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图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28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岁岁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注释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3.洗砚(yàn)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
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
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4.池头:池边。
头:边上。
5.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6.痕:痕迹。
7.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8.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2主题这首诗借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洁身自好,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3译文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4作品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
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
元-王冕-墨梅图-5712万元成交在古代中国绘画史上,元代(1271年-136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画家竞相涌现,成就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元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画派就是“元人画派”,该画派以“神韵”、“潇洒”、“豪放”、“奔放”为特色,其中以王冕最为著名。
王冕(1254-1321)是元旦著名的花鸟画家和书画家,他是元代著名的四大画家之一(另外三位为黄公望、吴镇和南宋的李唐)。
王冕的墨梅图是他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墨梅图是王冕后期才开始画的,他将梅花与墨竹相结合,描绘出一种唯美的寂静与清新的感觉。
画中的墨梅,表现出了梅花的柔美、墨竹的凛然和意境的幽雅。
王冕的墨梅图,描绘出了复杂的墨色层次,运用简洁而灵动的线条来塑造花卉的形象和生动地再现其“孤傲”的特性。
同时,他在画面中运用透视法和视角,致力于描绘细腻的细节和传达自己内心的豁达之情。
近日,中国拍卖公司嘉德公司拍卖了一幅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拍卖开始前,这幅画估价仅仅只有2800万元。
但在拍卖过程中,很快价格就被一位收藏家竞拍到了5712万元的天价,成为这个拍卖季的最高价作品之一。
对于这幅元-王冕-墨梅图-5712万元成交的佳作,许多收藏家和专家表示了极高的赞誉和钦佩之情。
他们认为这幅画作无论是在笔画的韵律、构图的布局还是在色彩的运用、空间感的刻画方面,都展现出了王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画艺。
此外,这幅画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的一件稀世宝藏,展示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简化的时代中,通过王冕的墨梅图,可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动之美。
元-王冕-墨梅图-5712万元成交的消息也将再次引起全世界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高度关注,体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无限魅力。
《墨梅图》作品分析
1.创作背景,《墨梅图》是由元代,墨梅画家王冕所创作。
2.作品内容,作品塑造了繁花满枝的梅树形象。
具体来看画面中梅枝横斜而出,梅花竞相吐蕊开放,一朵一朵的梅花紧紧地簇拥在一起,饱满而富有生机。
3.艺术特色,作品属于纸本水墨设色。
笔墨精练,枝干柔韧,花朵如珠,画面中并不曾上色,给人一种淡雅清香的感觉,也使人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盈溢着的高傲孤洁。
不管是画作还是诗文,都是作者托物言志的表现,流露出不甘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4.地位评价,该作品的独特技法,高超的表现能力,堪称艺术的瑰宝,不朽杰作,对后世作品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墨梅图_优秀作文
墨梅图——我心中的经典之作
墨梅图是一幅中国画作品,也是我心中的经典之作。
这幅画作的作者是明代画家文征明,他以洒脱自由的笔墨展现出一派寂寞幽静的境界,让我对于文化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墨梅图并不是一幅华丽的画作,它的魅力在于那一朵普通不过的梅花,那梅花在墨色之中显得娇美灵动,散发出浓郁的生命力。
梅花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是美好、坚强、纯洁的象征,也是文征明心中的最爱。
画中,梅花以素雅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心,枝上只挂着一朵梅花,寥寥数笔勾勒出的花瓣和枝干,流露着画家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也传达了画家淡泊名利的心境。
我从画中感受到了一种优雅、从容和静谧,以及对于生命的崇高和敬畏。
墨梅图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画面所体现的意境,还在于画家的笔墨技巧。
画中,墨色浓淡的变化、用笔的虚实和轻重、线条的粗细变化,都是文征明对于自然之美的审美和观察。
他用宋代文人浪漫主义风格的笔触,将梅花的灵性、自然之美、哲学情趣和人文情怀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正是这种独特性,让墨梅图成为了中国画坛的经典之作。
对于我来说,墨梅图也是一幅有灵魂的画。
它教会了我欣赏文化艺术,让我领略到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它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美好的形式,更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在我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我也希望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总之,墨梅图虽然只是一幅普通的中国画,但是它凝聚了文征明对于美好事物的一份热爱,也凝聚了中国画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它是经典之作,是永不衰老的艺术珍品,也是我的灵感源泉和心灵寄托。
《墨梅图》作品分析
1.创作背景,《墨梅图》是由元代,墨梅画家王冕所创作。
2.作品内容,作品塑造了繁花满枝的梅树形象。
具体来看画面中梅枝横斜而出,梅花竞相吐蕊开放,一朵一朵的梅花紧紧地簇拥在一起,饱满而富有生机。
3.艺术特色,作品属于纸本水墨设色。
笔墨精练,枝干柔韧,花朵如珠,画面中并不曾上色,给人一种淡雅清香的感觉,也使人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盈溢着的高傲孤洁。
