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一
- 格式:ppt
- 大小:618.00 KB
- 文档页数:22
逍遥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逍遥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逍遥游文言文原文逍遥游北冥2有鱼,其名为鲲(kūn)3。
鲲之大,不知其几4千里也5;化而为鸟,其名为鹏6。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7而飞,其翼若垂天8之云。
是鸟也,海运9则将徙10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11也。
《齐谐》12者,志怪13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14三千里,抟(tuán)15扶摇16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17者也。
”野马18也,尘埃19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0。
天之苍苍21,其22正色23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4?其视下也25,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26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27大舟也无力。
覆28杯水于坳堂29之上,则芥30为之舟;置31杯焉32则胶33,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34。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35,而后乃今36培风3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38阏(è)39者,而后乃今将图南40。
蜩(tiáo)41与学鸠42笑之曰:“我决(xùe)起43而飞,抢44榆枋(yú fāng)45而止,时则46不至,而控47于地而已矣,奚以48之49九万里而南为50?”适51莽苍52者,三餐53而反54,腹犹55果然56;适百里者,宿57舂(chōng)粮58;适千里者,三月聚粮59。
之60二虫61又何知62!小知63不及大知64,小年65不及大年66。
奚以知其然也?朝(zhāo)菌67不知晦朔68,蟪(hùi)蛄(gū)69不知春秋70,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71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chūn)72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庄子之《逍遥游》(一)摘要: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乘道德而浮游”,彻底摆脱现实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的束缚和制约。
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要诠释的思想同样值得我们现代人去领略。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Abstract:ZhuangZibelievesthatdetachedfromthesecularlifeisthesupremerea lmofone’slife.“peripateticism”.Weshouldcompletelylosetheconstraintandre strictionofth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inrealisticsociety.Italsodeservesour attentionthatthethoughtwasannotatedinZhuangZi’sPeripateticism. Keywords:ZhuangZiPeripateticism《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开篇,列内七篇之首,是贯穿全书的总纲,也是连接所有哲学问题的主线,意味深远。
它既是《庄子》的逻辑起点,也是《庄子》的逻辑终点。
庄子把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在他看来,追求功名利禄,就不会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以楚国神庙中供奉的神龟为例说,龟宁可活着曳尾于涂泥之中,也不愿意死而藏于庙堂之上。
富贵不能使人全生,却是人的枷锁。
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便有了绝对的自由。
一“逍遥”一词,在《庄子》中出现三十六次,如“逍遥乎寝卧其下”①]《逍遥游》),“逍遥乎无为之业”②]《大宗师》),“以游逍遥之虚”,“逍遥无为也”(《天运》),“逍遥乎无业之业”(《达生》),“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
关于“逍遥游”的解释很多,但是基本意思都是闲放不拘、怡然自得、了无牵挂。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诗经·郑风》己有“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逍遥游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
