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学科。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6岁儿童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2.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规律3.解释学前儿童更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4.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符号系统。
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体系。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也存在着显著差别,差别主要表现在:整体性与个别性、稳定性和多变性、工具和工具使用的差别。
在托幼教育机构进行语言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既要遵守语言的规定性,又要考虑个人呢的言语风格和言语习惯;第二,既要有规范语言模式的示范,又要有各种变体的示范;第三,既要有静态的语言学习,又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帮助儿童学习。
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环境里学到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第二语言是指再多民居聚居的国家或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为了和其他民族的人成功地进行交际,还要学习一种非本族的语言。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并非学生的第一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这两个概念由乔姆斯基提出。
语言能力是指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了解。
语言运用则是这种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的具体运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在本质上与学前儿童教育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学前阶段是孩子们接受各种教育的基础期,而语言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地教会孩子们如何说话和听懂语言,更涵盖了对语言认知、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在实践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与整体学前教育密切相关,二者在本质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学前阶段是孩子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发展期之一。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认知的重要工具,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建立起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因此,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被认为是整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认知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旨在培养孩子们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和游戏,激发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语言的良好认知基础。
2.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绘本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孩子们对语言表达的热情,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
通过团体活动、合作游戏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升他们的交流和社交能力。
4. 文化意识和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文化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文学欣赏、情感故事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感受和表达各种情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情商培养。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学前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学科。
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一、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二、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2.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规律3.解释学前儿童更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4.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四、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1.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符号系统。
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也存在着显著差别,差别主要表现在:整体性与个别性、稳定性和多变性、工具和工具使用的差别。
在托幼教育机构进行语言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既要遵守语言的规定性,又要考虑个人呢的言语风格和言语习惯;第二,既要有规范语言模式的示范,又要有各种变体的示范;第三,既要有静态的语言学习,又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帮助儿童学习。
2.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环境里学到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第二语言是指再多民居聚居的国家或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这种复杂的“语言接触”环境里,为了和其他民族的人成功地进行交际,人们往往还要学习一种非本族的语言。
外语是一种非本族语,是人们用来和外国人进行交际的语言。
篇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2章)为语言功能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内容;(6学时)第二部分(第3—7章)为语言发生发展篇,主要介绍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语言学习、0-3岁和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等内容;(16学时)第三部分(第8—11章)为语言教育实践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等内容。
课程简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之一,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
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训练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职业技能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合格师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
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课程总学时:64(理论学时32,实践32学时)课程总学分:4篇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活动目标1.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内涵及特点,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学前教育方向)一、编写说明《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是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分析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并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组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能力。
该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通过见习与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去解释幼儿园的语言教学现象,初步认识并掌握它的一般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和本专业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配合。
(三)实践环节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是在每单元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命题,学生亲手做出与主题有关的事物。
然后用双语将其表达出来,可以是制作过程,也可是与此有关的小故事、寓言等。
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汉语和英语的表达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应以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文学知识为基础。
同时《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与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等学科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虽然同属于五大领域的教学,但各有其针对性,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重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教育活动这个特定的研究对象上。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六)考核方式与要求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是考查课。
2.考试形式:闭卷。
3.成绩计算:①平时成绩:40%②试卷成绩:60%③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 40% +试卷成绩*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