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风险分析-214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3
文章编号:167224291(2007)Sup.20157203收稿日期:2007205212作者简介:汪晓华,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网络.WLAN 安全风险分析及解决方案汪晓华(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 要:目前WLAN 无线局域网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各种风险.作者分析了WLAN 的原理、结构,并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在WLAN 安全性技术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制定合理防范机制,正确部署WLAN ,使其更加安全有效.关键词:WLAN ;安全隐患;安全措施中图分类号:TN36114 文献标识码:AR esearch on the security of WLANWAN G Xiao 2hua(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 ′an 710069,China )Abstract :The security problems about WLAN are elaborated and the technology guarding the security is analyzed.Then ,some formulas to reduce the security risks of WLAN are provided.K ey w ords :WLAN ;security risk ;security technology 无线网络已成为当今黑客最感兴趣的目标之一,有些黑客已经将其作为攻击网络的新目标,如果没有在安全性方面进行精心的建设部署,无线局域网将会给黑客和网络犯罪开启方便之门.1 无线局域网安全隐患111 数据容易被窃取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不同,它是在空中传输数据的,而且通常传输范围大于机构的物理边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了功能强大的定向天线,WLAN 可以方便地扩展到设计规定的大厦以外.这种情况使传统物理安全控制措施失去效力,因为无线频率范围内的所有人都能看到传输的内容.112 数据包丢失在全球范围内正式投入商用的主要是在2.4GHz 开放频段.以2.4GHz 频段为例,无线局域网采用2.4GHz 电磁波作为载体,在这个频段上广泛应用为802.11b/g.同时无线网状网工作在ISM2.4000GHz ~2.4583GHz 频段.当两种无线通信信号在同一时刻、同一频段传输时,会发生冲突,产生干扰.导致干扰的三个主要因素一是信号传输交叠的频率;二是信号传输交叠的时间点;三是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的功率强度.这些干扰都会导致数据包冲突,最终造成丢包,当数据包丢失发生时,系统就会自动重发,直至传输成功,这势必会造成网络的延迟,影响网络的性能和传输效率.113 网络接口隐患无线网络中每个AP 覆盖的范围都形成了通向网络的一个新的入口.由于无线传输的特点,对这个入口的管理不像传统网络那么容易.无线局域网非常容易被发现,为了能够使用户发现无线网络的存在,网络必须发送有特定参数的信标帧,这给攻击者提供了必要的网络信息.入侵者可以通过高灵敏度天线从公路边、楼宇中以及其他任何地方利用移动公司两个AP 点对网络发起攻击而不需要任何物理方式的侵入.未授权实体可以在公司外部或者内部进入网络:第一,未授权实体进入网络浏览存放在网络上的信息,或者是让网络感染上病毒.第二,未授权实体进入网络,利用该网络作为攻击第三方网络的跳板.第三,入侵者对移动终端发动攻击,或为了浏览移动终端上的信息,或通过受危害的移动设备访问网络,第四,入侵者和公司员工勾结,由于无线第35卷 专 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5 Sup. 2007年11月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Nov.2007 局域网的开放式访问方式,未经授权擅自使用网络资源会增加带宽费用.114 地址欺骗与会话拦截由于802.11无线局域网对数据帧不进行认证操作,攻击者可以通过欺骗帧去重定向数据流和使ARP表变得混乱,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攻击者可以轻易获得网络中站点的MAC地址,这些地址可以被用来恶意攻击时使用.除攻击者通过欺骗帧进行攻击外,攻击者还可以通过截获会话帧发现AP 中存在的认证缺陷,通过监测AP发出的广播帧发现AP的存在.然而,由于802.11没有要求AP必须证明自己真是一个AP,攻击者很容易装扮成AP进入网络,通过这样的AP,攻击者可以进一步获取认证身份信息从而进入网络.在没有采用802.11i对每一个802.11MAC帧进行认证的技术前,通过会话拦截实现的网络入侵是无法避免的.115 不安全的WEP加密技术在1999年通过的802.11标准中,关于安全的部分叫WEP,是英文Wired Equivalent Privacy的缩写,本意是实现一种与有线等价的安全程度.WEP 的设计相对简单,它包括一个简单的基于挑战与应答的认证协议和一个签证协议.这两者都是使用RC4的加密算法,密钥的长度是40位(由于密钥会与一个24位的初始向量(IV)连接在一起使用,所以也被称为64位的WEP).WEP还包括一个使用32位CRC的校验机制叫ICV(Integrity Check Value),其目的是用来保护信息不在传输过程中被修改,WEP在推出以后,很快被发现有很多漏洞,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证机制过于简单,很容易通过异或的方式破解,而且一旦破解,由于使用的是与加密用的同一个密钥,所以还会危及以后的加密部分;认证是单向的,AP能认证客户端,但客户端没法认证AP;初始向量(IV)太短,重用很快,为攻击者提供很大的方便;RC4算法被发现有“弱密钥”(Weak Key)的问题,WEP在使用RC4的时候没有采用避免措施;WEP没有办法应付所谓“重传攻击”(ReplayAttack);ICV被发现有弱点,有可能传输数据被修改而不被检测到.没有密钥管理、更新、分发的机制,完全要手工配置,因为不方便,用户往往常年不会去更换.116 各种干扰的威胁目前802.11b协议规定WLAN工作在2.4G 的ISM频段,没有使用授权的限制,因此广泛用于很多产品,比如蓝牙产品,微波炉等.虽然WLAN使用了扩频技术,但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同时,如果恶意用户有可能通过携带干扰器进入公司或者在公司外部进行拒绝服务攻击或者干扰,而且这个干扰源不是很容易就能查出来的.2 无线局域网安全性改进措施211 分布式分析技术无线安全工具分布在WLAN各处的传感器上执行安全分析,或者在一台中央服务器中完成这项任务,但是这两种选择都存在着缺点.在采用基于服务器的方法时,原始数据由不同的传感器回传给一台服务器,然后在这台服务器上执行高级分析,如多传感器相互关联.但是,来自成千上万部传感器的数据,可能会令网络瘫痪,并且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大量处理能力,从而使这类解决方案难于扩展.基于传感器的方式,即大量的分析工作由传感器完成,由于必须回传给服务器的数据较少,所以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带宽,并因此具有更好的可伸缩性.