)吸氧安置患者平卧位,嘱其心情放松,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维持其基本生理需要,预防肺泡灌洗中缺氧。为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要不断鼓励和安慰患者,并指导患者如何配合,以便操作顺利进行。

(2)协助灌洗操作将患者去枕平卧,头后仰,协助麻醉师行气管插管,待插入双腔气管插管,听诊两肺呼吸音,以保证导管位置适当;两肺分隔满意后,行气囊充气,充气的程度以指压气囊不塌陷为宜,压力<20 mmHg,以防止气管插管脱出。为减少术中操作,确保按时将液体灌入肺内,灌洗液选择大包装(1000~2000 ml/袋)为宜,并加温(37℃)与体温接近,以减少对机体的刺激,如灌洗过程咳嗽明显,注意是否灌洗液温度过低、灌洗速度太快,是否麻醉药效消失。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全肺灌洗时行单肺通气,灌洗侧无氧供应,通气与血流失衡造成静脉血分流,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因此术中严密观察患者脸色、心率、血压及SaO2的变化,根据心率血压及SaO2变化调整灌洗液量及灌注间隔时间、及时提高吸氧浓度,防止发生气压伤及其他并发症,如胸膜积液、液气胸、肺气肿及低体温。灌洗完毕,开放管道,通过重力作用液体可自肺内流出,流出的典型灌注液为乳白色或混浊液,灌洗的过程可重复进行直到流出液变清澈为止。

(4)统计出入量认真记录灌洗液和引流液的量,灌洗次数及引流液颜色、混浊度。每次引流液单独装瓶,标识清楚,以备术后检验。若引流液量明显少于灌入液量,提示肺内残留量多,及时报告医生,尽早采取措施。为减少灌洗的残留量,灌洗完毕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肺内残留灌洗液自管腔流出。灌洗结束时静脉注射速尿 20 mg,以防发生肺水肿。

3.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术毕返回ICU 监护,立即接呼吸机行辅助呼吸,根据 SpO2和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患者呼吸平稳,一般情况稳定,PaO2>10.13 kPa时,拔除双腔气管插管,给予鼻导管吸氧3 L/min;病情稳定后返回病房,取半卧位,以使横膈下移,增加肺气体交换面积,减轻缺氧症状。术后24 h内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和呼吸,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低氧血症发生。

(2)预防并发症①防止急性肺水肿:由于大量盐水灌洗后,肺泡可以吸收盐水,导致血容量增加,同时灌洗后肺内毛细血管壁损伤,通透性增加,术后第一天容易发生急性肺水肿[3],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听诊肺部是否有大量湿性罗音;鼓励患者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咳出,必要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以促进肺灌洗残留液排出。②防止肺部感染:由于PAP患者抵抗力差,肺灌洗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要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探视人员,家人如有呼吸道感染时,注意隔离;指导患者深呼吸,扩胸运动,定

时拍背,促进肺灌洗残留液排出。③防止肺泡萎缩:指导病人定时做深呼吸及作有效咳嗽,避免肺泡粘连和肺泡萎陷。

PAP的治疗关键在于去除肺泡内沉积的蛋白样物质,全肺灌洗术可以清除

肺泡内沉积的大部分蛋白样物质,是目前治疗PAP最有效方法,但它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低氧血症、急性肺水肿等,因此,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护理重点。

参考文献

[1]陆慰萱.疾病诊断与诊断评析[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87.

[2]Shah P L,Hansell D,Lawson P R,et al.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clinical aspects and current concepts on pathogenesis[

J].Thorax,2000,55(1): 67- 77.

[3]陈昕,韩春燕.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护理[J].

