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制造业基地全部面临“技工荒”
- 格式:docx
- 大小:23.93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现在又到了一年一度招生就业的繁忙季节,学校招生以及学生就业,企业用人再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同时,有关教育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如一方面我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同时,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沿海制造业基地普遍面临着严重的“技工荒”。
而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普遍性。
这是否意味着职业教育就开始火爆起来了呢?情况恰恰相反,当前,招生仍是众多职业学校办学的一个难点。
这就导致了一种反常现象:一方面职业技能人才严重报收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招生冷”,鲜有人问津,境地异常尴尬。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了解的情况看,这里面有部分职业学校声誉不佳、学生就业缺乏政策保障等问题,但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存在着问题,导致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不了解,甚至误解、存在偏见。
只要反思一下就不难发现,在小学、初中阶段,我们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过职业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呢?。
我们现在的教育几乎都是为中考、高考准备的,而且,我们一直在教育引导学生向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企业家等职业目标奋斗,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走上普通高中、考重点大学这条道路。
当代职来教育有待规范和发展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到9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同普通教育并行和沟通的教育序列,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走向21世纪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国家“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在提高质量中继续大力发展,在大力发展中进一步提高质量。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前景广阔,应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技工我国正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但我国的高级技工特别是年轻的高级技工却严重短缺,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在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企业高薪招不到高级技工的现象愈来愈多。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青年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技术人才日益短缺,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更是越来越小,很多地区青年高级技师的数量竟为零。
随着老一代高级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很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并已实际上威胁到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未来。
目前正是很多大中专学生找工作的时期。
而在求职市场上,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企业开出高薪却找不到需求的人才,另一边却是众多拥有高学历的求职者就业无门。
有关专家认为,“技工荒”将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存在,目前的技工人才缺口如此之大,体制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现在社会生产中出现用工荒的情况越发的严重,导致一些企业濒临于停滞和倒闭状态,这种现象很值得各个行业回味, 而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违背了贯彻实施三个代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方针政策。
二、原因分析1、高等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这使得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我国高校仍然缺少优秀人才,而且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包括工科院校,普遍缺少培养优秀技术员和高级技工人才的氛围。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形成结构性矛盾。
第二产业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农民工干不了,大学生不愿意干;第三产业,尤其是法律、金融、会计、管理、营销等行业需求中高端人才,但新毕业大学生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2、技校不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学校教育跟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很多技校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待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才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这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一方面企业因为招不到合适的技工而发愁,另一方面,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上火,学校因为学生的就业率不高而着急。
职业教育: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公平和谐社会教育体制改革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与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当前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
这一方面是基于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工,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短缺。
技工特别是技师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国一些主要的制造业基地,如珠三角、长三角、东三省,乃至内地的新疆都出现了严重的“技工荒”。
据统计,技师和高级技师在我国企业技术工人中仅占1.5%,高级技工也只占3.5%。
目前,我国高级技师和技师的供需比相差了10个百分点,而这10个百分点意味着有缺口800多万人。
有”皮衣之都”之称的浙江海宁市拥有日产6万件皮衣的生产能力,但由于高级技工短缺,影响了生产能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忍痛放弃部分订单,每天至少流失100万美元的订单。
同时,产业工人的素质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事故发生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与我国技工短缺的现实相对应的是,我国目前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
从表面上看,“技工荒”的出现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带来技能型人才严重供不应求造成的,但在其背后却暴露出我国教育的严重失衡和职业教育的严重不足。
技工短缺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专变大学,技校消失,职业教育衰退严重。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并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时,没有强大的职业教育的支持,出现“技工荒”是必然的。
解读解读“技工荒”现象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有关人士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技工荒"、"高级技工荒"。
据2022年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缺口很大,一些大城市缺口竟然高达30%。
另据报道,深圳在全国招聘高级钳工,开出6600元的月薪也未能如愿;青岛一家公司急需一名高级模具工,开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
应聘者仍然寥若晨星;为了招聘数控机床技术工人,浙江十多家企业连续参加了杭州及周边城市的十多场招聘会,月薪一再提高,还是遗憾多多;在江西南昌,去年4月份发生了一场"技工争夺",广东一家公司在一次招聘会上就从南昌挖走l00多名"技术蓝领",其中对一名六级热处理工,公司承诺给月薪6000元及住房一套;一家国有企业好不容易找来十几名技术工人,但半年不到就被私企挖走大半,最后只剩3人。
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单位找不到所需要的人,找不到好钳工、好车工、好焊工,更找不到好的数控技工。
