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淀粉样变性,肺泡微石症,肺泡蛋白沉积症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淀粉样变性,肺泡微石症,肺泡蛋白沉积症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淀粉样变性,肺泡微石症,肺泡蛋白

沉积症

一、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原因不明的弥漫性纤维性肺泡炎,为肺泡壁损伤所引起的非感染性炎性反应。

多见于中年人,起病隐匿,初期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后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易合并肺部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X 线表现】

(1)早期X 线表现可正常或仅见两中下肺野细小网织阴影。

(2)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不对称的弥漫性网状、条索状及结节状影(图2-11-1)。

图 2-11-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胸部正位片示两中下肺野细小、杂乱纤维网织阴影

(3)晚期结节影增大,同时伴广泛性厚壁囊肿影,呈蜂窝状。

(4)并发肺气肿及气胸。

【鉴别诊断】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X 线表现无特异性,但病变主要分布于两下肺外围区,即使病变累及肺中央部,也表现为病变从胸膜下至肺门逐渐减轻的特点,从而提示本病的可能性。需与本病鉴别的主要有:(1)类风湿关节炎肺部病变:有渐进性坏死结节及胸腔积液表现,有别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2)硬皮病:有皮肤的改变及食管张力减低或狭窄等表现,以资鉴别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二、肺淀粉样变性

【临床表现】

肺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多糖蛋白组成的淀粉样物质沉积在肺组织的疾病。按侵犯的部位可分为气管支气管型和实质型。淀粉样物质广泛

沉积在气管支气管壁,临床上表现为气短、支气管哮喘,常伴有咯血。局部阻塞者临床症状取决于阻塞的程度和部位。肺实质型往往很少有症状,病变广泛者可有气急。

【X 线表现】

(1)气管支气管型:气管支气管壁广泛沉积者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强,伴肺气肿。局限性支气管腔内沉积致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局限性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可形成凸入气管内肿块影。

图 2-11-2肺淀粉样变性

胸部正位片示双侧多发肿块影,大小不等,边界模糊,其内可见斑点、片状高密度骨化影。

(2)肺实质型:表现为孤立性或多发性肿块,边界模糊,其内可见斑点状或斑片状骨化影(图2-11-2)。病变广泛者表现为广泛分布的斑点状结节状影,也可为广泛性间质性浸润,引起周围细支气管的阻塞性肺气肿,发展为典型的蜂窝状肺。

【鉴别诊断】

肺结节型淀粉样变应与肺良、恶性肿瘤或转移瘤鉴别。

肺弥漫性粟粒型或肺泡隔型淀粉样变需与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等弥漫性间质病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症、肺泡微结石症等沉积性疾病鉴别。

三、肺泡微结石症

【临床表现】

肺泡微结石症是原因未明的两肺肺泡内存在无数微结石的罕见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

者在发现微结石前并无症状,常于体检或调查其患微结石的同胞时发现。有时胸部X 线检查已揭示两肺野几乎全部实变,只有很少可见的含气肺实质时还无症状,形成特有的X 线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现象。随访可发现呼吸困难、发绀、咯血和杵状指(趾)。病情进行性发展后的最常见症状是运动后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少见,一些患者可咳出微结石。病情继续进展可出现肺底呼吸音减低、氧合功能受损,发绀、杵状指(趾),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右心室肥厚和心功能不全。

【X 线表现】

(1)两肺弥漫分布的细砂样微结石阴影,直径<1mm,密度高,边缘清楚但形状不规则。

(2)结节的密度和分布以中下肺野中内带为显著,病灶重叠时可显示磨玻璃或片状阴影(图2-11-3)。

图 2-11-3肺泡微结石症

胸部正位片示双肺中下野弥漫分布高密度微小结节,边缘清楚,背景呈磨玻璃状

(3)病灶可多年无明显变化,也可稍增多,少数患者咳出结石而见病灶减少。

(4)后期可致肺不同程度纤维化、肺气肿可伴胸膜增厚。胸膜下肺大疱破裂可产生自发性气胸,肺内肺大疱破裂可产生间质肺气肿。

【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X 线表现及X 线和临床表现不一致作出诊断。咳出微结石者有助于明确诊断。需与本病鉴别的主要有:

(1)粟粒型肺结核:有结核中毒症状,如高热、乏力、食欲缺乏、消瘦等病容。X 线胸片示两肺在急性期呈现弥漫分布的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 的、边缘清楚的粟粒状阴影,其密度远比肺泡微石低。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为两肺上、中肺野大小不等、密度不均的病灶,与肺泡微结石分布迥然不同。

