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公民基本义务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4.1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公民基本义务》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明确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民义务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不够清晰,对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明确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自觉履行公民基本义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明确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价值。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履行公民义务的自觉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引导学生关注公民基本义务这一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否履行了公民基本义务,以及他们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八下4.1公民基本义务教学设计课题 4.1公民基本义务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政治认同:知道公民要履行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懂得履行这些义务的意义;了解公民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认同宪法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规定。
道德修养: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义务观。
法治观念:要增强法治观念和义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
健全人格: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义务,懂得履行这些义务的意义;了解公民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重点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难点遵守宪法和法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宪法连线这说明了什么?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依法履行义务导入新课。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导入新课,能起到前后过度的极佳效果。
讲授新课什么是公民和公民基本义务义务的区分观看视频: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
腐败分子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义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哪些危害?2.为什么遵守宪法和法律义务呢?观看图片,猜测公民的几项义务思考每个公民应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
先从总体上让学生试着猜想,从而引导学生往下的具体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遵守宪法法律的义务的表现。
3、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教师总结:4.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1)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2)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维护国家利益包括哪两个方面?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公民又应该怎样做?5.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原因和要求6.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具体表现:热闻点评:决不允许你分裂我的国家观看材料并思考:是什么促使王小姐单枪匹马硬钢“港独”分子?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在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在行动案例 一览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当兵不是儿戏,拒服兵役后果严重。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4.1 公民基本义务1.李某认为既然有那么多人服兵役,自己服不服兵役无所谓,李某的观点( )A.正确,服兵役是完全自愿的行为B.错误,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C.错误,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D.正确,这是善于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表现2.出租车司机秦某发现,租车旅游的老外名为看风景,实际上偷拍军事设施,他乘机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老外被依法抓获,国家安全机关奖励了秦某。
从中可以看出()A.秦某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B.违法犯罪要受刑法处罚C.秦某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D.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3.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是()A.可以履行,也可以放弃B.有条件的C.公民自愿履行的D.必须履行、不能放弃的4.下列不能体现公民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选项有()①在公园里,苗苗吃完香蕉随手扔地上②刘某给110打骚扰电话③初三学生小光在网络中反击分裂言论④佳佳勤奋学习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5.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这告诉我们()A.先履行义务,后享有权利B.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C.权利必须行使,义务必须履行D.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6.下列对我国税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偷税、欠税不属于违法行为,违反道德要求②纳税光荣,偷税可耻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④税收是我国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②④7.对于税收,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我们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税收与我们无关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④任何偷税、漏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下列属于履行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有( )①小明遵守法律,上学过马路走斑马线,从不闯红灯②小花爱护学校公共财物,团结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③周强对他所在社区的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④小平努力完成初中的学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微信上曾被这样一段话刷屏:“不管你在哪里遇到军列、军车、军机、战舰等军事设备,请不要拍照、录视频发到朋友圈,你的好奇和无意可能会泄露军事机密。
公民基本义务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依法治国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义务意识,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力目标:学习、了解十九大精神,正确对待公民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义务,懂得履行这些义务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难点: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基本义务的意识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采取图片的形式导入,四幅图片是书本上,运用你的经验,让学生先了解公民义务这个概念,再提出课题,公民基本义务,区别两者的不同之处。
(二)过程1、课前预习,出示图片,认真阅读教材45页—51页的内容:(1)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和法律?(3)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如何做到遵守宪法和法律?(5)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容有哪些?(6)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7)为什么要依法纳税?2、视频—习主席宪法宣誓视频基本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案例:2014年高考舞弊案问题:(1)高考舞弊案给我们什么警示?(2)高考作弊为什么会受到法律制裁呢?展示互动: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做过哪些遵守宪法法律的事情?得出结论: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提问:遵守宪法法律要求我们怎么做?学生做答。
3、背景音乐—为了谁,图片解放军,提问,他们是谁,在做什么?维护国家利益追问:解放军叔叔保卫边疆,那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案例:黄云来4、图片韩国明星,服兵役的义务提问:公民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案例:你认为兵役机关和当地政府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知识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5、同学们你们出去吃饭有没有遇到不给发票的情况?呈现图片,让学生了解索要发票的目的,明确依法纳税的义务。
图片—四幅,明确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辨析: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一节公民基本义务1.公民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其他方面义务(包括劳动、受教育、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等。
2.公民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3.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
4.遵守宪法法律的方法:遵守宪法就要忠于公民基本义分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党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觉自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6.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做法重要性: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做法: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7.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的内容: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8.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的内容: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9.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的内容: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10.依法服兵役的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11.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
