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组合变形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2
第八章组合变形8.1知识要点一、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1、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任一横截面上任一点C(y,z)处由和引起的正应力为(8-1)2、中性轴的位置中性轴方程为(8-2)其与y轴的夹角为(8?3)(d)若材料的许用拉应力与许用压应力相等,其强度条件可写成:(8?4)式中:,(8-5)二、横向力和轴向拉力共同作用下的组合变形在轴向拉力和横向力共同作用下(图8-2),横截面任一点处的正应力,可按下式计算:(8?6)正应力强度条件为:(8?7)三、偏心拉伸(压缩)当杆件所受的外力,其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时,引起的变形称为偏心拉伸(压缩)(图8-3)。
1、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在杆端A(yF, zF)点处作用平行于杆轴线的拉力F,则杆上任一横截面上E (y,z)点处的正应力为(8?8)2、中性轴位置中性轴的方程为:(8-9)中性轴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为,(8-10)3、正应力强度条件危险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D1和D2就是危险点(图8-4)。
这两点处的正应力分别是横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8-11)若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相等,可以建立正应力强度条件(8-12)4、截面核心当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附近的一个区域内时,中性轴不与截面相交,这个区域称为截面核心(图8-5)。
由与截面周边相切的中性轴的截距,可以计算相应截面核心边界上一点的坐标(),,(8-13)四、扭转与弯曲变形若危险截面上的扭矩为,弯矩为,则该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分别为:,(8-14)危险点处为平面应力状态,其主应力为(8-15)对于工程中受弯扭共同作用的圆轴大多是由塑性材料制成的,所以应该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来建立强度条件。
如果用第三强度理论,则强度条件为:(8-16)如果用第四强度理论,则强度条件为:(8?17)对于圆截面,有WP=2Wz,则用第三强度理论,其强度条件为:(8-18)用第四强度理论,其强度条件为:(8-19)六、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法1、剪切的实用计算在工程中,剪切变形采用实用计算的方法,假定剪切面上切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第八章 组合变形判断 拉弯组合1、“斜弯曲时中性轴一定过截面的形心而且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为零。
”2、“当载荷不在梁的主惯性平面内,梁一定产生斜弯曲”3、“拉弯组合变形时,中性轴一定不过截面的形心”4、“杆件发生斜弯曲时,杆件变形的总挠度方向一定与中性轴相垂直。
”5、“只要杆件横截面上的轴力为零,则该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各处为零”6、“承受偏心拉伸的杆件,其中性轴仍然通过截面的形心”7、“拉弯组合变形和偏心拉伸组合变形的中性轴位置都与载荷的大小无关。
”选择 拉弯组合1、应用叠加原理的前提条件是: 。
A :线弹性构件; B :小变形杆件;C :线弹性、小变形杆件;D :线弹性、小变形、直杆; 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杆件发生 变形。
A :轴向压缩、平面弯曲B :轴向压缩、平面弯曲、扭转 C:轴向压缩、斜弯曲 D :轴向压缩、斜弯曲、扭转3、平板上边切h/5,在下边对应切去h/5,平板的强度。
A :降低一半;B :降低不到一半;C :不变;D :提高了;4、AB 杆的A 处靠在光滑的墙上,B 端铰支,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变形, AB 杆发生 变形。
A :平面弯曲B :斜弯;C :拉弯组合;D :压弯组合;5、简支梁受力如图:梁上 。
A :AC 段发生弯曲变形、CB 段发生拉弯组合变形 B :AC 段发生压弯组合变形、CB 段发生弯曲变形C :两段只发生弯曲变形D :AC 段发生压弯组合、CB 段发生拉弯组合变形6、图示中铸铁制成的压力机立柱的截面中,最合理的是 。
7、矩形截面悬臂梁在自由端受到力P 的作用,如图。
OP 为载荷的作用线,已知I Z <I Y 。
则该梁横截面的 。
A :中性轴位于1、3象限,挠度方向可能为Of 1 B :中性轴位于1、3象限,挠度方向可能为Of 2C :中性轴位于2、4象限,挠度方向可能为Of 1D :中性轴位于2、4象限,挠度方向可能为Of 28、矩形截面拉弯组合变形时,对于横截面的中性轴有以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