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 胡玮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 胡玮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胡玮

肠梗阻顾名思义是一种由于肠道的某种原因等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肠梗阻患者肠

内含有的物体,由于患者身体的某种因素而导致肠内的东西无法正常、顺利的经过肠道,是

患者自身的原因而导致肠道的病理以及生理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

疾病。腹痛、呕吐、排气和排便的暂停是肠梗阻主要的临床表现。导致患者患有肠梗阻的原

因是很多样化的,其中肠梗阻的患病类型也是非常多的,并且肠梗阻的病情表现较为复杂且

多变,肠梗阻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就诊,会对患者肠管本身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等带来较大的

影响,从而会影响患者全身性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发生改变,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

会危及生命。因此,正确的护理对肠梗阻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7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53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4例,嵌顿疝7例,结肠癌并肠梗阻8例,其他2例,住院时间5 d~

35 d,经过一次手术的86例,二次手术的11例,三次手术的2例,保守治疗79例。年龄

10个月~92岁。

1.2 症状及体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膨隆,有压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声减弱。x线检查示肠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1.3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1)肠梗阻患者禁止进食、对胃肠减少压力;(2)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3)给予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支持;(4)使用

温盐水对患者的胃肠清洁灌肠;(6)手术治疗。

1.4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

2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①禁止摄取食物和水,患者应该在静脉中输人抗生素及补液来改善水电解质失调。②

对胃肠减少压力,应该关注引流液颜色、量的变化。③对患者的腹痛性质进行检查,当患者

的腹部出现剧烈疼痛时,可以给解痛药物缓解患者腹痛。④灌肠:灌肠时,通常是使用肥皂

水对腹部进行高压灌肠,灌肠的作用是可以帮助肠道蠕动,减少肠腔内的积气和粪便,将肠

内毒物清除。⑤及时将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进行全面的记录。⑥术野皮肤

消毒,避免术后切口感染。⑦将麻醉床准备好,对床单被褥的选择也是有较高的要求,选择

清洁、干燥、平整床单被褥。

2.2心理护理

肠梗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烦躁的心情。此时,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实际

情况与心情,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与患者加强沟通,并且积极的向患者普及肠梗阻的患

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减少不安的情绪,帮助患者积极的进行治疗和护理。

2.3胃肠减压护理

通常肠梗阻的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因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食用的食物,留置胃肠减压管,减少肠腔上段的压力。应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肠胃的顺畅,避免肠

胃发生堵塞,定时检查引流瓶内的负压,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禁食期间给予补液,以保证营养补充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2.4体位护理

当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的状态下,患者应该采取半卧位的体位,有利于膈肌下降,减轻

腹胀可以帮助呼吸、循环系统的运行。重症患者平卧,头应该往一边进行放置,因为患者的

呕吐物要是不小心吸入气管当中,患者会出现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情况。对于术后患者,应

鼓励其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2.5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若患者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绞窄性肠梗阻的

临床特征为:①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期间仍有持续性疼痛,肠鸣音可不

亢进;②呕吐发生的情况较早、并剧烈而频繁;③不对称性腹胀,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

有压痛的包块;④经过主动的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经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早手术治疗。

2.6疼痛护理

若无肠麻痹或肠绞窄,可遵医嘱应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以缓

解腹痛。若患者为不完全性、痉挛性肠梗阻,对腹部进行热敷,针灸双侧足三里穴,以促进

肠蠕动恢复。

2.7 术后护理

①当患者麻醉效果还未停止时,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边,当患者清醒6h之内仍旧使

用平卧位。②及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保证患者的身体特征正常。④室内温度

保持在18C-20C。⑤输液时要控制好液体的速度,注意尿量观察。⑥观察患者手术后,切口

的症状,检查患者的敷料是否还在原来的位置上,腹带的松紧是否合适。⑧定期进行口腔护理,避免出现霉菌感染。

3.健康宣教

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精神紧张;遵医嘱逐渐恢复饮食,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若出现腹痛、腹胀持续不

缓解,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应及时就诊。

4.讨论

肠梗阻的治疗通常的选择范围有两种,通常采用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属中医“腹痛”

的范围,大部分患者可采用保守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通常患者很容易得到好转和治愈。肠

梗阻反复发作的患者,通常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是否需要采用手术是分辨患者是单纯性

肠便阻还是绞窄性肠梗阻。通常使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是粘连性肠梗阻,这种情况是进行手

术治疗也并不能消除粘连,相反还可能形成新的粘连。当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并且加重,应该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如若患者是绞窄性时,应该

尽快手术治疗,以免大量体液丧失、感染、中毒、肠坏死等导致术后I病死率的增加。

本组病例中保守治疗梗阻解除的79例,术后肠瘘1例,肠粘连再次住院49例。虽然粘

连是组织损伤后愈合机制的一部分,但过度粘连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预防术后粘连的

产生,需要手术轻柔,尽量减少对腹腔的污染,将腹腔彻底冲洗,术后充分引流,合理使用

抗生素,早期下床活动,保证充分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后合理饮食是保证康复的

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1B):2351.