现代护理,2006,12(10):939.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观察护理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观 察护理 【关键词】全肺灌洗术;全身麻醉;观察护理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以肺泡腔内大量沉积磷脂蛋白样物质为特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1],表现为运动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病因未明,用药物治疗无效,目前公认肺泡灌洗术(BAL)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我院对4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先后实施6次全麻下全肺灌洗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例,男3例,女1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6岁, 4例均有粉尘接触史。临床表现:4例均出现反复咳嗽(以干咳为主)、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加重伴口唇、甲床发绀,肺功能检查示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重度弥漫性障碍1例,限制性通气中度功能障碍3例。经胸部X线摄片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及BAL液PAS染色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 2.治疗方法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囊充气,予灌洗肺的对侧肺行通气,确定两侧肺分隔满意后,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清除灌洗侧肺内的氮气;将无菌生理盐水(37℃)以每分钟300~400 ml的速度快速灌入肺内,保留5 min后。根据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情况可重复进行灌洗,直至流出液清澈为止。 3.结果 4例PAP患者接受全肺泡灌洗治疗6次。其中肺泡灌洗2次的2例、肺泡灌洗1次2例。术后患者均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唇甲无发绀。复查胸片、CT、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肺弥散功能轻度障碍,提示全肺灌洗术效果显著。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 BAL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操作,患者及家属对此治疗方法不了解,缺乏BAL的相关知识,担心肺内灌洗时会对肺造成新的损害,加重呼吸功能进一步损害,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影响病人的食欲、睡眠和休息,使健康状况下降,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因此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说明进行BAL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绍大概的检查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保证BAL顺利进行。 (2)术前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及有效的排痰方式。告诉患者以上锻炼均利于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和肺部分泌物的排出,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术前禁食、禁饮4~6 h,备好灌洗液、急救药品、止血药等,随时应急。常规行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肺功能、胸部 CT等检查,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过敏史。

全肺灌洗术麻醉处理知多少

全肺灌洗术主要应用于患有尘封病的人群,尘肺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工人健康 的职业病。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造成了肺部 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的主要表现是患者肺组织硬化、石化, 无法正常呼吸,丧失行动力,很多患者是死于呼吸困难。尘肺病还会引起肺炎、 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其他的病变。全肺灌洗术可有效清除患者肺泡腔和细支气管 内的粉尘,并且去除肺泡巨噬细胞及其产生的致炎因子。帮助患者从病因出发, 改善呼吸功能,缓解病痛。 一、全肺灌洗术的对象 为了达到比较好的医治效果,在前期使用全肺灌洗术时,就要进行患者筛选。 1.患者已经呈现肺泡蛋白沉积症,并且尘肺病的症状处于早期I期阶段。 2.患者的病症属于慢性非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症,或者是慢性以痰栓阻塞为主 的感染性支气管炎。 3.年龄在65岁以下,没有其他严重慢性病的患者,肺功能及肝肾功能都比 较正常的吸入性肺炎患者。 4.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气管支气管畸形的表现,是不建议做全肺灌洗术。还 包括有活动性肺结核、重度肺气肿、重度肺功能低下的患者都不适用于这个方案。 5.患者在手术前要进行详细的肺功能测定,还有各种身体检查。主要是通过 胸部X光片、CT成像等手段了解患者的胸部情况,例如主气管和支气管的径值, 左右肺叶的开口位置,是否存在气道狭窄、外压等变形问题。 二、全肺灌洗术的麻醉 现在大多数的全肺灌洗术都会使用静吸复合麻醉剂,进行快诱导双腔支气管 插管的手术方案。 1.常有的复合麻醉剂有:咪达唑仑4-5 mg、舒芬太尼、3ug/kg地塞米松 5 mg、丙泊酚1.5-2 mg/Kg、罗库溴铵1.5~2 mg/kg。

