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一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7
咏物诗——《墨梅》《墨梅》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作者简介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
出身农家。
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墨梅》简介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看末句,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墨梅》古诗原文及赏析《墨梅》古诗原文及赏析作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
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兼能刻印。
着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
注释: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下载全文。
墨梅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吾wú:我,自己。
3、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5、池头:池边。
头:边上。
6、淡墨:水墨画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
8、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9、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
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鄙视,也体现了作者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视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王冕的《墨梅》古诗词赏析王冕的《墨梅》古诗词赏析如下:《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梅》参考注释:①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③淡墨:水墨画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④清气:清香的气味。
⑤乾坤:天地。
《墨梅》白话译文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王冕《墨梅》诗句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总体鉴赏:《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导语】《墨梅》是⼀⾸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艳丽的梅花。
这⾸诗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贞洁⾃守的⾼尚情操。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王冕描写梅花的诗词《墨梅》,欢迎阅读!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夸颜⾊好,只流清⽓满乾坤。
(版本⼀)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夸好颜⾊,只留清⽓满乾坤。
(版本⼆) 【赏析】 王冕善画梅花,这⾸诗就是⼀⾸题咏⾃⼰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将画中的梅花与洗砚池边的梅花合⼆为⼀,那池边的梅花清新淡雅,宛如画中梅的淡墨痕;画中梅墨晕浅浅淡淡,⼜好像是吸收了墨⾊的池边梅花。
⼀个“淡”字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的形貌,寄寓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尚情趣。
“不要⼈夸好颜⾊,只留清⽓满乾坤”,梅花的颜⾊秀美,但却不是为了博得⼈们的赞赏,它不需要别⼈夸赞,只需要把幽幽的梅⾹留于⼈间就够了。
⼀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充盈⼈间,⽆处不在的情景,⽽且将诗⼈的⼈格魅⼒得以具体的呈现。
这两句刻画了梅花劲秀芬芳、卓⽽不群的⽓质,它不以⾊博取⼈们的喜爱,⽽以内在精神感染别⼈,为⼈间播撒芬芳。
这两句正是诗⼈的⾃我写照,他⾃幼家贫,经过⼀番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以作画易⽶为⽣。
作者借梅花的这种风⾻,表明⾃⼰淡泊名利,不媚俗不趋时的纯洁操守。
扩展阅读:王冕的诗作特点 王冕是个天真质朴的农民,⼀⽣都在困境中过活。
他的诗⾥充满了反抗精神,揭露了当时的民族⽭盾和阶级⽭盾,表现了对祖国命运和对劳动⼈民灾难的深切关怀。
他的诗,⼤都收⼊《⽵斋诗集》⾥。
《四库全书简明⽬录》说:“冕本狂⽣,天才纵逸,其体排宕纵横,不可拘以常格。
”刘基曾对王冕的诗有过评价。
他说:“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夫之⼯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
⾄正甲午(1354)盗起瓯括间,予避地之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
小学古诗:《墨梅》原文译文赏析《墨梅》元代: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版本一)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版本二)【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体裁:诗题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名字:王冕年代:元代描述: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农家。
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翻译:原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原文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间。
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买地造屋,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
此诗就作于梅花屋内。
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赏析三:艺术特色《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古诗《墨梅》带拼音_《墨梅》古诗赏析【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版本一)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版本二)【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