[3] 高枫.低位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61.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 胡玮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胡玮 肠梗阻顾名思义是一种由于肠道的某种原因等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肠梗阻患者肠 内含有的物体,由于患者身体的某种因素而导致肠内的东西无法正常、顺利的经过肠道,是 患者自身的原因而导致肠道的病理以及生理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 疾病。腹痛、呕吐、排气和排便的暂停是肠梗阻主要的临床表现。导致患者患有肠梗阻的原 因是很多样化的,其中肠梗阻的患病类型也是非常多的,并且肠梗阻的病情表现较为复杂且 多变,肠梗阻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就诊,会对患者肠管本身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等带来较大的 影响,从而会影响患者全身性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发生改变,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 会危及生命。因此,正确的护理对肠梗阻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7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53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4例,嵌顿疝7例,结肠癌并肠梗阻8例,其他2例,住院时间5 d~ 35 d,经过一次手术的86例,二次手术的11例,三次手术的2例,保守治疗79例。年龄 10个月~92岁。 1.2 症状及体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膨隆,有压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声减弱。x线检查示肠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1.3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1)肠梗阻患者禁止进食、对胃肠减少压力;(2)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3)给予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支持;(4)使用 温盐水对患者的胃肠清洁灌肠;(6)手术治疗。 1.4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 2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①禁止摄取食物和水,患者应该在静脉中输人抗生素及补液来改善水电解质失调。② 对胃肠减少压力,应该关注引流液颜色、量的变化。③对患者的腹痛性质进行检查,当患者 的腹部出现剧烈疼痛时,可以给解痛药物缓解患者腹痛。④灌肠:灌肠时,通常是使用肥皂 水对腹部进行高压灌肠,灌肠的作用是可以帮助肠道蠕动,减少肠腔内的积气和粪便,将肠 内毒物清除。⑤及时将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进行全面的记录。⑥术野皮肤 消毒,避免术后切口感染。⑦将麻醉床准备好,对床单被褥的选择也是有较高的要求,选择 清洁、干燥、平整床单被褥。 2.2心理护理 肠梗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烦躁的心情。此时,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实际 情况与心情,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与患者加强沟通,并且积极的向患者普及肠梗阻的患 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减少不安的情绪,帮助患者积极的进行治疗和护理。 2.3胃肠减压护理 通常肠梗阻的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因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食用的食物,留置胃肠减压管,减少肠腔上段的压力。应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肠胃的顺畅,避免肠 胃发生堵塞,定时检查引流瓶内的负压,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禁食期间给予补液,以保证营养补充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结肠癌术后肠梗阻护理个案

右半结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护理 关键词:肠梗阻 摘要: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天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及X线影像学存在肠梗阻证据的一类肠梗阻。 1病例简介: 患者,男,88岁,因“发现横结肠肿块13天”于2011-09-14收住入院。 患者9.22全麻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见:大网膜,肠系膜,回盲部部分与腹壁粘连,盆腔、肠系膜、肝胰脾、胃、腹壁等无明显转移性结节。肿块位于结肠肝曲,大小约3cm*2cm,质地硬,较固定,未见明显腹水,系膜未见淋巴结肿大,回盲部呈阑尾术后改变,遂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冰冻提示:(结肠)腺癌。术后患者出现肠梗阻、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受损,遵医嘱予第二次胃肠减压、补充白蛋白,积极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11天后生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8天后拔除所有引流管,18天后拔出中心静脉置管出院。 2护理 2.1 心理护理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已热情、诚恳、积极地态度面对患者,耐心倾听其主诉,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病情允许时让患者参与护理方案的制订,对方案提出意见〔1〕;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经常与患者沟通;术后患者再次出现肠梗阻重置胃管动摇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告知患者肠梗阻对于胃肠道手术而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对症处理绝大多患者都可缓解康复出院,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本例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端正,树立了信心,在家属的配合下,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管道护理 2.2.1 胃肠减压管胃肠减压对肠梗阻可减轻腹胀等症状,抽出梗阻近端的气体、液体以减轻对肠壁的压力;对胃肠道手术者,术前有利胃肠道手术,术后可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愈合。在日常护理中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做好置管时间及深度标识;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本病例引流通畅,术后3d内引出清水样及草绿色液体约1500ml,术后3d肛门排气予拔除胃管;肠梗阻再次胃肠减压3d后引出草绿色液体约1200ml,肛门排气排便存在,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缓解予拔除胃管。

