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 第五章
- 格式:pdf
- 大小:457.84 KB
- 文档页数:7
《传热学》资料第五章传热过程与传热器一、名词解释1.传热过程:热量从高温流体通过壁面传向低温流体的总过程.2.复合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同时存在的传热过程.3.污垢系数:单位面积的污垢热阻.4.肋化系数: 肋侧表面面积与光壁侧表面积之比.5.顺流: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同6.逆流: 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反7.效能:换热器实际传热的热流量与最大可能传热的热流量之比.8.传热单元数:传热温差为1K时的热流量与热容量小的流体温度变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流量之比.它反映了换热器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是一个换热器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9.临界热绝缘直径:对应于最小总热阻(或最大传热量)的保温层外径.二、填空题1.与的综合过程称为复合传热。
(对流传热,辐射传热)2.某燃煤电站过热器中,烟气向管壁传热的辐射传热系数为20 W/(m2.K),对流传热系数为40 W/(m2.K),其复合传热系数为。
(60W/(m2.K))3.肋化系数是指与之比。
(加肋后的总换热面积,未加肋时的换热面积)4.一传热过程的热流密度q=1.8kW/m2,冷、热流体间的温差为30℃,则传热系数为,单位面积的总传热热阻为。
(60W/(m2.K),0.017(m2.K)/W)5.一传热过程的温压为20℃,热流量为lkW,则其热阻为。
(0.02K/W)6.已知一厚为30mm的平壁,热流体侧的传热系数为100 W/(m2.K),冷流体侧的传热系数为250W/(m2.K),平壁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2W/(m·K),则该平壁传热过程的传热系数为。
(6.1W/(m2.K))7.在一维稳态传热过程中,每个传热环节的热阻分别是0.01K/W、0.35K/W和0.009lK /W,在热阻为的传热环节上采取强化传热措施效果最好。
(0.35K/W)8.某一厚20mm的平壁传热过程的传热系数为45W/(m2.K),热流体侧的传热系数为70W/(m2K),冷流体侧的传热系数为200W/(m2.K),则该平壁的导热系数为。
第四章 对流换热在绪论中已经指出,对流换热是发生在流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发生在流体中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特例。
由于流体系统中流体的运动,热量将主要以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进行,这必然使热量传递过程比单纯的导热过程要复杂得多。
本章将在对换热过程进行一般性讨论的基础上,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基本定律应用于流体系统,导出支配流体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场方程-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由于该方程组的复杂性,除少数简单的对流换热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求解微分方程而得出相应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之外,大多数对流换热问题的分析求解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在对流换热的研究中常常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对流换热问题。
在这一章,我们将通过方程的无量纲化和实验研究方法的介绍而得到常用的准则及准则关系式。
讨论的重点放在工程上常用的管内流动、平行流过平板以及绕流圆管的受迫对流换热,大空间和受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以及蒸汽凝结与液体沸腾换热。
4-1 对流换热概述1对流换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发生在流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直接接触是与辐射换热的区别),是宏观的热对流与微观的热传导的综合传热过程。
由于涉及流体的运动使热量的传递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分析处理较为困难。
因此,在对流换热过程的研究和应用上,实验和数值分析的处理方法是常常采用的。
下面我们以简单的对流换热过程为例,对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进行粗略的分析。
图4-1表示一个简单的对流换热过程。
表示流体以来流速度u ∞和来流温度t ∞流过一个温度为t w 的固体壁面。
这里选取流体沿壁面流动的方向为x 坐标、垂直壁面方向为y 坐标。
由于固体壁面对流体分子的吸附作用,使得壁面上的流体是处于不流动或不滑移的状态(此论点对于极为稀薄的流体是不适用的)。
又由于流体分子相互之间的穿插扩散和(或) 相互之间的吸引造成流体之间的相互牵制。
这种相互的牵制作用就是流体的黏性力,在其作用下会使流体的速度在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上发生改变。
(0-4)第五章 对流传热分析q = h (t w — t f ) W/m 2 =h (t w — t f ) A W、流动的起因和流动状态、流体的热物理性质本书采用国际单位制,各热物性的单位)如下: 1 •密度 p , k g / m 3; 2 •定压比热容C p , kJ /(k g K); 3.动力黏度Ns / m 2或 kg /( s m)u / y运动黏度=卩/pm 2/s4. 体积膨胀系数 ,1/ K;比体积v ,m 3/kg1v1v TpT P理想气体 =1/T ,对液体或蒸汽,由实验测定,可查附录物性表。
5.热导率入,W /(m K) ; a , m 2/s 。
第一节对流传热概述图5-1几种常见的换热设备示意图、流体的相变四、换热表面几何因素h f u,t w, t f, ,C p, , , ,l (5-1)第二节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对流传热过程微分方程式式中图5-3连续性方程的推导x 方向:M x udyM x M x dx M x x dxxy 方向:M y vdxM y M y dy M ydyy (5-3)、动量微分方程式tq xy w ,xW/m 2(1)q xh x (t wt f )xh x t x⑵th x tt xy w,x(5-2a)t t wh x ---------------------------Xy w,x(5-2b)其中wf x't f t w 01、连续性方程Y 卅严霧如图5-4动量微分方程的推导dxdy DUd(1) 微元体的质量X加速度:Du u u u= u v——d x yDv v v v= u v——d x y(2) 微元体所受的外力:体积力:X dx dyY dx dy表面力:(——-——汪)dx dyx y(—y——y ) dx dyy xu u u x yx x 方向:P ( u v ) = X + ----------------------------x y x yx y yx22z uuu 、p u u P (u v ) =X —+ 2 2 x yxxy22,vv v 、p v v P (uv ):=Y —+22 xyyxy(1)(2) (3)⑷vvvy xyy 方向: P ( u v ) = 丫 + —(5-4a)(4)黏滞x方向导入的净能量三(x+ x dx ) xy方向导入的净能量三2ydx dyx方向热对流传递的净能量三x—(x+ x dx) xdx dy⑴惯性力项,即质量与加速度之积;(2)体积力;⑶压强梯度;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