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承办省级及省级以上体育竞赛的有关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参加省级以上比赛注册和报名的规定为了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比赛纪律,特制定本规定:一、参赛单位1、参赛单位指市体育局所属训练单位,市(县)、去体育局成立的业余体校,体育社会团体,各类体育俱乐部、武术学校、拳击馆、跆拳道馆等。
2、体育社会团体,各类体育俱乐部、武术学校、拳击馆、跆拳道馆等必须经市和市(县)、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具有法人资格。
3、参赛运动员为上述参赛单位的运动员。
二、省级以上比赛指由国家体育总局及所属单位、辽宁省体育局及所属单位主办的各类比赛。
三、注册要求1、凡营口地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营口籍,以市(县)、区体育局、市体育局所属训练单位和市直属有关单位为单位,在市体育局统一办理注册手续。
2、注册运动员,必须向市体育局统一提交本人户口本、二代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四张。
3、注册运动员必须填报营口市运动员注册登记表,经运动员本人就读学校、参赛单位和市(县)、区体育局审核后,由市(县)、区体育局统一上报市体育局办理注册手续。
是体育局所属训练单位和市直属有关单位直接到市体育局办理注册手续。
4、运动员在市体育局办理注册手续后,由参赛单位按比赛要求,出具相关材料,经市体育局审核后,到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相关部门办理注册。
5、一名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单位进行注册。
四、报名办法1、凡营口地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在营口市体育局注册的运动员。
2、参赛报名必须按该项比赛规程要求进行,按主办单位统一下发的报名单填报。
3、参赛报名必须以参赛单位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到市体育局统一办理参赛报名手续。
市(县)、区参赛单位需经市(县)、去体育部门审核后,到市体育局办理报名手续;市体育局所属训练单位和市直属有关单位直接到市体育局办理参赛报名手续。
4、市体育局审核报名运动员资格后,由市体育局在报名单上加盖公章后,将报名单邮寄或传真给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五、没有在市体育局办理注册和报名手续的运动员,不予审批等级运动员称号。
附件:湖南省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纪律与处罚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湖南省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促进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健康发展,防止发生非体育道德行为,维护学生运动员(队)、教练员、裁判员的合法权益,依据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湘教发[2008]16号)和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宗旨,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确保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由湖南省学生体育协会秘书处制定,由湖南省学生体育协会以及下属各单项体育分会实施。
对违规违纪的处罚,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遵循独立、及时、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学生体育协会以及下属各单项体育分会主办的全省性大学生、中学生体育比赛。
第四条本规定对参赛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分为:取消注册资格、取消参赛资格、取消比赛名次和成绩、罚款、停赛、通报批评。
第五条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运动队对所受的违规违纪处罚有陈述权、申辩权。
对处罚不服者,可向湖南省学生体育协会常务委员会申诉,申诉期间维持原处罚决定。
第六条对裁判员的违纪行为按《湖南省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裁判员管理工作办法》的相关条款处理。
第七条对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者,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章纪律与处罚第八条各比赛承办单位及赛点单位,必须确保赛场安全与秩序。
承办单位必须在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和安全保卫制度,杜绝食物中毒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赛点单位的比赛场地、器材、设施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和标准,确保比赛场地、器材、设施的安全,保证比赛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九条参加体育竞赛的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明确领队为第一责任人,教练员为直接责任人,对本单位参赛人员的安全承担完全责任。
第十条参加单位必须组织全体参赛人员在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体检,并为全体参赛人员办理比赛期间以及往返赛区途中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否则,一律不予参赛。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04.24•【字号】教体卫艺〔2015〕263号•【施行日期】2015.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的通知教体卫艺〔2015〕263号各省辖市、直管县教育局,各高等学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学生体育赛事,根据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赛事管理的通知》,制订《河南省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河南省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4月24日附件河南省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根据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赛事管理的通知》(教体秘〔2014〕69号)精神,为加强我省学生体育赛事管理、规范学生体育赛事,特制订本规定。
1、省教育厅每年制订全省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计划,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协助省教育厅负责我省省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计划的执行。
高校体协分会、中专体协分会、中学生体协分会协助总会分别组织实施我省大学、中学、小学的体育竞赛活动。
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以及高校体协分会、中专体协分会要加强对所有比赛的监督。
2、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下属的各单项体育协会要严格按照全省学生体育竞赛计划安排赛事活动,承办其他协会或组织举办的河南省学生体育竞赛活动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学生体育总会备案。
严禁各协会(或协助其他企业、或未经国家注册批准的组织)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学生体育竞赛活动。
3、各学校应积极参加全省学生体育竞赛活动。
进一步探索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引领、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途径、方法。
各学校要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扩大参与面,调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4、全省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要安排在学校内举办,以更好地发挥对学校全民健身活动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3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3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体育竞赛的宏观管理,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指的体育竞赛,是指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或国内各级、各类综合性运动会、单项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活动。
第三条体育竞赛项目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确定。
开展新的体育竞赛项目,必须报经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并审核确定该项目的竞赛规则、规程和竞赛计划,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方能批准举办该项目各级体育竞赛。
