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1节 质量第2课时 质量的测量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6
测量、质量和密度知识要点:一、知道长度测量的有关知识.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能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知道在表示长度的数值后一定要标明单位。
2、能根据实际要求确定长度测量达到的准确程度,选用适当的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能认识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测量范围。
3、能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4、知道什么是误差及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知道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二、理解质量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质量,知道质量是物理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2、知道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三、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知道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和托盘天平的构造。
2、知道托盘天平的调节方法:既会把天平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3、知道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一、明确测量的一般要求,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
这一单元虽然学习使用了刻度尺和天平,但应该明确,对刻度尺和天平的要求也是对任何测量工具的基本要求,这些知识具有普通的规律性,应该掌握。
1、任何测量进行之前,都要明确测量要求,再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2、对任何测量工具使用前都要注意观察:(1)零点位置:不同刻度尺零点位置不同,天平使用前也要调节好零点。
零点位置不合适,测量值要进行零误差的修正。
(2)测量范围:任何测量工具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如刻度尺的最大刻度,天平的称量等。
被测物超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就不能直接测量了。
(3)最小刻度:了解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才能正确读数。
十分位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有1毫米或1厘米。
物理天平最小刻度0.02克,托盘天平最小刻度0.2克,这些要仔细辨认。
3、读数:任何测量结果都要读取数据,应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
4、记录:测量数据应列成表格,忠实记录,不应随意取舍、涂改,养成事实求是科学态度。
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第一课时)设计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概念、符号和单位。
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初步对质量大小有具体的概念。
重点、难点:质量单位及其换算。
课前延伸:一、拿一下你的凳子和桌子感受一下,回答下列问题。
1、凳子和桌子是有什么材料构成的?2、它们的轻重相同吗?含有的材料一样多吗?再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呢?二、1、质量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的单位换算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汽车的载重量为4 ,某同学的体重是52 ,一只鸡蛋的质量是,一张纸的质量大约是5 g .课内探究: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单位有:吨符号是,千克符号是,克符号是,毫克符号是单位换算: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106g=109mg;例题:0.42kg=0.42×103g=4.2×102g0.42kg=0.42×10-3t=4.2×10-4t强调:单位换算的书写格式。
3、讨论下列变化情况中物体质量是否变化。
①将桌子从一楼搬到三楼;②把粉笔压成粉笔灰;③把冰熔化成水;④把水从20℃加热到60℃。
归纳: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说某产品“质量”好坏,其中的“质量”的含义和物理上的“质量”的含义相同吗?达标测试: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5 _,(2)一只乒乓球的质量是2.6 g ,(3)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5.8_。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共4节)》知识点梳理第1节 质量1、质量:(1)定义: 叫做质量。
用字母 表示。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1t= kg ,1kg= g= m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2)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各种秤也是测 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 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首先把天平放在 的桌面上,之后把 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调节 ,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 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
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 调。
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
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砝码加在 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 的后加质量 的,最后加 ,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质量+ 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 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4、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 、 、 、 而改变。
1kg 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2kg 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 ,一铁丝把它完成铁环质量 (变、不变)。
*5、天平秤质量时,若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 。
第2节 物质的密度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 。
函数图象为2、密度:(1)定义、 叫做密度,用字母 表示密度。
密度的公式是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为 ,密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 的单位组合而成。
换算1g/cm 3= kg/m 3; a ×103 kg/m 3;= g/cm 33、水的密度为 kg/m 3,读作 ,它表示的物理意思 ,;一桶水的密度与一滴水的密度那个大?答 。
4、密度的大小由 决定,还与物质的 有关。
同种物质的密度同否?答 。
一般有:固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气体的密度;铝的密度 铁的密度 铜的密度 水银的密度;盐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 冰的密度 木块的密度。