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传感器具有更大的处理能力和内存,因而使这种方法在大规模部署时费用过高.覆盖范围的重叠会造成相邻的传感器向服务器传送多余的重复信息,而且这种方法不能检测某些类型的攻击,如需要多传感器相互关联才能发现的MAC 地址欺诈.一种实现无线网络安全的混合方式,即分担分析,解决了上述两种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担分析将用于第一阶段分析的智能专用传感器与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异常检测的服务器组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分散智能性可以提高检测精确度、系统可伸缩性和管理简单性.若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效力,就必须了解哪些分析工作适合传感器完成,哪些适合在服务器上完成.212 利用无线网卡MAC地址,对非法用户过滤利用该功能,精确限制哪些工作站可以连接到无线网络节点中,而那些不在访问列表中的工作站,是无权进入无线网络中的.每一块无线上网卡都有自己的MAC地址,可通过在其接入的核心交换机上建立MAC地址表,对接入的用户进行验证,以减少非法用户的接入.同时,可以在AP中手工维护一组允许访问的MAC地址列表,实现物理地址过滤.这个方案要求AP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可扩展性差无法实现机器在不同AP之间的漫游;而且MAC地址在理论上可以伪造,因此这也是较低级别的授权认证.15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213 采用WPA标准为了解决WEP的危机,IEEE展开了新的802. 11安全标准的制订,但由于一个IEEE标准的制订需要的时间较长,工业界为了填补IEEE标准出台之前的真空,迅速采取了行动.WPA就是Wi-Fi联盟于2002年推出的标准.它的制订是基于802.11i 协议的一个初稿(Draft).所以它与后来的802.11i 终稿在结构以及其它一些方面很相似.其中之一是使用基于802.1X的认证机制.WPA还采用了一套叫T 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的加密协议.T KIP仍然使用RC4算法,所以当时的已有硬件平台可以在只做软件升级的情况下就支持它.但同时设计者又考虑了WEP的教训,使用了较长的IV,密钥,和动态变化的密钥机制,所以T KIP的安全性较之WEP加密大大提高.WPA同时也加入了对重传攻击的防范,并对校验机制等做了重大改进.这些改进加上Wi-Fi联盟的影响力使WPA推出之后得到了广泛的采用.214 采用802.1x基于端口的认证协议802.1X是IEEE关于局域网络访问控制的标准,它是一个基于端口概念的标准.它可以用来决定是否给予一个用户访问一个网路端口的权限.这里“端口”是指逻辑上的端口.具体到Wi-Fi中,一个客户端与AP的连接(association)就可视为一个端口.相对于已出台的WPA,802.11i使用的的加密协议是AES(AdvancedEncryptionStandard)而非T KIP.AES被认为是一个更强的加密系统,它一般需要专门的硬件支持.现在的Wi-Fi产品都已支持AES加密.在安全性方面,802.11i也像WPA一样提供很全面甚至更强的支持.在认证方面,802.1X 的体系结构被采用.在密钥使用上,802.11i有一整套密钥等级划分和密钥动态产生及更新机制.802. 11i对重传攻击的防范,信息校验等自然也都考虑常全面.802.1x除提供端口访问控制能力之外,还提供基于用户的认证系统及计费,更适合公共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在采用802.1x的WLAN中,无线用户端安装802.1x客户端软件,无线AP内嵌802.1x 认证代理,同时它还作为RADIUS服务器的客户端,负责用户与RADIUS服务器之间认证信息的转发.当无线客户端登录到无线访问AP点后,是否可使用AP的服务取决于802.1x的认证结果.如果认证通过,则AP为客户端打开这个逻辑端口,否则不允许用户上网.215 结合VPN与无线AP增强安全性V PN是指在一个公共IP网络平台上通过隧道以及加密技术保证专用数据的网络安全性,它不属于802.11标准定义.V PN能够建立用户和网络之间端到端的安全隧道连接,进一步加强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能.用户可以把无线AP放在自己的网段中,并将这一网段用防火墙保护起来,防止内部网的其它部分与无线AP连接起来.所有的无线客户使用虚拟专用网软件,同时,如果网络有一个DMZ(半军事化区,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半安全区域),就使用这个DMZ.如果没有DMZ,就使用单独的电缆隔离或者AP的虚拟网络,让数据在进入内部网之前通过一个防火墙,只让这个通信停留在网络的安全的一边.V PN其特性主要体现在:(1)采用第三层的IPSec安全协议;(2)采用信息压缩技术压缩,提高了传输效率;(3)采用密钥管理技术(I KE和SKIP);(4)具有设备验证(数字认证和共享机密)的功能;(5)具有用户检查的功能,采用了LDAP、CHAP/PAP、RADIUS和Secur ID等216 常见风险规避措施无线网络只是在传输方式上和有些网络有区别,所以常见的安全风险如病毒、恶意攻击、非授权访问等都是存在的,这就要求继续加强常规方式上的安全措施,如加装必要的防火墙软件,有条件的监测网络,利用分析器和监测器网络数据流来判断入侵者.3 结语无线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技术向着更快、更稳定、更安全的方向发展,而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安全威胁.只有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的安全保护机制,指定严格、规范、合理的无线局域网接入及管理规范,在WLAN的设计构建和维护过程中,应考虑方便集中管理、双向认证、数据加密方式等重要因素,要求接入用户严格遵守管理规定,才可能减小无线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参考文献:[1]左晓栋,戴英侠.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分析[J].电信科学,2001(7).[2]黄炜.探讨无线局域网安全性[J].计算机时代,2001(11).[3]陶玲妹,蒋翔.Wi—Fi的安全性分析及其解决[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3(9).〔责任编辑 强志军〕 专 辑汪晓华:WLAN安全风险分析及解决方案159。
RBT214-2017内部审核检查表RBT214-2017内部审核检查表1. 简介本文档为RBT214-2017内部审核检查表的规范和说明。
该检查表用于指导内部审核过程,以确保组织的运营符合RBT214-2017标准的要求。
2. 审核目的RBT214-2017内部审核的目的在于确定组织的运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识别出改进的机会。
通过内部审核,组织可以有效控制风险,改善运营,并提高顾客满意度。
