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起步导学案、教学设计及说课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近代化的起步导教案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5课洋务运动【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理解洋务运动盛行的原由和目的,记着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认识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掌握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公司,简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能力与方法:经过剖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由及展开的目的,培育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充足利用相关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剖析、论证的能力。
经过组织讲堂争辩、议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育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剖析议论的能力和创新思想、矫捷争辩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认识世界走进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度,建立面向世界、面向将来的“国际化”意识。
经过学习洋务运动中近代公司的创立、新式海军的成立、新式学堂的建立、留学教育的开始,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经过议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的争辩,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点、科学价值观点和人类价值观点,帮助学生汲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预习导学】1.派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代的统治。
这一门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为代表。
从世纪年月到年月,他们掀起了运动。
2. 19 世纪 60 年月至年月,洋务派提出“”的口号,创立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立的(第一个近代兵工厂),曾国藩、李鸿章合办了(最大的军事公司),左宗棠创立了。
3.19 世纪年月开始,洋务派又打出“”的旗帜,创办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公司,主要有:和(李鸿章创立)、和(张之洞创立)。
洋务派创办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送第一批学生出国留学,培育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材。
还筹建了、、三支海军。
4.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的初步。
【问题研究】洋务运动盛行的原由、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创立了哪些公司?获得了哪些成绩?结局怎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兴盛道路,我们应当怎样客观公正地议论它?【例题精析】例 1.(XX连云港)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可以忘了张之洞”。
近代化的起步导学案近代化的起步导学案近代化的起步导学案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5课洋务运动【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简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开展的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进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中近代企业的创办、新式海军的建立、新式学堂的设立、留学教育的开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预习导学】1.派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一派别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为代表。
从世纪年代到年代,他们掀起了运动。
2. 19世纪60年代至年代,洋务派提出“”的,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兵工厂),曾国藩、李鸿章合办了(最大的军事企业),左宗棠创办了。
3.19世纪年代开始,洋务派又打出“”的旗号,兴办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企业,主要有:和(李鸿章创办)、和(张之洞创办)。
洋务派兴办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送第一批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
还筹建了、、三支海军。
4.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的开端。
【问题探究】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企业?取得了哪些成绩?结局如何?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它?【例题精析】例1.(XX连云港)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复习导学案【第2课时: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辛亥革命第8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知道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温馨提示:反复阅读教材 P28—46【第二环节:预习展示】一、积极参与,总结知识(一)洋务运动(二)戊戌变法(三)辛亥革命【第三环节:探究和展示活动】1、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与中国近代化有关的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并回答问题。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图1 师夷长技图2 变法图强图3三民主义图4 民主科学请回答:(1)图1——图4相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请写出事件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请评价其指导思想。
(3)图2、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4)图2、图3、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5)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4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各有什么不同?(6)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这两个事件与图1、图4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7)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些步骤?3、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第四环节:中考训练】1、“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
”这一评价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2、某同学要研究洋务运动发展情况,可作为史料的是()①京师同文馆②江南制造总局③南通大生纱厂④筹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3、“中国梦”是历代中国人不懈的追求动力。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化的起步[考纲要求]1、识记层次:①知道洋务派为的口号、代表人物;②知道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③了解孙某某的主要革命活动;④知道武昌起义;⑤知道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⑥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层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运用层次:①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导学]1、洋务运动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③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X之洞为代表。
④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⑤主要内容:a.创办一批军事工业。
主要有: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某某军械所;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某某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某某船政局。
b.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某某创办的轮船招商局;X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某某织布局。
c.筹建了南洋、北洋和某某三支海军d.兴办新式学堂。
代表: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⑥评价:a.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而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X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d.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③康、梁的宣传活动:a.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④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e.训练新式军队等。
主编 课型 课题 审核 序号 项杰复习课近代化的起步王直华01一、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目的、口号、内容、性质和意义。
2、 知道戊戌变法的背景、兴起事件、目的、时间、内容、性质和意义。
3、 知道辛亥革命的背景、指导思想、高潮事件、成果、性质和意义。
4、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阵地、内容、后期发展、性质和意义。
5、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归纳出其特点。
二、教学过程:(预习、展示和巩固时间分别约为15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诵读本单元的内容。
2、教师组织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框架: 洋务运动:背景、时间、代表人物、目的、口号、内容、性质和意义。
戊戌变法:背景、兴起事件、目的、时间、内容、性质和意义。
辛亥革命:背景、指导思想、高潮事件、成果、性质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背景、代表人物、口号、主阵地、内容、后期发展、性质和意义。
3、重难点点拨: 近代化的探索 代表人物领导阶级口号 学习内容 成果 性质意义探索特点洋务运动中央:奕地方:曾、李、左、张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 自强 求富科技(经济) 引进近代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创办一批近代工业。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略由学习西方的科技(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戊戌变法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强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略 辛亥革命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政治制度(民主共和)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略 新文化运动陈、李、鲁、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民主 科学西方文化 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大解放作用。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略三、练习巩固:1、洋务思潮的最大功绩在于近代化的探索A、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李鸿章反思:“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2024《近代化的起步》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近代化的起步》是高中历史选修7《近代史纲要》中的一篇文章。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后,以近代化进程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而近代化的起步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思维习惯,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近代化的起步的意义,掌握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观点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近代化的重要性和困难,并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近代化的起步的意义,掌握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近代化的背景和困难,并培养他们对历史责任感的思考。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景模拟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学法是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近代化的起步。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历史文献和资料,以便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课堂开始前,我会给学生出一个问题:近代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何重要性?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然后,我会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近代化的起步》,并提出问题:中国是如何实现近代化的起步的?通过引入问题和教学内容,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环节二、解读文章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会以情境模拟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