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护理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c19455385.html, 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护理体会 作者:谢秀玉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9期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心理、饮食等护理,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及满意度。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17-02 肠梗阻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肠道内容物在通道中受阻的病理变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肠梗阻既会使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发生改变,又会引起全身性的生理紊乱,其临床变现较为复杂与多变。产科手术尽管没有直接损伤胃肠道,但在手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子宫收缩、切口疼痛等症状进行暂时抑制,这样很容易造成术后肠麻痹。本文研究了本院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护理所取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肠梗阻患者,年龄25~38岁,平均(31.4±1.6)岁;25例为初产妇,11例为经产妇[1]。行剖宫产术的指征:10例妊娠期高血压,9例瘢痕子宫,11例相对头盆不称,6例臀位。19例有腹部手术史,17例产后出血,都应用了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时间为35~50 min,平均43 min。所有患者在经X线检查及外科会诊后均被明确判断为麻痹性肠梗阻,梗阻发生的时间约在手术后3~5 d。全部患者都出现了较明显的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停止、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的症状,经腹部X线检 查发现肠腔扩大,还有5例出现了较明显的恶心呕吐、胃痛[2]。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发病急且病情变化快,所以会感觉非常难受,进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在进行治疗之前,积极、主动、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医生的实力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肠梗阻论文5000字

肠梗阻论文5000字 第1篇: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干预的分析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按病因分为内 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常见的内源性疾病系十二指肠本身肠管发育过程受阻 导致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常见的外源性疾病包括由于胰腺始基未消失形 成的环状胰腺和肠旋转过程发生障碍形成索带的外来压迫。随着围产医学 影像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消化道发育畸形在胚胎晚期的检 出率日益提高,并获得及时救治。传统治疗方法为剖腹探查术,创伤较大。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广泛开展及镜下解剖、缝合等基本技术的进 一步成熟,腹腔镜技术已逐渐用于新生儿腹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002年7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了2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 新生儿,均行腹腔镜手术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出生1,27d,胎 龄32,41周,出生体重2100,3750g。均有正常胎便排出,出生2h,7d 出现胆汁性呕吐等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1、2手术方法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加用舐管阻滞麻醉。 18例肠旋转不良施行Ladd手术;6例十二指肠隔膜型狭窄,纵行切 开前壁,切除部分隔膜后横行缝合;2例十二指肠闭锁,2例环状胰腺, 均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术后2,5d进食,26例7,13d痊愈出院,2 例肠旋转不良行Ladd术后第7天因肠梗阻二次手术治愈。 2护理

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儿因频繁呕吐入院,家长忐忑不安,担心 孩子小经不起手术。首先要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腹腔镜手术的优点、 可能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同时说明有中转开腹的可能,给家长充分的 选择,并向主管医师汇报家属的心理状况。本组均征得家长同意并签字后 行腹腔镜探查术。 呕吐护理(1)预防误吸:由于十二指肠梗阻患儿胃肠腔内压力增高, 极易发生呕吐致误吸,患儿应取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如呕吐立即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并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造成误吸;(2) 胃肠减压与补液:术前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以便操作;患儿由于呕吐 脱水,在胃肠减压的同时,需予以补液,控制输液速度,监测血气,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和量,保持胃管通畅,防止呕吐;(3)术前准备:腹部皮肤用肥皂水清洗干净,未脱落的脐带消毒后包好。 新生儿皮肤细嫩,清洗时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皮肤损害。为避免术中损 伤膀胱,利于术野暴露和术中监测,术前放置尿管。新生儿培养箱通电, 保持箱内温度,以备术后将患儿放入箱内。 2、2术中护理为防止新生儿术中低体温,应使用热辐射手术台,注 意保暖,选用可加温气腹机,CO2气腹压力低于6,以减少CO2蓄积,术 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CO:分压,必要时行间断气腹。此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3术后护理(1)放入新生儿培养箱保暖,注意患儿体温变化。新 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环境温度易影响体温的升降。新生儿有相 对大的体表面积和较少的皮下脂肪,热量较易散发,皮下脂肪酸含软脂酸 较多,软脂酸在寒冷时易凝固变硬产生硬肿症。由于手术暴露时间较长, 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暖4,均放入新生儿培养箱,并注意监测体温,4次、d。

