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27.58 KB
- 文档页数:2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胡玮肠梗阻顾名思义是一种由于肠道的某种原因等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肠梗阻患者肠内含有的物体,由于患者身体的某种因素而导致肠内的东西无法正常、顺利的经过肠道,是患者自身的原因而导致肠道的病理以及生理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
腹痛、呕吐、排气和排便的暂停是肠梗阻主要的临床表现。
导致患者患有肠梗阻的原因是很多样化的,其中肠梗阻的患病类型也是非常多的,并且肠梗阻的病情表现较为复杂且多变,肠梗阻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就诊,会对患者肠管本身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等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患者全身性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发生改变,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危及生命。
因此,正确的护理对肠梗阻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7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53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4例,嵌顿疝7例,结肠癌并肠梗阻8例,其他2例,住院时间5 d~35 d,经过一次手术的86例,二次手术的11例,三次手术的2例,保守治疗79例。
年龄10个月~92岁。
1.2 症状及体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查体:腹膨隆,有压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声减弱。
x线检查示肠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1.3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1)肠梗阻患者禁止进食、对胃肠减少压力;(2)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3)给予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支持;(4)使用温盐水对患者的胃肠清洁灌肠;(6)手术治疗。
1.4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2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①禁止摄取食物和水,患者应该在静脉中输人抗生素及补液来改善水电解质失调。
②对胃肠减少压力,应该关注引流液颜色、量的变化。
③对患者的腹痛性质进行检查,当患者的腹部出现剧烈疼痛时,可以给解痛药物缓解患者腹痛。
④灌肠:灌肠时,通常是使用肥皂水对腹部进行高压灌肠,灌肠的作用是可以帮助肠道蠕动,减少肠腔内的积气和粪便,将肠内毒物清除。
肠梗阻护理查房在医院的病房里,肠梗阻是个让人心烦意乱的病症。
患者常常因为腹痛、腹胀等不适而显得焦虑不安,而护理人员的职责,就是在这个时候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与支持。
在一次护理查房中,我深刻体会到,肠梗阻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问题,更是心理上的挑战。
一、病情观察1.1 了解病史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病史。
我们在查房时,首先要详细询问他们的症状,比如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
小张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发肠梗阻。
他眉头紧锁,满脸痛苦。
经过询问,我们得知他几天前就感到腹部不适,但因为忙于工作一直拖着没去看医生。
这种情形在年轻患者中很常见,他们往往忽视身体的警报。
1.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护理查房的重中之重。
我们仔细观察小张的腹部,发现他有明显的腹胀和压痛。
听诊时,肠鸣音几乎听不到,这让我们更加担心。
我们立即记录这些重要信息,帮助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二、心理支持2.1 沟通交流面对如此痛苦的患者,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不仅要告诉小张即将进行的治疗,还要倾听他的担忧。
小张因为腹痛而感到无助,甚至有些害怕手术。
于是,我轻声告诉他:“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样的交流不仅能缓解他的焦虑,还能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
2.2 情感支持除了语言上的支持,情感上的关怀同样不可忽视。
在查房期间,我注意到小张的家人一直在一旁陪伴着他,目光中流露出关切与焦虑。
我们让他们也参与进来,给予小张更多的鼓励。
看着他们握着彼此的手,心里觉得特别温暖。
家庭的支持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2.3 信息提供对于肠梗阻的治疗,患者和家属往往对手术充满恐惧。
我们详细解释了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过程。
这种信息的透明化,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恐惧感。
三、护理干预3.1 术前准备在决定手术后,护士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术前的准备工作同样重要。
我们要确保小张在手术前保持空腹,给予他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
肠梗阻护理个案范文一、患者基本情况。
咱就说有这么一位患者,张大爷,65岁啦。
这大爷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可不知道咋滴,突然就被肠梗阻这个“小恶魔”缠上了。
张大爷被送来医院的时候,那是捂着肚子,眉头皱得像麻花,嘴里还嘟囔着:“这肚子咋这么疼呢,感觉像有啥东西在里面搅和。
”二、肠梗阻病因分析。
经过医生一通检查,发现张大爷这肠梗阻啊,是因为他之前做过腹部手术,肚子里有点粘连,再加上他最近饮食不太规律,吃了好多不好消化的东西,就像那些干巴巴的煎饼,还大口大口吃,结果就把肠子给堵住了。
这就好比一条通畅的小河,突然被乱七八糟的树枝和石头(粘连组织和未消化食物)给堵住了,水流(肠道内容物)就过不去了。
三、护理评估。
1. 身体状况。
张大爷的肚子那叫一个胀啊,像个小鼓似的,轻轻一按就疼得他直咧嘴。
而且他还恶心、呕吐,吐出来的都是些吃进去还没消化的东西,那味道可不好闻了。
他也好几天没放屁、排便了,这可都是肠梗阻的典型表现。
生命体征方面呢,体温有点高,38.2℃,这是因为肠道堵了之后,里面的东西开始发炎了,就像垃圾在一个角落里堆久了会发臭发热一样。
血压还算正常,不过心率有点快,每分钟95次,这是身体在难受的时候发出的警报呢。
2. 心理状态。
张大爷可焦虑了,躺在病床上唉声叹气的。
他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还担心会花很多钱,老是问我们护士:“姑娘/小伙子,我这病严重不?能不能好啊?”看着他那无助的眼神,我们心里也不好受。
# (一)术前护理。
1. 禁食禁水。
这肠梗阻了,肠道就像被堵住的管道,再往里送东西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所以我们得让张大爷禁食禁水,啥都不能吃,啥都不能喝。
