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 格式:doc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1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三柱分型手术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效
果观察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多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的早期功
能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观察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
三柱分型手术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4例经手术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24-68岁,平均年龄45.6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三柱分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且在入院后48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为采用经皮泡腔内固定技术进行开放复位,然后采用钢板、螺钉或
钢丝进行内固定。
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包括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和康
复训练。
三、观察指标
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估、X线和CT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
随访时间为手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
四、结果
经过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后,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估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X线和CT检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五、讨论
六、结论
三柱分型手术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
随访的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
schatzker classification分型Schatzker classification(夏茨克分型)是用于描述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分类系统。
它由加拿大外科医生Carlton Schatzker在1979年提出,用于将胫骨平台骨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以下是Schatzker classification的主要分型:Type I: 纵向裂隙骨折描述:Type I是胫骨平台骨折中最简单的类型。
它是一种纵向的骨折,沿着胫骨平台的纵向方向发生。
通常只涉及一条裂隙,并且没有明显的移位。
Type II: 带有一小段片断的裂隙骨折描述:Type II是带有一小段骨折片断的裂隙骨折。
该类型的骨折通常发生在胫骨平台的一侧,片断可能会轻微移位。
Type III: 轻度压缩骨折描述:Type III是一种轻度压缩骨折,胫骨平台上的骨折片断会发生轻度压缩和移位。
Type IV: 带有两个碎片的裂隙骨折描述:Type IV是一种带有两个碎片的裂隙骨折。
通常涉及两条裂隙,并且骨折片断之间可能发生较大移位。
Type V: 重度压缩骨折描述:Type V是胫骨平台骨折中较为严重的类型。
骨折片断发生严重压缩和移位,通常涉及到胫骨平台的大部分区域。
Type VI: 胫骨平台分离骨折描述:Type VI是最严重的胫骨平台骨折类型。
在此类型中,胫骨平台完全分离,形成不稳定的关节断裂。
这些分型描述了胫骨平台骨折在不同方向上的骨折形态。
通过确定骨折的类型,医生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干预和保守治疗,以及预测骨折的预后。
然而,对于复杂的骨折,可能会涉及多个类型的组合,因此具体的治疗策略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技巧胫骨平台骨折,又称为胫骨髁骨折,为膝关节创伤常见骨折,主要为膝关节受外界严重撞击或经受高处坠落等外伤引起,青壮年群体较为多见。
临床上单髁骨折较为常见,特别为外髁,根据研究调查表明,外侧平台骨折占比为45%-70%,内侧仅为10%-20%。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增加,双髁骨折发生呈上升趋势,部分患者骨折后,通常使多个组织受累,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
因此,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包含哪些?如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
1.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1.1表现及体征患者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之后,膝关节存在肿胀、疼痛感,针对未发生位移患者而言,其局部表现较轻,需通过拍摄X线才能最终确诊。
骨折发生位移患者,通常会产生严重的血肿,并存在大面积淤斑。
患者骨折损伤之后,受局部肿胀影响,其周围张力大幅度增加,对骨折复位和固定存在较大影响。