3. 审核范围本次内部审核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 组织结构和职责- 内部沟通和沟通渠道- 内部流程和程序- 培训和人员发展计划- 内部文件和记录管理- 管理体系运作的监控和测量4. 审核流程本次内部审核分为以下步骤:4.1 准备工作- 审核人员确定和组织,确定审核目标和范围- 审核人员收集相关的审核记录和文件- 审核人员准备审核计划和日程安排4.2 开始审核- 审核人员与被审核部门负责人进行初步会议,介绍审核目的和程序- 审核人员进行文件和记录的审查,以确认符合标准要求- 审核人员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以验证内部流程和程序的执行情况4.3 数据分析和结果确认- 审核人员分析收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审核人员综合评估并形成审核报告,标识出符合要求和不符合要求的事项- 审核人员与被审核部门负责人进行结果确认会议,讨论并记录改进计划4.4 结束审核- 审核人员撰写最终的审核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改进计划- 审核人员进行总结,并与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共同确认- 审核人员将审核报告提交给管理层5. 审核依据本次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标准:- RBT214-2017标准文件- 组织内的相关流程和程序文件- 内部文件和记录6. 审核记录本次内部审核的记录将包括以下内容:- 参与审核的人员名单- 文件和记录的审查记录- 现场观察和记录- 数据和结果分析记录- 改进建议和计划7. 审核频率根据RBT214-2017标准的要求,内部审核应定期进行。
项目活动一:家庭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具体操作步骤:项目活动n:细分家庭风险列出一个家庭中最为常见的风险,要求将这些风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绘制出家庭风险细分框架图。
详细内容请参照参考资料活动1中的图2-1-14。
项目活动o:编制家庭风险分析问卷按照活动1中建立的家庭风险细分框架图,编制一份家庭风险分析问卷。
格式请参照参考资料活动2中的制药企业风险分析问卷。
请注意,问卷中的调查项目必须按照活动1中建立的细分框架来编制。
项目活动p:结合运用德尔菲专家技术(1)组建风险专家小组按照德尔菲专家技术的要求,邀请几位同学组建成一只风险专家小组,注意人数在5-10人之间,最好匿名(不要告诉他人有哪些同学参加了你的小组,只要你自己知道即可)。
(2)提供资料,并宣布纪律将上述编制好的问卷,发放给这些同学填写,要求同学根据自身家庭实际情况和自身关于家庭风险的认知,独立填写问卷,完成后将问卷返还给你。
(3)风险经理第一次汇总结果将这些同学填好的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并将结果汇总到表中,计算出分歧度和一致度指标。
详细请参照参考资料活动3中的表2-1-4。
根据计算的分歧度指标和一致度指标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改进。
具体来说:如果第一次调查后,小组同学的意见非常的分散,那么就需要继续循环,把第一次所有同学回答的结果,即表2-1-4,反馈给这些同学作为参照,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进行调整,注意他们可以保持自己原有的意见不变,多次循环之后,一直到把意见统一起来为止(只要大致统一不影响决策即可,不需要百分之分达到一致)。
(4)多次汇总后的最终结果将最后的结果汇总,并填制到表中。
具体参照表2-1-5。
项目活动q:绘制家庭风险矩阵现在根据活动3中表格中的结果,绘制成风险矩阵图。
具体参照参考资料活动4图2-1-15。
项目活动r:风险分析根据风险矩阵图,列出对一个家庭来讲最为重要的5项风险,根据提供的有关风险分析的材料,对这5项风险进行分析。
完成活动1至活动5后,将上述结果整理成《项目活动一参考资料》这样的一份电子文档,在文档的最后面写上自己的班级、学号和姓名,文档以自己的班级+姓名命名,如“保实071黄某某”,发送到邮箱maotong2008@。
2021年4月第8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临床研究文章编号:WHR2020124023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湿敷在PICC致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唐芳秦旺喜周长霞熊含香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199【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湿敷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到本院治疗的60例PICC致接触性皮炎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n= 30,地塞米松注射液十透明敷贴)和观察组(n=30,地塞米松注射液十乳酸依沙吖啶湿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感染率、导管移位率、治疗费用。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感染率为0.00%,显著比对照组(20.00%)低(P<0.05);观察组导管移位率(0.00%)和对照组(6.67%)差别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在PICC致接触性皮炎患者中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湿敷,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感染率,节省治疗费用。
【关键词】地塞米松;乳酸依沙吖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接触性皮炎【中图分类号】R758.22【文献标识码】B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在上腔静脉固定导管尖端,其留置时间长,操作过程简便,安全性强,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然而,因化疗药物具有刺激作用,加之,化疗后免疫力下降,置管期间很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使患者的痛苦加剧。
地塞米松注射液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是一种消毒防腐剂,能抑制革兰阳性细菌,主要是抑制球菌[3]。
