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5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名师教案2 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0
浙教科学七下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有一个雌蕊、一个子房,故只能发育成一个果实。
子房内有多少个胚珠完成了受精作用,发育成的果实中就含有多少粒种子。
读图花中的什么结构变成了果实和种子?拓展视频:果实的种类4.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人类的关系(1)人工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自然状态下,若植物在开花期间因各种原因而使传粉受阻,则会影响果实、种子的形成,所以此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授粉是用人工方法,从雄蕊上采集花粉,再将花粉授到雌蕊柱头上的技术。
人工授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外,在植物杂交实验、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2)粮食紧缺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原来都是野生的植物,后来被我们的祖先驯化种植。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紧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依赖性较大,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导致的耕地资源减少,以及不断出现的自然灾害,使粮食的生产受到严重的威胁,要彻底解决粮食问题,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思考与讨论①如果在植物开花期出现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对植物的繁殖会有什么影响?说说其原因。
【如果在植物开花期出现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昆虫不能出来活动,且大量的花粉随知粉物方法了的粮食问题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传粉: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知识小结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植物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可将花分成两类:(1)虫媒花:主要靠昆虫传粉。
(2)风媒花:主要靠风力传粉。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植物受精后子房会继续发育成果实,而花的其他结构大多先后枯萎或凋落。
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5.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采用人工方法给农作物传授花粉的方法叫做人工授粉。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教案新生命的诞生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走向成熟1.3动物的生长时期1.3动物的生长时期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1、复习:什么是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何意义?2、引入:而新个体是通过生命周期的哪个生长时期产生的?各种动物的生殖方式都一样吗?二、新课教学(一)、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有性生殖的概念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的生命周期,你在课本图中试着填出人的生殖过程。
概括:像人那样,通过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2、动物的受精方式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如右),提问:下面这些动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吗?追问:这些动物的有性生殖有什么不同?3、动物胚胎发育的方式及特点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胚胎发育的图片:提问:卵生和胎生这两种主要胚胎发育方式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引导归纳出:卵生和胎生的不同点你能举出常见的一些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吗?补充:卵胎生的胚胎发育方式的具体表现,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的动物如鲨鱼、蝮蛇等。
投影出课本上动物胚胎发育的表格投影放在培养皿里的打开的新鲜鸡蛋,让学生观察,认识到卵生动物的卵很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a、体外受精的动物所形成的受精卵一般在什么环境中发育?b、这两种受精方式哪一种更优越(有利于受精卵的形讨论:a、卵生动物的卵比胎生动物的卵要大得多,这对胚胎成)?发育有什么意义?b、胎生和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有什么意义?说说理由.(二)、无性生殖利用多媒体展示变形虫和水螅的生殖过程的录象和图片引导归纳:出芽生殖、分裂生殖的特点问:这两种生殖方式有什么共同点,与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归纳:像变形虫和水螅那样,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一个母体产生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课堂小结】动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布置作业】作业本B P5-6【板书设计】1.3动物的生长时期(2)(一)、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通过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身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科学的思维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被子植物开花、授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
(2)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了解人工授粉及其意义。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并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人类的关系。
(2)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向学生介绍在农业上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来自浙教版《科学》第二册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教材第3章是以生命周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植物的一生和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等知识,主要体现生命的周期性和生命代代相传的原理。
所以本节课内容是第3章的一个重点。
前面几个知识点的教学是学习植物生殖的多样性基础,而且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课文中就留下伏笔:“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胚珠就发育成种子”。
于是在这节课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生殖”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在前面学习了相关知识以后,已经了解了植物生殖的概念,但不清楚具体的方式。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植物的有性生殖、传粉的概念、传粉的方式和途径2、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被子植物受精后,花各部分结构的发育情况教学难点:(1)传粉的方式和途径;(2)被子植物受精的过程。
1.5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植物的无性生殖一、教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是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堂课主要介绍了低等植物的孢子繁殖、一些被子植物的营养繁殖以及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教材开篇就介绍了蕨类植物孢子繁殖的过程,而有关孢子植物繁殖的知识早已出现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本堂课介绍孢子繁殖是为了引出植物无性生殖的课题。
因此,孢子繁殖的内容在本堂课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些被子植物的营养繁殖是本堂课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分根、压条、扦插、嫁接等四种营养繁殖方法的概念并能加以区别。