PAP灌洗流程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大容量全肺灌洗流程 (一)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双腔气管导管及单腔气管导管(成年男性38-40号,女性34-36号)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装置,血管钳,三通装置,灌洗瓶,负压引流设备。 2、病人准备:灌洗前以100%纯氧通气至少20min,以充分冲洗肺内氮气,提高氧储备。 (二)操作流程 1、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插管到位后,将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膨胀至完全封闭气道,左右侧完全隔开,使一侧肺通气,另一侧肺灌洗。接人工呼吸装置。患者取侧卧位,通气肺在上,灌洗肺在下。 3、使用血管钳阻断灌洗肺的通气,观察单侧肺通气情况,调节呼吸参数,使指氧饱和度(SpO2)达到90%以上。 4、将一三通管一端连接于双腔气管插管的灌洗侧肺的接口上,一端连于1 000ml 装的灌洗瓶,另一端与负压引流瓶相连。灌洗瓶高度距离手术床100cm左右。 5、将37℃生理盐水缓慢灌入肺中,每次灌洗量在800ml左右。采用80~100mmHg 负压持续吸引。 6、观察回收液的颜色,反复灌洗,直至回收液颜色完全变清,记录回收量。(三)注意事项 1、灌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SpO2及通气侧肺的呼吸音。每半小时 监测血气。 2、灌洗顺序:一般先灌洗病情严重侧,若两侧病情相仿,则先灌洗左侧。一侧 灌洗完毕病情稳定后隔1周再行另一侧肺灌洗。 3、若术中发现通气侧肺出现湿啰音,或术中一旦SpO2下降至90%以下,需考 虑是否有气管套囊渗漏或出现肺水肿,应立即停止灌洗,改双肺通气,静注速尿,待情况稳定后再予灌洗。 4、回收灌洗液时,由于肺泡压的降低,SpO2会出现一过性下降,此时注入灌洗 液,可增加肺泡压,以减少肺内分流,增加氧合。 5、灌洗结束后继续间断负压吸引,以尽可能减少灌洗液残留在肺内,在术后复 苏室继续机械通气,待肺部罗音基本消失后拔除双腔管。 6、灌洗结束后,若SpO2不能持续维持在90%以上,换单腔气管导管,送监护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注意事项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注意事项 灌洗后7大并发症,防治措施这样做!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间质性肺疾病辨别、GM试验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如何正确操作,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小界邀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孙丹雄医生带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方法 首先一起来看看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 •局部麻醉剂为2%利多卡因,尽量减少咳嗽,准备生理盐水、注射器、手套、石蜡油(必要时使用,减少支气管镜损伤) 灌洗部位: •病变局限者选择病变段(特别是出现新的或进展性的浸润性病变的叶段)。 •对于肺外周病变,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采用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技术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对于未确诊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接受BAL操作前需要通过HRCT来决定BAL的具体部位,一般推荐在呈观磨玻璃影、大量结节或细网格影的部位进行操作。 •弥漫性病变者选择右肺中叶或左上叶舌段 图弥漫性病变者灌洗部位选择 局部麻醉: •在灌洗的肺段经活检孔注入2%利多卡因1ml~2ml,行灌洗肺段局部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的患者如仍有强烈的气道反应,同样可以

注入2%利多卡因1ml~2ml。 •麻醉要充分,咳嗽反射必须得到充分抑制,防止因剧烈咳嗽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损伤出血,影响BALF的回吸收量和检测结果(血液会导致GM试验假阳性)。 图支气管镜方向 注入生理盐水: •支气管镜顶端嵌顿在目标支气管段或亚段开口后(嵌顿要紧密,防止大气道分泌物混入或灌洗液外溢),经操作孔道快速注入37℃或室温灭菌生理盐水,总量60ml~120ml,分次注入(每次20ml~50ml) 负压吸引: •注入生理盐水后,立即用合适的负压吸引获取BALF,总回收率≥30%为宜。注意负压不宜过大,以吸引时支气管腔不塌陷为宜。 灌洗液收集: •用于病原学分析的标本需要无菌容器收集;送检量10ml~20ml (≥5ml); •细胞学分析需选择硅化的塑料容器或玻璃容器以减少细胞的黏附; •如考虑为大气道疾病时,建议第一管回吸收液单独处理; •非大气道疾病时,可将所有标本混合后分送。 二、临床应用 支气管肺泡灌洗后,如何进行临床应用? •GM试验:获取BALF标本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完成检测;如果送检时间超过4h,应该在4℃下保存,可以储存24h;超过24h的标本,不适合再送检。 •微生物检查 •恶性肿瘤:BAL的结果,受肿瘤的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的影响,腺癌和肺泡癌阳性率最高。 •间质性肺疾病:如BALF呈血性,且颜色逐渐变深则提示急性弥漫性肺泡出血;BALF外观呈云絮状,放置15min~20min后可见絮状物沉淀则高度提示为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灌洗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操作技术—氧气疗法