(2)尘矽肺:有硅尘吸入史。肺部X 线结节大小不等,夹杂纤维网状阴影。病变分布与支气管走向一致。

(3)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多见于儿童,有反复咯血、气急、发热和缺氧、发绀等症状。两肺可出现密度较淡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阴影和片状浸润,咯血停止后,阴影可逐渐吸收,也可留下少量网状、纤维状阴影。

四、肺泡蛋白沉积症

【临床表现】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体重减轻,有时痰中带血。约1/5 患者发病急且重,多

因并发感染所致。体征较X 线表现明显为轻,此为本病之特点,可有肺下部湿啰音,晚期可出现发绀及杵状指(趾)。

【X 线表现】

多数为双侧对称细结节状阴影,病变大多融合成片,境界模糊。病灶之间有代偿性气肿或形成小透亮区。不少病例病变从肺门向外放射,呈蝴蝶状(图2-11-4),类似肺水肿。

图 2-11-4肺泡蛋白沉积症

胸部正位片示双肺多发细小结节影,融合成淡薄片状,沿肺门对称分布,类似蝶翼

【鉴别诊断】

肺部实变影存在数月至数年,肺部有大量实变影而临床症状较少者,应考虑本病。与肺水肿的鉴别点在于本病一般无心脏扩大、肺淤血和间质性肺水肿。

来源:放射沙龙

肺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病因有的明确,有的未明。明确的病因有吸人无机粉尘如石棉、煤;有机粉尘如霉草尘、棉尘;气体如烟尘、二氧化硫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药物影响及放射性损伤。本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肺瘘”等范畴。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进行性气急,干咳少痰或少量白黏痰,晚期出现以低氧血症为主的呼吸衰竭。查体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 [诊断] 1.进行性气急、于咳、肺部湿罗音或捻发音。 2.x线检查: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3.实验室检查:可见ESR、LDH增高,一般无特殊意义。 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肺组织活检提供病理学依据。本病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炎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30—40毫克,分2-3次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5-lO毫克,1日1次。 (2)治疗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3)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舒喘灵等。 (4)氧疗:适用于晚期患者。 2,中医药治疗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肺纤维化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肺纤维化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肺纤维化概述 肺纤维化(pulmonaryfibrosis)是指正常的肺组织被损坏后由于异常修复而造成的肺部疤痕性变化,医学上将其归属为肺间质病。其病因比较复杂,与环境、药物、疾病因素等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咳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最终可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目前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pulmonary fibros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肺脏。 常见症状:干咳、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导致肺纤维化的原因复杂多样,与环境、药物、疾病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胸部X线、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支气管镜检查、血液化验、肺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肺纤维化预后较差,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肺纤维化的发病特点

三、肺纤维化的病因 病因总述:肺纤维化的病因复杂多样,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如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部分患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吸烟、感染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1、环境暴露暴露于某些金属粉尘(黄铜、铅及钢铁)和木质粉尘(松木)可发生肺纤维化。长期暴露于硅尘(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石棉纤维、谷物粉尘、鸟类或动物的排泄物等也可能发生肺纤维化。 2、疾病因素结缔组织疾病、硬皮病、血管炎、结节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等可导致肺纤维化。 3、药物因素很多药物会损伤肺脏组织,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主要包括:(1)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2)心脏病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胺碘酮、普萘洛尔等。(3)免疫抑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柳氮磺吡啶等。(4)某些抗生素:如呋喃妥因、乙胺丁醇等。 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5%~20%的家族性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作用。IPF的病例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且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病例多见于嫡亲和单卵双胞胎;某些已知遗传疾病患者的肺纤维化发病率很高。 2、吸烟吸烟可增加肺纤维化发生的危险性,其暴露程度与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尤其是吸烟大于20包/年者。 3、病毒感染肺部病毒感染或微生物组异常引起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肺纤维