(填大于活或小于)5、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 (有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 (同否),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的重点章,也是难点章.本章涉及“质量”和“密度”这两个重要物理量.通过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测量,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本章共有4节:1.第1节“质量”,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用“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并且直接给出了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通过“小资料”栏目列举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使学生对物体质量有具体的认识.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第2节“密度”,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点.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其单位.3.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让学生学习使用天平、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最后用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4.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让学生了解密度与温度的联系,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学会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知道密度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使用天平、量筒测质量、测密度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学重点】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其物质密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质量、密度的理解,密度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质量………………………………………..1课时第2节密度…………………………………………1课时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我们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利用同种物质,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体积相同时,可以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能利用密度的概念来解释生活现象,应用密度公式计算,解决问题.第1节质量备课笔记备课笔记质量知识拓展: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课外链接:1盎司=28.35g1磅=0.4536kg1斤=500克=10两质量的测量特别提醒:(1)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拿;(2)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里.质量的特殊测量如图所示,测量自己所在地区在地图上的面积,但发现自己所在的地区的地图形状不规则生:将地图上的A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回忆使用天平的一般步骤,若物体的质量超过它的量程,是不是就测不出来了呢?若能又该怎么测呢?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后的常规读法,是用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相加,但有时在测量过程中,误将物体砝码位置放反,或游码未回零等情况,我们也可以用巧妙的方法读取物体的正确质量数值.具体方法如下:(1)对于左物右码、游码归零这种情况:m物=m砝+m游;(2)对于左物右码、游码未归零(原来示数为m0)这种情况:m物=m 砝+m游-m0;(3)对于右物左码、游码归零这种情况:m物=m砝-m游.规律总结:由于液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因此要借助容器测量,测量的一般步骤为: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③将空杯放在左盘,称量出空杯的质量为m1;④把液体倒入空杯内,再一次称出空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2;⑤则液体的质量为m2-m1.【教材P110“想一想”解:金属的质量m=100g+50g+20g+1.6g=171.6g.解:案秤的秤盘和砝码盘分别相当于天平的左盘和右盘;槽码相当于天平的砝码,游码相当于天平的游码;当游码移到秤杆的最左端,秤杆右端离开槽孔处于水平,即可判断它的横梁水平平衡;调节调零螺丝可使横梁平衡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损,此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是怎样的关系呢?。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1 质量第2课时质量的测量技巧1.会用“累积法”测量特殊固体的质量.2.学会测量液体的质量,掌握质量的测量技巧.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习指导一:用“累积法”测量特殊固体的质量【自主预习】阅读下面材料:如何称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一个大头针,一张邮票,这样的物体质量太小,小于我们使用的天平的最小测量值,利用天平无法直接测出它的质量,我们可以换精密的测量工具.但是我们现在只有这台普通的天平和足量的大头针.你能想一种方法测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吗?【小组讨论】1.如何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①先数出同样的大头针100个(或数量足够多的n个大头针);②再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m总;③则每个大头针的质量m=m总/100或(m总/n)(字母表达式).2.这种“测多算少”测量方法在物理上叫做“累积法”,你能否为本次测量过程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议?【教师点拨】用累积法测量物体质量,要求所选的物体规格相同,数量适当.【跟踪训练】1.用天平测出一粒米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A.先测出一百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B.先测出一粒米和铁块的质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仔细认真地测量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反复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2.如图所示,测量一堆小螺母的总质量是28.5g.如这堆小螺母共有80只,那么每只小螺母的质量是0.36g.学习指导二:测量液体的质量,掌握质量的测量技巧【自主预习】[来源学*科*网]阅读第109页最后一段、第110页天平的使用说明,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液体、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能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进行测量?为什么?不能,因为对天平有腐蚀,会损坏天平.【小组讨论】1.在配置盐水的实验中,我们需要质量为20克的食盐(化学药品),你会如何做?说说你的方法?在天平左盘放一张薄纸,调节天平平衡,往右盘加上20g砝码,在左盘逐渐加入食盐,直到天平横梁再次恢复平衡时为止,则左盘食盐质量就是20g2.如果要测量盐水的质量,怎样设计实验步骤?下面是两种测量盐水的质量的实验方法.第一种:先在烧杯中装一定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1,将盐水倒出,测出烧杯的质量m2,则盐水质量为m1-m2;第二种: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再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2,则盐水质量为m2-m1,上述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更合理?为什么?第二种更合理.第一种方法将盐水倒出时,烧杯内残留有液体,测得的烧杯质量偏大,导致盐水质量偏小.【教师点拨】物理实验的方法设计原则:1.简便性原则: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于测定.2.可行性原则: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超出现有条件,不能脱离实际.3.精确性原则: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需装置和器材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起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实验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三原则通常要综合考虑.【跟踪训练】如何测量一滴墨水的质量?解:①用天平测出一空烧杯的质量为m1.②向容器中滴入足够多的n滴墨水(注意空气湿度,别让墨水蒸发),再称出此时容器质量m2.③则一滴墨水的质量m=(m2-m1)/n.。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讲解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工具。
2.课件: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对质量的认知,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质量吗?在生活中如何衡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吨)以及换算关系。
让学生明确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控制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质量,并填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质量的定义、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质量知识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1)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体积和形状的个体。
如桌子是物体,木材是制作桌子的材料,是一种物质。
(2)从概念可以看出,判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依据是含有物质的多少,如果一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则物体的质量就会变化,如果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物体的质量也不变。