②维护国家利益。
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依法纳税。
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第四课公民义务第1课时公民基本义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2.了解国家利益的内容、国家安全的内容有哪些。
能力目标1.提高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自觉性,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2.明确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提高对税收的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2.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我们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3.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重点难点重点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难点1.遵守宪法和法律。
2.依法服兵役。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教材中相关情景幻灯片和宪法规定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2017年热播影片《守卫者·浮出水面》剧情简介电视剧《守卫者·浮出水面》是一部都市谍战剧,该剧讲述了三岛市潜艇基地正在总装一艘新型号潜艇,这个消息让D国情报机构打探到了。
D国情报机构了解到,正在总装的新型号潜艇采用高尖端技术,威慑力大,噪声低,于是D国情报机构企图通过网络和人力窃取机密,中国潜艇基地面临新危机。
期间洪少秋和叶焓组成专案小组,几经波折,洪少秋把侦破视角转移到了301研究所,并且抓出了内鬼,获得了叶焓信任。
历尽艰险,最终二人带领队友铲除了以高一天为首的犯罪团伙,“海螺号”潜艇下水成功。
他们二人及其他队友很好地维护了国家安全。
故事二:2017年9月18日,日籍人员樋口健因涉嫌从事对华间谍情报活动被我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据日媒报道,从2015年5月至今,有12个日本人因涉嫌在华间谍行为被拘留。
近年来,日本对华间谍活动似乎趋向频繁。
网络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日本是“全民皆谍”。
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2016年底,多张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高清照片出现在网上。
照片中,我们的航母外形及诸多构造细节一览无余,甚至能看清航母舰岛武器开口的结构。
国产航母主船体合拢成型的消息早已被官方证实,但如此高分辨率的航母照片却是在日本共同社网站上流传开的,拍摄者是该社工作人员。
我们的国产航母正处于建设之中,严禁无关人员非法拍摄。
在重重安保之下,日方人员还能拍到如此众多高分辨率图片,这个事情很让人震惊。
日本间谍主要通过哪些手段窃取中国情报呢?总的来说,日本间谍一般采取利用公职、伪装身份、重金招募等方式进行谍报活动。
利用公职身份公然地收集、试探、截获情报信息。
比如一些外事官员、记者,就是利用公职身份,出入各种场所、接触到各界人物,有目的地获取信息。
伪装成商人、教师等各种职业,甚至可能伪装成垃圾清洁工,进行情报收集。
教师小结:面对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遵守宪法法律【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的权利,这节课我们学习公民的义务。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运用你的经验”,提出问题: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教师请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公民的基本义务有: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知识拓展】什么是公民的义务?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①宪法和法律确认公民应履行的任务,就是公民的义务;②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规定的公民应履行或完成的任务,是公民最基本的义务。
1.遵守宪法的义务(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做法: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知识拓展一】保守国家秘密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对有关的问题作了规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
“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一经确定,就要在秘密载体上作出明显的标志。
标志方法应按《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标志的规定》执行。
【知识拓展二】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第五十三条规定:“我国公民必须爱护公共财产。
”哪些东西属于公共财产呢?凡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都属于公共财产。
比如,学校的教室、桌椅,公共场所的电影院、公园、体育场,出门乘坐的公共汽车、火车、飞机,国家和集体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生产材料,还有矿山、油田、桥梁、铁路、公路等。
公共财产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是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受国家法律保护。
爱护公共财产,保护公共财产,在我国已经蔚然成风,在各地,有很多“爱厂如家”“爱校如家”“爱店如家”的模范人物,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事迹。
湖北省枝江县董市镇桂花农业银行分社有两位年轻的营业员,一位叫潘星兰,一位叫杨大兰。
1989年12月25日清晨,她们正在银行金库值班,突然听到一阵响动。
两个蒙面歹徒,把4把匕首架在她俩脖子上,逼她们交出钥匙。
潘星兰勇敢地与歹徒搏斗,身上被歹徒捅了11刀,左耳也被割下,疼得她昏了过去。
杨大兰趁另一个歹徒不注意,把歹徒推倒在地,大声呼救,被歹徒连砍数刀,壮烈牺牲。
潘星兰苏醒过来,发现银行的钱被盗,强忍剧痛,爬到外面报警。
公安人员立即出动,不到48个小时,就抓住了那两个歹徒,追回了被盗的钱。
潘星兰、杨大兰为保护国家财产,不畏强暴,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在我国少年儿童中,也有这样的优秀代表。
很多少年朋友都听说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那是发生在1964年2月9日的事,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新宝力格,有一对小姐妹,姐姐叫龙梅,11岁,妹妹叫玉荣,9岁。
那天,她们帮助爸爸去放羊。
没想到,刚走出不远,就遇到了暴风雪。
羊群被风雪吹得四处奔跑,这可急坏了姐妹俩。
羊群是公社的财产,决不能丢失一只!她们紧紧地追赶着羊群。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37摄氏度。
龙梅、玉荣寸步不离羊群,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她们奔跑了70多里地,一直跑到白云鄂博火车站附近,才被人发现送到医院。
当时,她们身上的雪全冻成冰,成了冰人。
玉荣下半条腿被冻成了黑色。
经过医生两个多小时的抢救,龙梅、玉荣才苏醒过来。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她们不顾个人安危,奋力保护国家财产的高尚行为,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如果我遇到那种情况,也一定会勇敢地保护国家财产。
这种想法是非常可贵的,但是,我们遇到这种突发事件的机会毕竟是极少的。
而且,只有在平时养成爱护公共财产的好习惯,关键时刻才会挺身而出。
爱护公共财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学校,不在课桌上、墙壁上乱刻、乱画,不随便摔桌子、砸椅子、扔黑板擦,不踢教室门,不用石子打路灯、不破坏花草树木,等等。
见到别人有破坏公共财产的行为,要耐心劝阻。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多为人民做好事,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方便。
3.中学生要遵守宪法法律教师提出问题:中学生该怎样遵守宪法法律?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具体说来,就是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二)维护国家利益1.国家利益的内容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2.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1)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做法: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知识拓展】历史上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人物事例1.秦始皇大一统、郡县制;2.昭君出塞;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秦始皇修灵渠;5.汉初封王;6.汉与匈奴和亲;7.成吉思汗远征;8.文成公主出嫁吐蕃;9.元时忽必烈一统中原、确立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10.左宗棠收复新疆;11.郑成功收复台湾;12.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平定三藩、收回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13.新中国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1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5.香港、澳门的回归;16.两岸三通……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教师总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知识拓展】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提高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意识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这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适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需要制定的一部立足全局、统领国家安全各领域立法工作的综合性法律。
国家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任务,建立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制度,为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以法律的形式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国家安全法作出的一项重大规定,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心愿。
不怕千日无患,就怕一日不防。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
有的群众和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忘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忘记了“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要求,支持、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识不强,甚至有所淡薄和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