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主要科技成果,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背景2. 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3. 隋唐时期的医药学发展4. 隋唐时期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5. 隋唐时期的手工业技术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2.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科技成果的国内外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隋唐时期的典型科技成就,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
2. 教学内容讲解:分别讲解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隋唐科技成果,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评价:对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其在我国科技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隋唐科技成就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春和赵州桥,孙思邈和《千金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通过让学生列举隋唐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州桥文物图的观察思考,归纳其建筑特点;通过对比雕版印刷与手抄笔录的优缺点,渗透历史比较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赵州桥反映我国古代桥梁修建的高超水平,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后人阅古奋今的报国情感。
通过隋唐科学技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精巧的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教学难点:内容多板书设计: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李春二、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三、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导入新课: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
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
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讲授新课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
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原名安济桥,它的所在地属赵县,即今某某赵县,因此人们称它为赵州桥。
请同学们把赵州桥与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玉带桥相比,它们在外观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李春这样设计赵州桥有什么好处?(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并回答)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
具体描述桥的规模、形状和特点。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工匠,他们的创新和发明为我国历史的长河增添了无数名篇。
本文将介绍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旨在探讨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以及其对今天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造纸术隋唐时期的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制造技术之一,与此同时,这项技术还成为了我国的一个重要发明,为所在时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唐朝,纸张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纸张不仅仅是简单的用于书写和描绘图画,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财务、银行、税务等领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火药火药是一种用于军事作战和煤矿开采的黑色药剂,它的发明和使用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但是在唐朝时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唐朝的用火药制造钢铁,可以极大提高钢铁质量,增加其硬度和韧性,甚至可以制造出可以切割石头的巨型刀剑。
此外,随着火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在军事战争中也广泛使用火药弹和火枪,使战争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未来几个世纪都会是火药武器占据了主流。
三、航海技术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航海技术发展的高峰期之一,也是世界航海技术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
据历史记载,在唐朝时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人们通过制造舟船改变水流、加速航速,探索了东南亚、印度洋、甚至到达了非洲和欧洲。
以唐代“青铜船”为例,这种船是唐朝时期的一项重大发明,其船头和船尾以铜为材料,船体则用木材,稳健实用,是后代舟船制造技术元素。
四、天文学与数学在隋唐时期的天文学和数学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和远见卓识的思想家。
陈景涓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唐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圆周率计算法,使得人们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圆形、椭圆形和星座的面积和周长等参数。
另一方面,唐太宗赐名“神龟”,指的是大明宫的天文观测装置,它是我国天文学界最早的“天象台”,目的为记录天体的运行时令和位置,他在贯穿武则天、唐太宗、唐玄宗三朝期共有过10余次修复,汉阳陵发掘出来的篆文虽然马马虎虎,却证明其在唐朝的知名度甚至历经五代十国。
中国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隋朝继承北朝与南朝的科学知识,其科技成就表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博物学、建筑学与医学上。
隋朝数学发达,当时士人皆须学习简易九数,在国子监(大学)设有算学(数学系),专门数学人才的培养也在隋代才正式成立。
隋朝历法比前朝更加精密。
600年刘焯借由北朝张子信的数据,测定岁差为76年差一度,已接近准确值。
604年刘焯制定出《皇极历》,推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月食多少及所在所起,都比以前诸历精密,而且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的公式。
《皇极历》比过去的历法准确,虽然被排斥不得施行,但对后世历学提供了新标准。
定朔法、定气法也是刘焯的创见。
隋文帝平定南朝陈后将南朝的浑仪、浑天象及天文图籍都集中于长安,并且命庾季才与南朝周坟参照各家星官,绘成星图。
周坟与袁充等人还在太史局教授星象知识。
隋朝丹元子,按照东晋陈卓所定的星宫,把天上星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1[1],文句浅显,便于传诵。
隋末唐初,李播写成《天文大象赋》2[2],用诗赋描述全天星官。
隋朝的星官体系十分发达,然而还有两个弱点:当时过分强调三家星的区分,使星空划分成为二元体系;在拱极区与黄道间,还有一些区域比较空白,命名的星星仍不够多。
隋廷提倡博物学,在当时出现大量地方志(或称图志、图经)。
隋廷明令全国各地推行方志编写[8],最后著有《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与《诸州图经集》。
隋炀帝又诏天下诸郡上风俗物产地图,据以编成《物产土俗记》及《区宇图志》,开中国编撰一统志之先河。