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墨梅》王冕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注释、翻译和赏析:注释: 1. 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也叫“水墨画梅”。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繇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3. 淡墨痕:淡墨的痕迹,指花的颜色。
4. 清气:清香的气味。
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5. 乾坤:指天地。
翻译: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首句“吾家洗砚池头树”,点出了梅花所在的位置。
“洗砚池”,借用书圣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表明诗人与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
“树”字则暗示了梅树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次句“个个花开淡墨痕”,描述了梅花的颜色和形态。
“淡墨痕”,既突出了梅花的清淡高雅,又体现了诗人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
朵朵梅花在淡淡的墨色中开放,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第三句“不要人夸好颜色”,直接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
他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鲜艳,因为他追求的是内在的品质和精神。
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也是一种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最后一句“只流清气满乾坤”,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清香,还可以象征着诗人的高尚品质和纯洁的心灵。
“满乾坤”,意味着诗人的情感和精神将充满整个世界,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梅喻人,通过对墨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中的梅花,不仅具有清新淡雅的外表,更有高尚纯洁的内在品质。
它不需要别人的夸赞,只愿将自己的清香奉献给人间。
这种精神与诗人自身的品质相契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王冕《墨梅》原文+赏析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
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王冕《墨梅》的意思及赏析王冕《墨梅》的意思及赏析墨梅①王冕我家洗砚池②边树,朵朵花开淡墨③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④满乾坤。
①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③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④清气:清香的气味。
在我家洗砚台的池水边,有一树梅花开得热烈,花一瓣如同是用淡淡的墨水点上去的。
别人看到这树梅花都说颜色真好看,但是它不在乎,因为它只想将自己的清香溢满天地之间。
【墨色之美】形容梅花的诗句有很多,但用“墨”来形容,可以说是王冕的独创。
墨是书写和作画的原料,墨梅不仅有艳丽的颜色,更有一股文人的清雅气质。
这样的梅花自然不会在意别人的夸奖了,因为它是超凡脱俗的君子,怎么会被世俗的夸耀影响呢。
它想做的,不过是留下香气,而且要“满乾坤”,这又有大丈夫的豪气和奇志,相比之下,那些因为别人的夸耀而沾沾自喜的花朵就是庸脂俗粉了。
【赏析】王冕本是画家,以水墨作画,自然也就对水墨非常熟悉。
他以墨色来形容梅花,这个想法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又恰如其分。
从熟悉的生活中找灵感,是创作的最佳方式。
写作不是凭空乱想,不能脱离生活。
【启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墨梅,那就是心无旁骛。
她不管别人说什么,只管自己努力开放,要把香气洒满乾坤。
这种姿不也值得我们在做人做事时学一习一吗?心中有一个目标,然后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不为别的事情改变自己的信心和毅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真正的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就。
推荐]关于《墨梅》一诗的改动
袁瑶发表于 2005-9-15 15:15:30
关于新版五年级教科书《墨梅》一诗的文字改动,现作说明如下:《墨梅》一诗,是一首题画诗。
在其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经过多次抄写、翻刻,几个版本文字上出现了差异,即所谓“版本异文”。
作为教材应选哪个版本呢?不用说应该选最权威的。
值得庆幸的是,王冕《墨梅图》的真迹仍然存世。
(见附图)图上的题画诗是王冕自己的笔迹,应认为是最权威的版本,所以我们的教材据此作了修改。
不少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作为梅花的量词应当是“朵”,怎么可以用“个”呢?
“个”,古代写作“箇”。
《说文》:“箇,竹枚也,从竹,固声。
”竹枚是古人用于计算的工具,是许多长条形的竹片儿。
后引申为物量词。
最初只是用于计算竹子的单位,唐代以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两箇黄鹂鸣翠柳”,是用于计算鸟类。
在这首诗中,则是用于计算花朵。
那时的语言习惯就是如此,是不可以以今律古的。
改成“只流清气满乾坤”,是不是就“不可思议”了呢?不然。
这儿的“流”是流溢的意思,是说梅花可贵的清气流溢人间。
我们今天不是还常常说“百花竞艳,芳香流溢”吗?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张庆。
墨梅古诗翻译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诗人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墨梅古诗翻译,欢迎借鉴!墨梅古诗翻译篇1《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洵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作品原文墨梅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6痕7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字词注释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头:边上。