第四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竞赛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竞赛工作。
第二章竞赛计划和审批登记第五条举办体育竞赛实行审批登记制度。
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竞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地方性体育竞赛。
解放军、各行业和各院校举办的内部体育竞赛,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审批登记制度。
第六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每年年底统一审批、制定第二年体育竞赛计划,由各级单项体育协会或经审批机关授权的单位管理和组织实施。
第七条申请举办体育竞赛的组织和个人(以下简称为“申办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拥有与竞赛规模相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三)已经制定具体的竞赛规程和比赛组织实施方案;(四)拥有与竞赛规模相适应的经费;(五)已经确定体育竞赛所需的场地、设施和器材。
第八条申请举办体育竞赛的申办人应当向相应的体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一)竞赛规程,包括竞赛项目、竞赛时间和地点、参加单位和参加办法、竞赛办法和竞赛规则及奖励办法等;(二)举办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批的文件。
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学生体育竞赛的水平和效益,使竞赛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国范围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竞赛。
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由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单项分会主办。
第三条举办全国学生体育竞赛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
通过竞赛活跃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条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顺延举行。
第五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每年可主办一至二次全国性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
第六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可根据情况每年举办二至三个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七条在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当年,凡已列入运动会比赛的项目,不再安排该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二章竞赛项目和竞赛的申办第八条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所设项目应按基础性强、普及面广具有一定传统的原则选择确定,每届运动会所设项目不宜过多。
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全国大学生综合运动会可设置6-8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
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武术、健美操、羽毛球、网球等。
全国中学生综合运动会一般可设5-7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
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乒乓球、武术等。
第九条凡承办全国大、中学生综合性运动会的单位和地区,应当提出运动会设项方案,报主办单位审定后正式列入该项比赛的竞赛规程。
关于承办省级及省级以上体育竞赛的有关规定
各辖市区体育局、各区教育文体局、新区社会事业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常体发[2007]3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体育竞赛工作的规范管理,根据局长办公会议要求,现对有关部门、单位申办省级及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工作作出如下规定:
一、请示程序
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负责省级及省级以上体育竞赛的招投标工作和竞赛组织工作。
各直属训练单位不得越级上报或多头呈报,不得自行向省局有关处室和中心申办省级竞赛。
各训练单位应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统筹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分批安排申办省级竞赛,并向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提出请示。
承办请示应详细列出承办理由,承办的目的和效果,办赛条件等情况。
经市竞赛管理部门同意后,由市体育局向省有关部门报送承办申请。
二、申办程序
市竞赛管理中心应本着办赛为参赛服务的宗旨,根据申办报告,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并及时拿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将办赛思路、时间、经费安排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分管局长,待局长办公会议通过后,竞管中心参与省及省以上竞赛的投标申办工作。
三、办赛程序
省级竞赛计划一旦确定,市竞赛管理中心应及时通知承办相关单位,各单位不得无故中止或取消赛事安排,同时应确定配合赛事组织的负责人或联络员,并全程参与竞赛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竞赛方案的确定、场地器材的准备等)。
各辖市、区体育局、教育文体局承办省及省以上体育竞赛,在向省及省以上相关部门报送申办申请时,将承办申请和确认后的批复报市竞赛管理中心备案。
2007年10月28日。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7.11.28•【文号】教体[1997]9号•【施行日期】1997.11.2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的通知(1997年11月28日教体〔1997〕9号)为加强对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领导和逐步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综合效益,现将《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执行,加强领导,管理好所辖内的各类学生体育竞赛活动。
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学生体育竞赛的水平和效益,使竞赛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国范围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竞赛。
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由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单项分会主办。
第三条举办全国学生体育竞赛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
通过竞赛活跃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条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顺延举行。
第五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每年可主办一至二次全国性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
第六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可根据情况每年举办二至三个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七条在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当年,凡已列入运动会比赛的项目,不再安排该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二章竞赛项目和竞赛的申办第八条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所设项目应按基础性强、普及面广具有一定传统的原则选择确定,每届运动会所设项目不宜过多。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组织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7.02.03•【文号】体竞字〔2017〕12号•【施行日期】2017.0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组织管理办法》的通知(2017年2月3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竞字〔2017〕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文化处、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军事体育处,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中国足协:为提高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体育总局研究制定了《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组织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体育总局2017年2月3日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组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组织工作,加强指导、管理、监督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是指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承办,根据竞赛规程和规则,在规定期间内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