朗蔚之采各地所上图经而纂成《隋诸州图经集》二百卷[9]。
裴矩于大业时期在张掖掌管互市,从书传及西域商人的言论中,搜集西域山川、姓氏、风土、服章、物产等资料而写成《西域图记》。
这本书还记载自敦煌通中亚诸国直至地中海的三条丝路。
建筑学方面,有名的有李春、宇文恺与何稠。
610年李春于现今河北省宁晋县洨河建造安济桥,安济桥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现存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圆弧拱的跨度大,圆弧拱仍然够高,水上船只来往通过非常方便。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都有很多伟大的成就。
它们不仅在当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两个方面来分析隋唐时期的成就。
一、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1.码头建筑学在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十分兴盛。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建造的龙舟就有七十余艘之多。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人们不断创新,发明了很多关于船只的科学技术,比如码头建筑学。
唐代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下令修建鄞州惠世县江乐堤,这在当时被称为“人间第一码头”。
它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结构非常复杂。
它采用了复式坡道、绞车吊篮等多种现代化形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码头建筑之一。
2.火药隋唐时期的火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据史料,《武经总要》中就有一组介绍火药制作的图解,其中详细描述了火药的制作方法。
同时,唐皇朝也规定生产火药的工艺必须保守,以制止泄露。
唐代将火药应用于军事领域,从而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3.农学唐朝时期,农学方面的研究也十分广泛。
隋唐时期的农民根据土地的特点和气候条件,研究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并自创耕作方法。
如唐代李时中所著《农桑辑要》这部农学著作,对前代农业实践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加以改进和发展,为后代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二、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1.诗歌隋唐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诗歌更是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唐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他们的诗歌以豪放、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2.绘画隋唐时期的绘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阶段。
唐代画家张择端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他用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南低、中高、西北孪生的山水风光和风情人物,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兴旺。
3.戏曲隋唐时期的戏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戏曲的重要历史时期。
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成就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政治经济繁荣,还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科技创新成就。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方面探讨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成就。
一、农业技术的创新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就是水利工程。
隋朝的大运河工程是古代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利,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农业方面,水稻的种植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引水灌溉和水田分水制度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二、造纸术的革新隋唐时期,中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可使用纸张的造纸术。
早在隋朝,张衡发明了纸浆制作工艺,使纸张的质量明显提高。
唐朝的蔡伦进一步改良了造纸术,发明了麻纸、桑皮纸和黄纸等不同质地的纸张,使得纸张的制作更加普及和便捷。
纸张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和信息传播,对于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火药的应用隋唐时期,火药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在军事和工程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唐朝军队广泛使用火药武器,如火药箭、火枪等,这些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火药也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火药爆破技术在建筑和挖掘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
四、指南针的改进隋唐时期,人们对指南针进行了改进和应用,使得航海和导航得到了重大的突破。
唐朝制造了铁质磁石,制成了指南针,并运用在航海和航空领域,极大地提高了航海过程中的定位准确性和人们的安全性。
五、活字印刷术的创新隋唐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和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唐朝的颜真卿改进了活字印刷术,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制作更为便利和迅速。
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使得文化和知识的流传变得更加广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成就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
农业技术的创新、造纸术的革新、火药的应用、指南针的改进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创新等,都对隋唐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1课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书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
众所周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皆超过前代,并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而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向青年过渡的转型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求实性与想象性共具,他们崇尚亲自发现世界,解释世界,同时,他们的的认知水平,独立探究意识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均有待正确引导。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初一学生已对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能力,对于圆周率,物候,中国主要的名川大河等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也很容易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查阅到,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成就表格;讨论“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学习这些古代著名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探究活动课。
