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35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高考质量检测卷)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最能说明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C.北宋时就发明了指南针 D.航海使用多种观测技术解析:D 从题目的“舟师”可以看出航海者,从“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以看出需要从不同时候通过不同方法观测2.(2009山东平邑二中10月)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解析:B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对于人类的文明进程、地理大发现中等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因此被称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3.(2009汕头市潮阳一中11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解析:四大发明的成就让中国产生了自大的心理,从而不屑于跟外界进行文化交流,从而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产生巨大的效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治上的封建专制和文化上的专制导致了中国缺乏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故应选C。
4.(2009广东广雅中学10月)有关“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上。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学习目标】1.了解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子午线以及唐朝的医学成就2.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讲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一:欣赏赵州桥的图片。
这座看似普通的桥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呢?情境二:观看视频《四大发明·印刷术》。
印刷术产生于何时?这一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二、自主学习1.问题导学隋唐时期有哪一些显著的科技成就?2.自主练习①赵州桥:设计者:朝工匠设计和主持建造。
历史地位:赵州桥是的石拱桥。
比欧洲最早建立的石拱桥早约年。
②雕版印刷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和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帝时出现,唐朝晚期,雕版印刷术已比较兴旺。
著名的印刷中心有:和等地。
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晚唐印制的《》。
意义:有利于。
③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僧一行的主要贡献:首次实测的长度;制定《》,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体系;首次发现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的发现早了近年。
④唐朝医学方面的成就:孙思邈:编成了《》一书。
后世尊称他为“”。
唐政府颁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典性专著。
三、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自主练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拓展延伸1.学生质疑:;。
2.教师质疑:①赵州桥历经1300多年,至今仍巍然屹立。
想一想,它在今天有何价值?②孙思邈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总结升华隋唐时期,科技成就显著: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僧一行是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孙思邈被后世称为“药王”。
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是科技进步的前提;科技进步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六、课后学习指导1.古人用“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形容下列哪项建筑()A.赵州桥 B.长城 C.运河 D.大雁塔2.下列科技成就在隋朝时期就出现的是()①赵州桥②雕版印刷术③《金刚经》④《千金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3.如果你在唐朝时写作了一本论著需要出版,从印刷速度以及成本方面考虑,可以选择A.人工手抄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电脑录入()4. 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主要科技成果,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背景2. 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3. 隋唐时期的医药学发展4. 隋唐时期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5. 隋唐时期的手工业技术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2.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科技成果的国内外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隋唐时期的典型科技成就,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
2. 教学内容讲解:分别讲解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隋唐科技成果,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评价:对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其在我国科技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隋唐科技成就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 6 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归纳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要点难点1. 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就及影响。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色。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期间,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此后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资料。
(2)西汉时,发了然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合适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期间,我国发了然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录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 (868 年 ) 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北宋期间,老百姓毕昇发了然活字印刷术。
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流传: 13 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此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1)唐朝,人们在炼丹制药时有时发了然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相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录。
4.指南针(1)战国期间,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征发了然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从而发了然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流传及影响: 13 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 易混易错] 宋元期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使作用,但不是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根根源因,其根根源因是资本主义的流行和发展。
1.某学生据以下图误以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对此应如何纠误?蔡伦造纸图示提示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由于我国在西汉先期已经有了纸。
东汉的蔡伦是在古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为纸的普及与推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2)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打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七年级历史第6课笔记第六课灿烂的宋元文化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技术比较成熟。
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近代印刷术的基础。
2.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我国发明的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的是司南。
宋代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代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大型火药武器“突火枪”和“火箭”。
火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大大加强了我国同世界的交流和发展。
3. 《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明朝时,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中编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两位科学家的科学作品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先进科学、高度繁荣。
单元总结:1.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2. 宋代和元代的科技成就是多方面的:宋代改进造纸术、火药用于军事、沈括编写《梦溪笔谈》、郭守敬编订《授时历》等;元代则有大都的繁荣、著名元曲的创作、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著作问世。
3. 宋元文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民族交往丰富了文化内涵;对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4. 宋元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先进水平,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的优秀文化而自豪,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印刷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印刷术的魅力。
此外,教材还通过设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印刷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四大发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刷术作为一种技术发明,其详细发展过程和影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并让其认识到印刷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刷术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印刷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刷术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印刷术的发明原因及其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印刷术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演示法:展示印刷术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印刷术。
3.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印刷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印刷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印刷术的相关资料、图片。
2.印刷工具(如印刷版、油墨、纸张等)。
3.分组讨论的教室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资料,简要介绍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印刷术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印刷术。
同时,展示印刷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文化传承、教育普及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印刷实践,体验印刷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