肺灌洗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操作技术 —氧气疗法 进行全肺灌洗治疗的尘肺病、肺泡蛋白沉积症等原发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或严重的低氧血症,肺灌洗术后肺功能还有一段康复过程。为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患者由于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为全肺灌洗做术前准备和促进患者在肺灌洗治疗后的康复,几乎每位患者都要进行吸氧治疗。 一、氧气疗法的适应证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患者吸氧,使患者血氧得到改善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吸氧治疗可提高尘肺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患者的组织缺氧状态,减轻患者因缺氧时心率、呼吸加快所增加的心、肺负荷。在尘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不同及患者是否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严重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氧气治疗的方法、方式也都各有不同。对肺灌洗术前有明显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吸氧治疗,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患者的氧气储备,为患者肺灌洗手术的实施做好准备。在肺灌洗手术中,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态下,要给予患者纯氧正压通气,以保证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以及肺灌洗手术的安全实施。肺灌洗术后患者由于肺组织内有部分灌洗液残留,肺呼吸膜增厚,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为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保证患者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运行,常规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二、吸氧治疗的方法 (一)鼻导管吸氧治疗 适用于肺灌洗术前进行氧储备的患者以及肺灌洗术后肺功能恢 复较好、没有或者轻度低氧血症的患者。一般状况下,在肺灌洗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进行氧气储备,氧流量为1~3L/min。在肺灌洗术后,ICU监护病房中,也常规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如果患者肺功能恢复较好,持续观察3分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通常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治疗。在吸氧过程中,应注意氧流量的控制与调节。术后应给予患者5~6L/min的氧流量进行吸氧治疗,随着患者肺功能逐渐恢复,氧流量逐渐降低,直至2~3L/min。此外,在吸氧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有鼻堵塞、张口呼吸等情况,应立即改换简易面罩吸氧。 (二)简易面罩吸氧 面罩置于患者口鼻前,略加固定而不密闭。通常适用于有哮喘持续发作及严重缺氧、经鼻导管吸氧不能缓解缺氧状态的患者。如果患者有鼻部疾病、患者术后意识状态较差以及患者有张口呼吸习惯时,也大多选择简易面罩吸氧。氧流量一般为3~5L/min,吸入氧浓度可达40%~60%左右。这种吸氧方法比较舒适,患者的耐受性也较好。 (三)麻醉面罩吸氧 是指在麻醉机控制状态下的吸氧治疗。氧气通过麻醉机的作用对患者进行持续性正压给氧。一般适用于肺灌洗术后、肺功能恢复较差

纤支镜肺泡灌洗操作记录模板

纤支镜肺泡灌洗操作记录模板 (实用版) 目录 1.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概念和原理 2.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作用 3.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适用疾病 4.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注意事项 5.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疗效评估 正文 一、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概念和原理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是一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入肺泡,将生理盐水灌入肺泡,再通过纤支镜将灌洗液吸出,以清除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痰液、炎症细胞等有害物质的检查和治疗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通气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 二、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作用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清除肺泡和支气管内的痰液和分泌物,减少炎症反应。 2.改善通气功能,提高肺泡气体交换效率。 3.促进肺泡和支气管内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4.减少呼吸道内细菌和病毒的数量,降低感染的风险。 三、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适用疾病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 1.重症肺炎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4.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5.哮喘 四、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术前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2.术后可能出现短暂气促、胸痛、咳嗽等,属正常反应。 3.术后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4.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5.术后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抗炎等治疗。 五、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疗效评估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疗效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呼吸功能的改善程度。 2.痰液和分泌物的减少程度。 3.炎症细胞和细菌数量的减少程度。 4.病情恢复的速度和程度。

