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研究斜面的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31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
实验研究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实验器材名称:
1块斜面、小车,1盒钩码、1个测力计。
实验装置组装(图示)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猜测通过斜面提升重物是否能省力;
2.用测力计测出提升重物的重量;
3.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提升重物,记下拉力的大小;
4、改变物体重量,重复以上操作。
5物体重量不变,改变斜面的坡度,测量通过斜面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
6.重复实验,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记录:计入表格
实验信息数据整理:斜面能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器材整理:。
研究斜面的作用(一)
一、
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_________
我们认为,斜面有的作用。
二、
研究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牛)沿斜面提升物
体的力(牛)
我的发现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研究斜面的作用(二)
一、
猜一猜:从哪边上去容易
些?
二、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重物被抬高的
高度(厘米)
重物被移动的
距离(厘米)
移动重物所需要的力(牛)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报告单1. 实验目的1.1 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感受重力和摩擦力的“斗智斗勇”。
1.2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斜面角度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影响,真正让大家明白“力的作用和反作用”是什么回事。
2. 实验器材2.1 斜面:可以用木板、书本,随便找点儿有倾斜的东西就行。
2.2 小球或小车:选个你喜欢的,别让它太轻,免得风一吹就跑了。
2.3 计时器:手机上的秒表完全可以,用它来记录“它”走的每一步。
2.4 量角器:这东西是用来测量斜面角度的,不能让它“歪”了。
2.5 尺子:量一量斜面的长度,别怕麻烦,量了就知道长得像什么。
3. 实验步骤3.1 先把斜面准备好,确保稳稳当当,别让它变成“滑滑梯”。
然后,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角度,确定好后,拿出小球,准备好进行“惊险冒险”!。
3.2 把小球放在斜面的顶端,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始计时。
当你一声令下,球儿就会像小火箭一样冲下去!哇,别忘了关注它的速度,眼睛可别眨!。
3.3 重复几次不同的斜面角度实验,看看哪个角度的“表现”最好,是不是又快又稳?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每一次的时间和角度,不要马虎哦!。
3.4 计算出不同角度下的平均速度,看看有没有让你“耳目一新”的发现,真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4. 实验结果4.1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会发现,斜面角度越大,球儿的速度越快。
这就像是爬坡的时候,你使劲儿一推,越陡的地方越容易让人“飞”起来。
4.2 然而,摩擦力也不甘示弱,偶尔会让你的小球“停下来喘口气”。
这就像你在滑雪的时候,坡度太陡,滑起来反而觉得不如平地来的轻松。
4.3 经过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重力和摩擦力在斜面上上演了一场“猫鼠游戏”,你一来我一往,真是乐此不疲!5. 总结与反思5.1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地体会到,科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乐趣。
就像是在玩游戏,既要懂得规则,还得随机应变。
5.2 下次再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变量,比如说不同的物体,看看谁能在斜面上赢得“冠军”。
实验报告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研究实验报告: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研究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探究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如斜面角度、物体质量、摩擦力等,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它会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的两个分力。
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会促使物体沿斜面下滑,而摩擦力则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三、实验器材1、斜面轨道:长度约为 2 米,角度可调节。
2、不同质量的滑块:质量分别为 100g、200g、300g。
3、光电门计时器:用于测量物体通过某一位置的时间。
4、游标卡尺:用于测量滑块的尺寸。
5、天平:用于测量滑块的质量。
6、粗糙程度不同的砂纸:用于改变斜面的摩擦力。
四、实验步骤1、调节斜面轨道的角度,分别设置为 15°、30°、45°。
2、用天平测量不同质量的滑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将滑块放在斜面上的不同位置,使其从静止开始下滑,通过光电门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某一位置的时间。
4、在斜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砂纸,改变摩擦力,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5、每种情况进行多次实验,以减小误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斜面角度|滑块质量(g)|下滑时间(s)|平均速度(m/s)|加速度(m/s²)|||||||| 15°| 100 | 150 | 133 | 123 || 15°| 200 | 180 | 111 | 098 || 15°| 300 | 210 | 095 | 085 || 30°| 100 | 120 | 167 | 236 || 30°| 200 | 140 | 143 | 204 || 30°| 300 | 160 | 125 | 188 || 45°| 100 | 090 | 222 | 493 || 45°| 200 | 100 | 200 | 400 || 45°| 300 | 110 | 182 | 331 |通过公式:平均速度=斜面长度/下滑时间,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报告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研究实验报告: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研究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的变化,以及不同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会使物体产生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正压力有关。
三、实验器材1、斜面装置(带有刻度和可调节角度)2、小车3、电子计时器4、质量不同的砝码5、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材料四、实验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将斜面调整到一定角度,并确保其稳固。
2、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的顶端,使其静止释放,同时启动电子计时器,记录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
3、改变斜面的角度,重复步骤 2,记录不同角度下小车的运动时间。
4、在小车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保持斜面角度不变,重复步骤2,记录时间。
5、更换不同粗糙程度的斜面材料,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序号|斜面角度(°)|小车质量(kg)|砝码质量(kg)|斜面粗糙程度|运动时间(s)||::|::|::|::|::|::|| 1 | 15 | 1 | 0 |较光滑| 35 || 2 | 20 | 1 | 0 |较光滑| 28 || 3 | 25 | 1 | 0 |较光滑| 22 || 4 | 15 | 1 | 1 |较光滑| 42 || 5 | 15 | 1 | 2 |较光滑| 50 || 6 | 15 | 1 | 0 |较粗糙| 45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通过计算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平均速度,可以发现,斜面角度越大,小车的平均速度越大;小车质量增加时,平均速度变化不大;而斜面粗糙程度增加,平均速度减小。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a =(v u) / t (其中 v 为末速度,u 为初速度,t 为时间),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斜面角度越大,加速度越大;斜面粗糙程度越大,加速度越小。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
(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2、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
(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