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百科名片肺纤维化肺纤维化,疾病名称,即肺脏间质组织由胶原蛋白、弹性素及蛋白醣类构成,当纤维母细胞受到化学性或物理性伤害时,会分泌胶原蛋白进行肺间质组织的修补,进而造成肺脏纤维化;即肺脏受到伤害后,人体修复产生的结果。1。注意避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2。避免接触病因明确的异物。3。注意饮食营养。4.人参、蛤蚧、川贝粉、红花、冬虫夏草适量,研粉入胶囊,适量服用,或每日食用核桃仁2-3个。体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查看详 情病因病理病理大多数间质性肺疾病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 过程。初期损伤之后有肺泡炎,随着炎性-免疫反应的进展,肺肺纤维化泡壁、气道和血管最终都会发生不可逆的肺部瘢痕(纤维化)。炎症和异常修复导致肺间质细胞增殖,产生大量的胶原和细胞外基质。肺组织的正常结构为囊性空腔所替代,这些囊性空腔有增厚的纤维组织所包绕,此为晚期的“蜂窝肺”。肺间质纤维化和“蜂窝肺”的形成,导致肺泡气体-交换单元持久性的丧失。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肺泡塌陷是失去上皮细胞的结果。暴露的基底膜可直接接触和形成纤维组织,大量肺泡塌陷即形成密集的瘢痕,形成蜂窝样改变。蜂

窝样改变是瘢痕和结构重组的一种表现。肺脏损伤后,修复的结果是纤维化还是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取决于肺泡内渗出物及碎屑能否有效清除。如肺泡内渗出物未清除,成纤维细胞和其他细胞就会侵入并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经证实,在成纤维细胞灶里可发现蛋白聚糖、整合素、连结体等。这些特点表明纤维化是一种活动性进展,而不是一种“旧”纤维组织的后遗症。)从而使肺纤维化进行性进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西医病因病机:胶原蛋白是肺组织的主要ECM 蛋白,约占肺脏五分之一。肺脏中何种类型的胶原蛋白与其他类型ECM成分等构成三维网状结构,作为肺组织结构的主要骨架,这些蛋白成分保持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并对维持肺上皮及内皮细胞分化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肺纤维化是有早期组织损伤、症状变化发展而来的,虽然引起肺纤维化的病因或原发病有很大的差异,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促进纤维化因子生成增多或抗纤维化因子产生相对不足,导致肺纤维化过程的ECM代谢异常。一般情况下,肺纤维化早期出现肺泡炎,肺泡内有浆液和细胞成分,肺间质内有大量单核细胞,部分淋巴细胞,浆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完整。进入晚期,慢性炎症已减轻,肺泡结构为坚实的胶原代替,肺泡壁被破坏,形成扩张的蜂窝肺。胶原、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分布在间质中,肺泡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基于以上病理变化,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

肺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病因有的明确,有的未明。明确的病因有吸人无机粉尘如石棉、煤;有机粉尘如霉草尘、棉尘;气体如烟尘、二氧化硫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药物影响及放射性损伤。本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肺瘘”等范畴。 中文名肺间质纤维化 外文名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科室呼吸内科 Bronchiole n.细支气管 Alveolus 英[ælˈviːələs] 美[ælˈviːələs] 肺泡 (anatomy 解) 肺泡one of the many small spaces in each lung where gases can pass into or out of the blood Capillary 英[kəˈpɪləri] 美[ˈkæpəleri] n.毛细血管 (anatomy 解) 毛细血管any of the smallest tubes in the body that carry blood Fibrosis 英[faɪˈbrəʊsɪs] 美[faɪˈbroʊsɪs] n.纤维化;纤维变性 development of excess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in an organ

病因及常见疾病: 1.肺间质纤维化大多由于病毒所致,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其中以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较多见,也较严重,常形成坏死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病程迁延易演变为慢性肺炎。 2.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侵入后,主要侵犯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周围组织,由于无破坏性病变,故能完全恢复。 3.过敏性肺炎,是由于吸入含有真菌孢子、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有机物尘埃所引起的非哮喘性变应性肺疾患,以弥漫性肺间质炎为病理特征,能痊愈,不留后遗症。比较少见的,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并发症,化脓性炎症扩展到间质组织,引起化脓性间质性肺炎。若炎症继续发展可发生肺脓肿、脓胸等;若病变停止发展,则转向恢复痊愈,但也可形成肺间质纤维化。 其疾病发病机制是结缔组织产生并分泌各种炎性因子进而引发肺部上皮及内皮的细胞损伤、纤维化细胞增殖和炎症等反应综合引起的疾病过程。 鉴别诊断: 主要症状有: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呼吸浅速,可有鼻翼搧动和辅助肌参予呼吸,但大多没有端坐呼吸。②咳嗽、咳痰早期无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易有继发感染,出现粘液脓性痰或脓痰,偶见血痰。③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急性型可发热。 检查:

2023年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布满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根本 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 线胸片布满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 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 -病理实体的总称。 ILD 病谱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具有多层含义,即病因学的多源性;发 生或发病学的异质性;病种或表现型的多样性以及临床病症的异因同效的相像性。从异质角度的分类看,ILD 病理组织学可呈肺泡炎、血管炎、肉芽肿、组织细胞 或类淋巴细胞增殖。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泡炎,其病理异质性变化表现为 一般型间质性肺炎(U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 病(RBILD)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纤维化 (NSIP/fibrosis)。此分类是由Katzenstein 等(1998年)在 Liebow(1970年)UIP、DIP、双侧性间质性肺炎 (BIP)、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和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P)分类根底上经修正后提出 的分类。Liebow 原分类(1970年)中的 BIP 现已公认即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 化性肺炎(BOOP)。LIP 与免疫缺陷有关,GIP 与硬金属有关,已不属于 IPF 分类范畴。Katzenstein 在分类中指出 DIP 命名不当而应承受 RBILD。UIP 属 IPF 的原型,多见于老年人,激素疗效不佳,而 RBILD 和NSIP 患者年龄较低,对糖皮质激素 有疗效反响,预后良好。 发病机制发病阶段 ILD 精准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说明。假设 ILD 的演化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 即启动阶段、进展阶段和结局阶段。 启动阶段 启动 ILD 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的抗原吸入如无机粉尘与石棉肺、尘肺相关,有机粉尘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关等,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和结节病等的特异性抗原尚不清楚。 进展阶段 一旦暴露和接触了最初的致病因子,则产生一个简洁的炎症过程——肺泡炎,这是 ILD 发病的中心环节,肺泡炎的性质打算着肺损伤的类型、修复程度及纤维化形成等。炎性及免疫细胞的活化,不仅释放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直接损 伤I 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还释放蛋白酶等直接损伤间质、胶原组织和基底膜等。同时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已觉察的包括单核因子(monokines)、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白介素-2(IL-2)、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

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标准

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标准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的肺部疾病,它主要影响肺部的间质组织,导致肺部纤维化和弥漫性肺泡损伤。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这也是全球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将介绍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标准,以提供参考和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肺间质纤维化的定义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以肺部间质组织的纤维化和弥漫性肺泡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增厚、纤维化和弥漫性肺泡损伤。该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其症状包括气短、干咳、胸痛、疲劳、体重下降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二、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于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两种: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联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国际肺部疾病分类(ICD)第10版。 1. ATS/ERS联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根据ATS/ERS联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应基于以下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 (1)临床特征:气短、干咳、胸痛、疲劳、体重下降等症状。 (2)影像学特征: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典型的肺间质

纤维化表现,包括肺泡壁增厚、线状或网状阴影、蜂窝状改变、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等。 (3)病理学特征: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显示典型的肺间质纤维化表现,包括肺泡壁增厚、纤维化、蜂窝状改变等。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则可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 (1)存在典型的HRCT表现; (2)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显示典型的肺间质纤维化表现;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纤维化。 2. ICD第10版 ICD第10版将肺间质纤维化分为两种类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和其他类型的肺间质纤维化。其中,IPF的诊断标准为: (1)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 (2)无明显的环境、职业和药物暴露史; (3)HRCT表现为典型的UIP(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表现,包括肺泡壁增厚、线状或网状阴影、蜂窝状改变等; (4)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显示典型的UIP表现,包括肺泡壁增厚、纤维化、蜂窝状改变等。 若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则可诊断为IPF。

中医治疗肺纤维化

中医治疗肺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也不太明白这是一种什么疾病,其实简单点说,它就是一种肺间质炎症,是肺部疾病的一类,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因此,及时给予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临床中,肺纤维化是可以选用中医进行治疗的,这里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中医在怎么治疗肺纤维化的。 肺纤维化也就是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种以弥漫性肺泡单位肺泡炎症伴间质性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组疾病,病因复杂多样,但是大多数肺纤维化都存在相同的病理过程。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临床最常见的肺纤维化类型,特发性肺纤维化也被称为隐源性肺泡炎,是一种能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丧失的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其主要的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结构紊乱、出现纤维化,广泛的纤维化使得肺组织逐渐变硬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呈现渐进性、不可逆的加重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几乎所有的肺纤维化患者最终的结果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 从发病原因来看,部分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引发原因比较明确,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粉尘引起、药物或放射性引起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引发原因不明确。 1.感染因素。一些细菌、病毒等感染,会引发肺间质纤维化疾病,而且,这些因素还会让疾病病情进一步加重。