个个:朵朵的意思。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流:有流传、流布之意。
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译文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诗人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无锡市杨诺《墨梅》教学实录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86无锡市杨诺《墨梅》教学实录执教:无锡市硕放南星苑小学杨诺点评:无锡市硕放实验小学毕小伟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墨梅》上课班级:无锡市硕放实验小学六(5)班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照片。
课件出示梅花图片学生欣赏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生:梅花师:喜欢梅花吗?生:喜欢师:哦,那你们喜欢梅花的什么呢?生1:我喜欢梅花的精神。
生2:我喜欢梅花的颜色。
生3:我喜欢梅花的香味。
师:是啊,梅花,岁寒三友之一,它有疏影横斜的风韵,清雅宜人的幽香,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要来赞美它呀!今天我这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吟诗咏梅。
(板书:咏梅)[点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基点找得很准。
]师:宋代诗人林逋在他的诗《山园小梅》中是这样写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课件出示)。
谁来读读,要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生1读生2读师:诗中的梅花美吗?生:美。
师:你是在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美的。
生1: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师:诗中有哪个字点出了梅花的特点?生:香(板书:香)师:梅花的香是一种怎样的香?生:暗香。
师:梅花的香还是一种怎样的香?生:清香(板书:清香)师:梅花的香还可以是她所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这梅香让诗人林逋沉醉了,所以他吟道。
生齐读诗句。
[点评:这是两句有名的咏梅诗,这说明教师的眼光是独到的。
]师:宋代的另外一位诗人王安石在他的诗中,也写到了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课件出示)生1读生2读师:让我王安石念念不忘的还是什么?生:梅花散发的暗香。
师:更可爱的是王安石把梅花比作了什么?生:雪师:雪是什么颜色的啊。
生:白色师:白色是一种纯洁、淡雅的颜色(板书:淡雅)梅花之淡雅、梅花之清香着实让人喜爱,所以王安石吟道。
生齐读诗句。
[点评:教师把梅花的香味作为上下承接,接着又引向了梅花淡雅的颜色。
] 师:大诗人陆游在他的词《卜算子.咏梅》中依然写到了梅花的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课件出示)生1读生2读师;当梅花凋残化作尘泥,清香却依然如故,散发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融化在诗人的心中。
所以陆游要这样吟道。
生齐读诗句。
[点评:这是诗句的堆砌重复吗?不。
这是由表入里地浸润。
你听教师的语言,我们似乎感觉到梅花的香味在扩散弥漫,慢慢地在钻入我们的怀中,直至融化于我们的心里。
]师:台湾著名歌手姜育恒在他的歌曲《梅花三弄》中,还是唱到了梅花的香: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课件出示)生1读生2读师:在经历了一番冰雪的洗礼后,梅花的香味依然未改。
所以姜育恒要唱到。
生齐读。
[点评:这是古诗新唱,是文化传承,让学生切身感受那种传统对时尚的文化影响。
]师:梅花啊!梅花。
你的风姿、你的淡雅、你的清香引无数骚人要用这世间最美的语言来赞美你啊。
可读到这里我不禁要想,林逋、王安石、陆游、姜育恒他们仅仅是在赞美梅花的淡雅、梅花的清香吗?生思考交流生:不是,是在赞美梅花的品格、精神。
师;是啊,他们更是在借梅之淡雅、梅之清香来赞美梅之情操、梅之气节、梅之精神啊,从而来表达自己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啊。
他们咏的是梅,言的是志啊(板书:言志)[点评:教师的语言很简洁,但很抒情;教师的提问很简单,但很有效;教师的小结很简练,但很到位。
看来杨老师的确是一位很有潜质的教学新秀。
]师:于是林逋要咏梅,咏的是梅之恬淡。
生齐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师:王安石要咏梅,咏的是梅之高洁。
生齐读。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也要咏梅,咏的是梅之与世无争。
生齐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姜育恒还要咏梅,咏的是梅之坚贞不屈。
生齐读: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师:这就是他们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啊,他们是想做梅花一样的真君子啊。
[点评:深得诗意语文之要领,循环往复,前后呼应,体现出诗意语文的审美特质。
]师:说到爱梅的君子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想了解他吗?生:想师:他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画家,尤善画梅。
他性情孤傲,鄙视权贵。
后人曾这样评价他: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课件出示)生齐读。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啊?生交流师:他就是我们并不陌生的元代诗人王冕。
[点评:由梅转到人,过渡自然,不着痕迹。
此乃教学艺术也。
]师:王冕爱梅啊!在他家洗砚池边就种着一棵梅花树,这一天这棵梅树上的梅花盛开了,朵朵梅花缀满枝头。
王冕赏着赏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疼的喜梅之情,挥墨画下了一副墨梅图。
(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同学们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说说你的感受。
生交流师:画中梅枝刚劲有力,梅花千姿百态、晶莹剔透,似乎还渗出一股清香。
师:要为这幅墨梅图提上一首怎样的诗呢,王冕陷入了沉思。
他想啊想啊,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想到了自己的现在,还想到了自己的未来,自己不正是那株傲然于世、孤芳自赏的孤梅吗,于是乎他在墨梅图上提上了这样一首诗(板书:墨梅)[点评:又由人转到梅,逐渐进入课文,进入文本的方式甚是巧妙,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在介绍文本的由来,还对这幅梅花图以及诗人所寄托的志向稍作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
教师用墨很淡,却耐人回味。