刚开始张大爷还不理解,老是喊着渴,我们就耐心地跟他解释:“大爷啊,您这肠子现在堵着呢,就像水管堵了一样,再往里面倒水,水就会到处乱流,肚子会更难受的。
您再忍忍,等病好了,您想喝多少都行。
”2. 胃肠减压。
我们给张大爷插了胃管,这胃管一插,就可以把胃里的东西抽出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
中西医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65-02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临床特点是腹痛、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肠梗阻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常可危急生命。
本文就我院五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护理63例肠梗阻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3例患者,男43例、女20例,年龄18-87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1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同时,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灌注或直肠灌入,60例治愈,其中3例在治疗过程中考虑有机械肠梗阻行手术治疗。
2 一般护理2.1 体位根据病情采用舒适卧位。
2.2 饮食急性发作期禁饮食,梗阻解除后可给予流质饮食,以后依病情好转渐进半流食及软食,忌辛辣热燥之品。
2.3 胃肠减压插胃管并留置,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的是为改善梗阻侧肠管的扩张或防止其进一步发展,通过胃肠减压排出胃肠道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2.3.1 留置胃管之前做好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
2.3.2 置管后妥善固定胃管,避免胃管晃动给患者增加不适,防止胃管脱出。
2.3.3 留置胃管期间石蜡油5—10ml滴入鼻孔,每天一次,防止损伤鼻腔粘膜。
2.3.4 留置胃管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2.3.5 保持胃管引留通畅。
如胃管堵塞,可由上至下挤压胃管。
2.4 给药护理2.4.1 静脉给药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及静脉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和记录液体出入量,脱水严重且无心肺肾功能障碍,速度要快。
2.4.2 胃管注药主要采用复方大承气汤,功能是改善肠管血运,减低肠管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肠液,有利于梗阻的缓解。
处方组成:大黄20g(后下),厚朴10g,枳实10g,芒硝20g。
浅析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患者的生理特点在于肠道受阻,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
本文探讨了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患者的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在护理中会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护理工作者始终坚守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工作的意义在于给患者带来改善与希望,同时也在不断的护理工作中获得成长与收获。
护理工作者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肠梗阻患者的细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
【关键词】肠梗阻、患者、护理体会、引言、正文、结论、生理特点、重要性、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技巧、注意事项、困难、挑战、意义、改善、希望、收获、成长。
1. 引言1.1 患者的生理特点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发病率较高。
患者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
患者由于肠道受阻,肠蠕动减弱或停止,造成胃肠蠕动消失,食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肠道细菌移位,导致胃肠道水肿、气体聚集、血液循环障碍等症状。
患者常常伴有饥饿感、恶心、呕吐、口渴等不适感,严重时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肠梗阻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生理特点的了解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2 护理的重要性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中,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患者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护理,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支持。
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不适。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调节饮食和排泄。
肠梗阻患者的饮食和排泄功能受到影响,需要特殊的护理来维持体内的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情观察要点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
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
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
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
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2保守治疗的护理对于不能判定梗阻的部位和性质的患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
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吸出吞咽下去的空气和肠空内产生的气体及消化液、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
有少数结肠、直肠癌的患者可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变急诊手术为限期手术,使术前准备更加充分。
