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运行中水垢的结生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水垢的形成、危害及清除文章出处:-本站会员发布时间:2006-03-10水垢的形成、危害及清除给水中杂质进入锅炉后 , 随着水温不断地升高或蒸发浓缩在锅内受热面水侧金属表面上生成的固体附着物称为水垢。
一、水垢的形成1. 受热分解含有暂时硬度的水进入锅炉后 , 在加热过程中 , 一些钙镁盐类受热分解 , 从溶于水的物质转变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 附着于锅炉金属表面上结为水垢 , 钙和镁盐类分解如下 :ca(HC03)2 →CaC03 ↓ +H2O+C02↑Mg(HC O)2→MgC03+H2O+C02↑MgC03+H2O → Mg(OH)2↓+c02↑2. 某些盐类超过了其溶解度由于锅水的不断蒸发和浓缩 , 水中的溶解盐类含量不断增加 , 当某些盐类达到过饱和时 , 盐类在蒸发面上析出固相 ,结生水垢。
3. 溶解度下降随着锅水温度的升高 , 锅水中某些盐类溶解度下降 , 如CaS04 和 CaSi03 等盐类。
4. 相互反应给水中原溶解度较大的盐类和锅水中其他盐类、碱反应后 , 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 从而结生水垢。
一些盐和碱相互反应如下 :/ Ca(HC03)2+2NaOH=CaC03 ↓ +N4C03+H20CaCl2+Na2C03=CaC03↓+2NaCl5. 水渣转化当锅内水渣过多时 , 而且又粘 , 如 Mg (OH)2 和 Mg3(P04)2 等 , 如果排污不及时 , 很容易由泥渣转化为水垢。
二、水垢的分类1. 碳酸盐水垢 :是以钙簇的碳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水垢 , 包括氢氧化缕 , 其中CaC03>50 × 10-2.硫酸盐水垢 : 是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垢 , 其中CaS04>50 × 10-2 。
3. 硅酸盐水垢 : 当水垢中的Si02>20 × 10-2 时 , 属于这类水垢。
4. 混合水垢 : 这种水垢有两种组成形式 : 一种是钙簇的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以及氧化铁等组成的混合物 , 难以分出哪一种是主要成分 ; 另一种是各种水垢以夹层的形式组成为一体 , 所以也很难指出哪一种成分是主要的。
锅炉结垢故障分析报告根据对锅炉结垢故障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故障现象: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热效率下降和供热量不足的情况。
同时,锅炉排烟温度异常高,煤气和烟尘排放浓度也较高。
2. 故障分析:根据现象和数据,可以初步判断该锅炉存在结垢故障。
结垢是指热交换器内壁上的水垢和氧化物沉积,降低了传热效率和流体流动性能。
经过长时间运行和多次循环加热,锅炉内壁会积累大量水垢,导致热交换器传热面的热阻增大,影响供热效果。
3. 故障原因:结垢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循环水中的硬度成分(如钙、镁离子等)在加热过程中沉积而形成。
水中硬度成分过高,锅炉运行温度过高或循环水中存在其它污染物都可能导致结垢现象。
4. 解决方案:为解决锅炉结垢故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a. 清洁热交换器:使用合适的脱垢剂进行循环冲洗,将热交换器内部的水垢彻底清除。
b. 加强水质管理:提高循环水的处理质量,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水处理剂的使用量。
c. 控制锅炉运行温度:适当降低锅炉的运行温度,减少水垢的形成概率。
d. 实施定期维护:定期检查热交换器和管道系统,清除结垢和污染物,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5. 故障预防:为预防锅炉结垢故障的再次发生,可以考虑以下预防措施: a. 定期检测水质:每隔一段时间对循环水进行水质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b. 加强清洁维护:定期清洗热交换器内部,避免结垢物再次积累。
c. 控制运行参数:合理控制锅炉的运行温度、流速等参数,减少结垢的可能性。
d. 检修热交换器:定期检修热交换器,并修复可能存在的漏点和损坏,确保热交换器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针对锅炉结垢故障,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清洁和维护措施,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和控制,以预防和避免结垢现象的发生,确保锅炉正常高效地运行。
一、水垢的成因工业锅炉以及家庭用的烧水壶,使用一段时间后在金属表面就会结成水垢,这是由于水中溶有一定数量的钙镁盐类,如碳酸氢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硅酸盐、磷酸盐等同的还含有泥沙和有机物等。
这些盐类在受热过程中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水垢。