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协调.原因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技工、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象在近年才得以浮出水面?"技工荒"现象与职业教育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需要采取何种对策?这一切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何出现"技工荒"笔者以为,我国出现"技工荒"现象,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是复杂的而不是单纯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大量缩减中等职业教育,造成了技术工人数量的减少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时候,劳动力市场一度出现高学历热,对创新型、尖端型人才需求旺盛,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不管什么岗位,都希望招聘学历高的人员。
有个笑话,说的是某个单位招聘门卫,居然也是非大专生不要,虽是笑话,但人才高消费现象由此可见一斑,这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的是极度浮躁,极度不成熟、不冷静,与此同时相应地出现了中专、技校乃至大专毕业生分配困难、招生困难的现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分配难的情况则更为严重。
“技工荒”的成因及对策作者:许创建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7期摘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个产业正向更高、更严格的目标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原有工人的技术素质明显与生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闹起了“技工荒”。
本文就我国技术工人现状、短缺原因及相关对策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技术工人高级技工短缺对策一、我国高级技工稀缺现状在我国生产力急速发展的今天,高级技工短缺却成为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瓶颈。
媒体频频出现企业高薪聘请高级技工的报道。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比例仅为5%,而在西方国家中,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通常要超过35%,中级工占50%左右,初级技工占15%。
当前,大中专学生就业压力非常之大,“就业难,难就业”成了政府、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头疼的大问题。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许多企业为何开出高薪,也请不到一名高级技工。
在国内为何会出现一个如此之大的人才空洞呢?二、技术工人稀缺原因为什么我国青年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与实际需要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原因:1.畸形的“人才观”造成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待遇不好从表面上看,技工短缺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但从深层次来说,却是长期以来,传统人才观念严重偏差,从而导致政府对此重视不够而引起的。
在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念中,人才似乎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人们往往只把那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顶尖人物看成人才,把少数有成就、做大事的精英人物看作人才,有的甚至只把上过大学或者当了官的人看成人才,而把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探索的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排斥在人才之外。
2.重文凭、轻技术的现象长期存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机制正处在不断的完善之中,然而,重文凭、轻技术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整个教育机制乃至整个社会没有确立科学的人才概念。
姓名:吴佳丽班级:08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号:200814074140论我国“技工荒”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个行业正向更高、更严格的目标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原有工人的技术素质明显与生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技工荒”这一趋势在我国沿海地区越演越烈,中高级技能人才在我国仍然供不应求。
本文就我国技术工人现状、短缺原因及相关对策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技工荒高级技工职业教育一、我国高级技工稀缺现状在我国生产力急速发展的今天,高级技工短缺却成为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瓶颈。
媒体频频出现企业高薪聘请高级技工的报道。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比例仅为5%,而在西方国家中,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通常要超过35%,中级工占50%左右,初级技工占15%。
当前,大中专学生就业压力非常之大,“就业难,难就业”成了政府、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头疼的大问题。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许多企业为何开出高薪,也请不到一名高级技工。
在国内为何会出现一个如此之大的人才空洞呢?二、“技工荒”形成的原因(一)大学教育结构出现失衡据报道,素有“皮衣之都”之称的浙江海宁,每年因高级技工匮乏而流失的订单就达上百万元。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刚刚结束的“2007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上平均每个招聘单位收到的简历数与能够提供的岗位数之比超过50﹕1。
出现这种劳动力“不足”和“过剩”并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大学教育结构失衡。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产品、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和更新换代,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具有技术革新和创造力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几年普通高校虽然连年扩招,但因为我国高校偏重的是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的重点是研究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
中国三大制造业基地全部面临“技工荒”
15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工信息化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东南沿海三大制造业基地全部面临技工短缺的危机。
这份历时五月,对沿海经济圈二十多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和5000多位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沿海制造业基地都面临着普通农民工供过于求,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严重短缺的供求矛盾。
调查显示,三大制造业基地重点城市今年一季度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的各类最紧缺人员约为52万人,而通过劳动力市场应聘这些紧缺岗位的求职者约为18万人,用人缺口高达34万。
对长江三角洲及周边的徐州、盐城、无锡、南京、常熟、宁波、杭州、奉化和慈溪九个典型城市劳动力供求的调查显示,这九个城市二季度需求总人数达到145万人,求职人数在107万左右,缺口也高达近40万人。
其中杭州市的用工缺口达到近3万人,平均每一个工人就有三家企业争抢。
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二季度需求人数达到185万人,求职人数为119万,缺口高达60万,其中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一季度上升了6万人。
而环渤海湾地区由于工资水平偏低和就业环境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面临的招工难问题更为严重。
报告指出,各行业中最为紧缺的是缝纫工,缺口在64000人左右,其次是餐厅服务员、推销展销人员和纺织工、业务员、营业员、收银员、治安保安人员等。
此外,设备操作工、汽车维修工、冲压工等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种虽然需求总数不大,但是企业开出的用工价格很高。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宏仁在会上指出,目前中国农民工总人数已经超过2.5亿,占产业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二,但是绝大多数农工民就业前没有参加任何职业技能培训,这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向职业上游发展,同时伤及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专家指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问题急需一大批公益性职业培训班来满足这一特殊市场的需求,缓解快速增长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