不管是画作还是诗文,都是作者托物言志的表现,流露出不甘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4.地位评价,该作品的独特技法,高超的表现能力,堪称艺术的瑰宝,不朽杰作,对后世作品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板凳艺术专栏梅花诗意图北宋岩叟(待考)长卷绢本水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
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雪中梅竹图北宋徐禹功卷绢本水墨辽宁省博物馆藏图中野梅横空而出,修竹两竿,节叶纷披,虬枝疏梅半压积雪,铁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晕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笔生动老劲。
雪梅寒雀图北宋戴琓绢本墨笔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赏梅图宋马逵设色绢本利用南宋朝廷特制的双拼细绢,绘一泓湖水,远景为用淡墨绘梅树数株,枝条摇曳,梅花绽开,湖水中倒影婆娑。
近景运用界尺加衬染的技法绘阁亭一角,类似重檐悬亭,亭前绘一梅枝奇出,枝条瘦劲而俯仰多姿,亭上绘一长者俯栏观梅,甚是怡然自得。
正如明代侍读学士王达为该画配诗所云:“西湖水涵冰色炯,众鸟不喧人更静;孤山堂下雪初销,一泓冷浸梅花影。
刚风入座声珊珊,逋仙半醉倚阑干;吹上东南一轮月,万里银河鹤背寒。
” 腊梅山禽图宋赵佶绢本设色纵82.8厘米横5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
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
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
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
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
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
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 梅竹寒禽图宋林椿团扇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
竹梅为双钩填彩,而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雪梅图宋杨无咎绢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
杨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
墨梅图王冕观后感500字《墨梅图王冕观后感 1》以前总觉得古画离我特远,就像那些住在深宫里的老古董,看着高大上,可心里头就是亲近不起来。
直到我看到了王冕的墨梅图,哎呀,那感觉就像突然发现邻居家不起眼的老头原来是个绝世高手。
我记得有一次去乡下奶奶家,那村子里有个小园子,种了几株梅花。
冬天的时候,我裹着个大棉袄,像个粽子似的在园子里溜达。
那梅花的枝干歪歪扭扭的,花苞小小的,还带着点绒毛,看着就觉得特可爱。
当时就想啊,这梅花也没多惊艳嘛。
可当我看到王冕的墨梅图时,就像被人敲了一下脑袋。
图里的梅花枝干苍劲有力,就好像是经历了无数风雨的老人,那墨色晕染的花朵,虽然没有鲜艳的颜色,却透着一股清冷高贵的劲儿。
我就琢磨,王冕这是咋画出来的呢?是不是也像我在园子里那样,盯着梅花看了好久好久,把梅花的每一处细节都印在心里了?从这墨梅图里,我好像看到了王冕的影子,他就像这墨梅一样,不在乎外界的繁华,只守着自己心中的那片宁静。
这墨梅图啊,可真是个宝贝,让我重新认识了梅花,也认识了王冕这个了不起的画家。
《墨梅图王冕观后感 2》我这人吧,对画画一直是一知半解,就知道个大概。
但看到王冕的墨梅图,我就忍不住想唠唠。
我有一回参加学校的书法社团活动,旁边有个同学在画梅花。
那同学可认真了,又是调色,又是琢磨花瓣的形状。
可画出来的梅花吧,总感觉少了点啥。
我在旁边看着干着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后来看到王冕的墨梅图,我算是明白了。
王冕的墨梅图里,那梅花像是有灵魂似的。
你看那花瓣,寥寥几笔,却好像能闻到梅花的清香。
他画的枝干,粗细不均,可每一处转折都恰到好处。
我就想啊,王冕肯定不是在简单地画梅花,他是在和梅花聊天呢。
他知道梅花在想啥,知道梅花在风雪里是啥样的姿态。
我再看看那同学画的梅花,就觉得缺了这份对梅花的理解。
王冕的墨梅图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画画理解的新大门。
原来画画不是光靠技巧,还得用心去感受。
这墨梅图就这么静静地在那,却让我这个不懂画的人有了这么多感悟,可真是神奇。
欣赏《墨梅图》
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
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
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
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
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
勾瓣点蕊简洁洒脱。
此幅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
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王冕墨梅图赏析王冕墨梅图赏析王冕墨梅图,元代中国画,纸本⽔墨,纵50.9厘⽶,横31.9厘⽶,画幅中有作者题诗五⾸。
⽂物原属清宫旧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是著名画家王冕,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了⼗分深远的影响。
画幅中有作者题诗五⾸。
署款:“⼄未年春正⽉朔写于草堂”。
时王冕年六⼗⼋岁。
此图是他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杰作,深为后⼈珍重。
诗塘及裱边四周,相继有名⼈⽂徵明、薛章宪、邓⼩平、徐霖、王韦、唐寅、陈沂等⼈题诗。
赏析“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夸好颜⾊,只留清⽓满乾坤。
”这⾸著名的咏梅诗为元代画家王冕⾃题“墨梅图”上。
王冕学画的故事曾写在⼩学的语⽂课本上,为众⼈熟知。
清代朱⽅蔼曾说:“宋⼈画梅,⼤都疏枝浅蕊。
⾄元煮⽯⼭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
”这⼀幅“墨梅图”即是繁花的代表作。
此图⼀枝梅花横贯画⾯,构图新奇;⼀枝梅花横贯画⾯,构图新奇;花朵只⽤淡墨轻染,仅花蕊加墨重点,清新俏丽;长长的枝⼲舒展挺秀,作倒挂梅。
枝条茂密,前后错落。
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
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珠撒落在银枝上。
⽩洁的花朵与铁⾻铮铮的⼲枝相映照,清⽓袭⼈,深得梅花清韵。
⼲枝描绘得如弯⼸秋⽉,挺劲有⼒。
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
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
勾瓣点蕊简洁洒脱。
整个画⾯虽⽆设⾊,但看上去,梅花的清⾹似从纸背透出。
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扬⽆咎派。
但宋⼈画梅⼤都疏枝浅蕊。
此幅则写繁花密枝,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