IATF16949:2016质量手册(B 版)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分发编号:001 使用部门:2017 年6 月1 日发布2017 年6 月1 日实施文件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修订页次制/ 修日期TS16949-2009 A.0 版全面升级为IATF16949-2016B.0 B.0 版58 2017-6-1 制定审核批准4.组织环境4.1 了解组织及环境 4.2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目 录章 节标 题 识别的过程 页码封面 0 目录 1-7 前言 8 颁布令 9 质量方针 10 企业概况11 1. 管理原则 11 2. 范围与应用 12 3. 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12-13 14 14 144.2.1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补充14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14 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 补充144.3.2顾客特殊要求 14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4-16 4.4.1 组织应按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164.4.1.1产品和过程一致性174.4.1.1.1产品安全 174.4.1.2外包过程 174.4.2必要时 175.领导作用185.1领导作用和承诺M1 领导作用 18 5.1.1总则185.1.1.1 企业责任185.1.1.2 过程效率185.1.1.3 过程所有者18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85.2 方针185.2.1 质量方针的制定185.2.2 质量方针的沟通18M1领导作用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185.3.1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补充185.3.2 产品要求符合性和纠正措施186. 策划18-19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8-196.1.1 确定需处理的风险和机会18-196.1.2 策划和处理方案18-196.1.2.1 风险分析18-196.1.2.2 应急计划18-19M2 策划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18-196.2.1 质量目标18-196.2.2 策划和实施18-196.2.2.1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的- 补充18-196.3 变更的策划18-1919 7. 支持7.1 资源197.1.1 总则197.1.2 人员197.1.3 基础设施S1 基础设施管理19-207.1.3.1 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19-207.1.4 过程和运行的环境207.1.4.1 过程运行环境- 补充20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20-227.1.5.1 总则20-22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1.1 测量系统分析20-22理7.1.5.2 测量溯源20-227.1.5.2.1 校准/ 验证记录20-2220-227.1.5.3 实验室要求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3.1 内部实验室20-22理7.1.5.3.2 外部实验室20-227.1.6 组织的知识20-22 7.2 能力22-2322-237.2.1 培训22-237.2.1.1 在职培训S3 人力资源管理7.3 意识22-237.3.1 意识- 补充22-237.3.2 员工激励授权22-23 7.4 沟通23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237.5.1 总则237.5.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37.5.1.2 质量手册S4 文件记录管理237.5.2 创建与更新24247.5.3 形成文件的信息控制7.5.3.2.1 记录的保存247.5.3.2.2 工程规范248. 运行258.1 运行策划和控制25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258.2.1 顾客沟通25C1 市场营销8.2.1.1 顾客沟通- 补充258.2.1.2 顾客沟通- 培训2525-26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C2 报价及项目确定8.2.2.1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补充25-2626-27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C3 订单管理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26-27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C4 过程设计和开发27-288.3.1 总则27-288.3.2 设计开发的策划27-288.3.2.1 多方论证方法27-288.3.2.2 设计开发策划- 培训27-288.3.2.3 产品设计技能27-288.3.3 设计开发的输入27-2827-288.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C4 过程设计和开发8.3.3.3 特殊特性27-288.3.4 设计开发的控制27-288.3.4.1 监测27-288.3.4.2 设计开发确认27-288.3.4.3 样件计划27-288.3.4.4 产品批准过程27-288.3.5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27-288.5.1.3 作业准备验证 8.5.1.4 停机后验证8.5.1.5全面生产维护S6 设备管理8.3.5.2 制造过程的设计输出 27-28 8.3.6设计开发的更改27-28 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28-29 8.4.1 总则 28-29 8.4.1.1总则 - 补充28-29 8.4.1.2 供应商选择过程 28-298.4.1.3 顾客提定的供货来源 28-29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序 28-29 8.4.2.1 控制类型和程序 - 补充S5 采购控制28-29 8.4.2.2 法律法规要求 28-29 8.4.2.3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8-29 8.4.2.3.1 产品嵌入式软件 28-29 8.4.2.4 供应商监测 28-29 8.4.2.4.1 二方审核 28-29 8.2.4.5 供应商开发28-29 8.2.4.5.1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28-29 8.4.2.5.2 供应商绩效开发 28-29 8.4.3 外部供方信息 S5 采购控制28-29 8.4.3.1外部供方信息 - 补充 28-29 8.5生产和服务的提供30-31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30-318.5.1.1 控制计划30-31C5 产品制造8.5.1.2标准作业 - 操作作业指导书和可视化标准30-31 30-3130-31318.5.1.6 生产工装和生产、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S7 工装管理31-328.5.1.7 生产计划32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C5 产品制造32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328.5.4 防护S8 产品防护32-338.5.5 交付后活动33C6 产品交付8.5.5.1 服务信息反馈34-35C7 