1.2并发症患者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之后,不同程度引发各类并发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韧带损伤。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合并侧副韧带损伤占比5%-20%,针对此类患者及骨质疏松老年人,发生并发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较少,但内侧副韧带损伤占比较大,需对其韧带破损状况进行实时观察,主要因外侧平台骨折后,患者骨正常支撑能力丧失。
因此,需对其患者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误诊。
其二,半月板损伤。
此类并发症较为常见,半月板受损之后,其主要在关节囊附着部位发生严重撕裂。
其三,血管神经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发生严重位移时,增加腓总神经受损,造成严重后果,需对其加以重视。
1.3影像学检查1.3.1X线检查患者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之后,需及时进行X线条检查,主要将骨折具体部位及类型予以明确,为后期患者诊疗做以支撑,但其X线条上仅呈现骨实际结构,主要以互相重叠为表现,关节面骨折实际状况难以判定,具体塌陷实际距离存在不确定,无法准确显示韧带、半月板损伤。
1.3.2CT扫描患者胫骨平台骨折之后,患者进行CT扫描,对其诊断十分关键,按照其检查结果,将其骨折分为6型,不仅涉及外侧单纯劈裂骨折、塌陷型骨折;而且包含平台粉碎型骨折、内测平台骨折等。
胫腓骨近端骨折AO分型(包括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注:A型属于关节外,只有B、C属于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A——关节外骨折A1——撕脱性骨折1、腓骨头撕脱骨折2、胫骨结节撕脱骨折3、前方或后方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A2——干骺端简单骨折1、矢状面斜形骨折2、额状面斜形骨折3、横断骨折A3——干骺端粉碎骨折1、外侧或内侧完整楔形骨折块2、外侧或内侧粉碎楔形骨折块3、轻度或明显移位的复杂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B1——单纯劈裂骨折1.外侧关节面骨折涉及边缘部、或矢状面骨折、或额状面前方或后方的骨折2.内侧关节面骨折涉及边缘部、或矢状面骨折、或额状面前方或后方的骨折3.斜行骨折累及胫骨嵴及内侧或外侧关节面B2——单纯压缩性骨折1、外侧关节面完全压缩骨折(单块压缩或马赛克型压缩)2、外侧关节面局限性压缩骨折3、内侧关节面压缩累及中央部、或前方或后方或全关节面压缩B3——劈裂压缩骨折1、外侧关节面前外侧或后外侧或前内侧后内侧骨折2、内侧关节面前外侧或后外侧或前内侧后内侧骨折3、斜行骨折累及胫骨嵴及内侧或外侧关节面C——完全关节内骨折C1——关节面简单、干骺端简单骨折,胫骨结节和髁间隆突完整或累及胫骨结节或累及髁间隆突1、轻度移位骨折2、单髁发生移位3、双髁发生移位C2——关节面简单、干骺端粉碎骨折1、内侧或外侧完整楔形骨折块2、内侧或外侧粉碎楔形骨折块3、复杂骨折C3——关节面粉碎伴干骺端简单骨折或干骺端外侧或内侧楔形骨折或干骺端复杂骨折或干骺端-骨干复杂骨折1、外侧2、内侧3、外侧和内侧。
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及疾病分型胫骨平台大体外观:胫骨平台内、外侧平台和髁间隆起是构成胫骨平台的三个骨性支撑结构解剖胫骨平台骨折占老年人骨折的 8%,其中外侧平台骨折多见,占55%~70%。
胫骨平台主要由松质骨构成,骨皮质薄弱,其坚硬程度低于股骨髁。
因此,胫骨平台较股骨髁更容易受到损伤,是膝关节内骨折的好发部位。
外侧平台:外侧平台较小,关节面为三角形,中部微凸(冠状面和矢状面),后外侧有腓骨小头支撑。
(因腓骨小头的支撑作用,致使外侧平台多发生粉碎性或凹陷型骨折。
外侧平台发生劈裂骨折时,应力会作用在腓骨头、颈上。
如果应力超过腓骨头、颈的极限支撑强度,即可造成腓骨头、颈骨折)。
内侧平台:内侧平台较大,关节面为卵圆形,中部微凹(冠状面和矢状面),内侧副韧带附着于平台内侧平台下方。
内侧髁承重占膝关节的60%,软骨下骨非常厚实。
内侧平台和内侧关节面比外侧平台和关节面更坚固,且关节水平位置略低。
因此。
与内侧平台相比,外侧平台更容易骨折。
累及内侧平台的骨折通常为高暴力造成的损伤,多为劈裂骨折,经常合并膝关节骨折脱位。
在胫骨平台外侧向内髁置入螺钉时,应注意螺钉误入内侧平台的关节面。
内侧平台关节面较低、微凹陷,因此由胫骨平台外侧置入螺钉时,应注意螺钉误入内侧平台关节面。
胫骨髁间嵴:为内、外侧平台关节面中间的隆起部分,没有软骨覆盖。
髁间嵴前区:内侧半月板的前角附着于髁间嵴的前内侧,其后方有前交叉韧带止点附着,外侧半月板的前角附着于髁间嵴前区的后外侧。
髁间嵴后区:呈向后下10° 斜坡,内侧为内侧半月板的后角附着,其后方为后交叉韧带止点附着,外侧为外侧半月板后角附着。
胫骨平台骨折常伴随半月板前、后角损伤或者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平台周围的骨性标志:胫骨结节:胫骨关节面下方 2 cm 左右的一骨性突起,是髌韧带的附着点。
胫骨结节损伤后可造成伸膝功能障碍。
鹅足止点:在关节面下方,位于胫骨平台前内侧,是股薄肌、半腱肌和缝匠肌三者肌腱的共同止点。
胫骨平台骨折九级伤残标准首先,一级伤残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虽然有残疾,但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不受影响。
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来说,一级伤残可能出现在骨折部位有轻微的畸形,但对正常行走和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二级伤残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情况下,二级伤残可能表现为骨折部位有较明显的畸形,需要借助助具才能行走,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三级伤残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胫骨平台骨折导致的三级伤残可能表现为骨折部位畸形严重,行走需借助辅助器具,且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的帮助。
