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商务星球版七上第三节《地球的自传》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利用地球自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难点:时间差异【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掌握哪些内容。
二、导入课件演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导入新课。
留问题:日月星辰为什么都东升西落呢?难道是它们都在围绕地球转吗?三、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
2.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_____________。
思考题:1.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在自转?2.人们习惯以一天为单位来安排作息时间,这与地球的自转有着怎样的关系?活动:1.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在图上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2.把转动的地球仪的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的方向。
在图上用箭头标注你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
3.把转动的地球仪的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的方向。
在图上用箭头标注你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
结论:地球的自转方向________________ ,在北极呈____(顺、逆)时针,在南极呈____(顺、逆)时针。
简单的可以归结为北逆南顺。
四、昼夜更替出示图1-3-3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停的更替。
练习:根据左图信息完成练习_______。
(2)经度每相差15 °,时间相差___小时。
一天中,太阳升至最高位置时就是当地的正午。
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其正午时刻是相同的。
因此,同一经线上的时间相同,而不同经线上的时间是不同的。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简单的器具)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在。
3.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的时差知识。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当堂达标】1、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昼夜交替现象2、昼夜交替的周期()A.12小时B.24小时C.一年D.36小时3、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4、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教学反思】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操作实验和动画演示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基于这点目标我认为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氛围较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流程。
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小组合作演示和探讨问题只记住了一些简单的规律,结合图形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2、学生不会从演示和图形的理解中总结规律;3、绘图能力较差;以读图、看图、画图为主的地理学科来说,图文并茂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落实,做到读练画的结合,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学习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球运动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地球自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球自转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特点,同时提出问题:“地球自转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自转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过程,同时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案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自转1、学情分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因此上课气氛活跃却经常听不懂、听不到,同时,学生之中预习的比例很低,预习的习惯不勤,使得上课的进度、师生配合度都受到压抑和限制,总体上来说学生尚未找到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特别是强调学生对于识图、读图的重视和读图方法的掌握,在七年级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识图、理解地理语言的方法和感觉的锻炼必须加强,为学生学习地理打好坚实基础。
教材是使用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版本的七年级《地理》上册。
本课内容基于本章第二节关于地球仪的知识,并且从诸多方面介绍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要求学生会计算时区和地方时。
可以说本节内容是本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之一,讲解过程要详细,耐心等待学生回馈。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能够介绍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能够解释地球上不同地方的地方时的划分规范,能够计算时区和具体时间,重点在于学会地方时的产生和计算的技能,理解太阳光照条件与地球地方时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演示地球仪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较为形象地认识自己身处的地球的状况,理解昼夜更替的形成原理,进而对地方时形成较好的理解,体验知识的联系运用和联想过程,体会经纬网的现实意义及日期变更的原理(每隔15°相差一小时),使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掌握时区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逐步理解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地理学依据,引导学生形成合理作息的良好习惯和热爱生活的良好态度,树立珍惜生活和地球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影响。
教学难点:时间的差异和地方时的计算。
4、教学方法:讲授法:便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白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白转。
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屮心,逐渐养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2、能够运川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役更替,感悟并描述昼夜产生的条件以及晨昏线的存在和时间差异。
(难点)教学重难点:1、用事实说明地球口转及产生的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口转。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地球仪、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晨,太阳升起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夜晚,太阳落下,月亮星星升起,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H月星辰为何每H东升西落?口昼和黑夜为何交替出现?这节课我们一起來揭开这个看似平常的疑问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自传师: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牛:是地球自身转动造成的师:什么是地球的口转呢?生: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白转师:旋转方向呢?自西向东(师:旋转地球仪)师:口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24小时,也就是一天二、思考P11师:太阳东升西落是口转造成的,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地球在口转呢?生:昼夜的产生师:人们习惯以一犬为单位来安排作息时间,口犬工作,夜晚休息以地球的自转有什么关系呢?生:自转产生昼夜三、活动一: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难点)师:P12图甲,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在北极用箭头标注自转方向师:图乙,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北极朝向自己师:提问: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生:逆时针师:自西向东旋转地球仪,南极朝向自己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生:顺时针四、昼夜的更替(重点)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昼夜是怎样更替的过渡: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2、太阳光是平行照射的。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在自转过程中,朝着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师:说明昼夜是怎样产生的?生:地球自转产生的结论: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2、自转一周的时间: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逐渐养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2、能够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感悟并描述昼夜产生的条件以及晨昏线的存在和时间差异。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演示、观察、体验与记录我们平时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怎么好像太阳绕着地球转呢?实验探究一: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1.我们用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橡皮泥代表人站在贴有十字方向标的地球仪上,并使方向标分别和经线.纬线方向一致。
2.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3.思考:观察者来说,正处于中午的是图,日出的是图,日落的是图。
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怎么好像太阳绕着地球转呢?1、根据要求,分小组演示地球自转的实验。
(4人为一组,用一个小地球仪)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
根据演示和观察,共同完成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汇报与交流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A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B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C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太阳的运动方位: ______________若太阳假定静止不动,那么地球绕地轴转动的方向:自___向____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画出地轴和运动方向。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演示太阳不动、地球仪旋转观察者的不同位置变化,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体会并记录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能力。
BCA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演示。
实验探究二:在两极看地球自转在学生演示后,教师在大屏幕中演示从侧面及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的差异,并引导学生验证自己观察记录情况。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逐渐
养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
2、能够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感悟并描述昼夜产生的条件以及晨昏线
的存在和时间差异。
(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地球仪、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晨,太阳升起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夜晚,太阳落下,月亮星星升起,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日月星辰为何每日东升西落?白昼和黑夜为何交替出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看似平常的疑问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自传
师: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是地球自身转动造成的
师: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呢?