2.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
质量的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等,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 t=1 000 kg,1 kg=1 000 g,1 g=1 000 mg。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由质量的概念可知,当一个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改变时,由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不变。
【例】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B.磨掉铁块一个角C.把它轧成薄铁片D.从地球运到月球答案:B点拨: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
磨掉铁块一个角,铁块所含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
故选B。
知识点2:质量的测量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如台秤、杆秤、电子秤等,在实验室内,测量物体的质量常用天平。
1.天平的构造:如图所示:2.天平的使用方法:(1)放置: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2)拨动: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
(3)调节:根据横梁倾斜的方向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此时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指针向分度盘右侧倾斜,平衡螺母要向左调;如果指针向分度盘左侧倾斜,平衡螺母要向右调,此规律可简记为“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4)测量:将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内加减砝码,并通过调节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
第二课时天平的使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重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知识点一质量的测量【合作探究】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归纳总结: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知识点二天平的使用【合作探究】演示托盘天平1.托盘天平的构成(1)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2)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3)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2.基本使用步骤(1)放: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调: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天平哪边高,就将平衡螺母向高的那端拧(即走向高端),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3)测: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即左物右砝),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4)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3.注意事项(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2)用镊子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3)保持天平清洁、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盘上,也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跟进训练】1.托盘天平使用前需要:①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②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③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以上三步的合理顺序应为(A) A.③②①B.①③②C.②①③D.①②③2.下列是关于天平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B)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就可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从砝码盒中取出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C.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3.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铜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50 g、20 g、10 g各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铜块的质量是81.4g.若把上述实验移到山顶上进行,测得的该铜块的质量将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2.托盘天平的使用(1)使用步骤(2)注意事项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1节质量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并能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改变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砝码、小烧杯、大烧杯、钢尺、钢钉、橡皮泥、冰块、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看桌子上的两个烧杯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烧杯含有这种材料多?再看钢尺、钢钉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物体含有这种材料多?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在物理学上如何表示这种区别呢?能精确测量吗?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质量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以下认识:(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门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门和一把教学用的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门比一把教学用的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归纳总结:(1)铁钉和铁锤、木门和木制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可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工具:托盘天平(200g20架)、酒精灯、烧杯、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言: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身边的物体。
教师出示一颗铁钉、一把铁锤、一把木椅、教室办公桌、一个自行车轮胎、一个汽车轮胎,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教师:铁钉和铁锤、木椅和办公桌、自行车轮胎和汽车轮胎,我们都把它们成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塑胶,我们都把它们成为物质。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问题: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组成的,两者有什么不同?教师:在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一)质量的概念1.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演示:(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水的质量变了吗?(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变了吗?(3)宇航员从地球飞到月球,他的质量变了吗?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g=1000g 1g=1000mg 1t=1000kg(二)质量的测量1.天平的测量原理:见课本内容。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投影:天平的调节和使用顺口溜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砝读准质量收完备三点注意要记清课堂小结:学生谈谈对天平和质量的认识学生活动: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类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观察实验学生归纳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理解、记忆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