顾客反馈处理8.5.5.2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34--358.5.6 更改控制358.5.6.1 更改控制- 补充358.5.6.1.1 应急过程控制35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35-368.6.1 产品和服务放行- 补充35-368.6.2 全尺寸和功能试验35-368.6.3 外观项目35-36S9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6.4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验证和接收35-368.6.5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35-368.6.6 接收准则35-36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36-378.7.1 总则36-378.7.1.1 顾客特许36-378.7.1.2 不合格控制- 顾客规定的过程S10 不合格品控制36-378.7.1.3 可疑产品的控制36-378.7.1.4 返工产品的控制36-378.7.1.5 顾客通知36-378.7.1.6 不合格品的处置36-378.7.2 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36-379. 绩效评价37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379.1.1 总则379.1.1.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79.1.1.2 统计工具的识别379.1.1.3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379.1.2 顾客满意37-38S11 顾客满意度测量9.1.2.1 顾客满意- 补充37-389.1.3 分析和评价38-39M3 分析和评价9.1.3.1 优先级38-399.2 内部审核399.2.2.1 内部审核方案399.2.2.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39M4 内部审核9.2.2.3 制造过程审核399.2.2.4 产品审核399.2.2.5 内部审核员资格399.3 管理评审409.3.1 总则409.3.1.1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40M5 管理评审9.3.2 评审的输入409.3.2.1 管理评审输入- 补充409.3.3 评审的输出409.3.3.1 评审输出- 补充M5 管理评审4010 改进41M6改进10.1 总则41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4110.2.1 处理4110.2.2 证据信息4110.2.3 问题的解决4110.2.4 防错4110.2.5 保修管理4110.2.5.1 顾客投诉及现场失效测试分析4110.2.6 预防措施41 10.3 持续改进4110.3.1 组织的持续改进4111.0 附件11.1 顾客特殊要求4211.2 组织架构图4311.3 质量负责人任命书4411.4 职能分配表4511.5标准条款及相关联的47程序文件11.6 过程绩效表48 11.7 过程关系图49 11.8 质量体系保证图50前言本质量手册依据IATF16949:2016 编制,本手册发布日期即为生效日期,按生效日期开始执行。
交通科技与管理3智慧交通与信息技术1 概述 铁路是我国交通体系当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各个地区的人文、经济等交流越来越密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铁路的快速发展。
但是在铁路运行管理过程中,也逐渐凸显出了一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一定的工务系统风险问题。
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提高对工务系统安全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准确判断,以维持铁路系统的长久稳定运行。
识别铁路工务安全风险的思路:①了解铁路工务安全风险的特性,铁路工务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不仅包括铁路设备以及铁路工作人员,同时还包括铁路环境以及一切日常运作的管理,比如车辆供电以及临时调度等,因此,可能引起工务安全风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铁路内部的原因以外,铁路外部环境也可能对其造成一定限制或感染。
要想准确识别铁路工务安全风险,及时作出风险警示,首先必须要了解铁路工务风险的这种特征,了解铁路工务系统安全风险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然后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意识,面对任何一个异常问题都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核查,避免造成更大的安全损失。
②铁路工务系统风险清单及对策,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快速地对铁路工务系统中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掌握,本文结合某铁路工务段某车间的实际运行管理情况,对几种常见的安全风险进行了清单罗列,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后续对于该清单和对策可以进行长期动态修正和补充。
2 铁路工务系统安全风险与综合评价2.1 做好铁路信号电缆敷设工作 在铁路信号电缆敷设前需要安排专人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要对敷设区域的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尤其要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不破坏城市基建,在确保铁路信号电缆正常敷设的同时,不会对周边生态带来不利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电缆需要采取不同敷设方案,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电缆的敷设计划,确保敷设方案最合理、敷设效果最佳、敷设成本最低。
市政燃气管道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摘要:城市燃气管道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更新,早期建设的市政燃气管道已经达到规定年限,亟待更新改造。
为了科学应对市政燃气管道安全事故,应控制风险等级,识别管道改造工程中的风险因素,消除安全隐患。
本文分析了市政燃气管道改造工程特征,针对档案安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提出低风险前提下及高风险前提下的相应的管控措施,促进市政燃气管道改造工程管理水平。
