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隋唐的科学技术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16.32 KB
- 文档页数:4
学科:历史备课组:七年级历史组主备人:龚欢青执行时间:课题隋唐的科学技术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课总第个教案学习过程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学习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一、引入新课:教师由隋唐的政治大一统,经济繁荣,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方案【看了书,填一填】(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阅读教材第26~29页,在课本上标出下列知识点(打下划线部分)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我国早在商代就知道刻字技术,战国时,刻石和印章开始出现。
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3、晚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后来,雕版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等地。
4、唐玄宗时,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实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僧一行,本名张遂。
他制定出《大衍历》,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
他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观点早了近 1000 年。
5、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主张医生不贪,有同情心,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是隋唐的是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世尊称他为“药王”。
6、唐政府组织编著的《唐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颁布的药典,被唐政府列为医校教科书。
三、课堂导学方案1、观察赵州桥图,说一说它有哪些特点?答案:(1)低弧长跨,单拱跨河。
(2)拱上加拱,敞肩结构。
六、隋唐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赵州桥》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行观察、提炼信息并深入探究。
2、了解隋唐时期文化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3、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一、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
课题引入同学们,我国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石拱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设计并主持修造这座桥的是隋朝一名普通的工匠。
想一下,他是谁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座桥的图片。
同学们,这座桥就是赵州桥,在今天的河北赵县洨河。
这个工匠的是隋朝的李春。
那么,李春是如何设计赵州桥的?赵州桥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一、赵州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再详细观察课本插图“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然后回答问题。
赵州桥位于什么地方?因何得名?赵州桥由谁设计并负责修建?赵州桥有什么特点?赵州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赵州桥在建筑艺术上呈现出怎样的特色?讲解: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单孔大拱桥。
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净跨37.02米,桥洞的高度只有7.23米,结构坚固,雄伟壮观。
它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堪称巧妙绝伦。
古人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主要科技成果,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背景2. 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3. 隋唐时期的医药学发展4. 隋唐时期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5. 隋唐时期的手工业技术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2.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科技成果的国内外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隋唐时期的典型科技成就,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
2. 教学内容讲解:分别讲解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隋唐科技成果,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评价:对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其在我国科技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隋唐科技成就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春和赵州桥,孙思邈和《千金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通过让学生列举隋唐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州桥文物图的观察思考,归纳其建筑特点;通过对比雕版印刷与手抄笔录的优缺点,渗透历史比较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赵州桥反映我国古代桥梁修建的高超水平,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后人阅古奋今的报国情感。
通过隋唐科学技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精巧的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教学难点:内容多板书设计: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李春二、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三、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导入新课: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
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
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讲授新课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
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原名安济桥,它的所在地属赵县,即今某某赵县,因此人们称它为赵州桥。
请同学们把赵州桥与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玉带桥相比,它们在外观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李春这样设计赵州桥有什么好处?(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并回答)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
具体描述桥的规模、形状和特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华书局版)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片边讲解)
2004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世界粮食奖,这相当于粮食领域的诺贝尔奖。
2006年,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一一青藏铁路通行,它被誉为“天路”。
这是我国建立的,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一一三峡大坝,它的主体已于2009年全面投入使用。
中国现代建筑技术的代表:2008年在奥运会中投入使用的国家体育场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200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
2012年,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实现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
接。
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五次下潜创7062米新纪录,推动深海运载技术的发展。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推动导航和定位技术的发展。
2012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一辽宁号航空母舰首航。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肯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请大家畅所欲言!
听了大家的肺腑之言,老师也深有感触:的确,科技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希望同学们倍加珍惜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环境,奋发努力,将来长大了,为建设我们现代化的伟大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祝愿祖国明天更加美好!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我们的口号!学生畅谈感想!
学生齐声:
与科学共进!与
祖国同行!
