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与犯罪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8
理论新探文化冲突与流动人口犯罪□陈上委(温州警校浙江温州325015)摘要流动人口犯罪高发,是当今我国客观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从“文化冲突论”的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和预防机制。
关键词流动人口文化冲突犯罪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227-02流动人口是指流离其户籍所在地的人口,是中国户籍管理制度下的一个独特群体。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急剧增长。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2107万,其中从乡村流出到城镇的8840万,占73.0%。
流动人口在不断融入城市并接受城市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同时,却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高的犯罪率。
请看一组数字:?北京市处理犯罪人员总数中外来人口所占的比例,1980年是3.41%,1988年是23.3%,到1995年已高达50%;据江苏省公安厅1999年的统计,全省60%左右的重大恶性案件系流窜犯所为;在珠江三角洲某些城市,查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竟高达90%,深圳一度达到98%!①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城市社会治安的的心头大患,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犯罪防控的重中之重。
笔者试以“文化冲突论”作为理论工具对此问题作全新阐析。
一、文化冲突论——“让人肃然起敬的理论”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著作《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习惯等在内的复合体”。
文化是社会成员的一种生存状态,而犯罪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犯罪基本上是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体系的产物”。
②“犯罪不是别的,不过是文化的一个侧面,并且因文化的变化而发生异变。
……据此,如果不懂发生犯罪的文化背景,我们也不会懂得犯罪。
换言之,犯罪问题只能以文化来充分解释”。
犯罪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著名案例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中,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所谓犯罪亚文化,是指一种与主流文化相背离,且支持犯罪行为和价值观的文化现象。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犯罪亚文化的一些特点。
犯罪亚文化通常包含了对暴力、欺诈、盗窃等犯罪行为的美化和合理化。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犯罪被视为一种获取财富、地位和权力的途径,而不是受到谴责和惩罚的行为。
例如,一些不良的街头帮派文化,强调以武力解决问题,成员之间相互攀比犯罪行为,认为越“厉害”的犯罪越能赢得尊重。
犯罪亚文化还常常传递出一种反社会、反权威的价值观。
青少年在接触到这些价值观时,可能会对社会规则和法律产生轻视和抵触心理,进而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比如,一些青少年可能会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对他们自由的限制,而不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著名的案例来深入探讨犯罪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
案例一:“_____帮”暴力犯罪团伙在某个城市,出现了一个名为“_____帮”的青少年犯罪团伙。
这个团伙的成员大多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他们受到了不良网络文化和街头暴力文化的影响。
在这个团伙中,成员们以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为乐,认为这是展示自己“勇敢”和“强大”的方式。
他们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传播自己的犯罪行为,吸引更多青少年加入。
在一次与其他团伙的冲突中,一名成员甚至持刀伤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不良的网络文化和街头暴力文化构成了一种犯罪亚文化。
这些青少年在这种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将暴力和犯罪视为获取关注和认可的手段。
案例二:盗窃团伙“_____侠”有一个由几名青少年组成的盗窃团伙,自称为“_____侠”。
他们受到一些影视作品中盗窃高手形象的影响,认为盗窃是一种刺激和有趣的行为。
他们经常在夜间潜入居民小区和商场进行盗窃,将所得财物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和娱乐活动。
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探析关键词:文化冲突;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一、“文化冲突论”解读文化冲突是指政治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转型背景下,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的交流和整合过程中,主体对不同价值的选择过程,从而造成的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冲突。
文化冲突理论中主流观点大体就是规范文化冲突论、价值文化冲突论和集团文化冲突论三种:(一)规范冲突论美国著名的犯罪学家塞林在1938年出版了《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而这本著作奠定了他在犯罪文化冲突理论中的鼻祖地位,在该本著作中,他认为:“在一个具有统一价值观念,拥有社会成员共同承认的规范意识的社会中,文化冲突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在多元复杂的当代社会中,社会整体的规范意识与部分社会的规范意识是不可能统一的,因此,两者极易形成冲突,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条件中,对于某一特定的个人来说,社会的文化冲突必然深刻的影响他的思想和行为,必然扩大他的规范意识的冲突,从而引发行为人自我行为的矛盾,最终导致犯罪。
”(二)价值冲突论价值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柯布林,他认为,在犯罪频繁的地方,不仅住着很多不良青少年,也住着很多正常的青少年,正常少年可能长大后会犯罪,而不良少年可能会成守法公民,因此表明犯罪原因并不是犯罪频繁的地方的犯罪亚文化强于传统的合法文化,而是当地的居民同时接触犯罪的价值体系和传统的合法的价值体系,使得犯罪文化和合法文化之间产生了冲突,致使二者所附带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内部产生不安,最终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集团冲突论沃尔德,集团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在其著作《理论犯罪学》中,构建了沃尔德“集团冲突论”体系,从而提出了以利益冲突为基础的集团冲突理论。
“犯罪是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之间冲突的结果”是其理论的核心观点。
二、文化冲突语境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解读(一)“青少年犯罪”概念界定法律规定的青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到25周岁的人群。
而青少年犯罪是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但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研究或在司法统计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文化冲突理论(一)概述(1)冲突概念推导: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者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包括这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在物质实体上的具体化。