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wéi)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bèi)负青天,而莫之夭(yāo)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jiū)笑之曰:“我决(xùe)起而飞,抢(qiānɡ)榆(yú)枋(fānɡ)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wéi)?”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xiǔ)舂(chōnɡ)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zhī)!小知(zhì)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zhāo)菌不知晦朔(huìshuò),蟪(huì)蛄(ɡ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逍遥游》篇旨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逍遥游》篇旨(一)正确理解《逍遥游》篇旨是把握庄子其人其书的一个关键。
本文从《逍遥游》中的正言、正论出发,认为郭象所提取的“有待”与“无待”两个概念是该篇的思想核心;并通过历代学者关于鹏、晏鸟关系看法的述评,说明了庄子塑造这两个寓言形象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有待无己无待《庄子·逍遥游》,自晋人郭象以来,众注家莫不把它的篇旨看作是论“逍遥”,并且以“逍遥游”作为庄子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一点几乎没有异议,但在关于何为“逍遥”,怎样才能“逍遥”的问题上,出现了种种分歧,从而影响到对该篇思想意义及有关问题的正确理解。
所以如此,除了庄子语文形式上的参差淑诡,也有论者方法上的“以自为方”。
笔者以为,要在从庄文本身的正言庄语出发,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来把握贯穿全篇的主旨。
一《逍遥游》篇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即“有待”与“无待”,这是郭象据原文“犹有所待”和“恶乎待哉”两句,在注文中明确提出来的。
这也是郭象在庄学研究中的一大贡献。
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
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庄子强调,根本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
庄子进而提出了最彻底的“无己”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
无己而后无所待。
《逍遥游》云:“圣人无己。
”“圣人”就是庄子理想中的逍遥人格形象,其根本特征便是“无己”。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⑥,海运⑦则将徙于南冥⑧。
南冥者,天池也⑨。
注释:①北冥(míng):北海,古人意识中北方最大的海。
冥亦作“溟”,浩瀚无边,为极海之地。
晋陆云《登台赋》:“北溟浩以扬波兮,青林焕其兴蔚”。
②鲲(kūn):《尔雅·释鱼》:“鲲,鱼子。
”晋郭璞《注》:“凡鱼之子名鲲。
”此处解为大鱼。
③鹏: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由鲲变化而成。
《说文》:“鹏,神鸟也。
”杜甫《赠肖二十》诗:“鹏图仍矫翼,熊轼且移轮”。
④怒:奋力的样子。
⑤垂:垂挂。
又通“陲”,解为边界,边陲。
⑥是:代词,此,这。
《诗·小雅·宾之初筵》:“是谓伐德。
”《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两者之中的“是”亦作此讲。
⑦海运:海动风起。
林希逸曰:“海运者,海动也……海动必有大风,其水涌沸,自海底而起,声闻数里。
”晋郭璞《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⑧南冥:亦作“南溟”,南方的大海。
唐杜甫《宿白沙驿》诗:“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康有为《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独运南溟指白日,黿鼉【1】吹浪渡沧洲。
”注【1】:黿鼉(yuán tuó):即猪婆龙(扬子鳄)。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鼍》:“鼉,与鱷鱼为近属,俗称鼉龙,又曰猪婆龙。
长二丈餘,四足,背尾鳞甲,俱似鱷鱼,惟后足仅具半蹼。
生於江湖,我国之特产也。
”《国语·晋语九》:“鼋鼉鱼鳖,莫不能化。
”宋王安石《金山寺》诗:“扣栏出鼋鼉,幽姿可时睹。
”⑨天池:大海。
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王韶之《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题解】“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内篇逍遥游第一〔释文〕内者,对外立名。
?说文:篇,书也。
?字从竹;从艹者草名耳,非也。
?〔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闲哉!?〔释文〕逍音销,亦作「消」。
?遥如字。
?亦作「摇」。
?游如字,亦作「游」。
?逍遥游者,篇名。
?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
?〇郭庆藩曰:文选潘安仁秋兴赋注引司马彪云:言逍遥无为者能游大道也。
?释文阙。
?夫小大音符。
?之场直良反。
?事称尺证反。
?各当丁浪反。
?其分符问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疏〕溟,犹海也,取其溟漠无涯,故为之溟。
?东方朔十洲记云: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
?巨海之内,有此大鱼,欲明物性自然,故标为章首。
?玄中记云:东方有大鱼焉,行者一日过鱼头,七日过鱼尾;产三日,碧海为之变红。
?故知大物生于大处,岂独北溟而已。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觅经反,北海也。