小儿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护理新进展

小儿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护理新进展 目前临床上针对小儿肺部疾病,支气管镜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利用支气管镜可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在支气管镜下进行肺泡灌洗术,整个手术过程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患儿的创伤小,对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也会临床上针对小儿呼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打开新的局面。由于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儿会出现不愿合作的情况,带给诊疗一定困难,还容易给患儿留下心理创伤。面对这种情况,加强小儿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利用护理干预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开展对患儿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确保整个手术顺利进行。本次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证资料的基础上,同时重点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 [Abstrac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ronchoscop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ldren with pulmonary diseases. The use of bronchoscopes can provide a very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Through bronchoscopic lavage,the entire operation is simple,safe and effective,and has little trauma to childre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children and shortening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children,and it will also be clinically targeted for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ens up new situations. Because bronchoscopic bronchoalveolar lavage is an invasive procedure,children may experience unwillingness to collaborate,and it is difficult to bring medical treatment to the patient,leaving them vulnerable to psychological trauma. In the face of this situa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pediatric bronchoscopic bronchoalveolar https://www.doczj.com/doc/0719487169.htm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s to carry out care for children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in multiple aspec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children and ensure the entire the operation went smoothly.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empirical data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treatment,and at the same time it hope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 [Key words] Bronchoscopy;Alveolar lavage;Nursing;Progress 对于接受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患儿而言,支气管镜插入后有可能发生患儿缺氧、窒息的可能,加上支气管镜的插入容易引起不适进一步导致小儿不合作,这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有一定难度[1]。面对这种情况,做好整个阶段的护理工作是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一个关键点。而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在充分了解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护理。 1 支氣管镜 以往针对重症肺炎、肺不张等肺部疾病只能够采用静脉、肌注等治疗,特别是肺不张由于分泌物的堵塞疗效一般,甚至还可能出现支气管狭窄、闭锁等后遗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 法 2008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回顾分析经我院肺泡灌洗术治疗的2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资料,观察其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21例患 者症状明显改善,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并且,治疗后动脉氧分压高于治疗前,而二氧化碳分压却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而言,合理的治疗结合精心的护理,是肺泡灌洗术治疗成 功的关键,更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肺泡灌洗术;肺泡蛋白沉积症;护理方法;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38-02 肺泡灌洗术(BAL)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为有效的方法 之一[1]。长期以来,肺泡蛋白沉积症都是医学界的一个棘手问题,其病因未知, 致病机制未明,药物治疗基本无效,临床上多采用肺泡灌洗术予以治疗,再辅以 精心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据此,本文就2008年2 月以来,经我院BAL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探讨,以期提 高本病护理方法的临床经验与临床价值,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的2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经BAL治疗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其中男14例(66.67%),女7例(33.33%),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8.53±6.32)岁。纳入标准:(1)经 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2)年龄不宜超过60岁;(3)能够 耐受手术的进行;(4)意识清楚,能够进行沟通;(5)坚持完成治疗,配合研 究的进行;(6)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者;(2)器 官严重障碍者;(3)手术禁忌者;(4)不同意接受研究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反 复咳嗽、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咳白色黏痰、甲床发绀,偶有胸闷胸痛及咯血 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囊充气,予灌洗肺的对侧肺行 通气[2]。待两侧肺分隔满意后,予以吸氧治疗,便于消除灌洗侧肺内的氮气[3]。 再以300~400ml/min的速率向患者肺内灌入37℃的无菌生理盐水,保留5min后[4]。据患者心率、呼吸、循环稳定情况等体征,适当重复灌洗,直至流出液清澈 为止。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1)档案建立:核实患者的个人情况,建立个性化档案。(2)健康教育:由护士依照手术护理原则,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如疾病知识、治疗原理、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普及。(3)心理辅导: 注意疏导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4)手术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排痰练习,便于术后肺功能迅速恢复;术前4h就须禁食、 禁饮,备好灌洗液,再将手术所需的各类药品设备准备齐全。 1.3.2 术中护理(1)吸氧护理:患者选取最佳姿势躺位(多以平卧为主), 放松身心,给予患者充足的吸氧治疗,并不断鼓励安慰患者,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2)灌洗护理: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确保导管位置适当,再配 合医生进行肺灌洗,灌洗液应加温至体温温度,以减少对机体的刺激。(3)体