关键词:施工安全;燃气管道改造;风险管理引言市政燃气管道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燃气输配功能的基础要件,随着城市天然气普及数量的增加,燃气管道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国城镇燃气经营企业一般由国家住建部门直接管理,但在具体燃气管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质量管控意识,主观施工问题,因此,应加强燃气管道改造,提高燃气管道安全性。
1市政燃气管道改造工程的特点1.1作业面受限市政燃气管道工程受到原有老城区规划因素限制,路面较窄,作业空间有限,施工打围时,一方面要考虑施工作业质量,还要考虑到避免给周边建筑物及居民通行带来影响。
老城区人员密集,对施工区域安全文明施工有明确要求,燃气管道敷设还应与其他管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作业面进一步受到限制。
1.2地下管线复杂城市发展进步,城市管线一般敷设人行道下方,包括雨污、给水、通讯、网络等管线,给原本就拥挤的人行道下方面空间带来了一定敷设压力。
老城区管线在当时敷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与部署,导致各功能、不同单位之间的管线交叉,往往杂乱无章,对市政燃气管道工程改造带来一定风险隐患。
1.3工期短、投运快燃气改造工程是保证民生的重点工程,对城市燃气输配起着重要作用,燃气改造施工作业需要停气进行,往往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施工改造过程中,往往较为匆忙,将改建段与原有管线进行衔接,在经过强度及严密度测试合格后可以恢复使用。
2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2.1坍塌及物体打击市政燃气管道改造过程中,如果基坑较深,管沟附近建筑物缺乏承载力、施工人员未按照施工方案执行、施工现场环境失稳、存在高压管道改造,易发生坍塌及物体打击。
CMA-RBT214-2017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CMA-RBT214-2017)编制:审核:批准:登记号:持有人:2018-05-12发布2018-06-01实施xxxx(北京)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发放控制页发放记录表:修订页质量手册(第2版)批准令为使检验检测工作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认可组织的要求,保证本机构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现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3号)、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编制适用于本机构检测工作的管理体系文件,本质量手册(第2版)及相关的其他体系文件已经审定,予以发布,自2018年06月01日起实施。
《质量手册》(第2版)遵循“通用要求+特殊要求”的模式,依据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及相应领域的补充要求制定,阐明了本机构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在机构、人员、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体系等方面全面描述了本机构的管理体系,是指导本机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全体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本手册第2版第0次修订已经审定,现予批准,并于批准之日起生效。
批准人签字:批准人职务:xxxx(北京)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批准日期:公正性、保密性声明xxxx(北京)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专业从事建设工程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确保建设工程检测试验的公正性、保密性,特做如下声明:1.本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检测机构,在规定的等级范围内开展各项检测业务,检测工作不受任何行政机构和外来因素的干预,保证检测行为的公正性。
2.本公司严格遵守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依据现行有效的检测规范或标准,选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保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
广东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单位名称:广东省中医院项目负责人:吕玉波项目办公室主任:卢传坚编制单位:单位名称: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李明总工程师:黄广东总经理:蒋主浮编制日期:二○○九年十月编制人员主要参加人员张李明经济师注册咨询工程师雷建勋建筑师吴小灵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杨穗洁高级工程师(电气)苏洪高级工程师(给排水)董波高级工程师(智能化)刘崇斌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师苏彬工程师郑俊强助理工程师校核彭向辉工程师审核黄广东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蔡毅高级经济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审定蒋主浮高级经济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1 项目名称 (1)1.1.2 承办单位概况 (1)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1.5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 (3)1.1.6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3)1.2 项目概况 (11)1.2.1 项目场址 (11)1.2.2 场址建设条件 (12)1.2.3 项目功能定位及建设目标 (12)1.2.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1.2.5 项目实施进度 (16)1.2.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6)1.2.7 财务评价 (17)1.2.8 社会效益评价 (17)1.2.