体会我国现代科
技的伟大成就,激发
学生民族自豪感,培
养学生树立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的思想。
增强历史学习的
责任感,培养学生科
学精神,激发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感。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课标内容]①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②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观察、提练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和难点]重点: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纲要]一、赵州桥1、赵州桥的特点2、赵州桥建造的意义二、雕版印刷术1、印章与拓碑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3、晚唐印刷《金刚经》4、发明雕版印刷术的意义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四、药王孙思邈[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习题。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练习1、隋朝工匠()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我国早在()代就知道刻字技术,()时,刻石和印章开始出现。
教案: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2. 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主要成就。
2. 难点:对隋唐时期文化与科技成就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成就。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讲解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唐诗、书法、绘画、音乐等。
3. 分析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农业、手工业、天文历法、医学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组讨论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成就,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成就,并反思其对后世的影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文化与科技成就的小论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课标内容]①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②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观察、提练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和难点]重点: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纲要]一、赵州桥1、赵州桥的特点2、赵州桥建造的意义二、雕版印刷术1、印章与拓碑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3、晚唐印刷《金刚经》4、发明雕版印刷术的意义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四、药王孙思邈[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习题。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练习1、隋朝工匠()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我国早在()代就知道刻字技术,()时,刻石和印章开始出现。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2、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教学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民歌:赵州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关于赵州桥的这段民歌,人人皆知,赵州桥像民歌中所唱的鲁班修建的吗?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真的骑驴在桥上走过吗?思考讨论:风趣的故事更增添了赵州桥的传奇色彩。
你知道赵州桥实际上是谁主持修建的吗?隋唐时期还有那些科技成就呢?【新课教学】:一、赵州桥1、赵州桥的特点(1)、建造时间与建造者: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
(2)、建筑特点:桥面坡度平缓。
大拱两肩各建有四个小拱,桥型显得匀称、轻盈。
桥身两侧的栏杆、栏板还雕刻有石狮和龙形等花纹,十分生动精美。
◆课中题:课本P27页:观察赵州桥图,说一说它有那些特点。
讲解:(1)、低弧长跨,单拱跨河;(2)、拱上加拱,敝肩结构;(3)、美观大方,艺术价值高;(4)、风雨千年,异常坚固;(5)、领先世界,誉满中外。
3、赵州桥建造的意义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七白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杰作。
隋唐的科学技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
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目标。
1.2 教学内容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概况。
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背景。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数学与天文学2.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数学和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数学家:祖冲之、魏征等。
天文学家:一行、僧一行等。
相关成就:圆周率计算、天文观测技术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成就。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和天文观测实践。
第三章:医学与药物学3.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医学和药物学的主要成就。
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医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医学家:孙思邈、扁鹊等。
药物学:《本草纲目》等药物学著作。
相关成就:外科手术技术、草药研究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医学家和药物学著作。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草药观察和识别。
第四章:农学与水利工程4.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农学和水利工程的主要成就。
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农业原理。
4.2 教学内容农学家:贾思勰、农冠等。
水利工程:灌溉技术、水库建设等。
相关成就: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的改进。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农学家和水利工程成就。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农业实践或水利模型制作。
第五章:手工业与商业技术5.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技术的主要成就。
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商业原理。
5.2 教学内容手工业:陶瓷、纺织、金属工艺等。
商业技术:货币、市场、商业路线等。
相关成就:手工艺品的创新、商业交易的改进。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手工业和商业技术的成就。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手工艺品制作或商业模拟活动。
第六章:建筑技术与工程6.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建筑技术和工程的主要成就。
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建筑原理。
隋唐的科学技术一、分析教材在学习本课之前,前面已经学习了5课隋唐时期的历史。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代。
总体来说,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风貌昂扬进取,民族关系和睦融洽,中外交流开放频繁,这些都为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节课与本单元其他几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好本课内容,既有助于体会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又有助于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教案下载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印章与手写速度比较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教案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象进行观察、提炼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隋唐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教案下载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做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教案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②学习隋唐科学教案下载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重点难点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赵州桥和雕版印刷术。
难点:僧一行测量教案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
人教版初中历史13课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历史第13课: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和成就。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2. 隋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2. 如何评价隋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材课件、板书、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隋唐时期的一些科技文化成就,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做好知识铺垫。
二、讲授
1.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特点和成就。
2. 隋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3. 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提出,进行解答。
三、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并展示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四、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1. 活字印刷术