在给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操作时护士要有耐心,有同情心做好解释指导工作,使患者心理接受,操作轻、稳、准减轻患者痛苦,置好胃管后,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接管前排尽吸引器内的空气,防空气挤入胃内),并妥善固定,打开开关时要缓慢,以免负压突然增大吸住胃黏膜而导致胃黏膜损伤;严密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一开始胃肠减压引流物一般是吃入的食物,以后逐渐变为墨绿色的胃肠液;在胃肠减压期间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保持胃管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许多患者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形成绞窄性肠梗阻,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早期出现休克,抗感染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体温上升、脉搏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位置,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门静脉内存在有气体。
《1 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症状的护理体会》一、疾病概述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道部分阻塞,仍有部分肠内容物可以通过的一种肠梗阻类型。
不完全性肠梗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肠粘连、肠道肿瘤、肠扭转、肠套叠、腹腔炎症等。
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排气减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肠粘连:腹部手术后、腹膜炎等可导致肠粘连,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
- 肠道肿瘤:肠道内的肿瘤可阻塞肠腔,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
- 肠扭转:肠管发生扭转,可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
-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管内,可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
- 腹腔炎症:如阑尾炎、盆腔炎等腹腔炎症可引起肠管粘连、水肿,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
2. 发病机制- 肠道阻塞:各种原因导致肠道部分阻塞,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 肠道蠕动紊乱:肠道阻塞后,肠道蠕动紊乱,可导致肠管痉挛、扩张,加重肠梗阻症状。
- 水电解质紊乱:肠梗阻可导致呕吐、禁食等,使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 感染:肠梗阻可导致肠道细菌繁殖,引起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腹膜炎、败血症等。
三、临床表现1. 腹痛: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主要症状,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梗阻部位。
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音亢进。
2. 腹胀:梗阻发生后,肠内容物在肠腔内积聚,导致肠管扩张,引起腹胀。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有关。
3. 恶心、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含有粪臭。
4. 排便排气减少: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仍有部分肠内容物可以通过,故排便排气减少,但一般不会完全停止。
5.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
四、治疗要点1. 非手术治疗- 禁食禁水:减少胃肠道负担,避免加重肠梗阻。
- 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将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吸出,减轻肠管扩张和水肿。
肠梗阻病人的几点护理体会作者:张子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4-02肠梗阻是指部分或全部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并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90%的肠梗阻好发于小肠,特别是最狭窄的回肠部,结肠梗阻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
肠梗阻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常可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责任心,给予病人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使得病人及早痊愈出院。
肠梗阻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如果得当,多数可不用采用手术治疗。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因和分类1.1按病因分类1.1.1动力性肠梗阻肠壁本身无器质性病变,是神经反射或腹腔内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
1.1.2 机械性肠梗阻是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的肠腔缩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1.1.3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局部血供障碍致肠道功能受损、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肠系膜血栓形成、栓塞或血管受压等。
1.2 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类1.2.1 单纯性肠梗阻只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1.2.2 绞窄性肠梗阻伴有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
1.3 其他分类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和低位肠梗阻;根据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梗阻。
根据发病缓急分为慢性肠梗阻和急性肠梗阻。
2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肠梗阻的共性表现有: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
3 护理措施3.1 非手术疗法护理3.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体温及尿量变化并记录。
观察病人腹痛的部位、时间、特征;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及呕吐的次数;观察肠蠕动恢复情况,有无排气排便;观察全身情况,有无电解质紊乱,有无休克迹象。
发现异常及早报告医生。
3.1.2 持续胃肠减压禁食,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有效,以减轻腹痛、腹胀症状。