2.环境因素。部分环境条件比较差,如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较多,或者烟尘 比较多,若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则会对肺部造成损害,进而引发这一疾病;一些 无极粉尘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常见的有煤、石棉等;另外,霉草尘、棉尘等也 是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一大诱因。 3.药物或放射因素。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会带有一定的副作用,对身体造 成损害,有一部分药物是会对肺部带来损伤的,进而引起肺间质纤维化;除此之外,一些放射性伤害也会给肺部带来危害,进而引起病变。 这些原因是可能引起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所以,如果自己可能受到这些危害,那么就应当引起警觉,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判断自己 是否患有肺间质纤维化疾病。 二、中医看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在中医学中认为属于肺痹和肺瘘的范畴,但是由于其病因病机复杂 因此文献报道各有侧重。姜亮铎等认为肺肾不赢、长期受外邪侵袭导致肺络瘀滞、是引起肺纤维化的主要病机。屈毓敏等认为肺气虚弱、外邪内侵、正气不足、肺 叶久伤则伤瘘、废而不用,是导致肺纤维化的主要病机。崔云等认为,在肺纤维 化的中期主要表现为肺痹,以肺络不通、肺气阴两虚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到了晚期,肺纤维化主要以肺瘘为主,以痰瘀互结于肺络,肺叶失养为主要病机。刘 晓明等认为肺纤维化与先天和后天之间的关系密切,属于虚实夹杂之症。病机为 先天和后天不足,内受外邪、痰、瘀毒之侵导致肺气不畅,肺络受阻。兰智慧等 认为阳虚是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之一,阳虚不足导致肺血运不畅引起 肺气不足,痰浊、水饮、瘀血闭阻肺络。阳虚可以出现在发病的任何阶段,尤其 是后期显著。 三、中医治疗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的病机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因此治疗的方式不一。刘玉庆等 认为在肺纤维化治疗期间应始终贯彻益气活血法治疗,根据疾病的表现加减。基 本方为:玉屏风散及人参、黄芪、白术、党参、丹参、川穹、当归、郁金、地龙、枳壳、苏梗等。其中玉屏风散及人参、黄芪、白术、党参主要起到益气之

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 *导读: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中文名称: 特发性肺纤维化 英文名称: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英文又名: IPF 疾病简介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所谓Hamman-Rich综合征属急性型,临床更多见的则是亚急性和慢性型。欧洲学者多称本病为隐源性致纤维性肺泡炎(cryptogenicfibrosingalveolitis,CFA)。美国习用IPF。我国一度盛行CFA的名称,近来却多用IPF。本病多为散发,估计发病率3~5/10万,占所有间质性肺病的65%左右。见于各年龄组,而作出诊断常在50~70岁之间,男女比例1.5~2∶1。预后不良,早期病例即使对激素治疗有反应,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 症状 症状详细描述

约15%的IPF病例呈急性经过,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而发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多于6个月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绝大数IPF为慢性型(可能尚有介于中间的亚急性型),虽称慢性,平均生存时间也只有3.2年。慢性型似乎并非急性型演变而来,确切关系尚不了解。 主要症状有: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呼吸浅速,可有鼻翼搧动和辅助肌参予呼吸,但大多没有端坐呼吸。②咳嗽、咳痰早期无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易有继发感染,出现粘液脓性痰或脓痰,偶见血痰。③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急性型可有发热。常见体征:①呼吸困难和紫绀。②胸廓扩张和膈肌活动度降低。 ③两肺中下部Velcro罗音,具有一定特征性。④杵状指趾。⑤终末期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相应征象。 病因及发病机制 IPF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亦未完全阐明,但已有足够证据表明与免疫炎症损伤有关。不同标本所显示的免疫炎症反应特征不尽一致,周围血所反映出的是免疫异常比较突出,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显示炎症反应为主,而肺局部组织的异常又有所不同。因此在评估各种研究资料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关于IPF发病机制及其过程概括如下:①某种未知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Ig并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刺激和活化肺泡巨噬细胞。这一免疫反应在肺局部,如果肺泡壁B淋