水中含有的碳酸氢钙在水温升高过程中会分解生成难溶的碳酸钙:Ca(HCO3)2==△==CaCO3+C02↑+H20碳酸氢镁也会分解生成碳酸镁,它在水中不稳定会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水垢中还含有少量氢氧化镁。
在碱性条件下,碳酸氢钙会发生如下反应生成碳酸钙:Ca(HCO3)2+20H1-====CaCO3+2H2O+CO2-3此时,如水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钙时也会发生如下的生成碳酸钙的沉淀:CaCl2+C02-3====CaCO3↓+2C1-当水中溶有过量的磷酸盐时,氯化钙也会转化成溶解度很小的磷酸钙。
2P03-4+3CaCl2--Ca3(PO4)2↓+6Cl-通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磷酸钙。
水中还溶解有一定数量的硫酸钙;硅酸钙等其他无机盐类,随着水的蒸发,它们在水中浓度加大,当其浓度超过溶解度之后也会生成沉淀,并沉积在传热表面上。
在工业锅炉中金属表面的铁锈和铜锈等锈垢也会转化成水垢的成分。
由于水垢大都由无机盐组成,故称为无机垢,而且这些水垢结晶致密,比较坚硬,所以又称为硬垢。
实际水垢的成分相当复杂而且成分随着水质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对不同地区的水垢应作具体分析。
通常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将它分为碳酸盐水垢;硫酸盐水垢,磷酸盐水垢,硅酸盐水垢和锈垢几、大类。
表3—4是用X—射线法测得的各种坚硬水垢的组成。
表3-4 X—射线反射法测得水垢成分在锅炉受热内部和冷却水热交换系统内部积存水垢都是有害的,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加热损失和燃料消耗通常工业锅炉每结lmm厚水垢,热效率要降低5%。
中国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的年燃煤量占煤炭总用量垢,发电锅炉的燃煤量占煤炭总用量毵i以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平均结垢厚度方lmm,发电锅炉与腐蚀产物平均厚度为0.5mm计算,则将造成45Mt/a的燃料损失,而如果做好防垢清洗工作每年至少可节约45亿元的燃煤费用。
锅炉中水垢的形成、危害及处理药剂一、水垢对锅炉有哪些危害1.造成锅炉受热面的损坏。
在有水垢时,要达到无水垢相同的炉水温度,受热面管壁温度必然要提高。
当温度超过了金属所能承受的允许温度时,就会引起鼓包和爆管事故。
据知,水垢的厚度及导热系数对金属管壁温度应低于450℃。
即使炉管内附着很薄的水垢,也会使炉管温度大大超过450℃允许值。
例如1.0Mpa的锅炉,管壁温度为280℃,当结有1mm的硅酸盐水垢时,管壁温度可达到680℃,此时,钢板强度自4.0Mpa降为1.0Mpa,造成炉管鼓包,引起爆破。
此外,当锅内金属表面覆盖有水垢时,破坏了正常的锅炉水循环,也容易造成炉管过热,还会引起沉积物的腐蚀。
2.浪费燃料。
锅炉结垢后,由于水垢的导热性差,是受热面传热情况变坏,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有效的才传给水,造成排烟温度升高,增加了排烟热损失,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也就浪费了燃料。
例如,结1.5mm硫酸盐水垢,将多耗燃料10%。
3.降低了锅炉的出力。
4.锅炉结垢后,必须经常洗炉,既影响正常供气,又耗大量人力、物力,还会降低锅炉的使用寿命。
二、常见的锅炉水垢有哪些?1.碳酸盐水垢其主要成分为钙、镁的碳酸盐,以碳酸钙为主,对低压锅炉有时高达50%以上。
2.硫酸盐水垢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对低压锅炉有时高达50%以上。
3.硅酸盐水垢其成分复杂,绝大部分是铝、铁的硅酸化合物。
在这种水垢组成中往往含有40%-50%的二氧化硅、25%-30%的铝和铁的氧化物以及10%-20%的钠的氧化物,钙镁化合物的总含量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几。
4.磷酸盐水垢主要成分是Ca3(PO4)2。
5.混合水垢是各种水垢的混合物。
6.氧化铁水垢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其含量可达70%-90%。
此外,往往还含有金属铜、铜的氧化物和少量钙、硅和磷酸盐。
7.磷酸盐铁垢主要是磷酸亚铁钠(NaFePO4)和磷酸亚铁。
8.铜垢水垢中金属铜的含量很大,当达到20%-30%或更多时的水垢为铜垢。
工业锅炉水垢的处理方法及化学原理工业锅炉是生产和供热领域常见的设备之一。
随着锅炉的长期运行,锅炉内的水会产生水垢,这会对锅炉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处理工业锅炉水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工业锅炉水垢的处理方法及其化学原理。
一、工业锅炉水垢的形成原因工业锅炉水垢主要是由于水中的钙、镁等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的碳酸盐沉淀所致。
当水中的钙、镁含量较高时,水中的碳酸盐沉淀会逐渐在锅炉内壁上积聚形成水垢。
水垢的形成会导致锅炉热交换效果降低、能源浪费、锅炉管道堵塞等问题。
二、工业锅炉水垢的处理方法针对工业锅炉水垢问题,目前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处理方法。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清除锅炉内的水垢。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凿击、冲洗和高压水冲洗。