浅议肠梗阻导管的护理要点与体会

浅议肠梗阻导管的护理要点与体会 肠梗阻,指的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 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生理紊乱,临床病症复杂多变。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诱发肠 梗阻的病因很多,且死亡率较高(约为5%-10%),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 恶心、排气及无排便等。大多数情况下,肠梗阻患者,尤其是急性肠梗阻患者需要进行手术 治疗。但手术治疗往往都是在急诊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术前的准备工作往往不如择期手术 那样充分和完善;同时,由于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造成的肠管肿胀,不但使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且还使肠壁出现水肿。造成术后愈合能力差,同时极易诱发肠瘘、腹腔感染和裂开等并发症。但随着近几年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不 仅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也为日后的择期手术赢得了时间,从一定程度上 避免了因急诊剖腹探查手术造成的痛苦。 急性肠梗阻患者,特别是年老、不便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主要 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术前和术后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了解病患的心理特征,做好相应的心理干预。肠 梗阻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常见的心理 问题表现如下:第一,对经鼻导入置管治疗的手术过程了解不多或没有了解,从而产生一定 的恐惧心理。第二,多数患者入院检查时,往往因病症初期的腹痛,以及进行插管治疗后鼻 咽部位出现不适、恶心而引起的烦躁、心情低落。第三,部分患者会对自身疾病的病因以及 在手术后的诊断结果产生担忧。最后就是一些患者对于手术及康复治疗过程的费用产生担心。患者的这些心理特征与表现使得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患者 之间建立好良好地人际关系,同患者交谈时要以认真、和蔼、热情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要多进行鼓励,耐心疏导,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状态,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经鼻插入导管治疗肠梗阻的原理、目的、手术方法和术后 恢复时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积极树立康复的信心,保证治疗的顺利 进行。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要与患者的家庭成员有利配合,只有积极的治疗才能尽早康复 出院。 其次,置管手术后要加强对导管护理。患者在置入导管后,会出现舌咽部和喉部不适等症状,这时,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安全处理工作,不让其强行牵拉导管;对于患者上下床过程 中对于导管和引流器的放置,也要让其注意不可动作幅度大、运动过猛。此外,要及时做好 肠梗阻导管记录,详细记下导管在患者体内的深度以及患者的体温、腹部等相关生命体征, 同时要妥善安置患者的体位姿势,以免压制导管或者造成导管脱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每 天要对患者的导管进行调整固定以外,还要及时倾倒处理引流液,以免引流液过多导致导管 脱出,并对每次倾倒的引流液的性状、流量和颜色进行详细记录。当引流液较少或没有引流 液时,可用注射针筒向导管缓慢注射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消毒和疏导,以防导管堵塞。肠梗 阻导管手术后,还要每天仔细观察、询问患者的病况,避免因出血、穿孔以及穿孔所致的腹 腔感染等导管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发现患者有一样情况出现,要及时汇报主治医生进行相关 治疗和处理。 由于置管手术会对患者的鼻、喉部造成一定的刺激和损伤,加之咽喉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十分 丰富,所以在术后患者会多少有些不同程度的喉部肿痛和不适。所以要进行每天两次的口腔 护理,并指导患者每日要用温水漱口,必要时可以对置管的一侧鼻腔内滴2-3滴液体石蜡油,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固定导管的位置,防治患者出现因导管牵拉过紧而出现的 鼻腔粘膜损伤。 最后,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的饮食与拔管护理。患者在术后一定的时期内应予以禁食,同时 要注意抗感染方面的治疗;术后恢复期间,为了纠正患者体内的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可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病人的年龄,有无感染,饮食不当、过劳等诱因,既往有无腹部手术及外伤史、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肿瘤等病史。 2.身体状况评估局部和全身各种体征出现的时间及动态变化的过程。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一)组织灌注量异常与肠梗阻致体液丧失有关 (二)疼痛与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肠道障碍有关 (三)舒适的改变腹胀、呕吐,与肠梗阻致肠腔积液积气有关。 (四)体液不足与呕吐、禁食、肠腔积液、胃肠减压有关 (五)电解质酸碱失衡与肠腔积液,大量丢失胃肠道液体有关 (六)潜在并发症肠坏死、腹腔感染、休克有关 (七)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呕吐有关。 【护理目标】 (一)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二)减轻疼痛 (三)缓解腹胀、呕吐不适 (四)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五)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六)摄入足够的营养 【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解除梗阻和矫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病人的全身情况而定。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饮食肠梗阻病人应禁食,如梗阻缓解,病人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忌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 2.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连接负压,持续实行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的压力,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

身情况。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发现有血性液,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缓解疼痛在确定无肠绞窄或肠麻痹后,可应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使病人腹痛得以缓解。但不可随意应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影响观察病情。 4.呕吐的护理呕吐时应坐起或头侧向一边,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呕吐后给予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记录出入液量准确记录输入的液体量,同时记录胃肠引流管的引流量、呕吐及排泄的量、尿量,并估计出汗及呼吸的排出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6.缓解腹胀除行胃肠减压外,热敷或按摩腹部,针灸双侧足三里穴;如无绞窄性肠梗阻,也可从胃管注入石蜡油,每次20~30ml,可促进肠蠕动。 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基本溶液为葡萄糖、等渗盐水、重者尚须输给全浆或全血。输液所需的种类和量根据呕吐情况、胃肠减压量、缺水体征、尿量、并结合血清钠、钾、虑和血气分析结果而定。 8.防治感染和毒血症应用抗生素可以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 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若病人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而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 绞窄性肠梗阻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必须及时发现,尽早处理。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为:(1)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剧烈疼痛,肠鸣音可不亢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着;(3)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4)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5)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6)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7)腹部X线,符合绞窄性