](课件出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教师范读。
师:那么《墨梅》又表达了诗人王冕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诗。
师:请大家自由地读诗,要求:要把诗读正确,读出古诗的节奏,要读出古诗韵味。
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生自读古诗。
师:好,下面老师要来了解一下同学们读的如何?生1读生2读生齐读师生配合读。
(师相机指导)[点评:限于实录的篇幅,在听课中我觉得师生之间的对读很有味道,也让我开了眼界。
看来这些小年轻经常在外面听课,长了不少见识。
]师:好的,下面来一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生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生2:满乾坤是什么意思?生3:诗人为什么要用“流”而不用“留”?师生交流,解决疑问。
师:好的让我们边读诗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1读诗生2说诗句的意思。
[点评:教师能够掌握理解诗意的尺度,只要大体理解意思即可;教学方法也很科学,让学生自己质疑体会,教师只要在关键处稍加点拨即可。
师与生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师:在让我们边读诗边想象诗意。
生齐读。
师:大家读后不难发现王冕笔下的梅花淡雅依旧、清香如故。
我们可以在诗中的哪里可以找到啊?生:淡墨痕、清气。
师:你们能读好这两个词,读出梅花清雅宜人的味道来吗?生1读诗生2读诗(教师相机指导)生齐读诗。
[点评:巧抓关键词理解诗中的情感,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简单而有效,极具智慧。
]师:王冕是要借梅花的淡雅,清气表达些什么呢?先来听这样一个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你觉得王冕傻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板书:淡泊名利坚守情操[点评:从故事中看人很形象,由此梅花与人之间就建立了某种联系,人物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师:能读出那一份气节来吗?生1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生2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生齐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点评:此时读诗,其实在读人,准确地讲在赞人。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问王冕:王冕啊王冕,若是无人再欣赏你的才华,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趋媚世俗的情操吗?生:会师;因为王冕(引读:“不要……”板书:不要)生跟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师:王冕啊王冕,要是你到了风烛残年,一无所有,你还会留着那一份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趋媚世俗的情操吗?生:会师:是因为王冕……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板书:只流)师:王冕啊王冕,若是你在天堂还能听见我的声音,我想问你700多年过去了,你还会守着那份淡泊名利,不趋媚世俗的情操吗?生:会师:是因为王冕……教师引读,生跟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板书:满)[点评:反复地引读,一次次追问,一次次升华,诗意语文的魅力尽在教学艺术之中。
]师:同学们,王冕也想问问大家,在这个当名利的诱惑摆在你面前时,你会象他那样坚守那份淡泊名利,不趋媚世俗的情操吗?会:因为你们……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师:好的,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在来读读这首经典的咏梅诗《墨梅》。
生齐读诗。
师:同学们,诗人咏梅,咏的是梅之淡雅、梅之清香,更咏的是梅之精神、梅之气节、梅之情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灵魂深处最闪耀的光芒呀!这真是:一树梅花千首诗,铸就中华民族魂(课件出示)。
生齐读,师板书:魂。
师:下课。
[点评:语文是工具的,但又是人文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工具技术,步入人的心灵世界,惟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学生的精神成长的过程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中的力量。
]总评:杨诺老师小时侯跟我学打过篮球,现在又在一起有幸成为同事,读书俱乐部第一次活动又是他自告奋勇抢在第一。
分管教育的华建谊副校长多次向我推介过他,说他是棵好苗子。
今天第一次听他上课,感觉真的不错。
我很喜欢和青年人打交道,特别是虚心好学事业心强的年轻人,我愿意跟他们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譬如就以这堂课为例,杨诺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视觉上的冲击和深层的思考。
颠覆了诗歌教学的单一模式。
传统的诗歌教学就诗教诗:揭示诗题,了解诗人,读通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歌。
教学方式呈单线形,模式化,而杨诺老师的这堂课视野宽阔,以梅花为主题来重新构建课堂。
从历代诗人吟咏梅花的诗句入手,体会梅花的色香味以及内在精神,展示了较为广阔的梅文化背景;然后再切入文本,解读文本。
所以这堂课不能简单地归为工具性或人文性,我看更是一种文化性,这样的课就显得大气磅礴,非同一般了。
提升了诗歌教学的审美艺术。
审美意味着创新,本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细节乃至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经过教师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清新亮丽。
不妨我们来回味一下杨诺老师精致的教学艺术,例如诵读诗歌的创新艺术——师生接读,反复引读,前后回读,创设情景地读,步步升华地读,诗意浓浓,回味无穷。
再如教学流程的设计艺术——由梅花的外形到内在品质,由梅花到像梅花一样的人,再由梅花的主人到读梅花的学生,最后由梅花魂扩展到民族魂,一气呵成,艺术无痕。
再看整堂课的教学节奏——该艳则艳,该淡则淡;能简则简,当艳不让;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就像一幅墨梅图,素雅中透出幽香,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不得不赞叹的不仅课上得漂亮,而且杨诺老师自身的素质让我们佩服。
标准的普通话,优雅的教态,淳厚的男中音,真是难得的一块公开课的料子,上次他参加了全国诗歌诵读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为我们新区乃至无锡市争了光。
在此,我也真心希望他一如既往地保持虚心好学的精神,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