凿击是利用机械装置对水垢进行敲击,使其脱落。
冲洗则是利用水流对水垢进行冲刷,将其冲掉。
高压水冲洗是利用高压水射流对水垢进行冲击,从而清除水垢。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溶解或分解水垢。
常见的化学方法有酸洗和碱洗两种。
酸洗是利用酸性溶液对水垢进行处理,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等。
碱洗则是利用碱性溶液对水垢进行处理,常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化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溶解水垢,但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量,以免对设备造成腐蚀或污染。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水垢进行降解或分解。
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制剂或添加生物酶,可以促进水垢的降解和分解,从而达到清除水垢的目的。
生物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但需要注意微生物的选择和适应环境的培养。
三、工业锅炉水垢处理的化学原理1. 酸洗原理酸洗主要是利用酸性溶液中的酸根离子与水垢中的阳离子反应,溶解或分解水垢。
例如,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水垢中的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相应的阳离子。
这样,水垢就会逐渐溶解或分解。
2. 碱洗原理碱洗主要是利用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与水垢中的酸根离子反应,溶解或分解水垢。
锅炉水垢的形成原因及危害一、锅炉水垢的形成原因自从在锅炉运行中把水作为热交换工质之日起,受热表面和传热表面的结垢就成为热交换工艺中主要困扰问题之一。
200余年来,人们对锅炉水垢的垢种、成垢的原因已有充分研究,推出了各种防垢技术,但至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在防垢的同时发展了清洗技术,作为保持受热面和传热表面的辅助手段。
在受热面与传热面表上沉积的附着物层均可称为水垢。
引起水垢的主要原因有:1、锅炉给水的杂质进入锅炉后,经过不断的蒸发和浓缩,使锅炉给水中盐类的浓度不断地增大,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程度,就会在锅炉金属表面析出的沉淀物。
2、随着锅炉内水温的升高,某些盐类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这些盐类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度急剧下降开形成结垢。
3、不同的盐类相互作用或受热分解,生成难以溶解的化合物。
锅炉在连续给水,连续蒸发的过程中,纯净的水变成蒸汽由锅炉送出,使炉内水中的盐类物质不断浓缩,含量不断升高。
在锅炉给水含盐程度达到饱和状态或过饱和状态时,盐类物质就会从水中析出,生成固态沉淀物。
它们一部分粘附在热负荷较大的受热面上,形成坚硬或松软的水垢,另一部分则悬浮在炉水中,随炉水循环而流动。
当受热面处水循环不良、流速较低时,则沉积在受热面上形成二次水垢,或者沉积于流速本来就不高的锅筒、集箱下部,形成泥垢,随定期排污而排出炉外。
因此,水垢的产生,除与锅炉给水中杂质的成分和含量有关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与锅炉的运行状态。
水的蒸发强度越大,循环速率越高,就越容易生成容易被水循环破坏的疏松沉淀物,可以减少水垢在锅炉蒸发面上集结的数量。
与此相反,蒸发强度越小,循环速率越低,就越容易在锅炉蒸发面上结成水垢。
二、锅炉水垢的危害锅炉水垢主要有以下危害:1、恶化传热锅炉受热面的传热特性对锅炉的运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而锅炉水垢都发生在受热面,而且受热温度高、沸腾越强烈的受热面越容易产生水垢。
锅炉运行实践及各种资料均表明,水垢对锅炉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的导热性。
《锅炉运行中形成水垢的危害及预防》作者:裴建国于学忠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锅炉运行中形成水垢的危害及预防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锅炉水垢危害预防一、前言水垢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水中有钙、镁离子及其他重金属离子存在,这是水垢形成的内因;固态物质从过于饱和的炉水中沉淀析出并粘附在金属受热面上,这是水垢形成的外因。
当含有钙、镁等盐类杂质的水进入锅炉后,吸收高温烟气传递热量,钙、镁盐类杂质便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析出。