生: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师:旋转方向呢?自西向东(师:旋转地球仪)
师: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思考P11
师:太阳东升西落是自转造成的,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地球在自转呢?
生:昼夜的产生
师:人们习惯以一天为单位来安排作息时间,白天工作,夜晚休息以地球的自转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转产生昼夜
三、活动一: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难点)
师:P12图甲,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在北极用箭头标注自转方向
师:图乙,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北极朝向自己
师:提问: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生:逆时针
师:自西向东旋转地球仪,南极朝向自己
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生:顺时针
四、昼夜的更替(重点)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昼夜是怎样更替的
过渡: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2、太阳光是平行照射的。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在自转过程中,朝着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
师:说明昼夜是怎样产生的?生:地球自转产生的
结论: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自转一周的时间:24小时,也就是“一天”。
3、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
活动二:P13图
1、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朝向手电筒,找到“伦敦”
师:伦敦是白天还是黑夜?生:黑夜
2、旋转地球仪(自西向东),北京和伦敦昼夜发生什么变化?
生:北京是白天的时候,伦敦是夜晚
伦敦是白天的时候,北京是夜晚
五、课堂练习
第2课时时间的差异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世界的时区和区时差、北京时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能应用区时差与生活和通讯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生存空间的整体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世界的时区与区时差,能应用区时差与生活和通讯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世界时区的划分和区时差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综合应用
【教学辅助】地球仪、世界时区挂图、或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时间的差异
提问:昼夜是怎样产生的?自转方向是什么?自转一周多长时间?师(提问):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我们总是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地球自转造成的
师:在同一条纬度上,偏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太阳,时间就有了早晚师:由于“经度”不同,,也就出现了时间差异,就给日常生活、交往、旅行带来很多不方便
二、讲授新课
黑板上画图:任意标注A、B 两点
师:哪一点先看到太阳?生:A点
师:什么原因造成的?生:经度不同
师:地球自转一周是几天?生:1天
师:一天有几小时? 生:24小时
师:地球自转一周有多少度?生:360°
师:一小时自转多少度?360÷24=15
师: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几小时?生:1小时
师:在同一条经线上,时间相同,不同经线上时间不同。
过渡:为了全世界的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师:向东叫“东时区”,向西叫“西时区”
师:P14故事
师:哪么什么地方是起点?什么地方是终点呢?看图P15,
师(生):国际上规定:东西十二区,这条线叫什么线?
生:国际日期变更线,又叫日界线
师:它通过哪些地方?生:北冰洋—白令海峡—太平洋(重点)
师:东十二区是“今天”星期一,跨过日界线就是“昨天”-星期天师:找到北京,在东八区,找到昆明,在东七区,哪里先看到太阳?生:北京
师:许多国家为了统一时间,以首都所在时区为标准,我国以北京时间为标准
师:日界线不完全以180°经线相吻合,原因是什么呢?
生:绕开半岛和岛屿,绕开“陆地”
三、巩固练习
1、飞机或轮船向东跨过“日界线”,在东十二区是2号,在西十二区是几号?师(生):1号
2、找到北京,在东几区?
生:东八区?
找到伦敦?在几区?
生:中时区
师:哪里先看到太阳?生:北京
师:当北京是9月10号早上10点,伦敦是几号、几点?
师:9月10号凌晨2点
3、这时美国华盛顿是几号、几点?
生:9月9号傍晚7点,美国人刚刚吃完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