医院护理论文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护理

医院护理论文: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护理技术。方法对152例患者行肺泡灌洗术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52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肺泡灌洗术,疗效满意。结论对152例的患者行肺泡灌洗术结果有效率达100%,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术中的规范操作,重视术后的观察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观察、配合,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保证肺泡灌洗术的顺利进行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是以纤支镜嵌入到肺段或亚段支气管水平,反复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的一项技术,对其回收液(BALF)进行细胞学、生化学、酶学和免疫学等一系列检测和分析,是作为研究肺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手段,是纤支镜应用的重要发展[1]。依灌洗范围和应用的不同,将BAL方法分为两种:全肺灌洗和肺段或亚段灌洗。我科2009年1月至12月对152例患者行BLA治疗,由于护理得当,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2例中,男110例、女4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5岁,平均43.3岁。患者均在近1月余活动后明显憋气,指测血氧饱和度(SpO2)60%~90%,胸部X线摄片示不同程度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1.2灌洗方法: 1.2.1全肺灌洗主要用于肺泡蛋白沉着症、严重哮喘发作、肺尘埃沉着症、肺泡微石症的治疗。以肺泡蛋白沉着症为例简要说明其操作过程。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为宜,先经纤支镜引导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囊充气,予灌洗肺的对侧肺行通气,确定两侧肺分隔满意后,予100%纯氧(至少20min),以清除灌洗侧肺内的氮气;将无菌生理盐水(36℃~37℃)以300~ 400 ml/min的速度快速灌入肺内,保留5 min 后,将灌入肺内液体通过负压装置吸入5000~ 10000 ml的量筒中。根据患者的呼

体外生命支持下重症肺泡蛋白沉积症肺灌洗安全性评价及术后管理

体外生命支持下重症肺泡蛋白沉积症肺灌洗安全性评价及术后 管理 周本昊; 杜成; 王润丰; 王研; 姜迎厚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19(024)012 【总页数】4页(P2175-2178) 【关键词】体外循环; 体外膜肺氧合;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 肺泡蛋白沉积症 【作者】周本昊; 杜成; 王润丰; 王研; 姜迎厚 【作者单位】210029 江苏南京南京市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少见且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疾病,以肺泡及细支气管腔内充满无定形的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磷脂蛋白样物质为主要病理特征[1]。过量的磷脂蛋白样物质沉积导致患者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PAP的药物,而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是唯一有效的方法[2]。但对于重症PAP患者,其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受损,存在重度低氧血症,不能耐受常规全麻下WLL术,术中可能因危险性低氧血症而致死,从而失去唯一有效的救治手段[3]。体外生命支持包括CPB以及由CPB延伸的ECMO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心脏手术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的救治,但应用于重症PAP的全肺灌洗治疗,国内鲜有报道。我院近年来开展7例体外生命

支持辅助下重症PAP的同期双侧WLL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7例PAP患者均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S染色阳性或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39~63岁;病程2个月~9年;术前静息、不吸氧状态下PaO2<50mmHg 5例<40mmHg 3例;肺功能检查7例均为重度通气功能障碍,重度弥散功能障碍;术前评估MRC评分4~5级,ASA评分Ⅲ~Ⅳ级,综合评估7例患者均为重症PAP,不能耐受常规全麻下WLL。7例患者中4例行CPB辅助,3例行ECMO辅助。 二、方法 1 麻醉方法常规开放静脉通路及桡动脉置管,监测患者心电图、有创血压和末梢 氧饱和度。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行快速全麻诱导,插入双腔气管插管,并行纯氧机械通气。灌洗前纤维支气管镜定位确保两肺分隔良好。术中予丙泊酚、芬太尼/瑞芬太尼、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 2 CPB方法解剖显露股动静脉,于股动脉向心端插入灌注管,股静脉切开插入双 腔静脉引流管,连接SECHRIST型体外循环机、百特膜肺建立体外循环。术中给 予肝素抗凝,监测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 维持在160~200s。 3 ECMO方法采用静脉-静脉(V-V)转流,穿刺法于股静脉插入静脉插管引流,右 颈内静脉插入动脉插管灌注,管路连接顺序:股静脉-离心泵(MAQUET)-膜肺(MAQUET)-右颈内静脉。术中给予肝素抗凝,监测ACT维持在160~200s。 4 灌洗方法 CPB/ECMO运行正常后,予单肺通气,观察心率、血压、末梢氧饱和度,待平稳后行对侧肺WLL。术侧肺分次灌入37℃生理盐水,500~1000mL/次,并间断加压吸引。反复灌洗,直至回收灌洗液由浑浊炼乳样完全变清。一侧肺灌洗结束后,观察生命体征在可接受范围后行对侧WLL。术中记录灌洗液总量、回收