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您所不了解的这些事儿

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您所不了 解的这些事儿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因人们日常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越 来越高。虽然生活环境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许多常见疾病人们并不陌生,但对于部分疾病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就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而言,大部 分读者朋友感到非常陌生,一定会有疑问:“特发性肺纤维化到底是什么疾病呢?”其实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名称比较陌生,但该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由 于该疾病的起病比较隐匿,当患者被确诊病症后,患者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致使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1]。既然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 响如此大,我们更要对该疾病有基本的了解,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患者 的死亡率。那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是怎么发病的呢?具体的生物标志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跟随文章来简单了解一下。 一、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特发性肺纤维化又称为隐源性致纤维性肺泡炎、持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目前,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发病因素还没有完全明确的原因,通过临床治 疗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患者是否受到病毒感染、以及患者 自身的免疫缺陷有紧密的联系[2]。由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属于呼吸内科疾病, 因此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群体、长期吸烟患者群体、伴有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群 体中的发病率非常高。那该疾病的发病时间是怎样的呢?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患者发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病理学表现是寻常型间质 性肺炎,也就是说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出现损伤,并成纤维细胞,同时成纤维细 胞不断增殖转化,使得细胞外基质出现异常并沉积,最终形成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就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发展阶段而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启动阶段、进展阶段、结局阶段。

最新9-李惠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理新观点及最新治疗进展

最新9-李惠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理新观点及最新治 疗进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理新观点 及最新治疗进展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李惠萍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大类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变所引起的众多异质性疾病组成的疾病群,包括200余种不同疾病。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则是其中一种主要的类型。根据2000年ATS/ERS提出的最新分类【1】,将IPF锁定为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的病人,而将其他对激素反应较好的如,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BILD)、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 BOO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NSIP)、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IP)、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ymphoid interstitial pneumonia, LIP)等与之分离开来。1998年,Schwarz 【2】等根据病理改变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将ILD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对治疗反应好的ILD, 如BOOP、LIP等;第二类为对治疗反应效果不定的,如DIP、AIP等;第三类为

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摘要:肺间质纤维化(PF)是以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进行性损害、大量肺间 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聚集为特征,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临床疾病。迄今,对肺纤维化尚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临床较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 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抗纤维化制剂。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治疗进展 肺间质纤维化(PF)是以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进行性损害、大量肺间质细胞及细胞外 基质聚集为特征,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临床疾病[1]。本文对肺间质纤维化目前的 治疗方案做一总结,希望对临床治疗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1.推荐的药物和剂量 迄今,对肺纤维化尚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临床较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抗纤维化制剂。上述药物可以单独或联合应用,其使用剂量和疗 程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推荐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具体 方法如下(供参考)。 1.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其它等效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每天0.5mg/kg(理想体重, 以下同)口服4周;然后每天0.25mg/kg,口服8周;继之减量至每天0.125mg/kg或0.25mg/kg隔天1次口服。 1.2环磷酰胺:按每天2mg/kg给药。开始剂量可为每天25~50mg口服,每7~14天增加25mg,直至最大量150mg/d。 1.3硫唑嘌呤:按每天2~3mg/kg给药。开始剂量为25~50mg/d,之后每7~14天增 加25mg,直至最大量150mg/d。 2.疗程与疗效判定 2.1疗程:(1)一般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如果患者耐受好,未出现并发症和副作用,可继续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2)已治疗6个月以上者,若病情恶化,应停止治疗或改用、合用其它药物;若病情稳定或改善,应维持原有治疗。(3)已治疗12个月以上者若病情恶化,应停止治疗或改用、合用其它药物治疗;若病情稳定或改善,也应维持原有治疗。(4)治疗满18个月以上的患者,继续治疗应个体化。 2.2疗效判定:(1)反应良好或改善:①症状减轻,活动能力增强。②X线胸片或HRCT异常影像减少。③肺功能表现TLC、VC、DLCO、PaO2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以下数据供 参考:TLC或VC增加≥10%,或至少增加≥200ml;DLCO增加≥15%或至少增加3ml.min- 1.mmHg-1;SaO2增加>4%;心肺运动试验中PaO2增加≥4mmHg(具有2项或2项以上者认 为肺生理功能改善)。(2)反应差或治疗失败:①症状加重,特别是呼吸困难和咳嗽。 ②X线胸片或HRCT上异常影像增多,特别是出现了蜂窝肺或肺动脉高压迹象。③肺功能恶化。 3.疗效尚不能肯定,正处于研究观察阶段的药物 3.1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作为抗氧 化剂用于肺纤维化治疗。NAC推荐大剂量(1.8g/d)口服。 3.2布地奈德吸入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可以取得同口服泼尼松的疗效,但是没有出现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 3.3γ干扰素、甲苯吡啶酮、前列腺素E,以及转化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拮抗剂,对胶原 合成有抑制作用。 3.4红霉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对肺纤维化治疗作用是通过抑制PMN功能来实现的。主张小剂量(0.25g/d)长期口服。 3.5秋水仙碱:可抑制胶原合成和调节细胞外基质,起到抗纤维化作用。口服剂量 0.6mg/d耐受性良好。但也有研究表明,秋水仙碱不能改善肺纤维化的预后。 3.6现有研究认为,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PF发生发展的两个 重要过程,而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022特发性肺纤维化共病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2特发性肺纤维化共病的研究进展(全文) 摘要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病程不可预测,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医患双方对IPF认知度的提升,其共病也被进一步关注并成为此类患者诊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表明,IPF共病的存在显著增加了IPF疾病的进展和死亡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那些对IPF死亡率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共病,以期加强对IPF共病的识别和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罕见且具有挑战性的弥漫性肺部疾病,平均生存期仅3~5年[1],比许多肿瘤性疾病更短。IPF患者多死于与IPF直接相关的原因[2],其余的死亡原因则与共病相关,特别是老年IPF患者。新的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并稳定肺功能,但只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晚期疾病患者仍无药可医[2]。IP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这种临床背景下的共病多种多样,临床症状更多,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3]。 1 IPF与共病 不同研究中IPF共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Kreuter等[4]的一项包含272例