二、锅炉水垢事故的成因锅炉的水垢包括沉积在锅炉下的泥垢以及受热表面的坚硬水垢,造成水垢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水质的原因,由于水质中含有一定的镁盐和钙盐,这些盐类在锅炉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之下就会发生相应的化学和物理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水垢。
究其形成的根本原因,长期供给超标的给水是锅炉水垢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锅炉的设计、结构以及安装与水垢的形成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锅炉内水垢的形成时一个较为复杂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由于锅炉的水中含有较高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以及其他的重金属离子,当这些重金属离子进入锅炉内部之后,就会在高温热的催化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当锅炉内部的水随着热量的升高不断蒸发至一定的浓度后,这些重金属离子形成的难溶物就会附着在锅炉的内部上,这些难溶物一般会附着在受热情况较高的锅炉金属壁上,因此,这些固体沉淀物的形成厚度就会有所不同,那么,这些固体沉淀物便是我们常说的水垢。
三、水垢的危害水垢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有很大的危害作用。
其危害主要有:3.1、降低锅炉热效率,浪费大量燃料锅炉接成水垢后,受热面的传热性能变差,燃料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不能迅速的传递给炉水,因而大量热量被烟气带走,造成排烟温度升高,增加排烟热损失,使锅炉热效率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住锅炉额定参数,就必须更多地向炉膛投加燃料,并加大鼓风和引风来强化燃料燃烧。
锅炉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锅炉作为工业领域中的一种常见设备,在各种生产领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锅炉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多样化,给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就为大家总结了锅炉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广大生产企业有所帮助。
问题一:锅炉结垢锅炉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结垢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水中含有硬度物质,如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这些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容易形成沉积物。
锅炉结垢会使锅炉的热效率下降,因此为了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结垢,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1)水质处理。
在使用锅炉之前,需要对水质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硬度物质,以减少结垢的可能性。
(2)定期清洗。
周期性地对锅炉进行清洗,将其中的沉积物清除,以保证锅炉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3)添加剂。
可以在锅炉中添加化学剂,如缓蚀剂和分散剂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垢和沉积物的生成。
问题二:锅炉泄漏锅炉泄漏是锅炉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由于管道、接头、焊接处等部位的磨损、老化或受热后变形等原因导致泄漏。
锅炉泄漏不仅会造成生产损失,还有可能对生产设备和人员造成危险。
解决方法:(1)定期检查。
定期对锅炉进行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如裂纹、腐蚀、变形等,以及时进行维修,避免泄漏。
(2)更换设备。
对于老旧的锅炉设备,在其已经无法正常使用或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时,应及时更换新的设备。
问题三:爆炸锅炉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运行,一旦出现爆炸,所产生的破坏力将是非常巨大的,会对企业的人员和设备造成致命损害。
锅炉爆炸的主要原因有水锤、气体爆炸等,需要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解决方法:(1)加强安全教育。
企业应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2)定期检查。
应定期对锅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风险因素,从而减少爆炸的可能性。
