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非手术治疗过程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88.21 KB
- 文档页数:1
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体会作者:罗妙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的病情观察要点与护理效果。
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拟行非手术治疗的90例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90例拟行非手术治疗的病人治疗过程中转手术治疗18例,余72例经非手术治疗2-8天后,症状缓解,康复出院。
结论:积极有效的治疗、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等是确保肠梗阻病人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症状完全解除而免于手术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护理;胃肠减压【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97-01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1]。
依据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两类[2],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之分。
一般单纯性肠梗阻的病人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此法需要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
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肠梗阻病人120例,其中30例入院后即行手术治疗,90拟行非手术治疗,现就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5~78岁,平均40.5岁,经病史,体查,腹部平片、钡灌肠、B超检查等确诊为肠梗阻。
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部分病人有呕吐症状,其中50例病人有腹部手术史。
90例病人入院后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措施,部分病人还采用了低压灌肠、胃管内注药等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18例症状加重转手术治疗,其余72例梗阻解除、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最长者为8天,最短者为2天,平均4.5天。
.2 病情观察2.1 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①评估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温湿度、末梢循环及是否有口渴等情况;②监测体温、脉博、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处理;③观察呕吐物或胃肠减压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并准确记录,警惕应激性溃疡出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梗阻非手术治疗60例的护理体会摘要:肠梗阻是指肠腔内的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因某种原因受阻,不能正常运行和顺利通过肠道,甚至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
其原因常见有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以及肿瘤等。
护理要点是围绕纠正全身性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即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和中毒。
关键词: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87-01肠梗阻为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病情复杂多变,不仅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及其功能上的变化,还可导致一系列的全身性病理变化,若观察不及时和治疗、护理不当,可发生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本院普外科2007年1月-2010年3月收治肠梗阻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6~78岁,平均59岁;其中粘连梗阻42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结直肠癌伴肠梗阻7例,嵌顿疝2例,炎性肠梗阻3例,肠套叠4例;不完全肠梗阻39例,完全肠梗阻21例。
1.2 症状及体征:以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并伴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查体:腹膨隆,有压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明显减弱。
x线检查示肠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1.3 治疗方法:(1)禁食、胃肠减压;(2)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予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滴注行营养支持治疗;(4)予抗生素控制和预防腹腔感染;(5)温盐水清洁灌肠。
1.4 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无腹部体征,恶心、呕吐停止,自觉症状消失,肛门已排气、排便,已进半流饮食),无死亡病例。
2 护理2.1 一般护理:(1)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有利于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善;(2)维持体液平衡,根据患者脱水情况及有关生化指标合理安排输液;(3)肠梗阻患者应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
浅析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患者的生理特点在于肠道受阻,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
本文探讨了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患者的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在护理中会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护理工作者始终坚守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工作的意义在于给患者带来改善与希望,同时也在不断的护理工作中获得成长与收获。
护理工作者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肠梗阻患者的细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
【关键词】肠梗阻、患者、护理体会、引言、正文、结论、生理特点、重要性、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技巧、注意事项、困难、挑战、意义、改善、希望、收获、成长。
1. 引言1.1 患者的生理特点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发病率较高。
患者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
患者由于肠道受阻,肠蠕动减弱或停止,造成胃肠蠕动消失,食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肠道细菌移位,导致胃肠道水肿、气体聚集、血液循环障碍等症状。
患者常常伴有饥饿感、恶心、呕吐、口渴等不适感,严重时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肠梗阻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生理特点的了解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2 护理的重要性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中,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患者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护理,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支持。
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不适。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调节饮食和排泄。
肠梗阻患者的饮食和排泄功能受到影响,需要特殊的护理来维持体内的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肠梗阻的非手术护理肠梗阻是指肠道某一部分的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食物、液体和气体不能顺利通过肠道。
非手术护理是指在肠梗阻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期间,提供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手术护理措施:1.病情评估和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腹痛程度、腹部肿胀、呕吐、排气和排便情况等。
记录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病情的进展和指导后续处理。
2.协助调整体位:适当的体位可以缓解腹部不适和促进肠道气体和液体的移动。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并鼓励进行适当的活动。
3.管理疼痛:肠梗阻常伴随剧烈的腹痛。
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合适的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根据医嘱给予止痛药或使用热敷等方法。
4.气体排出和胃肠减压:肠梗阻患者可能会有胀气和呕吐等症状,这是肠道气体的积聚所致。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胃管或鼻胃管插入胃内,将胃内的液体和气体导出,减轻胃肠压力。
5.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患者容易出现呕吐、腹泻和液体摄入不足等情况,可能导致体液和电解质的失衡。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输出情况,并根据医嘱进行适当的补液和电解质管理。
6.配合营养支持:肠梗阻患者在非手术期间可能需要通过静脉途径接受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应与营养师合作,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7.情绪支持和教育:肠梗阻可能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解答患者关于病情和治疗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宣教。
非手术护理对于肠梗阻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密切与医疗团队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及时调整和评估疗效。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情观察要点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
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
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
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
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2保守治疗的护理对于不能判定梗阻的部位和性质的患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
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吸出吞咽下去的空气和肠空内产生的气体及消化液、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
有少数结肠、直肠癌的患者可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变急诊手术为限期手术,使术前准备更加充分。
在给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操作时护士要有耐心,有同情心做好解释指导工作,使患者心理接受,操作轻、稳、准减轻患者痛苦,置好胃管后,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接管前排尽吸引器内的空气,防空气挤入胃内),并妥善固定,打开开关时要缓慢,以免负压突然增大吸住胃黏膜而导致胃黏膜损伤;严密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一开始胃肠减压引流物一般是吃入的食物,以后逐渐变为墨绿色的胃肠液;在胃肠减压期间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保持胃管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许多患者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形成绞窄性肠梗阻,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早期出现休克,抗感染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体温上升、脉搏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位置,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门静脉内存在有气体。
肠梗阻心得体会篇一: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龙源期刊.cn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作者:叶飞来源:《今日健康》XX年第06期【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及精心护理,为患者解除肠梗阻,提高护理水平。
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胃肠减压及各种支持疗法,仍未解除梗阻者,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患者肠梗阻得到解除,康复出院。
结论不管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过程中,严密的观察及护理对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减压解除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relieve th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level by effectiv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careful nursing. Methods to observe the disease ,effectiv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various supportive therapies ,and still not relieve the obstruction ,and to carry out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reliev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clo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or non operation treatment.【Key word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Gastrointestinaldecompression Relieve Nursing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
急性肠梗阻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摘要】我科收治的2008 年 8 月至2011 年 11月28例急性肠梗组患者,通过对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者临床症状,注意禁忌,胃肠减压,术前准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总结了急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观察期间禁用杜冷丁、吗啡等阿片类止痛剂,做好必要的出入量记录,术后根据手术部位采取适宜卧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维持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76-02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仅次于急性阑尾炎。
它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侯群,即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
自2008 年 8 月至2011 年 11月,我科共收治28例肠梗组患者,经护理人员和医生的密切配合,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护理观察:1.1 认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急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剧烈和频繁的呕吐,电解质丢失严重,在病情观察中,若发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脉搏快、弱,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减弱等均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
特别是脉搏的测量,尽管简单易行但却非常重要。
如脉快而脉量细,很可能出现了低血容量性休克,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补充有效血容量。
对体温的观察,一般急性肠梗阻常无明显的高热,若出现反复发作的寒战和高热则是梗阻引起的肠坏死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择机手术。
1.2 认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若病人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
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①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期间仍有持续性疼痛。
肠鸣音可不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