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技术 【概述】 60年代后期随着可曲性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的开发与 应用,逐渐兴起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oelar lavage)技术。1974年由Reynolds和Newball首次发表了有关BAL的文章,1989 年欧洲肺病学会建立了BAL协作组并报导了正常人和各种肺疾病患 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多中心检查结果。中华医学会呼吸分 会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分别于1993年和2002年也制定出有关BALF细 胞学检查技术规范(草案),使此项检查技术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由于BAL能直接获取肺内炎症免疫效应细胞,是探讨肺局部免疫病 理过程的一种相对比较安全有用的检查方法。因此,BAL已成为某 些肺疾病,特别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及免疫受损患者肺部感染 等疾病的辅助临床诊断、病变活动性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检测手段。【适应症】 1.凡能接受纤支镜检查患者均能承受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检查。 2.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外源 性过敏性肺泡炎、结缔组织病伴肺纤维化、组织细胞增生症X 以及嗜酸细胞肺浸润等。 3.弥漫性肺部肿瘤和免疫受损患者肺部感染诊断,如卡氏肺孢 子虫肺炎、细支气管肺泡癌。 4.用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断与治疗,行局部和全肺灌洗。 5.用于肺部感染细菌学检测及肺化脓症冲冼引流治疗。

【禁忌证】 1.凡纤支镜的禁忌证均为支气管肺泡灌洗的禁忌证。 2.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完成纤支镜检查患者。 3.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患者,PaO2小于50mmHg或吸氧状态下PaO2小于70mmHg。 4.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频发心绞痛患者。 5.主动脉瘤和食道静脉曲张有破裂危险的患者。 6.近期发热、咯血和哮喘发作患者。 【术前准备】 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前准备,常规在纤支镜于活检刷 检前做BAL。局部麻醉剂为2%利多卡因。 【操作程序】 1.灌洗部位选择: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选择右肺中(B4或B5)或 左肺舌叶,局限性肺病变则在相应支气管肺段进行BAL。 2.BAL操作步骤:①首先要在灌洗的肺段经活检孔通过一细硅胶管 注入2%利多卡因1-2ml,做灌洗肺段局部麻醉;②然后将纤支镜顶 端紧密楔入段或亚段支气管开口处,再经活检孔通过硅胶管快速注 入37℃灭菌生理盐水。每次25-50ml,总量100-250ml,一般不超过300 ml;③立即用50-100mmHg负压吸引回收灌洗液,通常回收率 为40-60%;④将回收液体立即用双层无菌沙布过滤除去粘液,并 记录总量;⑤装入硅塑瓶或涂硅灭菌玻璃容器中(减少细胞粘附),置于含有冰块的保温瓶中,立即送往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配合全肺灌洗术一例病例报告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配合全肺灌洗术一例病例报告 黄希1,邓立普2 (1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呼吸内科湖南衡阳421000,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肺泡蛋白质沉积症是一种慢性肺泡沉积大量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的蛋白质类物质为特征的极少见肺部疾病。本例资料为老年男性患者有井下作业史,经肺部CT及PAS 染色初步诊断为肺泡蛋白质沉积症。采用全肺灌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部征象和肺功能有所改善。 关键词: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全肺灌洗术,GM-CSF,病理报告 中图分类号:R563.9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慢性肺泡沉积大量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阳性的蛋白质类物质为特征的极少见肺部疾病。这种疾病第一例发生于1958年[1]到2002年文献报道上升至410例左右[2]。这种病的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及低氧血症等。胸片表现为两肺弥散性磨玻璃影,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国外报道全肺灌洗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灌洗将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排除,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可使PAP患者获得良好效果。