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内容: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学习相关京剧知识。
学情分析:高二(7)班是个文科班,虽然比较活跃,但整体音乐基础不是很好,对于京剧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兴趣,因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应该从课堂的一开始就要入手。
接这个班的音乐课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了,了解到他们比较喜欢老师带着唱歌,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他们学唱京剧唱腔,拉近学生与京剧艺术的距离。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2、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学习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和学唱京剧,感受、体验作品的艺术特点。
体会“梅派”京剧艺术唱腔的魅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京剧不仅是国粹,更是属于世界的,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1、聆听京剧唱段,体验作品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
学习京剧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体验梅派唱腔的美。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讨论京剧艺术特点,学唱京剧唱腔。
教学方法:利用视、听结合,教师精准讲解,鼓励学生学唱京剧唱段,加深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培养喜爱此国粹艺术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李玉刚《新贵妃醉酒》提问:视频中演员是谁?他借用了哪种戏曲艺术形式?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新课1、京剧的起源提问:同学们了解京剧吗?知道京剧的起源吗?出示课件,结合教材54面的导言和59面的知识进行讲解。
备注: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它是通过汉剧、徽剧、昆曲、秦腔相互影响,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的。
1790年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的八旬“万寿”祝寿。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
在不断的同台演出中,逐步以徽调的“二簧”和汉调的“西皮”为基调,又吸收昆曲、秦腔以及梆子等戏曲的曲调、演技,揉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戏种——京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对后世的戏剧发展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材分析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
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
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
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
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
4、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二、汇报与交流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
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国之瑰宝—京剧
授课教师:
学校:
【课型】
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内容】
一、京剧的历史起源、四大行当、表演形式;
二、京剧的锣鼓经。
三、体会京剧的“唱”,学习《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唱腔片段。
四、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材分析】
《国之瑰宝—京剧》出自“人音版”教材第四单元,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京剧,本节课加入了大量的京剧入门知识,希望通过学习、体验、鉴赏使学生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传承国粹,发扬国粹。
【学情分析】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学生一代对于戏曲艺术不够了解,传承民族艺术,发扬国粹对于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
因此,教师从自身出发开展戏曲进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一起传承戏曲艺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学习、欣赏经典剧目,初步了解京剧艺术,感受国粹的艺术魅力,激发、培养、传承、发展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京剧的历史及起源、行当、表演形式、锣鼓经等知识。
2.学一句京剧,品一回韵味。
3.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实践、鉴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京剧,感受体验其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锣鼓经及听赏、学唱京剧《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
【教学方法】
讲解、听赏、感知、体验。
【教学准备】
一、制作ppt
二、脸谱、武场打击乐器鼓、小锣、大锣、钹
【教学过程】
【结束安排】。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走近大师梅兰芳感受京剧魅力教学设计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京剧大师梅兰芳》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第四单元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需要一代代传承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并深切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听、学、练来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为推广发扬京剧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2、通过对京剧知识的了解与鉴赏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京剧的学习,从而领悟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与魅力,并更加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感受体验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初步感知梅派唱腔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power point)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范唱《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让学生回答老师表演的是哪个行当?2、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大师梅兰芳感受京剧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1.介绍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对中国的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和印度的“梵剧”、古希腊的悲喜剧号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代表作品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
2.欣赏《看大王在账中和衣睡稳》提问:分析唱腔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物情绪?并出示谱例分析,讲解唱段中的咬字吐字与音调)体验并总结。
3. 学唱《看大王在账中和衣睡稳》引子部分4、念白:出示古典京剧《拾玉镯》的念白片段要求:念白要有声调、音调,音色要美要活,要赋予旋转律、节奏感,有些是配合锣鼓的念白。
学生活动:体验京剧《拾玉镯》中的一段念白,男女生分饰媒婆和玉娇,让学生亲身体会京剧里的念白韵味。
人音版高中音乐第四单元教案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中王珏
问题思考:
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
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
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
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
第九节现代京剧教案
问题思考:
1、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现代京剧的学习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分析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京剧,学习。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京剧大师——梅兰芳》科目音乐教学对象课时1课时设计者一、教材内容分析《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一课时。
梅兰芳先生位居“四大名旦”之首,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他的艺术既博大精深,又平易近人,而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唱腔雍容华贵,于平和之中蕴涵着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的高尚人格品质以及他为京剧艺术走向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选材时,我把握住了三点:以体验、分析梅兰芳的唱腔特点为重点和主线,突出梅兰芳的唱腔美;以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故事为副线,突出他的人格美,并渗透真正伟大的艺术来源于艺术美和心灵美的完美结合;同时强调梅兰芳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文化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对我国的京剧艺术走向世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突出其世界地位。
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认识和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进而产生敬佩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梅派唱腔着手,注重培养学生聆听、学唱、鉴赏梅派京剧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梅派唱腔的特点体现在哪里,我采用了比较法,同一个唱段分别模仿梅派和程派演唱,两段唱腔在音色、发音位置和行腔上有鲜明的对比,学生从感官上很容易判断,进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出梅派唱腔的基本特点,课堂的重点和主线也就非常清晰了。
在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兰花指的学习,进一步强调梅派艺术博大精深,除了唱腔美以外,其表演艺术也独具特色,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京剧艺术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课表指出:“应将我国各类传统优秀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体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梅派的唱腔特点;学习梅兰芳创造性的贡献(2)过程方法:在聆听比较难、分析体验中感受辨别梅派唱腔的特点,并结合讲解梅兰芳对京剧创造性的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梅兰芳美的创造中,能够学习感受其伟大的人格和艺术魅力。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评委老师好,我是ⅩⅩ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总结六个方面谈一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将主要欣赏学习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dài)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以及初步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有200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昆剧、秦腔、汉剧等多种传统戏剧,将曲艺、说唱、杂技等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外国人也将京剧称之为中国的歌剧,肯定了它在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被称为“国粹国宝”。
二、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②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③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够进行京剧行háng当的简单分辨。
②通过聆听,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③培养兴趣爱好。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鉴赏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会的听众,本节课我将运用多媒体采用启发法、直观教学法、赏析法、模唱法,指导学生聆听,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实践。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以播放视频导入
播放《说唱脸谱》的音频,配合各种脸谱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下面分别介绍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
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2.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3.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①结合画面,介绍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②播放影片《梅兰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初步印象。
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梅兰芳简介”。
引起同学们对梅兰芳的极大兴趣。
认识了解京剧大
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和“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③下面聆听《看大dài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唱腔,介绍南梆子唱腔特点,之后我提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绎了什么历史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
④总结归纳:这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一个唱段。
属于南梆子西皮类唱腔。
这种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擅长于表现细腻、欢悦的心情。
⑤播放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当红歌手李玉刚演绎的《新贵妃醉酒》,之后紧接着播放《海岛冰轮初转腾》,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比较。
听完《海岛冰轮初转腾》之后,我将继续提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绎了什么历史故事,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让同学们讨论之后回答。
接下来由我介绍:《海岛冰轮初转腾》属于四平调,③四平调擅长表现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⑥拓展与延伸
1.认识四大徽班?四大名旦?(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①模唱唱段;②板书锣鼓经,学习念打,这两项活动的开展,比较直接地感受、体验,表现了京剧音乐
六、总结
通过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两首京剧选段,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了南梆子和四平调的艺术表现功能。
②通过念打、模唱,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比较直接地感受了京剧的魅力。
③通过对梅兰芳的介绍以及在抗日期间“留胡子”“打预防针”拒绝为日伪演出的故事,其民族气节为后人叹服,他是当之无愧的京剧艺术大师。
谢谢评委,我的说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