四级伤残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胫骨平台骨折所致的四级伤残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自行行走,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生活起居完全依赖他人。
五级伤残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情况下,五级伤残可能表现为患者完全丧失行走能力,需要全天候照料和护理。
六级伤残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极其严重影响。
胫骨平台骨折导致的六级伤残可能导致患者完全丧失行走能力,且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需要全天候专业护理。
七级伤残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情况下,七级伤残可能导致患者完全丧失行走能力,且存在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全天候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料。
八级伤残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且存在生命危险。
胫骨平台骨折所致的八级伤残可能导致患者丧失行走能力,且存在严重的生命危险,需要全天候专业医护人员的紧急救治。
九级伤残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命危险极大。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情况下,九级伤残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需要全天候专业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
总之,胫骨平台骨折九级伤残标准是根据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命危险程度来评定的。
希望患者和相关人员能够了解这些标准,以便及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获得相应的帮助和保障。
右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右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是用于评定患者因右胫骨平台骨折所导致的残疾程度的标准。
它是根据患者右侧胫骨平台骨折所造成的残疾程度来评定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右侧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一级:右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有轻微的残疾,可以正常行走,可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并且残疾的程度可以通过治疗完全恢复。
二级:右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有轻度残疾,可以行走,但步态受到一定影响,行走距离可以达到50米,但不能完成跑步或其他重体力活动,残疾程度可以通过治疗部分恢复。
三级:右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有中度残疾,能够行走,但行走距离小于50米,不能完成重体力活动,残疾程度可以通过治疗部分恢复,但不能完全恢复。
四级:右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有重度残疾,可以借助助行器行走,但行走距离小于50米,残疾程度不可逆转,只能通过康复治疗来改善残疾程度。
五级:右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有极重度残疾,只能坐着行走,残疾程度不可逆转,只能通过康复治疗来改善残疾程度。
其次,右侧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评定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右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残疾程度:患者的残疾程度是右侧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的重要依据。
2、患者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治疗方案也是右侧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的重要依据,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残疾程度来确定。
3、患者的活动能力:患者的活动能力也是右侧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的重要依据,活动能力是患者能否正常行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指标。
此外,右侧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残疾程度和治疗方案来评定患者的伤残等级。
最后,右侧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是对患者残疾程度的重要评估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判断患者右侧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等级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残疾程度、治疗方案和活动能力,以便准确评定患者的伤残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