?嵇康云:取其溟漠无涯也。
?梁简文帝云:窅冥无极,故谓之冥。
?东方朔十洲记云:水黑色,谓之冥海,无风洪波百丈。
?〇郭庆藩曰:慧琳一切经音义三十一大乘入楞伽经卷二引司马云:溟,谓南北极也。
?去日月远,故以溟为名也。
?释文阙。
?〇典案:文选鹪鹩赋注、江文通杂体诗注、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注、陆士衡演连珠注、御览九、八百八十七、九百二十七、九百四十引「冥」并作「溟」,与释文一本合。
?疏「溟犹海也」,是成本亦作「溟」。
?初学记一、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注、陆士衡演连珠注、御览九、六十引「为鲲」作「曰鲲」。
?鲲徐音昆,李侯温反。
大鱼名也。
?崔撰云:「鲲」当为「鲸」,简文同。
?其几居岂反。
?下同。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注〕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
?夫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
?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
?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耳。
?〔疏〕夫四序风驰,三光电卷,是以负山岳而舍故,扬舟壑以趋新。
逍遥一世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平淡得让人无可比拟,也只好叹之惜之,心之赏之。
穿越千年,只为追寻你飘渺的身影;梦回南国,只为触摸你沉淀的墨痕。
你淡泊名利,你宁静致远。
你不愿为国事所累,只愿在酣梦中化作雨蝶,徜徉翩跹于花草之间;你不愿为世俗所牵绊,只愿在苍穹中化作鹏鸟,回旋翱翔于天地之间。
你就如同高雅而馨香的野兰,不受牢笼的羁縻,怡然欢快地与芦蒿共成长;你就如同清冽而澄澈的溪涧,随着山势的起伏,叮咛哐啷地与青岩齐欢畅。
无论官场多么冗杂,无论尘世多么萎靡,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悟自然的无穷无尽。
你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朝菌或是蟪蛄,冥灵或是大椿,寿命的长短与否,终归有个限度。
而自然与道却是没有尽头的,便如浩瀚星河,探得愈深,才愈知其广袤无垠,愈知其博大精深。
日月昭华,若想于有穷之生命中追逐无穷之境界,唯有寻其根源,究其本质,方能超越极限。
原是这般滋味。
你曾说:“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舍弃与忘记,本就是寻常事情。
人生在世,若每一分每一秒都谨记于心,未免太过劳苦。
记住的并非都是应该记住的,而忘记的大都有值得忘记的理由。
人世间有太多不如意,诸如伤痛、尴尬与恩怨,这些悔恨是心灵上一抹暗红的创伤,非遗忘无以释怀。
没必要为自己的无心之失耿耿于怀,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你曾说:“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即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山一迭,水一更,欲访遍万水千山,先应信自。
六祖惠能说:“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能自如地运作自己的心性,在哪里都可以安适。
斥鴳认为自己只能蹦跳于蓬蒿之间,则彼非能逾其限也;学鸠认为自己只能触碰到榆枋就停下来,则彼无以至青天矣。
相信自己,方能达到无我境地。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由空虚的变,化为绝对的不变,这便是你。
世人笑你太疯癫,你仅报以淡漠的眼神和悠然的姿态,你浮游于天地之间,如一缕云彩逍遥自在,而一切不过是缘起缘灭。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⑥,海运⑦则将徙于南冥⑧。
南冥者,天池也⑨。
①北冥(míng):北海,古人意识中北方最大的海。
冥亦作“溟”,浩瀚无边,为极海之地。
晋陆云《登台赋》:“北溟浩以扬波兮,青林焕其兴蔚”。
②鲲(kūn):《尔雅·释鱼》:“鲲,鱼子。
”晋郭璞《注》:“凡鱼之子名鲲。
”此处解为大鱼。
③鹏: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由鲲变化而成。
《说文》:“鹏,神鸟也。
”杜甫《赠肖二十》诗:“鹏图仍矫翼,熊轼且移轮”。
④怒:奋力的样子。
⑤垂:垂挂。
又通“陲”,解为边界,边陲。
⑥是:代词,此,这。
《诗·小雅·宾之初筵》:“是谓伐德。
”《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两者之中的“是”亦作此讲。
⑦海运:海动风起。
林希逸曰:“海运者,海动也……海动必有大风,其水涌沸,自海底而起,声闻数里。
”晋郭璞《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⑧南冥:亦作“南溟”,南方的大海。
唐杜甫《宿白沙驿》诗:“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康有为《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独运南溟指白日,黿鼉【1】吹浪渡沧洲。
”注【1】:黿鼉(yuán tuó):即猪婆龙(扬子鳄)。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鼍》:“鼉,与鱷鱼为近属,俗称鼉龙,又曰猪婆龙。
长二丈餘,四足,背尾鳞甲,俱似鱷鱼,惟后足仅具半蹼。
生於江湖,我国之特产也。
”《国语·晋语九》:“鼋鼉鱼鳖,莫不能化。
”宋王安石《金山寺》诗:“扣栏出鼋鼉,幽姿可时睹。
”⑨天池:大海。
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王韶之《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