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102

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以提高肠梗阻患者 的治疗水平和质量,缓解患者的痛苦。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肠梗阻患者的非 手术护理方法,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10例保守治疗肠梗阻患者均采用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温盐 水灌肠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痊愈出院。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对保守治疗肠梗阻至关重要,避免了患者手术的痛苦,减少 了经济负担,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肠梗阻;保守治疗;观察与护理 肠梗阻属于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因多种原因而导致肠道内容物的通 过障碍,从而引起肠道以及全身的病变[1]。对于肠梗阻患者应根据病情采取不同 的治疗措施,如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我院对10例肠梗阻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 2012 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非手术治疗肠梗阻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8~73岁,平均54.3 岁,全部患者均经腹部 X线片、腹部彩超等检查,并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肠梗阻, 其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等,病程最短 2 d,最长23 d,平均13.5 d。 1.2 结果 10例保守治疗肠梗阻患者均采用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纠正水电 解质失衡、温盐水灌肠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经过全面综合护理10~58h 后,均 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痊愈出院,住院时间 10 ~15d,平均 12d。 观察与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项目包括意识、面色、舌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排泄物的性状等,以便准确地判断病情变化。严密观 察腹痛性质、范围、部位、持续时间、腹胀、呕吐、肛门排气、排便、肠蠕动以 及肠鸣音是否恢复等情况。若腹痛、腹胀减轻,且停止呕吐,并恢复排气,说明 梗阻缓解,肠道功能恢复;如出现频繁呕吐、腹痛加剧、腹胀明显、腹部反跳痛 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为及时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2.2胃肠减压的护理护理人员在胃肠减压操作前应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目的、 作用及配合方法,使患者心理接受。操作时应轻、稳、准,减轻患者痛苦。有效 的胃肠减压可以吸出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密切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在胃肠减压期间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 2 次,保持 胃管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 2 ~3 次/d。胃管内注入石蜡油,每次30~40ml,3 次/d,注后夹闭1/2 h,观察肛门排便气情况。 2.3 疼痛护理及呕吐护理疼痛时嘱患者取半卧位、深呼吸,减轻肠梗阻对膈肌 的压迫,有利于循环和呼吸,避免平卧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加重患者的痛苦[3]。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跟患者交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在确定患者没有 出现肠绞窄或者肠麻痹后,可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药物类药物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患者腹痛。呕吐是肠梗阻患者常见症状,嘱病人坐起或头向一侧,以防 呕吐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给予漱口,同时观 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呕吐量,以此来判断肠梗阻的类型, 配合治疗。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教育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教育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主要由于肠道腔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 肠道引起的。为了帮助肠梗阻病人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肠梗阻的相关知识、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肠梗阻的概述 肠梗阻是指肠道腔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的疾病,可发生在小肠或大肠。常见的病因包括肠道肿瘤、肠套叠、肠道炎症和肠道粘连等。肠梗阻病人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肠坏死和穿孔等并发症。 二、肠梗阻的预防 1. 饮食调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纤维和难以消化的 食物。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增加肠蠕动。 2. 定期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肠道积气和便秘。 3. 避免过度用药:长期或滥用某些药物,如止痛药、镇静剂等,可能导致肠道 功能紊乱,增加患肠梗阻的风险。应遵医嘱合理用药。 三、肠梗阻的治疗 1.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病人常呕吐或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生素、止痛药、抗呕吐药等药物, 以缓解症状和控制感染。 3. 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或肛管插入,将胃内或结肠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减轻 肠道压力。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肠梗阻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肠道切除、 肠道重建等。 四、肠梗阻病人的自我管理 1. 定期复诊:肠梗阻病人应定期复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根据医生建议进行 治疗调整。 2. 饮食控制: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饮食建议,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避免 过度进食或过度节食。 3. 注意休息:适当休息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4. 避免压力:情绪紧张和压力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应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结: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通过健 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肠梗阻的相关知识,掌握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并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人情况来确定。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肠梗阻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肠梗阻的诊疗及护理