待梗阻解除24小时后给予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1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98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嵌顿疝8例,结肠癌并肠梗阻2例,其他3例,住院时间5d~35d,经过一次手术的105例,二次手术的8例,三次手术的5例。
年龄在10个月~68岁。
2护理
2.1 一般护理体位: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
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
能的恢复。
饮食: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之前禁止饮食并胃肠减压,注意体液平衡及记录出入量;当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逐步恢复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2 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2.2.1 吸入性肺炎: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量及性状。
观察病人是否发生呛咳,有无咳嗽、胸痛、寒战、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除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外,还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及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等。
2.2.2 腹腔感染及肠瘘: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逆行性感染。
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
同时还应观察引流管口周围流出的液体的气味,如果带粪臭味、同时病人出现局部或弥漫陛腹膜炎的表现,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
可能。
2.2.3 肠粘连: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
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再次发生肠粘连的症状。
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遵医嘱给予病人口
服液体石蜡、胃肠减压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3 对症护理呕吐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入气管;呕吐后及时清理口腔,保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并记录呕吐出现的时间、次数和呕吐物的性状;补充液体在注意维持体液平衡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病人全身的营养状况。
2.4 输液护理遵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
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病情严重者可行中心静脉穿刺
置管或静脉切开。
应注意观察病人对输液的反应,即脱水是否得到改善、一般情况是否好转。
2.5 缓解腹痛和腹胀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可应用抗胆碱药物,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
忌用吗啡类镇痛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
胃肠减压可使腹胀得到缓解,必要时可抽吸或
通便洗肠。
保守治疗患者亦可用石蜡油或中成药通便,促进肠蠕动,以解除梗阻,缓解腹胀。
3讨论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肛管。
十二指肠位置相对较
为固定,空、回肠系膜长而根部短,活动度大,易发生扭转和粘连。
乙状结肠系膜亦较长,
易发生扭转。
小肠、大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静脉回流属肝
门静脉分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小肠、大肠接受交感、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的支配,
交感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减弱、血管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增强和肠腺分泌增加。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消化道每日分泌消化液约
8000ml,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被肠道再吸收。
肠蠕动时,肠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
一种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
正常肠鸣音为断续的咕噜声,每分钟大约4~5次。
小肠是消
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
除胰液和胆汁继续在小肠内起消化作用外,小肠黏膜腺体能分泌含有
多种酶的碱性肠液,使食糜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由小肠黏膜吸收。
除食物外,还有水、电解质、各种维生素以及包括胃肠道分泌液和脱落的胃肠道上皮细胞的成分所
构成的大量内源性物质。
成年男性这些内源性物质的液体量估计每日达8000ml左右。
另外
小肠还分泌多种胃肠激素。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
见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常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甚至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者
死亡率较高。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进食含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忌暴饮
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饭后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
出现严重呕吐、腹胀、腹痛、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汪建平.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9.
[2]张延岭.肠梗阻时肠缺血的早期发现[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3.
[3]王元和,阮灿平.肠硬阻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8.
[4]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1B):2351.
[5]高枫.低位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61.
[6]黎介寿.我国临床养支持的过去与未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7.。