第三条组织运动会要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运动会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功能与多元价值。
第四条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应当全面落实运动会组织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将其作为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制度建设、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并完善廉洁办赛的机制和制度,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实现风清气正的办赛目标。
第五条主办单位根据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运动会总体目标和主要规划。
承办单位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具体负责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第六条运动会组织工作应当遵循运动会规律,以运动员为中心,节俭高效、惠民利民、管理科学、标准规范、程序严谨,注重遗产规划。
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体育局关于举办全省中学生田径、游泳和啦啦操比赛的通知正文:---------------------------------------------------------------------------------------------------------------------------------------------------- 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关于举办全省中学生田径游泳和啦啦操比赛的通知鄂教体艺〔2015〕6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教育局,体育局(文体局):为了深入推动我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推进全省中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建设,带动全省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全省学校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经研究决定,举办湖北省中学生田径、游泳和啦啦操比赛,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竞赛名称竞赛名称分别命名为:湖北省第二届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2015年湖北省中学生游泳比赛和2015年湖北省中学生啦啦操比赛(以下简称三项体育竞赛)。
二、竞赛组织本次三项体育竞赛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主办。
其中田径比赛由黄石市教育局、体育局承办,黄石市第一中学协办。
游泳比赛由荆州市教育体育局承办。
啦啦操比赛由武汉市教育局、体育局承办,武汉体育学院协办。
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湖北省中小学体育艺术类运动项目研究指导中心协助主办单位,指导承办单位做好相关筹备工作。
三、时间安排田径比赛拟安排在10月份进行;游泳比赛拟安排在8月份进行;啦啦操比赛拟安排在11月份进行。
各项比赛具体时间由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商定后另行通知。
四、有关要求(一)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以省举办三项体育竞赛为契机,普及学校田径、游泳和啦啦操教学,促进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各地要组织举办辖区内的相关竞赛活动,选拔和组织工作基础好,体育活动普及,比赛成绩突出,符合参赛条件的学校参加省级比赛。
山西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竞赛规程总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体育局•【公布日期】2019.12.25•【字号】•【施行日期】2019.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山西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竞赛规程总则》的通知各市体育局,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省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省竞赛管理中心,机关各处室:《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竞赛规程总则》已经省体育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项目设置及年龄规定山西省体育局2019年12月25日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竞赛规程总则山西省运动会是我省四年一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
举办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省运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坚持“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充分展示体育改革成果,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进一步弘扬体育精神,强健青少年体魄,磨炼青少年意志,促进我省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健康山西和体育强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山西省运动会改革方案》制定《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竞赛规程总则》。
一、竞赛时间及地点2022年在大同市、朔州市举行。
二、竞赛项目(一)组别设置设专业组和俱乐部组。
(二)专业组竞赛项目(26个大项)田径、举重、游泳(游泳、跳水)、柔道、国际式摔跤(含女子自由跤)、体操(体操、蹦床、艺术体操)、击剑、射击、射箭、自行车(场地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武术(武术套路、武术散打)、跆拳道、乒乓球、篮球、网球、拳击、足球、排球、羽毛球、橄榄球(7人制橄榄球)、手球、空手道、滑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滑雪(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单板滑雪、滑轮)、赛艇、皮划艇。
关于承办省级及省级以上体育竞赛的有关规定
各辖市区体育局、各区教育文体局、新区社会事业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常体发[2007]3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体育竞赛工作的规范管理,根据局长办公会议要求,现对有关部门、单位申办省级及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工作作出如下规定:
一、请示程序
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负责省级及省级以上体育竞赛的招投标工作和竞赛组织工作。
各直属训练单位不得越级上报或多头呈报,不得自行向省局有关处室和中心申办省级竞赛。
各训练单位应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统筹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分批安排申办省级竞赛,并向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提出请示。
承办请示应详细列出承办理由,承办的目的和效果,办赛条件等情况。
经市竞赛管理部门同意后,由市体育局向省有关部门报送承办申请。
二、申办程序
市竞赛管理中心应本着办赛为参赛服务的宗旨,根据申办报告,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并及时拿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将办赛思路、时间、经费安排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分管局长,待局长办公会议通过后,竞管中心参与省及省以上竞赛的投标申办工作。
三、办赛程序
省级竞赛计划一旦确定,市竞赛管理中心应及时通知承办相关单位,各单位不得无故中止或取消赛事安排,同时应确定配合赛事组织的负责人或联络员,并全程参与竞赛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竞赛方案的确定、场地器材的准备等)。
各辖市、区体育局、教育文体局承办省及省以上体育竞赛,在向省及省以上相关部门报送申办申请时,将承办申请和确认后的批复报市竞赛管理中心备案。
2007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