【教学过程】。
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与创新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自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开始,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为止,这段时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和成就。
隋唐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文明和科技的辉煌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诸多重大的成就,并对世界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与创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纸术的发展和应用隋唐时期是中国造纸术的黄金时期,也是造纸术远播海外的时期。
在隋唐时期,中国造纸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使用树皮纸到一个有机整体的连续纸,再到使用到千里马肚皮等废物做原材料的洁白纸张,制纸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同时,制纸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Sheet,书籍,画册,信件和纪念品等等都使用了纸张,纸张的应用方便快捷,使得大量书籍与资讯的传播得到了促进。
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隋唐时期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的时期,虽然火药的传统和始祖很多版本,但是据考证最早的火药出现时期为公元9世纪到10世纪,当时爆竹已经有了应用,火药的起源也与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一脉相承。
从隋唐时期开始,火药就被用作军事用途,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朝的“霹雳炮”,也就是中国第一门火炮,是一种近身防御型武器,震耳欲聋的巨响和无形的声压波,是当时战场上的一种威慑和攻击武器。
三、指南针的应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指南针是一个重大的发明,起源已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汉朝时期,但是直到隋唐时期,指南针技术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隋唐时期,指南针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比如加入了指针和鎏金等装饰,从而使得指南针变得更加可靠和美观。
这个时期的人们使用指南针来判定地理位置,指引航行方向,也是中国海上航行开始的标志。
四、印刷术的推广和发扬印刷术是隋唐时期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随着宋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中国人的书法、绘画、印刷和石刻等方面的文化艺术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不仅对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世界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农业技术农业一直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关键支柱之一,隋唐时期对农业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农业方面,隋唐时期的主要发明有:1. 石磨:隋唐时期出现了石磨,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磨面和其他粮食的效率。
2. 田池制度:田池制度是隋唐时期的重要成就之一,它建立了统一的耕地管理制度,通过改善利用水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染料制作技术:在隋唐时期,中国人发明了许多高档染料,如紫花、黑茶、蓝色。
这些染料的发明不仅丰富了农业领域,而且对人类日常生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医药技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医学成就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其中的发明有:1. 引麻醉:在隋唐时期,中国医师发明了用引入毒药麻痹全身的方法,在外科手术中使用。
这项发明对整个医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麝香制成技术:隋唐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麝香制成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让中草药在医疗领域得到充分应用,而且对民用香料的生产和销售也成为了重要推手。
3. 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隋朝时,脉诊正式被整合到医学诊断系统中,这在医疗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人们沿用至今。
三、造纸技术造纸术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对造纸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使用棉花以及树皮等材料制作纸张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发明不仅大大提高了文字信息的传播效率和丰富度,而且也为后来的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发明研究基地:国家官制的创新官制的创新是中国传统科技成就之一。
隋唐时期,把官吏用于研究及制造发明成为一个重要的行动方针。
这给了科学家更多自由,进而推动了科研成就的快速增长。
总结以上就是隋唐时期丰富多彩的科学技术成果。
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不仅在文化、艺术和哲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明和创新,这些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隋朝和唐朝时期的一项重要发明,从此书写和印刷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据历史记载,中国的造纸技术追溯到公元1世纪,但真正流传下来并在隋唐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书籍的印刷和阅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使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二、火药火药是中国的又一重要发明,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但真正流行起来是在唐朝。
在唐朝时期,火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被用于制造火箭、火炮、手榴弹以及喷火器等武器。
后来,火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烟花、医学、实验室科技和地下开采等项目。
这一创新大大推进了领域的进步,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
三、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采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的工具,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项技术是由唐朝的李淳风于公元1040年发明的。
在海洋上,指南针被广泛地应用于航行和导航,使航海变得更加精确和安全。
在农业和采矿方面,指南针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方向,以便于更有效地开采土地和矿物。
四、印刷术印刷术是隋唐时期出现的一项伟大发明。
印刷术的起源与造纸术系同源,但其发明和应用则更晚一些。