最后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本堂课中的STSE资料阅读部分,只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过程,知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了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同时也接触了一些有关孢子植物繁殖的知识。
这些为本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铺垫:在本章前面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生殖方式的多养性,其中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类比植物,除了有性生殖之外,也有无性生殖。
因此,前面学生对动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学习为过渡到本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生活经验: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四种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缺少实践经历,但在生活中对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所耳闻,而这种方法属于营养繁殖中的扦插,因此可以不按教材中的顺序,先学习扦插,再学习其他营养繁殖方法。
陌生领域:学生对比较先进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通过一段视频来介绍人工种子的培育过程,学生可以形象地感知组织培养技术,增强所学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上节课所学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这节课学习的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之间的不同,知道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四种营养繁殖方法的生殖过程,概述营养繁殖方式的优缺点。
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说出被子植物开花的变化和传粉、受精的过程;能说出植物的传粉方式,并进一步理解生物界的“适应〞观点;能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知道人工授粉以及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2.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养成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操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花的构造,初步了解了开花后要经过传粉、受精才能结果的根底上展开学习的。
学生对于传粉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传粉的过程、类型,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构造和功能相适应的这条永恒不变的自然法那么。
受精过程是一个难点。
难点一在于构造名称不容易记,容易混淆;难点二在于受精的过程描述困难。
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说出受精过程,切勿自己来概括。
对于双受精,不要求,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下。
植物的教学,往往素材比拟丰富,要多结合图片和视频展开教学,语言的力量有的时候是在太空洞和抽象了。
3重点难点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新课引入猜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打一果实〕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果实的什么构造?观察并答复:果实的构成思考:果实是由什么发育来的?【设计意图】:由谜语引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1. 开花、传粉视频:开花;说一说:描述开花的过程,看到的现象;設疑:开花了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要想结果,必须还要完成哪些过程?思考:什么叫传粉?传粉有几种方式?说一说:豌豆花能自花传粉吗?南瓜花呢?为什么不能?谈谈:哪种传粉方式更普遍?师:像豌豆这样自花传粉的植物是很少的。
大局部……思考:异花传粉,花粉怎样能从一朵花传到另一朵花上呢?需要动力,植物靠什么进展异花传粉呢?生:昆虫或风力师:根据是靠昆虫还是风传粉,可以把花分为两类。
第五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知道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
2.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人类的关系4.知道植物主要的无性生殖方式及营养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被子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大致过程;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株放叶前或放叶的同时开放,这样由于阻碍较少而利于花粉的传送;禾本科植物雄蕊的花丝比较长,花药悬垂花外,随风摇曳,散布花粉。
所有这些摆动的花序和花药都是风媒植物对风媒传粉的一种适应。
同时,风媒花的雌蕊为增加接受花粉的机会,一般是柱头扩展非常显著突出,如稻的羽状柱头。
15.补充:借助鸟类传送花粉的方式称为鸟媒。
全世界大约有两千种鸟起传粉作用,最重要的传粉鸟有:蜂鸟、太阳鸟、啄花鸟、绣眼鸟、食蜜鸟和具刷状舌的鹦鹉。
传粉鸟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格局,南半球的传粉鸟和鸟媒植物都比北半球丰富。
如蜂鸟以及某些传粉的黄鹂分布于美洲大陆;蜜鸟分布于热带美洲;太阳鸟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南部;几种传粉的鹦鹉分布在澳大利亚;食蜜鸟分布于南非。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鸟媒植物的花和传粉鸟具有很特殊的共同适应性变化。
典型的鸟媒植物的花,花冠较坚实,能经受一定程度的碰撞,花瓣合生或靠合成管状,花冠的长度及开口的形状(通常二唇形)与传粉鸟的喙及头部形状相吻合;花蜜的分泌量大;花药是固定的,不能转动;花朵着生的位置比较显眼;花色多为最能引诱鸟类的红色或橙色;花期长,白天开放。
传粉鸟的体型较小,如蜂鸟只有蜜蜂那么大,嘴细长呈管状,舌能自由伸缩,多偏爱红色,对气味不敏感,以植物的花粉、花蜜及一些小昆虫为食。
除蜂鸟为翱悬式取食外,其它传粉鸟都是停栖在枝条上取食。
鸟类传粉的植物很多,无特定专一性,只有啄花鸟、太阳鸟似乎对桑寄生更偏爱。
鸟媒是含羞草科植物最常见的传粉方式。
据资料记载,在我国有十几种鸟类参与花的传粉。
如在我国海南岛,太阳鸟、啄花鸟、绣眼鸟不仅为热带森林或灌丛中许多植物传粉,也为栽培的椰树、油棕、荔枝、芒果、腰果等植物传粉。
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说出被子植物开花的变化和传粉、受精的过程;能说出植物的传粉方式,并进一步理解生物界的“适应”观点;能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知道人工授粉以及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操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花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开花后要经过传粉、受精才能结果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
学生对于传粉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传粉的过程、类型,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这条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
受精过程是一个难点。
难点一在于结构名称不容易记,容易混淆;难点二在
于受精的过程描述困难。
老师一定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说出受精过程,切勿自己来概括。
对于双受精,不要求,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下。
植物的教学,往往素材比较丰富,要多结合图片和视频展开教学,语言的力量有的时候是在太空洞和抽象了。
3重点难点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
【讲授】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一)新课引入
猜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打一果实)
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果实的什么结构?
观察并回答:果实的构成
思考:果实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
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
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
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