(3)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锅炉水垢的形成及危害目前漳州市的工业锅炉中约有40%无给水处理设施,尤其是小蒸发量锅炉更为普遍。
有些即使有水处理设备,也时有因操作管理不当或无管理,而使水处理设施形同虚设。
炉内仍有不同程度的水垢形成。
以2007年的漳州市的检验情况来看。
水垢1在锅炉内钙、镁盐生成的沉淀物有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形成坚硬的水垢,牢固地附着于管壁及锅筒壁上。
还有一种是形成沉渣,沉渣可能粘结于壁上,也可能悬浮在水中,它又分为两种:①流动性的沉渣;这种沉渣可用排污的方法排掉。
②粘性的沉渣。
易粘结于管子斜度小或水流速度低的地方,而形成二次水垢。
1.1初生水垢的结生过程一些如给水中原来溶解度较低的盐类,在锅炉的个体条件下,和其他盐类相互反应,生成了难溶的化合物。
由于锅炉水的不断蒸发、浓缩,水中溶解盐的浓度不断增大,当达到过饱和程度时,在蒸发面上析出晶母或以原有的水垢颗粒为结晶中心。
生长为水垢。
1.2锅炉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泥渣为泥垢:含有泥垢的物质,如Mg(OH)2、Mg3(PO4)2等,性质很粘,如排污不及时,很容易粘附在蒸发面上转化为水垢。
已形成的泥垢和水垢之间,或泥垢与金属腐蚀物之间。
在锅炉蒸发面上的高温条件水垢锅炉蒸发强度高、循环性能好,锅炉水中的泥垢呈悬浮状态。
就难以转化为水垢,如果锅炉蒸发强度低、循环性能差。
泥垢易沉积在蒸发面上,就比较容易转化成水垢。
2、水垢的种类2.12.2的氧化物在铁垢中是均匀分布的。
3、水垢的危害3.1水垢引起的传热损失水垢的导热系数比钢铁的导热系数小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使受热面的传热性能变差,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不能迅速地传递到锅水中,使大量的热量被烟气带走,造成3.2温与水垢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出,水垢越厚。
导热系数越差,锅炉火侧的温度就得越高。
经试验得出数据,对于工作压力为1.37MPa的锅炉,火侧的温度在900℃~1200℃之间,水侧的温度为197℃,在没有结生水垢时的锅炉钢板温度只有215℃~250℃。
锅炉运行中水垢的结生
1 水垢的类别
锅炉运行既能生成一次水垢,又能生成二次水垢。
一次水垢是指在锅炉正常运行的条件下,随给水进入锅炉的结垢物质,在锅水不断的蒸发、浓缩的状态下改变了它们本身的结构状态。
即从溶解状态转变成结晶状态,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质。
当这些沉淀物质在靠近锅炉管壁的锅水中形成过饱和状态时,它们就直接附着沉积在受热面上,这时就形成了水垢叫做一次水垢,这种水垢十分坚硬。
二次水垢是指锅水中结垢物质先在锅水的深处析出,当锅水碱度较低和水循环被破坏时,这些悬浮状物质粘附在已经沉积在受热面上、表面粗糙的一次水垢上面,就形成了二次水垢。
2 水垢生成的原因
在蒸汽锅炉和热交换器中生成水垢沉淀的原因有4个:
2.1 由多组分的过饱和溶液中盐类产生结晶析出;
2.2 有机胶状物和矿物质胶状物受热沉淀;
2.3 以各种不同分散度存在的某些物质固体颗粒的焦结和粘结;
2.4 某些物质的电化学过程,例如在高温下沉淀物与其有热应力的金属表面之间,所进行的局部化学过程。
诉4个原因不管有哪一个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锅炉发生结垢。
3 固相沉淀的条件
锅水是由多种盐类组成的溶液,而各种盐类的饱和溶液产生固相
的条件是:
3.1 随着温度的提高,盐类溶解度降低。
(具有负的溶解系数的盐类);
3.2 对于那些溶液接近饱和状态的化合物,随着炉水的蒸发而浓度逐渐升高,以致达到由溶液中析出固相物质的程度;
3.3 物质在被加热蒸发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此时某些离子发生分解而生成一些难溶盐类的离子。
4 结垢物质在锅水中的变化过程
在锅水不断发热蒸发、浓缩的情况下,盐类达到并超过了它们的的浓度积。
开始先由盐类过饱和溶液中在锅壁表面个别部位析出原始的胚芽状的结晶核心。
接着这些结晶核心很快地合并,并快速的增大。
这些联接起来的结晶核心在锅壁表面上能够生成一种作为金属壁与后来的固体沉淀层之间的联接纽带的水垢原始结晶。
这是因为锅壁原始金属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所致。
金属表面上许多突起的小丘,便成为由过饱和溶液中产生固相的结晶核心的结晶点。
此外,在锅炉受热面金属壁上,还覆盖着一层金属氧化物,也称为氧化膜。
这种氧化物层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因此它变成为金属壁和由溶液中结晶出的沉淀物的粘结中间层。
在不断地受热蒸发过程中,这些沉淀物中的水分被蒸发使其逐渐形成坚硬的水垢。
如果把锅水的指标人为地或自然地维持或调整到一个指定的范围内时,盐类也可以在锅水中形成另一种形式沉淀的可能,那就是
水渣沉淀。
水渣的性质随着它的组成成分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不粘附在受热面上,可以随锅炉排污排出锅外的,像碳酸钙(caco3),水化磷灰石[3ca3.ca(oh)2]和蛇纹石
(3mgo.2sio2.2h2o),都属于这种水渣。
另一种则是能够粘附在锅炉受热面上形成二次水垢的水渣,像氢氧化镁(mg(oh)2)和磷酸镁(mg(po4)2)就属于这种水渣。
当然,这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