1998年至今本科已发生此类病例3例,但前面两例只采用单纯的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持续时间长,灌洗次数较多, 疗效不显著,2009年4月这一例患者采用全麻下全肺灌洗术效果良好,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都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将最近2009年4月这一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男性,7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咳嗽咳白色泡沫痰10余年,加重伴进行性呼吸困难一周于2009年4月入院。年轻时曾井下作业,曾在外院被误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尘肺等,经抗生素、激素和中药等对症支持治疗呼吸困难无明显好转。来我院后在我院行肺部高分辨CT显示肺野内表现为地图状分布的、“碎石路样”表现重叠有网格状的光滑细线影的磨玻璃影,符合肺泡蛋白质沉积症表现,动脉血气(鼻导管吸氧状态下)显示 PaO255mmhg,PCO244mmhg,血氧饱和度示92.1%,符合呼吸衰竭表现,肺功能示 FVC68.76%,FEV175.23%,DLCO40.8%,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肺泡灌洗 液呈乳白色且有灰白色沉淀,经外院过碘雪夫(PAS)染色阳性,初步诊断为肺泡蛋白质 沉积症。经患者及家属同意给予全麻下全肺灌洗术。 2.灌洗方法 2.1手术前准备 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谈话交代术中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等,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准备。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并留置导尿,采用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患者行全身麻醉后,插入Carlen支气管双腔管,并用电子支气管镜确保导管的插管到位,将气管导管两侧分别阻断通气。灌洗全过程中应确保能够密切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监测至关重要,灌洗前吸入氧浓度以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为原则,低于90%则需停止全肺灌洗,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2.2手术方法 建立灌洗装置:将一次性吸引皮管剪为二段,分别接于Y形接头的两端,Y形接头的另一端与吊瓶相连,将加温至37℃生理盐水溶液倒入吊瓶中,排尽两侧吸引皮管内的空气,用两把血管钳分别夹闭两侧皮管后备用,并记录瓶中的液体量。再将其中一根皮管通过双通接头和气管插管一端相连,另一根皮管至于量筒中。 术前用纯氧向双肺通气20分钟左右,以尽量洗出肺泡内氮气,提高氧储备。灌洗时患

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是经纤维支气管镜获取下呼吸道主要是肺泡来源的细胞与生化成分,分析探讨肺脏疾病病理学过程的一种比较安全而实用的技术。BAL 不同于以获取大气道来源的样本进行病原学和肿瘤细胞学检查而采用少量液体(10~30 ml)进行的支气管冲洗,也不同于治疗性灌洗,如采用少量液体进行的支气管冲洗,以移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患者气道内的黏稠分泌物采用大量液体(10~30 L)进行的全肺灌洗技术,以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BAL研究肺脏疾病局部的免疫反应和炎症机制以来,无论是BAL的操作技术,还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的检测手段、检测项目及其应用范围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国家的医学团体包括我国还先后制定并发表了指南性意见,规范了BAL的技术操作及BALF实验室处理过程,使其结果更加标准可靠,从而进一步促进了BAL 的发展和应用,使其作为研究肺脏疾病的一种检查手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最新发布的关于结节病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的诊断和治疗的国际性联合声明也将BAL推荐为常规诊断手段。 第一节支气管肺泡灌洗的应用指征 因为相对无创,没有明显的并发症,病人容易耐受,所以BAL 目前已经成为肺活检的替代或补充手段,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预后的评价以及病理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临床上,BAL 检查主要用于感染性原因、非感染性原因、免疫性原因和肿瘤性原因引起的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 lung disease, DPLD) 在 DPLD 的诊断过程中,BAL 结果对于提示或除外某些疾病,缩小鉴别诊断范围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疾病主要包括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 EAA),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 BOOP),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