IPF患者的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发现,12%没有共病,58%有1~3个共病,30%有4~7个共病。根据共病的发生率,中位生存期从无共病患者的66个月到有1~3个共病患者的48个月,以及有4~7个共病患者的35个月[4],且心血管疾病和肺癌是对死亡率影响最大的共病[4]。而丹麦的一项单中心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抑郁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是IPF患者最常见的共病[5]。包含19个中心、502例IPF患者数据的德国INSIGHTS-IPF 注册登记中[6],肺癌在IPF共病中的患病率仅占1%,和丹麦报告的6%差距较小,与Kreuter等[4]的研究(占15%)高度矛盾。而Tzouvelekis等[7]研究发现IPF患者中肺癌的发病率为3%~22%。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部分IPF合并肺癌患者就诊于肿瘤科,而不是呼吸科,从而导致这部分数据缺失。此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吸烟史、样本量、随访期的长短以及研究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是各项研究存在差异的原因。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其他共病,我国3项类似研究表明,IPF患者中,经食管pH监测确诊的GERD的发病率分别为66.7%[8]、64%[9]和62.3% [10],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中GERD的发生率。IPF的某些共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COPD、肺癌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都与吸烟有关。另外,性别、年龄是IPF和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另一种关联可能是端粒酶逆转录酶或端粒酶RNA成分的突变和端粒缩短不仅参与了IPF的发病机制[11,12],而且涉及癌症[13]和肺气肿[14]。有研究已证实,IPF和癌症之间可能存在某些共同的致病途径[11]。IPF的进展也与一些共病有关:如GERD可通过反复的微吸入反流物导致慢性炎症,最终可导致肺纤维化变性[15]。

肺病理图谱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急性型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cute type: 肺泡上皮坏死脱落,巨噬细 胞浸润,呼吸性细支气管末 端透明膜形成,间质内弥漫 性淋巴细胞浸润。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超急性 型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superacute type:弥漫性 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增生,肺 泡轮廓仍保存。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超急性 型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superacute type:弥漫性 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增生伴纤 维素样变性,少量淋巴细胞 浸润,肺泡上皮坏死脱落。 肺动静脉瘘 arteriovenous fistula:囊性扩张的动静 脉腔相通。 肺泡蛋白沉积症 alveolar proteinosis:pas染色。肺 泡内为pas阳性的粉红色无 结构微细颗粒状物质。 肺泡蛋白沉着症 alveolar proteinosis:肺泡充满致 密的粉红色渗出液,其中有 少量巨噬细胞。渗出液中的 裂隙为制片时溶解的胆固醇 结晶留下的空隙,肺泡壁严 重受压。。

肺疤痕组织骨化生 bone metaplasia in scar of lung:致密纤维疤痕组织中 骨小梁形成,少量炎细胞浸 润。 胰纤维性囊肿病之肺改变: 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泡中 充满粘液,粘液中大量慢性 炎细胞浸润。 胰纤维性囊肿病之肺改变: 小支气管腔内充满嗜酸性分 泌液,粘液分泌物似软骨基 质,并可见散在巨噬细胞。 胰纤维性囊肿病之肺改变: 细支气管上皮变性,部分为 扁平上皮细胞。支气管壁纤 维化,慢性炎细胞浸润。支 气管腔粘液潴留,粘液中可 见散在巨噬细胞。 出血性气管炎 hemorrhagic tracheitis:气管粘膜溃疡 形成,伴出血坏死。 急性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可见支气管壁 及支气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 胞浸润,支气管壁血管扩张 充血。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acute 急性气管炎 acute 弥漫性全细支气管炎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标准、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流程、治疗诊断、预后及要点总结