肠梗阻的诊疗及护理 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的运行发生障碍、不能顺利通过肠道时称为肠梗阻,为腹部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肠梗阻可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这是所有肠梗阻的四大基本症状体征。临床一般常见四种类型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性肠梗阻、肠套叠性肠梗阻、蛔虫堵塞性肠梗阻。 (一)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顾名思义,由于肠管粘连引起的梗阻。大多数患者有腹部外科手术或妇科产科手术史,少部分为腹腔内感染如腹膜结核等所致。可能为局部肠管间粘连,也可以是肠管与腹壁间粘连,或粘连带卡压肠管引起梗阻或肠扭转。 【主要表现】 (I)病史:可有腹部手术史或腹腔内感染史。 (2)症状: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可有排便排气停止,但因粘连性肠梗阻多数为部分性梗阻,故仍可有少量排便排气。粘连性梗阻多可以自性缓解,但可再次反复多次发作。 (3)体征:检查可见腹部手术瘢痕,听诊有肠鸣音亢进,并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4)辅助检查:腹部X线透视检查可见液气平面。血常规检验可有

血红蛋白增高等血浓缩现象。 【治疗与护理】 (1)就诊导向:须住院治疗。 (2)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措施为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等。一般经过几天非手术治疗,梗阻往往可以缓解。 (3)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梗阻不能缓解者,可酌情进行粘连松解术、肠管排列或部分肠段切除术。 ⑷护理措施:①非手术治疗者,主要措施为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等。②手术治疗者,按手术要求给予手术前护理常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卧床休息,术后禁饮食,并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二)肠扭转性肠梗阻 肠扭转性肠梗阻,是指一段肠祥沿其系膜长轴旋转,造成的闭祥性肠梗阻。肠扭转可为180°,也可为360°,甚至720o o可发生于小肠,也可发生于结肠。 【主要表现】 (1)病史:可有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史。 ⑵症状:一般有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的共同表现,但腹痛较为剧烈,疼痛多位于脐周,呕吐频繁,中毒症状出现较早、程度较重。乙状结肠扭转者,呕吐不明显,但腹胀明显。

胃癌术后肠梗阻的护理

胃癌术后肠梗阻的护理 【摘要】胃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病症,全球年均新增人数约为80万,虽在科研、诊断、治疗等技术下,极大程度上提高胃癌早期检出率,但由于症状不典型,导致部分患者一旦确诊均已步入中晚期。目前,手术及术后化疗等操作,是胃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案,但由于术后护理不到位,极易诱发各类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躯体健康,还会阻碍躯体康复。鉴于此,笔者以自身经验,对胃癌术后肠梗阻予以思考,明确其护理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胃癌;术后肠梗阻;护理措施 随着居民饮食方式的转变,胃癌发病率显著增高,且多集中在50-60岁等中老年群体。现代医疗模式下,该病多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化疗等诸多操作,但在术后化疗间歇期,由于患者居家静养,极易诱发肠梗阻现象,若未有效处理,还会进展为酸碱和水电解质失衡、肠坏死、腹膜炎等状况,较为严重时还会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危害机体身心健康。即在该部分患者中,做好胃癌术后肠梗阻护理干预尤为必要。综述如下: 1、对胃癌的思考 胃癌即为胃部癌症,多为胃上皮细胞病变导致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虽尚未明确其发病诱因,但和年龄、遗传、性别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酒精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发病时,患者症状表现不典型,但随着病情持续性进展,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上腹痛及黑便等状况。依据病理,可将胃癌划分为腺癌、腺鳞癌、髓样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细胞癌;依据发病部位,可将胃癌划分为胃上部癌、胃中部癌、胃下部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依据病灶侵袭深度,将胃癌划分为早期胃癌、局部进展期胃癌。 现在医疗模式下,胃癌多采取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等操作,即常见手术方式为:①内镜手术。多用于早期胃癌患者中,且病灶直径<2cm,病理组织分化良好,未见黏膜内癌溃疡现象,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等,呈现创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护理要点 1。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洁饮食除了会引起急性胃肠炎以外,也会引起肠梗阻.如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反复腹泻也会造成“麻痹性肠梗阻”。还有,饱食后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 2. 发生肠梗阻后,不要盲目喂食,患者首先要禁食水,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是黏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以半流体为主,蛔虫性肠梗阻在缓解后应行驱虫治疗。 3.对于单纯性肠梗阻、无血液循环障碍的或不完全性的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非手术方法,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或采用灌肠,来刺激肠道,促其排便。若上述治疗后症状未减,甚至加重,趋向完全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去除肠梗阻的病因,以恢复肠道通畅。 4.临床上发现,由于肠内蛔虫团引起肠梗阻时有发生,此外,孩子进食过多的花生、瓜子,空腹吃大量的柿子、杨梅等水果也会导致肠梗阻.对于曾发生过肠梗阻或有腹部手术史的儿童,尤其要加强预防,如果平时肠胃功能不良,可适当采取中医药治疗,以调理肠胃。 肠梗阻吃什么好 (1)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

面片等; (2)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如蔬菜:海带、猪血、胡萝卜等水果:山楂、菠萝、木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3)宜吃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 (4)宜吃加工或烹饪精细的食物,以利咀嚼及消化。全蛋每周可吃1—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5)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肠梗阻护理查房总结