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文献,我会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近代化起步的时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近代化的背景、原因和困难。
教案——近代化的起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和起步阶段的主要内容;2. 掌握近代化的起步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3.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评价近代化的起步过程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近代化的概念和起步阶段的主要内容;2. 近代化起步阶段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三、教学过程近代化的概念和起步阶段的主要内容: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了解学生对现代化的理解;2. 解释近代化的概念:近代化指的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突破传统束缚;3. 解读近代化的起步阶段的主要内容:a. 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b. 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c. 社会变革: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d. 政治改革:民主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政治权力逐渐由统治者转向人民。
近代化起步阶段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1. 解释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近代化起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2. 近代化起步阶段的重要事件:a. 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纺织业和矿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b.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美国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开创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先河;c. 法国大革命:1789年至1799年,法国人民推翻了君主制度,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d. 清朝改革:19世纪末,清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e.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近代化起步阶段的重要人物:a. 亚当·斯密:经济学家,提出了“国富论”的理论,对工业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b. 卡尔·马克思:经济学家、哲学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和近代化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c. 乔治·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成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为美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d. 奥古斯特·废黜人皇帝: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之一,推翻君主制度,推动了法国的近代化进程;e. 李鸿章:清朝的政治家和改革派,积极推动清朝的改革和近代化;f. 弗拉基米尔·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历史复习研讨课教案◆
近代化的起步
主讲人:自贡第二十中学校刘友智
一、识记和理解
1、识记
①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③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④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
①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②认识“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运用
①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③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④在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主要人物的贡献;
三、重点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百日维新;同盟会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四、难点
维新变法的主张不能实现的原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归纳总结、图表展示等相结合。
六、课时:两课时
七、复习过程
(一)洋务运动
(二)戊戌变法
(三)辛亥革命
(四)新文化运动
(五)小结:(略)(六)练习:(略)
思想文化
(七)板书:2013年8月30日。
第二课时近代化的起步一、教学目标:①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②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③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洋务运动、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等三、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5课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一)背景:①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②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焦头烂额(二)目的:解除内忧外患(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根本目的)(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曾文正公全集》),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洋务派。
(三)口号:“自强”、“求富”救国方案:(地主阶级)军事救国(四)主要内容: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③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④筹建新式海军和陆军。
(五)洋务派的形成代表人物:①中央:奕②地方:曾国藩(fan)、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六)洋务运动的阶段和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一阶段时间: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出国深造留学生。
1.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为最早)2.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与李鸿章,最大)3.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最精)(记)3、注:19世纪80年代创办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水师(七)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近代化的起步八年级历史教案共5课时第一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重点难点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
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
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洋务运动•教法建议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章节与课题近代化的起步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孟虎审核人曹晨光使用人初三历史组使用日期或周次本课时教学资源的导学案、相关习题使用【中考考纲】考核内容测量要求识记理解应用(1)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近代化的起步(2)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内容∨(7)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知识导学】一、洋务运动1、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①前期: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②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2、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辛亥革命:1、同盟会的成立:(1)时间、地点:1905年东京(2)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3)机关刊物:《民报》(4)影响: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
2、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武昌起义:①经过: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革命士兵,在革命党人领导下发动起义,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完全被革命党人控制,史称“辛亥革命”。
②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4、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八年级历史导学稿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辛亥革命2013年9月26日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失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两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情况;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基础扫描,瞄准重点领导阶级:_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口号:________目的_________指导思想:____________创立兴中会:____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_____形成准备:成立同盟会: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革命纲领:_________________创办报刊:_________________,在报刊上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__________。
开始:武昌起义时间:_____主体力量:_______领导者:_________________结果及影响:______________经过:高潮:中华民国成立:时间:______地点:_____成立标志:_____________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2月,清帝退位,____辞职资产阶级共和国夭折1912年3月,袁世凯在___就任临时大总统性质:_________________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意义功绩它使________深入人心,促进了思想解放它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训(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释疑解惑,排忧解难1、请阐述中国同盟会这个革命团体的性质和它成立的意义。
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五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一、知识衔接:
1、从1840年到1901年,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少次大规模侵略战争?试写出其名称 。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在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演变中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连线)
《南京条约》 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复习目标:
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 派)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 派)
5、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
三、自主复习,把握重点:
(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目的 。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 、 、 、 。
3、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 。
4、洋务派的口号及创办的近代工业: 3、洋务运动的评价。
(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快速记忆。
) (二)戊戌变法:
1、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
3、 年6月到9月, 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史称“ ”,又叫“ ”。
合作探究一: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结局有何不同?为什么?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主要有哪些? (1) (2) (3) (4)
2、辛亥革命的意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成立了 ,使 深入人心。
合作探究二: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四)新文化运动
1、从 年开始,进步的知识分子以 为主要阵地,高举 和 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2、、主要代表人物: 。
3、内容: 。
4、性质及影响: 。
合作探究三: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哪些探索?试写出各派别中的两个代表人物,并就其中一个事件谈谈它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五、复习总结: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
1、 (阶层)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只有 领导的革命才能挽救中国。
2、我们应该自觉培养以天下兴亡为已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树立作为国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六、作业:完成复习指导中第五单元对应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