性质上,印刷术是一种通过制造不同形状的雕版来实现快速复制的技术,且印刷速度快、降低了印刷代价、提高了数量和质量,使人们在知识传播方面有了新的保证。
总之,隋唐时期的科技革新推动了航海、医学、坚壳器、实验室科技、农业等多领域的进步,传承下来的某些技术至今为人们所用。
人们借此也有了一个更科学合理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我们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隋唐时代的科技与发明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不仅政治经济繁荣,而且科技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下是隋唐时代的一些重要科技和发明。
1. 造纸术
隋朝发明了造纸术,此项发明对于促进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造纸术,人们可以大规模地生产纸张,提高书写和阅读的效率。
2. 印刷术
尽管印刷术在隋唐时代并不是首次出现,但在此时期印刷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
通过印刷术,书籍的生产速度加快,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保护。
3. 造船术
隋朝和唐朝的船舶建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采用更科学的船体设计和建造方法,使得船只更加牢固耐用,有助于推动海上贸易的发展。
4. 钢铁冶炼技术
隋唐时期的钢铁冶炼技术相对于以往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采用高炉技术和精炼技术,可以生产出更高质量的钢铁产品,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工业和军事的发展。
5. 地理学和测量技术
隋唐时期加强了对地理和测量的研究。
编制了多种地图和测绘工具,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了解地理环境,推动了地理学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6. 科学仪器
在隋唐时期,人们还发明了一些科学仪器,如天文仪器和地震仪器等。
这些仪器的使用,提高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变化的观测和理解。
总之,隋唐时代的科技和发明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后世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职历史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隋唐的科学技术[课标内容]①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②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观察、提练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和难点]重点: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纲要]一、赵州桥1、赵州桥的特点2、赵州桥建造的意义二、雕版印刷术1、印章与拓碑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3、晚唐印刷《金刚经》4、发明雕版印刷术的意义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四、药王孙思邈[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习题。
第21课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张丽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李春和赵州桥,孙思邈和《千金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通过让学生列举隋唐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州桥文物图的观察思考,归纳其建筑特点;
通过对比雕版印刷与手抄笔录的优缺点,渗透历史比较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赵州桥反映我国古代桥梁修建的高超水平,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后人阅古奋今的报国情感。
通过隋唐科学技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精巧的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教学难点:内容多
板书设计:
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李春
二、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
三、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导入新课:
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
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
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讲授新课
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
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
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
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原名安济桥,它的所在地属赵县,即今河北赵县,因此人们称它为赵州桥。
请同学们把赵州桥与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玉带桥相比,它们在外观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李春这样设计赵州桥有什么好处?
(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并回答)
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
具体描述桥的规模、形状和特点。
赵州桥设计非常科学,由五拱构成。
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它既可减轻大拱及桥基的负载,又可分洪和节省建筑材料。
同时,小拱对石桥本身也增添了美观、玲珑和生动的姿态。
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有利于交通。
赵州桥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车马仍可通行。
赵州桥是我国也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指出:它是石拱桥中最先进的一种。
赵州桥轻盈,匀称。
栏板雕龙古朴苍劲,若飞若动。
后人经常用雨后初晴的长虹、初出云霄的新月来形容它的秀美。
“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宋·一诗人)
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雾(明·祝万祉)
出示材料: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在它之前的石拱桥已不复存在了,而它能承载1300多年的南来北往车马行人的重负,抗击了无数次洪水、战火以至8次地震。
思考:(1)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2)“在它之前的石拱桥已不复存在了”,说明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什么重要价值?(学生议论、思考、回答)
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但是,造桥工匠李春的名字却长期湮没无闻,只是在桥
造成后100多年才在一本史书中提到他,可是除了他的姓名,就再也找不到关于他的任何记载了,这与赵州桥举世瞩目的地位是多么不相称。
今天我们应当在自己心中为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工匠筑起丰碑。
二、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
《唐本草》的编定颁布: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
总结了1000多年来的药物学知识,并记载药物844种,并且图文并茂。
药王孙思邈和《千金方》:由学生阅读教材关于孙思邈的简介,了解孙思邈,一生不慕名利,专攻医学。
为什么人们把他称为“神医”?他对贫穷病人采取什么态度?