肠梗阻护理查房总结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肠道肿瘤、肠套叠、肠扭转、肠结核等。肠梗阻的发生会导致肠道内压力升高,引起肠道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会导致肠道坏死、穿孔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护理查房的角度出发,总结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肠梗阻患者的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腹部疼痛、呕吐、腹泻、便秘、腹胀等症状的出现和变化。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二、护理措施 1.禁食 肠梗阻患者应该禁食,以减轻肠道负担,避免加重病情。护士应该监测患者的口渴程度,及时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 2.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通过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肠道内压力,缓解腹胀、呕吐等症状。护士应该掌握胃肠减压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观察减压管的引流情况,及时处理减压管的堵塞和脱

落等问题。 3.静脉输液 肠梗阻患者应该进行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机体正常代谢。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方案,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注意观察患者的静脉通畅情况和输液反应。 4.疼痛管理 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 5.卧床休息 肠梗阻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活动,以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肠道的恢复。护士应该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保持舒适,避免压迫腹部。 三、营养支持 肠梗阻患者应该进行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外营养等。 四、病情教育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情观察要点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 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2保守治疗的护理对于不能判定梗阻的部位和性质的患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吸出吞咽下去的空气和肠空内产生的气体及消化液、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有少数结肠、直肠癌的患者可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变急诊手术为限期手术,使术前准备更加充分。在给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操作时护士要有耐心,有同情心做好解释指导工作,使患者心理接受,操作轻、稳、准减轻患者痛苦,置好胃管后,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接管前排尽吸引器内的空气,防空气挤入胃内),并妥善固定,打开开关时要缓慢,以免负压突然增大吸住胃黏膜而导致胃黏膜损伤;严密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一开始胃肠减压引流物一般是吃入的食物,以后逐渐变为墨绿色的胃肠液;在胃肠减压期间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保持胃管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许多患者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形成绞窄性肠梗阻,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早期出现休克,抗感染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体温上升、脉搏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位置,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门静脉内存在有气体。观察时间一般≤4 h~6 h;对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观察时间一般≤12 h~24 h。对小儿肠梗阻也应特别警惕,反复观察,认真检查,以免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对保守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病程较长的亚急性肠梗阻,其保守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3手术治疗的护理 3.1 术前护理①禁食水,静脉输入抗生素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②胃肠减压,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及量。③观察腹痛性质、放射部位及特征,疼痛剧烈者可给解痛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禁用吗啡之类药物,因此类药物可掩盖病情进展。 ④灌肠:采用肥皂水高压灌肠,促进肠蠕动,清除肠腔积气和粪便,清除肠内毒物。⑤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⑥术野皮肤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⑦备好麻醉床,选择清洁、干燥、平整床单被褥。⑧准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

肠梗阻的护理

肠梗阻的护理 肠梗阻是指肠腔发生机械性阻塞或功能性阻塞,导致食物、气体和液体无法正常通过肠道。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下面将从早期病情观察、疼痛控制、压痛措施、饮食护理等方面介绍肠梗阻的护理。 一、早期病情观察 在早期,肠梗阻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腹痛、恶心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还应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如是否有便意,粪便的性状和颜色等,以及是否有腹胀和排气等。同时,还需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疼痛控制 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剧烈腹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护理人员可通过各种方法减轻疼痛,如给予镇痛药物,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和休息,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等。但在给予镇痛药物时需注意剂量和途径,避免过量或使用禁忌药物,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三、压痛措施 肠梗阻患者在腹部会出现明显的压痛。护理人员可通过观察患者的压痛情况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在给患者做压痛检查时,护理人员应轻柔地按压病灶,避免剧烈刺激导致腹部疼痛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四、饮食护理 肠梗阻患者在早期可尝试进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和饮食管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开始禁食,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再逐渐增加固体食物。在给予患者饮食时,应注意饮食的清洁卫生,确保食物的新鲜和营养的摄入。 五、监测并发症 肠梗阻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腹腔积液、电解质紊乱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关注体温、尿量、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的稳定。 六、情绪支持 肠梗阻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等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情绪支持,如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关心患者的感受,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综上所述,肠梗阻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 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疼痛控制、压痛检查、饮食护理、并发症监测和情绪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最后,希望通过护士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为肠梗阻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研究新进展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研究新进展 摘要:肠梗阻是一种外科常见急腹症,从病因角度可分为血运性、动力性、机械性三种。肠梗阻进展迅速,患者普遍存在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发生肠壁血运障碍、肠坏死、毒血症、休克等。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手段,虽然疗效确切、显著,但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质量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本文对肠梗阻的护理措施展开综述。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肠梗阻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具体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则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2]。虽然保守治疗肠梗阻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见效慢,容易引发毒血症等多种并发症,故临床对于肠梗阻主要采取手术治疗[3]。不论是何种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均应辅助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生理、心理不适感,促进机体康复。本文对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进行汇总,具体如下。 1. 一般护理 护士将室内温度调节至18℃-22℃,湿度调节至50%-60%,保证病房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30min,严格限制病房探视人员次数、频率等,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等,通过大便次数、大便黏稠度、颜色等评估是否发生出血[4]。 1. 健康教育 大部分肠梗阻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全面的认知,在病痛的折磨下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治疗积极性降低,部分患者还会丧失治疗的信心。护士利

