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8
《经济生活》考点系统分析专题一货币、价格和消费考点一货币(一)货币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及其发行标准】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发行标准: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通货膨胀。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确定货币政策,调节纸币的发行量。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的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结算与信用工具】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常用信用工具:①信用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第2讲货币的含义及本质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经历了以下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产生的标志: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原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贵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3、本质:一般等价物(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职能:指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1)两种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②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2)流通手段(买卖过程)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①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②公式: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这一公式表明了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了。
【注意】“商品——货币”这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如果不成功意味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白白付出。
【训练题2】(2010 安徽文综)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训练题3】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商品买卖就离不开货币。
下列对商品和货币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货币与商品相伴而生,没有货币,就没有商品交换C、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没有货币就不能表现商品的价值D、货币决定商品的价值【训练题4】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最重要转化为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production and essenc e of money《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设计名称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学设计者学校适用学程高中一年级姓名教学教育领域经济与生活德育教育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总体目标]总体上让学生了解货币产生过程及本质,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认识货币的作用。
具体要求如下:[知识目标]通过教学 , 使学生识记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含义 , 比较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异同 , 从而理解货币的本质。
[能力目标]从分析货币的起源 , 到概括总结货币的本质 ,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归纳能力 ; 结合学生对货币本质的模糊认识 , 培养他们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正确对待货币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货币实物教学时间40分钟(一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小实验,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示范性高中十三中谭胜军【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知道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根本含义;可以说出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异同;懂得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的道理;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才能和综合分析和归纳的才能。
过程与方法:仔细分析并体会货币产生的过程,从中感悟事物开展的一般规律,尝试缺陷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清货币的本质,消除对货币的神秘感,形成正确的货币观。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本框难点:货币的产生同交换开展的内在联络;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本质。
【网络提纲】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开展的产物①货币产生所经历的四个阶段②货币的最终出现2.货币的根本含义和本质3.货币的开展〔补充内容〕【要点阐释】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开展的产物①货币的产生同交换开展的关系。
货币是适应商品交换开展的需要,并随商品交换的日渐开展而逐渐产生的,它是商品交换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货币产生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旧阶段中商品交换方式所存缺陷的抑制。
货币产生之后又极大地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开展。
可见,货币的产生同商品交换是密不可分的。
②货币产生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1]在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人们手中很少有多余的产品同别人交换,这时还感觉不到物物的不便。
[2]后来随着消费力开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交换越来越频繁,参与交换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这时候,物物交换方式的缺陷便日益暴露出来。
假设想用羊去换取大米,假设对方正好需要羊,那么交换可顺利实现,假设有米人不要羊而要斧子,那么必须先用羊去换斧子,然后再用斧子去换米;假设拥有斧子的人也不要羊,而是要黄金,那么他就必须先用羊去换回黄金,然后又用黄金去换回斧子,最后再用斧子换米。
而假设有黄金的人什么都不要,那么这交换就无法再进展下去。
物物交换的这一严重缺陷,显然不符合商品交换开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第一框知识点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的含义: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使用价值的含义: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A.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产生四个阶段: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贵金属金银充当货币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携带和保存等。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即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2、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三、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3、纸币的发行: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注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简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产生,是伴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
这就是说,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由货币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所决定的。
因此,货币的起源与本质问题,是研究货币的起源与本质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1.货币的起源与本质货币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交换媒介—贝壳、海贝等;古代中国在战国时代已出现铸造有文字的铜贝;货币萌芽于奴隶社会初期。
货币的发展:第一,原始社会晚期产生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贝壳;第二,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前期出现以货币为自己本身价值尺度的最早的古代铜币;第三,货币进入个别使用的阶段,形成原始货币;第四,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时期,商品交换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因此,最早的货币也是最简单的实物货币—实物货币。
货币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简单的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1.货币的含义( 1)广义的货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同时又代表了商品价值并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一般等价物;狭义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可以用于买卖任何东西,体现其价值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3.货币的本质( 1)从职能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只是表示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才是货币真正的内容。
( 2)从内容上看:货币表现为价值符号或观念符号。
( 3)从货币自身的运动过程看:从货币的
产生到消亡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货币从最初的观念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化的过程。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知识,货币的本质2、提高学生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产生过程2、货币与金银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一)材料导入:1、学生了解我国货币的发展历史,及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思考货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导入货币的产生和本质的学习。
(二)新授1、货币的产生过程思考:我们现在买东西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不是这样的呢?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形式:2只羊=1把石斧(第一次社会分工后)注意点:①此时的交换为什么是偶然的?②等价物:是在商品交换中,用来表现其他“某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的交换,只能是偶然的多余产品的物物交换。
当时的商品交换在双方的经济生活中只占极比重,因此,彼此都不十分计较交换的比例,如有的时用2只羊换1把石斧,有时用2只羊换2把石斧。
(2)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形式:1把斧头1匹布2只羊= 50千克盐10克黄金其它商品在扩大的物物交换中,人们的交换活动会出现什么困难呢?举例说明:一位欧洲旅行家在非洲野蛮部落想雇用一条小船到另一个地方去.但船的主人要用象牙付账,才肯将船出租,经过打听有个叫沙里布的人有象牙,沙里布愿意用象牙交换呢料,他又打听到有呢料的人想用呢料换针,幸亏这位旅行家带有针,于是他就用铜针换来呢料,接着又用呢料换来沙里布的象牙,最后再把象牙付给船主.经过这样一番周折,他才取得了使用小船的权利.(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1把斧头1匹布50千克盐= 2只羊10克黄金其它商品A.一般等价物的含义: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B.一般等价物的特点:a.是商品b.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c.不固定(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1把斧头1匹布50千克盐= 10克黄金10克黄金其它商品A.金银作为货币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易于分割。
