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从 内化
2014-11-12
共47页
20
1、顺从阶段 由于外因的驱动,个体从表面上转变自己的观点和态 度,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表现出一些顺从的行为。即 个体态度虽未完全改变,但由于群体态度、舆论和行 为倾向比较明显,不能不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态度。 这种顺从的行为往往是被动的,缺乏自觉性。
Eg. 刚进工厂的青工因为考虑到奖励和惩罚的利
2014-11-12
共47页
17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5种:
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 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 失调。 (1)改变态度。我们可以改变态度使它与行为相一致。(我喜欢吸烟,我不想 真正戒掉)。 (2)增加新的认知。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 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 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 30年后患癌更重要) (4)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只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 没有选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 (5)改变行为。认知失调也可通过改变行为来减少,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 度更难改变。(我将再次戒烟,即使别人给也不再抽烟)
2014-11-12 共47页 26
(2)群体的影响:个体从属于群体,社会环境通过 群体对个体影响发生作用 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并要求群体成 员共同遵守,个人所持有的态度也必须与群体保持一 致,否则他就会感受到群体的压力。因此,群体就是 通过对个体的这种影响和约束作用实现对个体态度的 影响的。 (3)个体的需要:设置目标是否符合个人需要 能满足个体欲望的对象或能有助于个体达到目标的对 象,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喜欢它,热爱它的态度;反之, 阻碍的。就会产生厌恶的态度。 (4)个体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 态度的组成因素中含有认知因素,这就决定了知识是 态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知识能形成态度,也 能改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