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1.3 问题与建议 (18)第二章需求分析及建设内容 (20)2.1 中医药事业发展形势分析 (20)2.1.1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形势 (20)2.1.2 广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22)2.2 我国中医临床研究工作开展现状 (24)2.3 省中医院医疗业务开展情况 (24)2.4 省中医院科研工作开展情况 (27)2.4.1 科研项目及成果、奖励情况 (27)2.4.2 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概况 (29)2.5 省中医院教学工作概况 (31)2.5.1 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31)2.5.2 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情况 (32)2.6 省中医院业务用房建设情况 (34)2.7 省中医院医疗、科研设备配置情况 (36)2.8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目标 (39)2.8.1 功能定位 (39)2.8.2 建设目标 (40)2.9 慢性肾脏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用房需求分析 (43)2.9.1 基地临床业务用房需求分析 (43)2.9.2 基地科研用房需求分析 (43)2.9.3 教学用房需求 (46)2.10 建设内容及规模 (46)2.10.1 基础条件建设 (46)2.10.2 重点病种建设 (48)2.10.3 能力建设 (48)2.10.4 人才队伍建设 (49)第三章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 (53)3.1 海珠中路场地 (53)3.1.1 地理位置 (53)3.1.2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与及占地面积 (53)3.1.3 建设条件 (55)3.2 石井场地 (59)3.2.1 地理位置 (59)3.2.2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与及占地面积 (59)3.2.3 建设条件 (60)3.3 大学城场地 (63)3.3.1 地理位置 (63)3.3.2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与及占地面积 (63)3.3.3 建设条件 (63)第四章建设方案 (64)4.1 基础条件建设方案 (64)4.1.1 基地用房建设 (64)4.1.2 设备配置方案 (132)4.1.3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 (134)4.2 重点病种研究方案 (139)4.2.1 重点病种1--慢性肾功能衰竭 (140)4.2.2 重点病种2--绝经综合征 (152)4.2.3 重点病种3--中风病 (163)4.2.4 重点病种4--冠心病 (169)4.3 能力建设方案 (175)4.3.1 临床能力建设 (175)4.3.1.1 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方案 (175)4.3.1.2 医学检测中心建设方案 (183)4.3.2 科研能力建设 (184)4.3.2.1 临床研究能力建设 (184)4.3.2.2 基础研究能力建设 (194)4.4 人才队伍建设方案 (204)4.4.1 人才引进(含外聘) (204)4.4.2 人才培养 (206)4.4.3 人才培训 (212)第五章环境保护 (215)5.1 编制依据与标准 (215)5.2 项目场址环境质量现状 (216)5.3 环境影响分析 (217)5.4 环境保护措施 (218)5.5 结论与建议 (221)第六章节能分析 (222)6.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222)6.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222)6.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223)6.4 水耗指标分析及节水措施 (226)第七章劳动安全与卫生消防 (228)7.1 劳动安全卫生 (228)7.2 消防措施 (229)第八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230)8.1 组织机构 (230)8.2 劳动定员 (230)第九章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 (233)9.1 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233)9.2 项目实施阶段 (233)第十章工程招标 (235)10.1 招标内容 (235)10.2 招标范围 (235)10.3 招标的组织形式 (235)10.4 招标方式 (235)10.5 对投标方要求 (235)10.6 招标基本情况 (235)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37)11.1 投资估算 (237)11.1.1 投资估算范围 (237)11.1.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237)11.1.3 建设投资估算 (238)11.2 资金筹措 (240)11.2.1 投资计划 (240)11.2.2 资金筹措计划 (240)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255)12.1 财务评价编制说明 (255)12.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255)12.3 财务成本分析 (256)12.4 财务评价结论 (258)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259)13.1 社会影响分析 (259)13.2 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262)13.3 社会评价结论 (263)第十四章风险分析 (264)14.1 风险因素分析 (264)14.2 风险程度分析 (265)14.3 防范与降低风险的对策 (266)14.4 风险评价结论 (266)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267)15.1 结论 (267)15.2 建议 (268)附表:附表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基本医疗科研设备明细表附表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临床科研设备明细表附表三重点病种研究经费估算明细表附图: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二临床研究基地及研修院规划总平面图附图三临床研究基地及研修院大楼效果图附图四海珠中路场址交通流线图附图五~十二临床研究基地科研用房各层平面图附图十三拟建综合楼规划总平面图附图十四~二十七拟建综合楼各层平面图附图二十八大学城医院总平面图附图二十九~三十装修大学城住院楼一、三层平面图附件:附件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的公告》(国中医药发[2008]23号)附件二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科研楼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查意见的函》附件三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建设用地批准书》(穗国土建用字[2007]14号)附件四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广东省中医科学研修院教学科研综合大楼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粤发改社[2009]78号)附件五广州市国土局《建设用地批准书》(穗国土[1994]建用通字第802号)附件六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成立省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的复函》(粤办函[2008]399号)附件七广东省中医院文件《关于成立广东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中医二院[2009]80号)。