文化冲突则是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碰撞,这其中涉及种族、民族、经济、哲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文化不同对于人们的影响不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更是通过价值观反映在人们的具体生活实践中,因此,文化规范的冲突也连带着行为模式上的冲突,而行为规范冲突的突出表现就是犯罪行为。
(2)现在文化冲突理论的概念文化冲突理论(culture conflict theory of crime)亦称“犯罪文化冲突论”、“文化越轨理论”、“文化传播理论”。
是指解释越轨和犯罪原因的一种社会学犯罪理论。
现今文化冲突理论主要有规范文化冲突论、价值文化冲突论、利益文化冲突论。
(二)规范文化冲突论索尔斯坦塞林是规范文化冲突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曾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哥伦比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牛津大学社会学教授,1935年8—1946年被聘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客座教授,曾出席第四届国际犯罪学大会,第一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第十二届国际刑罚与教养问题研讨会。
1938年出版的《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奠定了他在犯罪学文化冲突理论研究中中的鼻祖地位。
《文化冲突与犯罪》是研究文化适应与犯罪行为关系的理论著作,其核心观点是刑法是主流文化行为规范的表现,社会主流文化的主体是传统的中产阶级文化。
中产阶级文化有其特定的内涵,下层阶级和其他特殊种族群体也有其特定文化内涵,上述两种文化内涵的差异是冲突产生的基础。
刑法是中产阶级规范的体现,用以保护中产阶级的利益,而犯罪则成为下层阶级的文化。
(三)价值文化冲突论价值冲突论探讨的核心是不同阶层的价值差异,及这种差异与犯罪的关系。
1.科布林价值冲突理论。
科布林(S. Kobrin)生于1910年,是美国犯罪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刑法中的犯罪与文化背景的关联犯罪作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与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关联。
文化是一种共同的认知和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因此,研究犯罪与文化的关系对于加深对犯罪现象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刑法中的犯罪与文化背景的关联。
一、文化的定义与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信仰、行为模式和社会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语言、宗教、道德理念、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
文化对于个体和群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在刑法领域中,文化背景可以为犯罪行为提供复杂的背景因素。
二、文化对犯罪行为的影响1. 观念与价值观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道德和价值观的认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对犯罪行为的判断和态度。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某些犯罪行为可能被视为正当或合理,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道德或违法。
2. 社会认同与集体心理文化背景形成了人们的社会认同和集体心理,这种认同和心理对于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普遍认同暴力或歧视行为,那么在这个文化背景下,犯罪行为就更容易被接受和合理化。
3. 法律意识与法治文化文化背景还会影响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法治文化薄弱的社会中,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程度可能会降低,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多。
三、刑法中的文化因素考量1. 文化相对主义刑法在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犯罪行为时,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和态度。
在法律适用和判决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避免将一种文化观念强加给其他文化。
2. 文化冲突与调解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文化观念的碰撞可能导致冲突和犯罪。
刑法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文化冲突的调解,以缓解冲突和减少犯罪发生。
3. 文化教育与预防犯罪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可以防止一些犯罪行为的发生。
在刑法中,应该注重文化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措施,促进全社会的文化素养提升。
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在世界各地,文化冲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中,美国原住民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文化冲突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这一文化冲突源于美国殖民者对美洲大陆的探索和殖民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冲突进一步升级并演变成了长期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美国原住民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文化冲突,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美国原住民是美洲大陆最早的居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然而,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美国原住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殖民者带来了新的宗教、语言、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这与原住民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突。
美国政府则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剥夺了原住民的土地、资源和权利,导致原住民社区的贫困和边缘化。
其中,美国政府颁布的《印第安人法案》是美国原住民与美国政府之间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案例。
该法案于19世纪实施,通过强制性的文化改造和土地剥夺,严重侵犯了原住民的权利。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印第安人保留地”政策,划定了原住民的居住区域,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这些政策和法律导致了原住民社区的贫困、失业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文化冲突对美国原住民社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习惯不再被重视和传承。
其次,原住民社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贫困和失业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文化冲突还导致了原住民社区的社会问题的加剧,如犯罪率的上升、家庭破裂和青少年问题的增加。
为了解决美国原住民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文化冲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美国政府需要重视原住民的权利和利益,通过立法和政策保护他们的文化传统和土地资源。
其次,需要加强原住民社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同时,需要加强原住民社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实现和谐共存。
总之,美国原住民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文化冲突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