孙思邈是一位医术十分全面的医生。
在中医治疗学上,他对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都很擅长。
对于针灸疗法,他收集总结了不少奇特的穴位,比如,有的病人总说身上哪痛,可用药扎针都不灵,孙思邈在病人痛处又掐又按,问他“您到底哪疼”?等按到病人最敏感的压痛点时,病人往往要叫起来:“啊,是是这疼。
”由此而来的一个随压痛点取穴的“阿是穴”便产生了,其疗效明显,至今仍常用。
逊思邈在7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医学著作《千金方》。
取名千金方的用意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大家思考一下这里强调的是什么意思?
逊思邈这种把人民的生命看得比千金还重、比自己的生命还重的高尚医德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逊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丰富了历代医学家的药物知识,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世尊称他为“药王”。
三、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它们都是何时发明的?
教师指出:其中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就是在隋唐时出现的。
1、雕版印刷术:
提问:假如现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印刷术,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鼓励学生讲解雕版印刷的操作程序:雕版印刷就是把要印的书稿内容反刻在一块块木板上,让字面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墨,覆土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为正字了。
投影史料:“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以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
”
请思考:(1)文中的“版印”指的是什么?谁能简要地说一下“版印”的方法?(2)这种通过“版印”的方式发行日历,传诵文章比过去手抄笔录的方式有哪些优点?(3)有人称“版印”是“文明之母”,你们怎样来理解这句话?
展示图片:雕版印刷的《金刚经》部分(卷首图,卷尾文)。
从这部经卷的卷尾标注来看,是一个叫王玠的人,刻经为父母祈福消灾。
图中画着佛祖释迦牟尼对弟子说法的佛经故事,画面精美,文字清晰,足见当时的印刷技术已很纯熟了。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经卷的卷尾还标有雕印时的时间,咸通九年是公元868年,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唐朝。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2、火药的发明:
火药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它是古代的炼丹师们在炼制弹药的时候发明的(展示火药发明的图片)。
唐朝的时候,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投影史料:
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黄等烧,立见祸事。
请思考:(1)“立见祸事”指的是什么?由什么原料构成的?它发明于何时?发明者是谁?(2)“立见祸事”对社会的进步意义是什么?何时用于军事上?(火药作用: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弹药、开山修路、开采矿山等等。
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的。
人们利用火药的燃烧、爆炸作用或发射弹丸制作出具有杀伤破坏力的武器,统称为火器。
火器真正应用于唐代。
唐末北宋的火箭是在箭头附近装上用火药制成的燃烧物,点燃后用弓箭射向敌营,燃烧敌人的营房、人员、军械。
北宋的火器主要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对人马的杀伤力不大,后期制造出爆炸性火器,如霹雳火炮,射出碎片可以杀伤敌人,威力较大。
火器的发明是兵器史上的重大转折。
以往
的武器战争仅仅是机械力量和人的勇力智谋的厮杀,而火器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战术革命。
它首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
)看“火箭”插图
这时期火箭一类的火药武器主要靠燃烧攻击和御敌。
宋朝以后逐渐用火药制成爆炸武器。
从上面的学习和介绍中我们看到,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一“文”一“武”,对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结:列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