B.固定地由金银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理解:(1)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货币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产生。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4)商品交换在现象上是物与物的交换,在本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属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现实生活中离不开货币,不了解货币的职能,就不能全面了解商品,了解价值规律。
因此,对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
(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的“基本”是指这两个职能从货币产生时就存在,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①价值尺度:A、价值尺度含义。
价值尺度主要是以货币为尺度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大小。
在这里,“一切”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B、可以充当价值尺度的原因。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是商品,因此它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C、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时,就叫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一般与价值成正比。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功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是现实的货币。
②对流通手段的理解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从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历史理解:商品流通的含义。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简单的物与物的交换,即商品——商品。
货币出现后,交换就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商品的交换过程变成: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成为交换的媒介。
商品交换包括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
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的比较见下图:B、流通手段的含义。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也称购买手段。
明确商品流通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的含义,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
含义不同: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侧重点不同: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流通手段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C、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是观念的货币。
这一点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正好相反。
(2)理解货币的其他三个职能:①贮藏手段。
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
所以人们可以把它当成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货币当成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的职能。
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是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
③世界货币。
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和人生观紧密相连的。
金钱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逐渐成为财富的象征。
资产阶级金钱观有两个特征,一是“金钱至上”。
他们从本阶级和个人的私利出发,把金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向钱看。
只要能获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
二是“金钱万能”。
他们夸大金钱的作用,鼓吹“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决定一切”,“金钱就是幸福”。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金钱的本质和历史作用,认为金钱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类服务,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取财产,金钱是光荣的,而那种用剥削、掠夺欺诈的手段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
金钱在促进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金钱并非万能,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
居里夫人放弃“镭专利”的巨额金钱,毅然将炼镭的技术公布于世,并把价值100万法郎的世界第一克镭捐献给治疗癌病的研究所。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于1950年拒绝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重金聘约,携妻子儿女一起越过太平洋的惊涛骇浪,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
金钱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金钱并不等于幸福,因为人类不能没有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空虚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四、易错易混分析:1.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这是本单元易混易错点。
(1)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任何商品的价值不可能由自身表现,需要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在货币产生之前,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另一种商品就成为这种商品的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
在货币产生之后,商品的价值由货币来表现,这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也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所以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只不过交换价值是在物物交换时期的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格是货币产生后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2)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2.货币与普通商品、一般等价物的关系(1)货币与普通商品的联系与区别。
货币是一种商品,和其它的商品一样都有价值,都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但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①联系:货币与普通商品的联系:货币也是商品。
②货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主要有:产生时间不同:商品出现在前,货币出现在后;含义不同: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职能不同: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而其它的商品则没有。
(2)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联系和区别。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又与其他的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金银用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才产生。
①货币和一般等价物都是从商品中分离出的商品,都可以和其他的一切商品相交换。
货币本身也是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有:产生时间不同:其它的一般等价物比货币产生的时间早,只有当贵金属金银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产生了货币;含义不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特征不同:货币的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货币能进行大量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既不会减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易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长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进行交易。
其它的一般等价物各自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上述某种特征,但不能完全具备这些特点;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其它一般等价物不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黄金和黄金饰品这是本节的易混点。
黄金由于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等特点,成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即货币,具有货币的职能。
黄金饰品是以黄金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装饰品,是一种普通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
黄金饰品不符合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也不具备货币的职能。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职能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4)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2、货币的含义3、货币的本质4、货币的发展5. 货币的职能六、达标检测1、2只羊=1把石斧的等式表明:(BC )A.2只羊是一把石斧的等价物B.1把石斧是2只羊的等价物C.1把石斧是2只羊的交换价值D.2只羊与1把石斧的个别劳动时间相等。
2、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货币从现象上看都是物,但就其本质来说都是( D )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3、在“2匹布——1两黄金——10袋盐”的商品流通过程中,表明:( A )①2匹布与10袋盐的价值量相等②货币已经产生③黄金已经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充当一般等价物④黄金既是布的交换价值,又是盐的交换价值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④4、所谓货币,(AC )A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B是与商品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C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与其他商品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使用价值5、“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句话说明(AC )A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B金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D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发展的产物解题分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说明金银在货币产生之前的商品交换中就已存在,所以说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是错误的,D项可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