2. 化学
3. 数学
4. 医药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讲述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次成功的历史教学活动。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Lesson 6 teaching design of science and techn ology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标内容]①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②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观察、提练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教案课程标准: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了解雕版印刷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印章与手写速度比较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象进行观察、提炼信息并深入探究。
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隋唐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做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赵州桥与雕版印刷术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与药王孙思邈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谈话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课:前面几课,我们学习关于了隋唐时期的历史,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往开放频繁,处处体现了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
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上,隋唐文化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的一个方面——隋唐的科学技术。
(二)讲授新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赵州桥。
赵州桥:介绍设计者重点解决赵州桥设计的特点问题(三个)历史意义:a、用教材上的一句话总结b、补充视频材料图片欣赏:赵州桥四季风景过渡:这样,我们就学习了隋唐时期在建筑方面的科技成就。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在隋唐时期的发明和发展情况。
雕版印刷术发明:受到印章和拓碑的启发阅读教材27页雕版印刷术下面第一段小字内容:解决一个问题“印刷术的发明受到了什么的启发?”(印章和拓碑)下面,我们就通过印章来体会一下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印章上的字是反刻上去的,这样盖章时就能得到正面的字形。
古代劳动人民从中受到启发:如果我想印一页文章,也可以打字反刻在一块木版上,这样,经过印刷,就得到了正面的字形。
雕版印刷术就这样诞生了。
方法:阅读下一段小字,让学生说出方法。
总结优点:提高了速度,减少了差错。
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印刷术的优点。
我们刚才说了,印刷术是受到了印章的启发而发明的,我们就通过印章和手写速度的比赛来体会一下印刷术的优越性。
(3)《金刚经》:重点通过《金刚经》最后一句话解释它的历史地位。
(4)意义:a、用一句话总结。
b、逆向思维,“如果没印刷术……?”过渡:前面,我们重点学习了隋唐时期在建筑和印刷术方面的成就,这节课还有两部分小字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1)通过思考题“什么是子午线?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位?”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解决子午线问题。
(2)其他成就过渡: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隋唐时期的医学成就。
药王孙思邈通过思考题“孙思邈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哪些方面?他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有哪些值得继承和发扬?”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解决相关问题。
(三)巩固提高:三个问题:温故知新、畅想天地、百家争鸣。
(四)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众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从这些科技成就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两个字—“创新”,古代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创新精神。
而当前,我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构建和谐社会,更应该从古代劳动人民身上汲取精神营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送给大家一句话……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说案分析教材在学习本课之前,前面已经学习了5课隋唐时期的历史。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代。
总体来说,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风貌昂扬进取,民族关系和睦融洽,中外交流开放频繁,这些都为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节课与本单元其他几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好本课内容,既有助于体会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又有助于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印章与手写速度比较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象进行观察、提炼信息并深入探究。
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隋唐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
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做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
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赵州桥和雕版印刷术。
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方法: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分析,我采用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讨论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一)、导课:采用直接导入法。
因为在学习本课之前,本单元前5课已经系统地介绍了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知识,所以导语用了几句话来说明前5课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系,使学生一上课就了解了学习本课的历史背景,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一个新的高度认识本课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赵州桥:这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问题,共设计了3个问题,1个欣赏。
(1)设计者:李春,学生都已比较熟悉,一笔带过,不做重点处理。
(2)特点:赵州桥的三个特点中,有一些涉及复杂的力学知识,所以处理这三个特点都采用了从一些图片等感性材料出发去认识赵州桥的特点,没有再涉及这些复杂的原理。
(3)意义:教材中仅仅用一句话来说明赵州桥的意义,比较简单。
所以我又补充了一段专家的评价,这一段评价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但最后也提到“赵州桥也具有现实意义”,这就为后面思考题“畅想天地”中的问题“赵州桥的存在在今天有何价值?”埋下了伏笔,遥相呼应。
(4)图片欣赏:对这一问题的设计,我是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对于古代科技内容的学习,不宜过难过深,应该更多从实物材料出发,让学生自己观察,去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雕版印刷术:这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共设计了4个小问题。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于这个问题,我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印章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间的联系加以处理,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2)雕版印刷术的印刷方法:对于这个具体方法教材小字中有,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并读出来。
在这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比赛,“盖章与手写速度比较的比赛”,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出雕版印刷术的优越性,体会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金刚经》:这一部分重点处理了《金刚经》的历史地位问题,通过对《金刚经》最后一句话“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解释,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说《金刚经》是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4)意义: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其意义。
然后通过思考题“假如没有印刷术,你的学习和生活将会遇到哪些困难?”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3、僧一行测量子午线4、药王孙思邈这两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研究,处理这两部分内容,我采用了以问题为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处理这两部内容时,都先出示了根据教材设计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读教材,加以解决,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体验。
(三)巩固提高:三个思考题1、温故知新:通过这道题目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小结,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畅想天地:通过这道题目,以及前面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事物,既要了解其“历史意义”,又要了解其“现实意义”。
3、百家争鸣:通过这道题目,使学生把学习之后的感受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交流。
以上就是我对设计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予以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