13风险分析
13.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经分析,本项目的风险因素有:工程风险、市场风险、费用风险、工期风险、信誉风险、人身伤亡以及工程或设备毁损的风险、法律责任风险、质量风险、环境风险。
13.1.1工程风险
工程风险主要包括方案、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施工与工期等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给项目带来的潜在风险。
13.1.2市场风险
本项目为威信县基础设施,主要解决公路交通运输、完善公路路网规划、联结威信县三桃乡及菜坝、环房、新街等村镇交通通道,因此不存在市场风险。
13.1.3费用风险
包括财务风险、成本超支、投资追加、报价风险等。
费用风险主要受以下4个方面影响:①经济发展规划。
其中包括银行利率、信贷管理制度、货币兑换比率等。
②市场情况。
其中包括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公路建设市场的需求风险等。
③电力输送情况。
其中包括自发电、国内输送电、省内输送电等。
④承包商的施工能力。
其中包括承包商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成本以及经营情况。
13.1.4工期风险
表现为造成局部的(工程活动、分项工程)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不能及时投入使用。
如业主在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签发前或实施中,未按合同规定时间解决征地移民问题、提供“三通一平”,未按公路建设工程合同规定及时供应电等。
13.1.5信誉风险
可能对企业的形象、信誉造成损害是信誉风险。
如业主未按公路建设工程合同规定及时对承包商支付工程价款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承包商未按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的技术要求,造成工程质量有缺陷,包括工程验收时发现不合格的情况;虽经返工但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但结构稳定,不影响其基本功能。
13.1.6人身伤亡以及工程或设备毁损的风险
一般来讲,施工设备由承包商自备,但由于有的公路建设工程量巨大,工期紧,坚持大型专用施工设备由承包商自备确有困难时,业主购买后可有偿、无偿提供给承包商以确
保工期,减轻承包商的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同总价。
施工设备风险包括未按合同的规定时间进场、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及配件供应不及时等。
13.1.7法律责任风险
法律责任风险是指法律的完善程度和变动情况给公路建设工程带来的风险,包括专门设计和规范公路建设工程的法律文本内容的变更等。
也包括出现金融、工期和费用索赔等纠纷时,能得到及时仲裁或处理,保障业主的建设和经营权、投资受益和抵押权。
法律责任风险的主要构成是法律完善程度、项目违约法律条款。
13.1.8质量风险
包括材料、工艺、工程等不能通过验收,工程验收不合格,经过评价工程质量未达到标准和要求等。
13.1.9环境风险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中包括气候条件、气象变化情况。
公路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降雨雪量、风力、晴雨天数、日照指数,特别是自然灾害情况,如地震、洪水等。
诸如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高致病禽流感等也应视为自然灾害情况等导致项目可能承担风险,还包括工程建设和运营期排气对周围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植被、文物古迹、风险名胜、自然环境等产生的负面影响,致使项目不能顺利实施或需要增加大量投资进行治理等。
社会风险是项目与所在地互适程度及可能的问题,对社会各利益群体、当地组织机构及当地技术、文化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
包括宗教信仰的影响和冲击、社会治安的稳定性、社会的禁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社会风气等。
13.2风险程度分析
13.2.1工程风险
本项目路线跨越地质、地貌单元较多,不良地质较发育。
下一阶段应有合理的工期和资金保证,加强地质勘探及地质选线,使路线尽量绕避不良地质地段或尽可能减小不良地质对工程的影响。
13.2.2市场风险
本项目区域内有县道XC66及乡村道路,本项目建成后,提供快捷、舒适的新车环境,本项目不存在收费,因此不存在市场风险问题。
13.2.3费用风险
费用风险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银行紧缩,工程建设条件的市场
变化影响;还受项目的工程承包市场、材料供应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工资的提高,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速度加快、原材料进口风险、金融风险,外汇汇率的变化等影响。
对工程建设投资影响较大。
13.2.4工期风险
制定好建设计划,合理安排各阶段的工作进程,协调好外部环境,组建和选择建设管理经验丰富参建各方,能很大程度降低延误工期和风险。
13.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客观存在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分析项目的风险,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发生及影响,尽可能的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通常采取的措施如下:
1)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提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主动采取对策,降低风险程度。
2)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3)提高项目的针对性,采取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化解技术和资金风险。
4)加强和完善项目招投标工作和合同管理工作,选好施工单位,化解工程风险和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5)认真实施工程监理制度,化解技术、资金和工程风险。
6)完善工程管理制度,用严格的制度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