用PPT、宣传册等方式向患者介绍肠梗阻相关知识,例如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危害等,及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机体康复的重要性,进而提高患者对肠梗阻的认识,促使其可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护理工作中[5]。 1. 心理护理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肠梗阻患者由于发热、疼痛等症状的影响,普遍存在不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较重的不良情绪会刺激迷走神经,增加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释放大量应激物质,例如肾上腺皮质、儿茶酚胺等,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护士通过主动沟通、交流的方式与患者取得联系,了解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综合患者性格特征、受教育程度等展开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将既往治愈成功的肠梗阻案例作为护理素材,为患者树立榜样,增强其治疗的意志、信心[6]。在邓慧敏[7]研究中,接受心理护理的实验组护理后HAMA评分(7.52±1.35)分、HAMD(7.61±2.71)分均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0.65±1.47)、(10.63±2.89)分,P<0.05,表明对肠梗阻患者加强心理疏导,可有效减轻焦虑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1. 胃肠减压 护士妥善固定减压管,保证减压管通畅,胃肠减压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刺激反应,应及时喷入黏膜麻醉剂,轻轻拍患者背部,减轻刺激反应。将胃管插入体内时,要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等,一旦发现出现血色的引流液,应高度警惕绞窄型肠梗阻,并告知主治医师展开对症治疗[8]。在伊涛[9]研究中,接受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接受传统胃肠减压治疗的对照组(79.00%),P<0.05,表明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可有效缩短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可靠。 1. 疼痛护理

肠梗阻心得体会

肠梗阻心得体会 篇一: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龙源期刊.cn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叶飞 来源:《今日健康》XX年第06期 【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及精心护理,为患者解除肠梗阻,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胃肠减压及各种支持疗法,仍未解除梗阻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肠梗阻得到解除,康复出院。结论不管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过程中,严密的观察及护理对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减压解除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lieve th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level by effectiv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careful nursing. Methods to observe the disease ,effectiv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various supportive therapies ,and still not relieve the obstruction ,and to carry out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reliev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clo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or non operation treatment. 【Key word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Gastrointestinal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1.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区别是 A.梗阻的病因 B.梗阻的时间 C.梗阻的严重程度 D.肠管壁有无血运障碍 E.有无并发症 [答案] D [解析] 绞窄性肠梗阻不仅有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同时肠管壁有血液循环障碍。 2.预防肠扭转最重要的措施是避免 A.受凉 B.高脂饮食 C.辛辣饮食 D.高蛋白质饮食 E.饱餐后剧烈运动 [答案] E [解析] 预防肠扭转最重要的措施是避免饱餐后剧烈运动。 3.患儿,男,1岁。阵发性哭闹,进奶后呕吐,排果酱样血便,右中上腹触及腊肠样肿块。应考虑 A.肠扭转

B.肠道畸形 C.蛔虫性肠梗阻 D.肠套叠 E.盲肠肿瘤 [答案] D [解析]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常为突然发作的剧烈阵发性腹痛,伴有呕吐和果酱样黏液血便,腹部可扪及腊肠样肿块,并有压痛。 4.患者,女,37岁。腹膜炎致麻痹性肠梗阻,提示其肠麻痹的主要指征是 A.闻及振水音 B.肠鸣音亢进 C.肠鸣音消失 D.移动性浊音阳性 E.闻及血管杂音 [答案] C [解析] 麻痹性肠梗阻时全腹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5. 根据提供的临床资料,护士为该患者评估病情。判断其肠梗阻的类型是 A.绞窄性肠梗阻 B.慢性肠梗阻

C.单纯性肠梗阻 D.低位肠梗阻 E.不完全性肠梗阻 [答案] A [解析] 绞窄性肠梗阻表现为突发剧烈持续腹痛,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呕吐物、胃肠减压引流物、腹腔穿刺液含血液,亦可有便血,X线平片检查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因此可判断该患者是绞窄性肠梗阻。 6. 该患者的处理原则是 A.行腹腔穿刺术 B.行胃镜检查 C.输液,病情好转后手术治疗 D.用吗啡镇痛并观察 E.急诊手术解除梗阻 [答案] E [解析] 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7. 发作时查体,最可能的腹部体征是 A.全腹胀,可见肠型 B.肝浊音界消失 C.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