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11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成果)一、概述1、工程概况秭归县九里移民安置小区功能完善项目共有5条道路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
各条道路分别为:九里二路全长195米,红线宽26米,车行道宽15米;建东大道全长764.55米,红线宽32米,车行道宽22.5米;迎宾路全长1940米,九里二路至陡茅路红线宽13米,陡茅路至杨贵店桥头红线宽15米,杨贵店桥头至止点红线宽18米.陡茅路全长370米,红线宽18米,车行道12米;二圣路全长151.39米。
五条道路总长3421米。
2、设计提供测量点位根据建设单位按设计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GPS-E级点共7个,其点号分别为:GPS1、GPS3、GPS4、GPS8、GPS9、GPS10、GPS11。
二、测量方案1、测量现有资料平面坐标资料: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控制点,因各点位之间有部分不能相互通视,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所以按照现场仅有通视条件,将首尾已知点GPS1、GPS8、GPS10进行了联测,并按照施工要求在中间各施工段进行了加密,其加密点编号分别为:JM1、JM2、JM3、JM4、JM5、JM6、JM7、JM8、JM9、JM10、JM11.高程资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E级点,选择GPS8为基准点,进行闭合和附合测量。
2、测量依据施工图纸:a、建东大道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b、九里二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c、迎宾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d、陡茅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e、二圣路路线平面图、路线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竖曲线表。
规范依据: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该规范中相关测量章节内容。
3、平面控制测量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5。
城市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几个问题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高程控制网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测绘工作,其建立和改造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对高程控制网络的介绍,探讨其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
关键词:城市高程控制网;建设问题高程控制是大地控制网络的一部分。
采用水准法建立了液位控制网络。
一步从全球到地方的控制原理构建步骤一般使用中,为了与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找平。
水准测量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一级水准路线是高程控制的骨干,是研究地壳垂直运动和科学研究的主要依据。
每个水平线每隔一定距离埋一块标准石,点称为水平点,即高度控制点。
一、城市高程控制网等级的选择城市高程控制网一般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一般是高度控制的一级,一般说,城市和城市越大,控制所需的面积越大,相应的等级要求越高。
还应当考虑选择地级市远景发展规划的时候,它一直是标准长度分布和水毛路点,兼顾当前和长远,建立高程控制网仅达到所需的精度,而且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对于地面沉降较大的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应在二级设置一级垂直控制网;对于中小城市,应在三级或四级设置一级垂直控制网。
沉降区高程控制网水平较高,应与城市沉降观测网配套使用。
第二,测绘法关于高程基准选择的第四条明确规定,测绘应当以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为基础。
使用统一的测绘基准,不仅是为了保护测绘成果发挥在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也使测绘行业健康发展。
二、简述高程系统(1)门槛抬高系统玉环门槛验潮站平均海平面为基准,从一个单一的,五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高驱动系统的老土地测量局一直沿用1957年以来不再使用;(2)吴淞高程系,经1871年至1900年间长达30年的水位观测,确定一个吴淞零点,它曾是长江流域和华东地区的海域基准面,目前浙江省内有些单位仍在沿用;(3)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统一以前的高程系统,华东地区水准网对青海岛和卡门进行联合平差。
潮汐站高程基准于1987年建立,成为浙江省的基本统一高程系统。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地控制点所组成地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地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地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地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3.3.1大面积地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地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地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地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地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展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1)方格网地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地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地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线地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地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平均.(2)方格网地顶点应布置在通视优良又能长期保存地地点.(3)方格网地边长合宜太长,大凡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地倍数.(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地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地方格网是一种较好地检验方法.建筑方格网地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3.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地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地二级平面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地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地)、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地其他图形(图1).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地基本依据.高程控制网布点地密度应恰当,大凡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地三角高程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网地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地首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空阔于100 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控制网分两级测设,首级为场区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各建筑物控制网。