临床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概念、诊断标准、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流程、治疗诊断、预后及要点总结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间质性肺病,其病变局限于肺部,组织病理学和(或)影像学表现为寻常间质性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生存期仅为2—4 年。 IPF 患者自然病程异质性明显,大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可存活数年,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短时间内的呼吸困难加重和肺功能急剧下降,突发病情恶化有些可由已知原因的急性左心衰、肺栓塞、肺部感染等所致,而有些查不到明确的原因则被定义为IPF急性加重。 AE-IPF/ILD概念及演变 IPF 临床研究正式定义 AE-IPF诊断标准: 1、既往或当前诊断为 IPF; 2、在 30 d 内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情急剧恶化; 3、胸部 HRCT 在原来 UIP 或网格阴影的背景上出现新的磨玻璃(GGO) 和/或实变影; 4、缺乏感染证据:气管内吸出物或 BALF 培养阴性; 5. 排除心衰,肺栓塞或病因明确的肺损伤。呼吸困难加重和肺功能下降,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AE亦可以发生于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 慢性过敏性肺炎(CHP),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纤维化性肺炎(CTD-ILD)。AE-IPF 定义为新近发生的广泛肺泡异常,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功能恶化,同时更新诊断标准。

定义 AE-IPF 为 IPF 患者在短期内出现显著的急性呼吸功能恶化,主要特征为胸部HRCT在原来UIP背景上出现双肺弥漫性 GGO 和/或实变影。 诊断标准 1.既往或当前诊断为 IPF; 2.通常 1 月内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情急剧恶化; 3.胸部 BRCT 在原来 UIP 或网格阴影的背景上出现新的磨玻璃 (GGO) 和/或实变影; 4.排除心衰或液体负荷过重。 新的 AE-IPF/ILD 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再强调特发性和原因不明,不再强调排除感染,强调包括能导致两肺新出现的磨玻璃和实变影的各种原因,但需排除心力衰竭和体液负荷过重。 提出触发急性加重的因素包括感染、误吸、空气暴露、有创的侵入性操作等。虽然典型的 AE 诊断发病时间窗在 1 月之内,但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患者临床表现符合 AE,但发病时间超过 1 月,也可以诊断为 AE-IPF/ILD.

病名英语缩写

病名英语缩写 ARDS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PD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IPF 特发性肺纤维化 HAP 医院获得性肺炎 PAP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PIE 间质肺气肿 PTE 肺栓塞 TB 肺结核 PCP 卡式肺囊虫肺炎 AVB 房室传导阻滞 Af 房颤 ASD 房缺 AI 主闭 AS 主狭 ASO 闭塞性动脉硬化 AT 房速 AMI 急性心梗 AP 心绞痛 APB 房早 BBB 束支传导阻滞CHD冠心病 CHF 充血性心衰 CF 心衰 F3 法三 F4 法四 IHD 缺血性心脏病 PDA 动脉导管未闭 PS 肺狭 PAT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MI 心梗 MVP 二间瓣脱垂 RBBB右束支传导阻滞 SSS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SBE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UA 不稳定性心绞痛 VSD 室缺 VDH 心脏瓣膜病 ALT 成人T细胞白血病 AA 再障 AIH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LL 慢淋 CGN 慢粒

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ITP过敏性紫殿 IDA 缺铁贫 HD 霍奇金病 PNH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MM 多发性骨髓瘤 MDS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NHL 非霍奇金 RAEB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TIP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 AIH 自身免疫性肝炎 AP 急性胰腺炎DU十二指肠溃疡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FD 功能性消化不良 GU 胃溃疡 GERD胃食管反流病 HE 肝性脑病 IBS 肠易激综合症 IBD 炎症性肠病 SAP 急性重症胰腺炎 UC 溃疡性结肠炎 WD 肝豆状核变性 DM 糖尿病 T2DM 2型糖尿病 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N 糖尿病肾病 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LE 盘状红斑狼疮 GD 甲亢 Graves HNKHC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IGT 糖耐量减低 IDD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IIM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PKU 苯丙酮尿症 MAS或POED 多发性骨纤维构造不良SSc 系统性硬化病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AD 阿尔海默茨病 ARF 急性肾功能不全 AIN 急性间质性肾炎 AGN 急性肾炎 CGN 慢性肾炎 CRF 慢性肾功能不全 CIN 慢性间质性肾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