5.1.4.1、工程控制流程场区控制→建筑物控制→轴线内控→楼层控制轴线→楼层细部线5.1.4.2、场区控制网1、平面控制网(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以及各施工段的划分等因素进行。
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须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平面控制网的埋设形式详见下图。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针对本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状及现场具体情况拟布设矩形建筑方格网作为场区平面控制网。
测量人员接到业主提供的廊坊市测绘院坐标成果后,首先对测绘院提供的四角坐标及高程进行校核,合格后利用测角精度为 1″,测距精度为:±(2mm+2ppm.D)的电子全站仪对四角桩距离及角度进行校测。
并将校测结果上报业主或监理单位,然后对结果相应调整后,测设矩形方格网作为场区平面控制网。
(3)场区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2、高程控制网(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与市政工程高程测设的基本依据;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采用水准测量法建立;3)本工程高程控制网的测量等级为:国家三等水准测量;4)本工程高程控制网的测量采用附和水准的方法进行测量;5)场区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6)对高程控制网进行保护,并在施工期间每半年定期复测一次。
(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三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结果合格后,按照国家三等水准的要求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内高程控制点,经平差计算后的结果,作为场区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以此作为保证整个场区施工高程控制的首要条件。
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一、前言工程高程控制网是指在工程测量中,用于控制和监测工程地理坐标和高程的一种重要设施。
它是工程测量的基础,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合理、科学地布设工程高程控制网对于工程测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网点选取、布设方式、设备选用等方面。
二、工程高程控制网的意义在工程测量中,地理坐标和高程是两个最基本的测量要素。
地理坐标通常使用全站仪等设备来进行测量,而高程则是通过工程高程控制网来控制。
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如果在工程测量中高程控制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甚至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因此,科学合理地布设工程高程控制网对于工程测量至关重要。
三、工程高程控制网的网点选取1. 布设原则工程高程控制网的网点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网点应能保证高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②网点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工程区域,且应有一定的密度,以满足工程测量的需求;③网点应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便于后续的实地调查和监测。
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网点进行布设。
2. 网点选择在网点选择上,应优先选择一些地势较平坦,离主要工程区域较近的地方,便于后续的使用和维护。
同时,应选择一些地震较少、土地沉降较小的地区,以避免地震、土地沉降等自然灾害对网点的影响。
此外,网点应尽量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便于后续的高程观测和测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的网点进行布设。
3. 网点密度在网点的布设中,应注意控制网点的密度。
一般来说,网点的密度应根据工程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来确定。
在较大的工程区域中,应适当增加网点密度,以保证高程控制的准确性。
而在较小的工程区域中,网点密度则可以适当降低。
在实际布设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要求,确定合适的网点密度。
四、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式1. 通用布设方式在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中,可以采用通用布设方式。
如何进行高程网和控制点的建立概述在现代测绘和工程领域中,高程网和控制点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高程网用于确定地面位置的高程信息,控制点则提供了用于测量和建模的基准。
本文将讨论高程网和控制点的建立过程,并提供一些指导步骤,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1. 设置基准点建立高程网和控制点的第一步是确定一个准确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该位于测量区域的中心,且地面稳定。
通常使用大理石或混凝土的建筑结构作为基准点,以确保长期稳定性。
在选择基准点时,还要考虑到其在地形和地理特征上的可见性和可访问性。
2. 安装测量设备为了进行准确的高程测量,需要安装适当的测量设备。
传统的方法包括使用自动水准仪和全站仪。
自动水准仪通过测量水平线的高差来确定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异。
全站仪则使用激光技术来测量地面高程。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取决于测量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
3. 设立控制点控制点用于建立高程网的基准。
控制点应该被广泛分布在测量区域内,并与基准点相互连接。
控制点可以使用地面标志物、固定物或铁钉等物理标记来标识。
确保每个控制点都有唯一的编号和准确的坐标信息,以便将来的测量结果与之对应。
4. 进行测量和记录一旦设置好控制点,就可以开始进行高程测量了。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方式。
在进行测量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差,例如地面条件的不稳定或环境的干扰。
记录测量结果时,应包括点的编号、测量时间、高程数值等相关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测量得到的高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建立高程网和控制点的模型。
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消除误差和提高准确性。
建立高程网时,可以采用插值技术来填充控制点之间的空白区域。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高程数据在区域内的变化趋势,揭示地形特征和状况。
6. 验证和校正建立高程网和控制点后,需要对其进行验证和校正,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证过程中,可以使用独立的测量数据来与建立的网格进行比较。
房建工程知识: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是国内超大型的工程类远程教育基地,凭借其多年辅导经验,聘请国内权威考试辅导专家,依托专业、庞大的教学服务团队,采用高清课件、移动课堂等先进教学方式,强力推出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安全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网上辅导课程,点击了解课程详情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
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1、大面积的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
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m的倍数。
(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图1)。
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